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2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止吐时间、止泻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用于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8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观察2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儿家长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4. 41%和95. 8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 81%和87. 18%(P 0. 05)。结论整体护理可有效促进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康复,提高患儿家长疾病认知水平,并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中医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6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显效率及完全退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能提高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朱美云 《全科护理》2013,11(23):2130-2131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10年7月-2011年7月收治的轮状病毒性肠炎5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4例,采用传统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26例,采用临床路径的方法,包括组建临床路径发展小组、设计并制订表格、实施临床路径、资料收集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住院天时间缩短,住院费用降低,患儿家长满意度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临床路径可减少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提高护理质量,增加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在轮状病毒性肠炎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间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按照所填写的临床路径表进行临床护理,对比观察2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家长对治疗及护理的满意度、对轮状病毒肠炎健康知识知晓程度。结果实验组患儿平均住院天数(4.9±1.1)d低于对照组(6.1±1.2)d;实验组患儿家长平均满意度97%高于对照组80%。实验组患儿家长对轮状病毒肠炎健康知识的知晓率(94%)显著高于对照组(7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应用于轮状病毒性肠炎,可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及对肠炎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醒脾养儿颗粒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84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脾养儿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体温恢复时间、腹泻停止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治疗中应用醒脾养儿颗粒,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儿症状体征,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82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儿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对轮状病毒肠炎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护理服务满意评分以及护理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治疗中可提高护理依从性,改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临床路径在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治疗中,护理依从性应用的效果。方法将70例轮状病毒肠炎住院患儿作为观察组,按临床路径接受个体化的治疗和护理。同时选取同期70例轮状病毒肠炎住院患儿为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治疗和护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依从性明显提高,患儿红臀发生率明显减少,患儿的平均住院日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应用临床路径可提高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家长对护理的依从性,减少护理并发症,缩短患儿的平均住院日。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1):2051-2052
将126例轮状病毒肠炎儿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口服,并给予补液、止泻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葡萄糖酸锌片口服治疗,判断治疗效果并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天数明显较对照组少,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葡萄糖酸锌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可缩短病程,降低住院天数,提高临床疗效,且价格便宜,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分组法将医院2016年9月—2016年11月收治的95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作为对照组,将2016年12月—2017年2月收治的103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记录两组患儿发热、脱水、腹泻等症状体征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调查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腹泻、发热、脱水等症状体征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体满意率为90.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21%(P0.05)。[结论]循证指导下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进行护理,使护理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可缩短疗程,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析中西医结合饮食疗法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4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推拿手法、饮食疗法。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诊治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71%,高于对照组的8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泻时间、退热时间、止吐时间、脱水纠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及门诊诊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疗法+饮食疗法的综合疗法用于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治疗中疗效确切,促进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控制病情,缩短治疗疗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合并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孤独症谱系障碍合并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外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两组患儿均干预4周。比较两组患儿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轮状病毒性肠炎恢复总体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轮状病毒性肠炎相关症状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孤独症行为评分(ABC)低于对照组、Gesell发育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相关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孤独症谱系障碍合并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恢复效果,降低相关病症再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视频宣讲联合集束化护理在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患儿中的应用。方法: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选取湖南省儿童医院儿科收治的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患儿9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儿分为观察组47例及对照组47例,对照组行腹泻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应用视频宣讲联合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预后情况及家属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治疗依从率及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不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热消失时间、腹泻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视频宣讲联合集束化护理能有效改善小儿轮状病毒腹泻中患儿临床症状,促进患儿康复,提高患儿家属治疗满意率。  相似文献   

14.
选取儿科收治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其中对照组给予病毒唑静脉滴注、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蒙脱石散灌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1.2%、94.9%;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呕吐停止时间、腹泻停止时间、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蒙脱石散灌肠用于轮状病毒性肠炎治疗效果确切,可显著缓解临床症状,加速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五苓散联合金双歧片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7年2月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10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金双歧片治疗,观察组采用金双歧片+五苓散治疗,两组均治疗3 d。对比两组治疗3 d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16%(47/51)高于对照组74.51%(38/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苓散联合金双歧片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可有效减少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且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陕西省勉县医院儿科收治的58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作为对照组,同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54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儿采用临床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平均住院日、人均住院费用、患儿家长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日、人均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临床路径护理能够缩短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平均住院日,减少医疗费用,提高患儿及其家属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布拉酵母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胃肠炎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名小儿轮状病毒性胃肠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观察组患儿在进行常规治疗后运用布拉酵母菌进行治疗,对对照组患儿在进行常规治疗后运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进行治疗,治疗5天后对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的腹泻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患儿的腹泻持续时间,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0.05)。结论:布拉酵母菌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均能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胃肠炎起到显著的治疗效果,布拉酵母菌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胃肠炎患儿的治疗效果略高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胃肠炎患儿的治疗效果,但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相比,布拉酵母菌能有效缩短患儿腹泻持续时间,因此布拉酵母菌的临床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艾灸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将46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辨证为寒湿证、脾虚或脾肾阳虚证的患儿随机按1∶1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给予抗病毒、纠正脱水、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度平衡、调节饮食、肠黏膜保护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艾灸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4例,无效1例,止泻时间(3.36±1.04)d;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3例,止泻时间(5.23±1.34)d。两组止泻时间比较,P0.05。结论:艾灸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能有效止泻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董晓艳  毛春燕 《妇幼护理》2023,3(13):3184-3186
目的 研究分析在小儿轮状病毒感染中应用个性化护理模式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06 月至 2022 年 06 月期间在 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患儿 80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 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模式。分析比较两组的依从性、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 的总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发热消失时间、腹泻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均比对 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小儿轮状病毒感染中对患儿开展个 性化护理模式干预,能提高患儿的依从性,促进临床症状消失,提高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9):3361-3362
目的观察蒙脱石散剂保留灌肠对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儿予以常规的抗病毒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蒙脱石散,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保留灌肠,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发热、腹泻和脱水等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蒙脱石散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可以缩短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减少住院时间,使患儿尽早恢复健康,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