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LHBT)切断术治疗中老年巨大肩袖撕裂(MRCT)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就诊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的中老年MRCT合并LHBT损伤患者4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切断组(26例)和保留组(23例)。保留组给予单纯修复肩袖损伤治疗,切断组给予关节镜下LHBT切断术治疗。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两组VAS评分低于术前,且切断组低于保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高于术前,且切断组高于保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断组总优良率高于保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切断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保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关节镜下LHBT切断术治疗中老年MRCT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但该手术会出现术后并发症,对于手臂外观要求较低的患者,可推荐该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李雨鹏  黎富民  杨晓   《四川医学》2023,44(5):540-543
<正>肩袖损伤往往合并有肱二头肌长头腱(long head of the biceps tendon, LHBT)的损伤,国内外科研工作者便对其损伤原因、病理、诊断和治疗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在临床治疗肩袖损伤同时合并有LHBT损伤的患者中,如果忽视LHBT的损伤,往往会导致疗效不理想。为了提高临床医生对肩袖损伤合并LHBT损伤的认识,本文从肩袖和LHBT的解剖与生物力学异常等方面对肩袖损伤合并LHBT损伤的原因和危险因素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对全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固定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行全镜下腱固定术后患者64例,随机分成温针灸组和常规组,各32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康复方案,温针灸组采用常规康复配合温针灸方案,以肩前残留痛(Speed试验阳性率)、疼痛视觉评分VAS、CSM肩关节评分为标准,分别在治疗前、康复12周后的术肩活动功能及疼痛进行评估。结果:两组在康复后的视觉疼痛评分VAS,CSM肩关节功能,Speed试验阳性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康复后,组间比较显示,温针灸组各项总分明显要高,但在CSM评分中前屈,外展功能项目,两组差异性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项目,温针灸组优于常规组(P<0.05);在VAS疼痛评分、肩前残留痛(Speed试验阳性率:温针灸组为40.6%、常规组:65.6%。)两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常规康复对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损伤患者的术后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尤其是缓解术后残留痛,为临床腱固定术后康复找到一种新的治疗模式,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4.
Lu Y  Zhu YM  Jiang CY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23):1591-1594
目的 研究关节镜下肌腱联合固定术治疗巨大肩袖损伤合并肱二头肌长头腱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且随访超过12个月的41例巨大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22例;年龄(57±11)岁.关节镜下应用缝合锚双排重建对损伤肩袖进行修复,同时将肱二头肌长头腱与肩袖进行肌腱联合固定.患者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平均为5.1±2.3,前屈上举(100±55)°,外旋(27±24)°,内旋达T5~S1(平均T12)椎体水平;肩关节功能Constant-Merly评分平均50±23,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14±6,肩关节简单评分(SST)4.0±2.7,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82±13,前屈上举的肌力相当于健侧的(17±20)%,屈肘肌力相当于健侧的(101±16)%.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末次随访时VAS平均为1.5±1.8,前屈上举(155±21)°,外旋(37±24)°,内旋达T4~L3(平均T10)水平;平均Constant-Murley评分87±13,UCLA评分29±5,SST评分9.3±2.4,MEPS平均85±11,前屈上举的肌力恢复为健侧的(68±21)%,屈肘肌力相当于健侧的(98±13)%.在疼痛、活动范围、肌力改变及功能各方面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MEPS评分及屈肘力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并发症及肘关节外观畸形.结论 通过关节镜手术行联合肌腱固定术结合双排重建对巨大肩袖损伤合并肱二头肌长头腱病变的患者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结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ombined tenodesis for long head of bicep tendon lesion with massive rotator cuff tear.Methods From January 2004 to June 2009, 41 patients of long head of bicep tendon lesion with massive rotator cuff tear were treated by arthroscopy.The follow-up period was over 12 months.There were 19 males and 22 females with an average age of 57±11 year old.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arthroscopy with double row technique for rotator cuff tear repair and tenodesis for lesions of long head of bicep tendon.It combined the long head of bicep tendon with anterior edge of rotator cuff. The mean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was 5.1±23, the range of forward flexion (100±55)°, external rotation (27±24)° and internal rotation up to T12 (T5-S1) level pre-operation on average.The Constant-Merly score was 50±23,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UCLA) score 14±6 and the simple shoulder test (SST) score 4.0±2.7 pre-operation on average.The strength of flexed elevation was (17±20)% and strength of elbow flexion (101±16)% versus the other side.Results All patients healed without any complication.Their outcome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P<0.01).The mean VAS score improved to 1.5±1.8, forward flexion (155±21)°, external rotation (37±24)° and post-operative internal rotation up to T10 (T4-L3) on average.The mean Constant improved to 87±13, mean UCLA 29±5 and mean SST 9.3±2.4.The strength of flexed elevation recovered to (68±21)% post-operation.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range of motion, VAS, strength and functional score (P<0.01).No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for 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 (MEPS) and elbow flexion strength at pre-operation versus post-operation.Conclusion The combined tenodesis with double row rotator cuff repair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for treating lesion of long head of bicep tendon with massive rotator cuff tear.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诊断肱二头肌长头腱损伤的临床价值。 方法:采用高频超声对49例肩关节前方疼痛和肩关节活动障碍的患者进行检查,双侧对比检查,并配合手心旋转及肩、肘关节屈伸活动,进行动态观察。超声检查结果与肩关节镜结果对照。 结果:肱二头肌长头腱完全断裂超声符合率为90%;肌腱部分撕裂超声符合率15%;肱二头肌长头腱滑脱超声符合率为100%;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炎超声符合率82%;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炎患者中63.6%同时伴有肌腱部分撕裂,因此腱鞘炎患者超声检查应多注意是否伴有肌腱部分撕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法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按、揉、环转等手法治疗.结果:临床症状减轻或消除,肩关节功能改善或恢复,总有效率为100%.结论:手法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炎能改善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的营养供应,消除炎症产物,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随访评价“Chinese way”在关节镜下处理巨大肩袖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运用“Chinese way”方法治疗单侧巨大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42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57.2±6.3)岁。术中将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至足印区,并用一枚内排锚钉尾线缝合固定,然后利用双排锚钉缝合桥技术修补剩余的肩袖断裂部分。统计分析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1年、2年肩关节的活动度,疼痛及功能评分,并记录患者手术基本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影像学结果评价。结果 本组4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2±4.2)个月。术后6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关节活动度、疼痛及功能评分等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X线片检查提示,肩关节退变未见明显进展;磁共振检查提示,6例患者重建的肩袖组织再次撕裂,发生率为14.3%(6/42)。结论 “Chinese way”修补巨大肩袖损伤的方法更能够降低患者疼痛症状、改善关节活动度、恢复关节功能,且并发症及结构失败率更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Kim ⅠA型肩袖分层撕裂中应用自体肱二头肌长头腱桥接修复肩袖深层的中期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为随访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连续收治的42例Kim ⅠA型肩袖分层撕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采用肩关节镜进行手术, 术中利用自体肱二头肌长头腱桥接修复肩袖深层损伤。统计对比分析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和影像学结果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2例患者, 其中男18例, 女24例, 年龄(64.5±15.2)岁, 随访(43.9±7.1)个月。末次随访时, 肩关节外展活动度由术前80.8°±26.5°提高至154.2°±14.3°, 外旋活动度由术前18.2°±13.6°提高至31.8°±7.8°, VAS评分由术前(5.5±1.3)分降至(0.7±0.7)分, UCLA评分由术前(21.3±3.7)分提高至(29.9±2.1)分, Constant-Murley评分由术前(45.4±10.0)分提高至(87.2±4.8)分, 前后差异均...  相似文献   

9.
肱二头肌长头腱(10ngheadofbiceps,LHB)病变为引起肩关节前侧疼痛及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之一。关节镜检查时可见的LHB的病变包括:肌腱炎、磨损、不稳(脱位和半脱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保留二头肌肌腱转位固定术治疗巨大肩袖撕裂。方法??2014 年 1 月—2017 年 5 月对 39 例巨大肩袖撕裂患者施行保留肱二头肌长头腱的肌腱转位固定术。术前与术后 6 个月进行 Constant- Murley 肩关节评分、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评分。结果??患者手术顺利, 术前 Constant- Murley 肩关节评分为(28.07±7.48) ,UCLA 肩关节评分为(17.8±2.6) ; 术后 6 个月随访 Constant‐Murley 肩关节评分为(72.02±6.38) ,UCLA 肩关节评分为(30.5±2.4) 。术后 Constant-Murley 肩关节评分、UCLA 肩关节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术后患者疼痛缓解,未出现复发。结论??关节镜下保 留二头肌肌腱转位固定术治疗巨大肩袖撕裂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部分修补老年性巨大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关节镜下部分修补老年性巨大肩袖损伤的患者58例,其中男27例,女31例;左侧11例,右侧47例,平均年龄57.5岁。应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UCLA)评分记录术前及术后最终随访时的肩关节疼痛、肩关节活动范围、前屈上举肌力、外展强度的情况。结果 58例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患者术程顺利,术后获18~26个月(平均23.2个月)随访。术前ASES评分为(8.2±1.4)分,Constant评分为(37.1±7.2)分,UCLA评分为(8.7±2.5)分;术后18个月ASES评分为(28.5±4.5)分,Constant评分为(84.6±4.7)分,UCLA评分为(28.4±4.5)分。术后18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部分修补老年性巨大肩袖损伤的治疗效果满意,可获得良好的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的手术配合.方法:选择67例关节镜下行肩袖损伤修复术的患者,术前认真评估患者身心状况,准备所需手术器械,术中精心配合,术后统计手术时间、医生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手术并发症及疼痛评分.结果:本组手术时间45~125 min,平均(67.3±17.3)min.主刀满意度(90.3±7.7)分...  相似文献   

13.
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修复肩袖全层撕裂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采用缝线桥技术(suture bridge)修复全层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对69例全层肩袖损伤患者予以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修复,并对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随访24个月,牛津大学肩关节评分(Oxford Shoulder Score, OSS)、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Angeles, UCLA)和Constant-Murley评分表(Constant-Murley Score, CM)评分系统对术后患侧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术后OSS、UCLA和CM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屈、内旋和外旋角度术后24个月随访结果较术前均明显提高,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外展角度术后24个月随访结果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和EQ-5D生活质量评分系统(Euro-QoL 5-Dimensions Questionnaire score)术后24个月随访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肩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在修复全层肩袖损伤方面是一种可靠且有效的肩袖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14.
慢性巨大肩袖损伤(chronic massive rotator cufftears, CMRCT)是临床常见病,在高龄人群中发病率非常高,而CMRCT的病理机制复杂,临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文对CMRCT的病理机制及干细胞在CMRCT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CMRCT提供研究方向和治疗选择,以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开放式肩袖修补术与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肩袖损伤患者41例,其中应用开放式肩袖修补术治疗23例(开放修复组),应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治疗18例(关节镜修复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术后2周、2个月及6个月,对两组进行术后肩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加州大学(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与开放修复组比较,关节镜修复组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住院时间短(P<0.05);关节镜修复组不同时点肩关节VAS评分低于开放修复组(P<0.05),ASES、UCLA评分均高于开放修复组(P<0.05).开放修复组术后切口感染2例,关节镜修复组无切口感染发生.结论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肩袖损伤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6.
肩袖损伤是皮艇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的最常见损伤,常表现为肩部疼痛难忍、无力、肩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导致不能按训练计划进行训练,影响运动员水平的提高,缩短运动寿命。本研究就皮艇运动员肩袖损伤机理、预防及康复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肩袖全层撕裂引发严重的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随着近年来肩关节诊疗技术的发展,相关的治疗选择不断增加,包括保守治疗、切开直视修复技术、肩关节镜结合小切口修复技术以及全关节镜下修复技术等。只有根据患者年龄、病因、症状以及治疗经过等因素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方能获得满意疗效。治疗方案个体化是促进肩关节功能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过度运动对大鼠冈上肌腱组织损伤和腱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4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均分为8组,其中运动组7组,对照组1组,每组5只。运动组于跑台训练(17m/min,下倾10°,1h/d,5d/w)建立冈上肌腱过度运动模型。6组运动组分别于训练1、2、3、4、5、6w后麻醉下取冈上肌腱;另1组训练6w完毕,再于笼内休息2w后麻醉下取材,视为8w运动组。对照组于笼内自由活动,视为0w组。HE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TUNEL法检测腱细胞凋亡和Caspase-3的活化情况。显微镜下计数凋亡细胞指数。结果 (1)HE染色可见3、4w组出现肌腱内软骨样细胞数目增多,排列不规则。5、6w组出现肩袖止点潮线消失结构,软骨细胞增生。8w运动组潮线改变恢复不明显,潮线结构与矿化的纤维软骨结构分界不清晰。(2)免疫组化TUNEL对照组可见较低的凋亡水平。1~4w组渐增,Caspase-3活化表达的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w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3阳性细胞指数5w达高峰,TUNEL凋亡指数6w达高峰。8w组与0w组相比细胞凋亡和Caspase-3活化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5、6w组相比两者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度运动可导致大鼠冈上肌腱损伤,使肌腱止点处潮线结构发生退行性变以及腱细胞发生凋亡和Caspase-3活化表达的增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发生I型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0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骨科因肩袖损伤行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的346例患者,术后发生I型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32例患者为观察组,未发生的314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优势侧、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颈椎病、高血脂、损伤原因、美国加州大学(UCLA)肩关节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Goutallier肩袖肌肉脂肪浸润分型、关节各方向主动活动度和被动活动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麻醉方式、撕裂肌腱类型、缝合方式、钙化性肌腱炎、肩峰下滑膜清理、肩峰成型、肱二头肌长头腱切断、Cofield肩袖损伤分型、锚钉数量及缝合肌腱数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发生I型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的性别构成、术前VAS评分、术前UCLA肩关节评分(疼痛部分)、Cofield肩袖损伤分型及Goutallier肩袖肌肉脂肪浸润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3.653(95% CI:1.200,11.121)]、术前高VAS评分[O^R=1.609(95% CI:1.115,2.323)]均为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发生I型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危险因素(P <0.05);肩袖小撕裂[O^R=0.177(95% CI:0.038,0.825)]是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发生I型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保护因素(P <0.05)。结论 女性患者及术前疼痛度高的患者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发生I型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风险较高,肩袖小撕裂的患者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发生I型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风险较低。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前应评估上述因素,及早采取应对与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