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C-X-C趋化因子13(CXCL13)水平与支气管哮喘不同疾病状态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干部呼吸与危重症科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32例(急性发作期组),慢性持续期患者31例(慢性持续期组)为研究对象,并选取19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纳入研究,检测3组研究对象血清CXCL13、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4(IL-4)、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并比较其CXCL13的差异,分析急性发作期患者CXCL13、IgE、IL-4、EOS%之间的相关性;检测3组研究对象肺功能[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分析急性发作期患者CXCL13水平与FVC%、FEV1%、FEV1/FVC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组CXCL13、IgE、IL-4、EOS%水平高于慢性持续期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组血清CXCL13与IgE、IL-4及EOS%呈正相关(r=0. 507、0. 334、0. 586,P <0. 05),与FEV1%呈负相关(r=-0. 389,P <0. 05)。结论血清CXCL13可能在支气管哮喘的进程中发挥促炎作用。  相似文献   

2.
《陕西医学杂志》2019,(11):1464-1467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外周血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干扰素γ(IFN-γ)、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水平变化及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哮喘组,100例健康儿童为健康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MMP-9、IFN-γ、MIP-1α水平和呼气峰流速(PEF)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探讨血清MMP-9、IFN-γ、MIP-1α与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状况的相关性。结果:哮喘组患儿血清MMP-9、MIP-1α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组,而哮喘组血清IFN-γ水平及肺功能PEF、FEV1/FVC则低于健康组(P<0.05)。哮喘患儿血清MMP-9表达水平与肺功能指标PEF、FEV1/FVC均呈显著负相关(r=-0.399,P<0.05;r=-0.407,P<0.05),MIP-1α水平与PEF、FEV1/FVC也呈显著负相关(r=-0.380,P<0.05;r=-0.346,P<0.05);而血清IFN-γ水平与PEF、FEV1/FVC呈显著正相关(r=0.460,P<0.05;r=0.431,P<0.05)。治疗后,治疗有效组患儿血清MMP-9、MIP-1α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无效组,血清INF-γ水平则高于无效组(P<0.05)。结论:哮喘患儿血清MMP-9、IFN-γ、MIP-1α水平与肺功能状况密切相关,对其检测有助于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判断和治疗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和痰液中Toll样受体2(TLR2)、Toll样受体4(TLR4)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以本院儿科门诊收治的12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发作期59例,临床缓解期67例,同期选取6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应用肺功能仪检测肺通气功能,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gE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双色免疫荧光直接法检测诱导痰液中TLR2、TLR4表达量,分析IgE、TLR2、TLR4表达水平与肺通气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及临床缓解期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最大呼气峰流速(PEF)、痰液TLR2和TLR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急性发作期FEV1、FVC、FEV1/FVC、PEF、痰液TLR2和TLR4水平明显低于临床缓解期(P0.05);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及临床缓解期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急性发作期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临床缓解期(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血清IgE水平与FEV1、FVC、FEV1/FVC、PEF呈明显负性相关(r=-0.632、-0.470、-0.753、-0.610,P0.05),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痰液TLR2、TLR4水平与FEV1、FVC、FEV1/FVC、PEF呈明显正相关(r=0.526、0.427、0.614、0.596,P0.05;r=0.649、0.502、0.769、0.621,P0.05)。结论 IgE水平升高及TLR2、TLR4水平降低是支气管哮喘患儿发病重要的免疫因素,推测三者有望成为判断支气管哮喘病情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9):43-46
目的 探讨血清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补体3a (C3a)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2~12月在我院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我院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支气管哮喘组与健康对照组的血清TSLP、C3a和MMP-9的浓度水平,并采用德国PowerCube肺功能仪测定两组的PEF、FEVl及FEV1/FVC水平。比较支气管哮喘组与健康对照组TSLP、C3a和MMP-9的水平差异,并对支气管哮喘组TSLP、C3a和MMP-9水平与其肺功能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支气管哮喘组血清TSLP、C3a和MMP-9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支气管哮喘组PEF、FEV1及FEV1/FVC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1);SPSS 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TSLP、C3a和MMP-9水平与其PEF、FEVl及FEV1/FVC水平呈负相关性(P0.01)。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TSLP、C3a和MMP-9的水平升高,且与患者肺功能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该三项指标共同参与支气管哮喘的气道炎症与重塑的过程,联合检测该三项指标对判断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辅助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曹霞  肖斌  朱涛 《西部医学》2015,(4):604-606
目的观察炎琥宁雾化吸入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临床症状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炎琥宁雾化吸入+常规治疗组(观察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3天后对患者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FEV1%)、FEV1/FVC%和最大呼气流量(PEF)个人最佳值%(PEF%)进行检测,并对患者血中IL-4、IL-5和IL-13水平进行测定。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3天后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及PEF%)及血中IL-4、IL-5和IL-13水平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及PEF%)及血中TNF-α、IL-4、和IL-13水平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琥宁雾化吸入可以有效的改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肺功能状态,同时炎琥宁对支气管哮喘相关的炎症反应亦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为进一步推广炎琥宁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奠定了临床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舒利迭联用孟鲁司特钠对成人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成人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单一舒利迭治疗,观察组给予舒利迭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呼吸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值流速(PEV)、最大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EF%)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体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22,P=0.002);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VC、FEV1、PEV、PE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利迭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2周内可迅速减轻患者症状表现,改善患者肺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水平与哮喘控制程度的关系.方法:70例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根据哮喘ACT评分分为完全控制组、良好控制组、未控制组,检测各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和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 pred),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pred),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结果:三组患者FVC% pred、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控制组患者FEV1% pred明显高于良好控制组和未控制组,完全控制组、良好控制组患者瘦素水平明显低于未控制组(P<0.05).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FEV1% pred呈负相关关系(r=-0.251,P<O.05).结论:血清瘦素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哮喘控制程度,随着患者哮喘病情的改善、控制程度的提高,瘦素水平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水平对老年支气管哮喘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120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组74例、缓解期组46例)及60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比3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值及FeNO值差异,并分析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肺功能指标、哮喘控制(ACT)评分及FeNO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急性发作期组FEV1%、FEV1/FVC水平明显低于缓解期组和对照组(P<0.05),FeNO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组和对照组(P<0.05);缓解期组FEV1%、FEV1/FV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e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发作期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后1、3、6个月的FEV1%、FEV1/FVC、AC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FeNO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急性发作期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FeNO水平与ACT评分呈负相关(r=-0.519,P<0.001).结论 FeNO是反映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期炎症损伤的重要指标,其变化对于评估哮喘的临床转归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25(OH)D3水平与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微小核糖核酸126(microRNA-126)的关系。方法 51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哮喘组)依据血清25(OH)D3水平分为3组,维生素D适当组、不足组和缺乏组。同期选择15例因支气管异物接受治疗的患儿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各组患儿血清25(OH)D3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确定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miR-126相对水平。结果哮喘组血清25(OH)D3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miR-126、BALF miR-126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患儿最大呼气流量(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以及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所有呼气量的比例(FEV1/FV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血清和BALF中miR-126依次缺乏组不足组适当组对照组(P 0.05)。血清25(OH)D3水平与BALF中miR-126呈负相关(P 0.05),与PEF、FEV1%、FEV1/FVC呈正相关(P 0.05)。结论低水平25(OH)D3可能促使miR-126在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及BALF中上调,并导致免疫失衡,肺功能水平下调,与疾病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周承华  徐月清  王秋鸽 《医学综述》2009,15(17):2690-2691
目的了解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变化,协助哮喘诊断和评估控制程度。方法对30例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进行肺功能检测。结果FVC、FEV1/FVC、FVC%、FEV1%、PEF、PEF%、FEF25、FEF50、X5、RV、RV/TLC在急性发作期显著低于缓解期,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变化对诊断与控制哮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5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将45例受试者分为支气管哮喘组(25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测定支气管哮喘组患者未控制、部分控制后1周、控制后1周的血清白细胞介素35(IL-35)水平及各项主要肺功能指标[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预计值的比值?用力肺活量(FVC)与预计值的比值、FEV1与FVC的比值、呼气峰流量(PEF)与预计值的比值,以及未控制阶段的FEV1下降20%的吸入药物累积浓度(PC20-FEV1),测定健康对照组血清IL-35水平,分析哮喘患者与健康人血清IL-35水平的差异及其与哮喘控制水平、气道反应性的相关性。【结果】 支气管哮喘组未控制、部分控制以及控制阶段血清IL-35浓度(pg/mL)分别为141 ± 45、260 ± 84、366 ± 94,健康对照组血清IL-35浓度(pg/mL)为396 ± 120,支气管哮喘组未控制、部分控制阶段血清IL-35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值均小于0.001),支气管哮喘组控制阶段与健康对照组血清IL-35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36)。血清IL-35水平在未控制阶段低于部分控制阶段(95%置信区间为-163.10 ~ -73.65,P < 0.001),部分控制阶段低于控制阶段(95%置信区间为-151.41 ~ -61.97,P < 0.001)。哮喘患者血清IL-35水平与哮喘控制水平呈正相关,与PC20-FEV1无相关性。【结论】 健康人与哮喘患者血清中均存在IL-35表达,血清IL-35水平可能可以作为哮喘控制水平评估的免疫学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并分析血清颗粒蛋白前体(PGRN)与中性粒细胞型哮喘患儿病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的中性粒细胞型哮喘患儿94例,根据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37例、中度组32例及重度组2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并比较三组患儿的PGRN、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采用德国康讯肺功能机检测三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计算FEV1/FVC;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GRN水平与FEV1、FVC及FEV1/FVC的关系。结果中度组及重度组FEV1、FVC及FEV1/FVC水平低于轻度组(P<0.05);中度组及重度组PGRN、TNF-α及IL-8水平均高于轻度组(P<0.05);PGRN水平与FEV1(r=-0.241,P=0.015)、FVC(r=-0.252,P=0.012)及FEV1/FVC(r=-0.225,P=0.025)均呈负相关。结论PGRN与肺功能水平呈现负相关关系,通过检测PGRN水平可反映中性粒细胞型哮喘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成人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cro RNA-221(miRNA-221)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该院收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47例成人支气管哮喘患者设为哮喘组,选取同期50例体检健康者设为对照组,检测第1秒用力呼气肺活量(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RNA-221的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白介素(IL-13)水平。结果哮喘组患者miRNA-221、白介素13(IL-13)值分别为(10.05±3.54)、(98.46±9.29)n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5±1.28)、(38.64±5.29)ng/ml(P0.001);哮喘组患者FEV1%值为(75.46±6.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3.26±7.58)%(P0.001);哮喘组中急性发作期组患者miRNA-221、IL-13值分别为(16.64±7.22)、(124.26±8.64)ng/ml,明显高于哮喘组中非急性发作期组患者的(7.59±4.69)、(84.36±7.26)ng/ml(P0.001);哮喘组中急性发作期组患者FEV1%值为(63.15±5.16)%,明显低于哮喘组中非急性发作期组患者的(87.09±6.28)%(P0.001);成人支气管哮喘患者miRNA-221表达量与IL-13呈正相关(r=0.738,P0.001);成人支气管哮喘患者miRNA-221表达量与FEV1%呈负相关(r=-0.618,P0.05)。结论 miRNA-22可通过调控IL-13参与成人哮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支气管舒张试验对鉴别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COS)、支气管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价值。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ACOS患者34例、单纯慢阻肺患者32例、单纯哮喘患者38例。收集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前后的肺功能参数(FEV1、FEV1改善值、FEV1改善率、FEV1/FVC)。结果 ACOS组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率略低于哮喘组[61.8%(21/34)vs78.9%(30/38),P0.05]。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三组之间FEV1改善值比较,ACOS组明显高于慢阻肺组,而低于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FEV1改善率比较,ACOS组的改善率高于哮喘组和慢阻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例ACOS和32例慢阻肺患者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后FEV1/FVC分别为(54.9±7.4)%和(52.0±12.1)%,全部满足慢阻肺诊断标准。结论支气管舒张试验对于鉴别ACOS、支气管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11):1070-1073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与甲泼尼龙联合治疗儿童难治性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难治性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2组患儿均给予抗炎、解痉平喘等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甲泼尼龙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甲泼尼龙和阿奇霉素联合治疗,2组患儿均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测2组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γ-干扰素(IFN-γ)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并进行肺功能检测,记录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FEV1/FVC。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对2组患儿进行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估;治疗期间观察2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血清IL-4、IL-5、IFN-γ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儿治疗后血清IL-4、IL-5、IFN-γ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低于治疗前(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IL-4、IL-5、IFN-γ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2组患儿ACT评分、FVC、FEV1及FEV1/FV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儿治疗后ACT评分、FVC、FEV1及FEV1/FVC显著高于治疗前(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ACT评分、FVC、FEV1及FEV1/FVC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 67%(55/60)、78. 33%(47/60),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2. 258,P <0. 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 83%(2/60)、1. 67%(1/60),2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 035,P> 0. 05)。结论阿奇霉素和甲泼尼龙联合治疗可有效抑制难治性支气管哮喘患儿炎症反应,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8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确诊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120例作为哮喘组,选取同期健康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血清IFN-γ、IL-4、IL-10水平,检测的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75%呼气中期流量(MEF75%)、50%呼气中期流量(MEF50%)、25%呼气中期流量(MEF25%)、最大呼气峰值流速(PEF)。结果 两组血清IL-4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高于对照组;两组血清IFN-γ、IL-10、FVC、FEV1、MEF75%、MEF50%、MEF25%、PEF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低于对照组;哮喘组血清IFN-γ、IL-10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哮喘组血清IL-4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的血清IFN-γ、IL-10水平与FVC、FEV1、PEF均呈正相关(P?<0.05),IL-4水平与FVC、FEV1、PEF呈负相关(P?<0.05)。结论 哮喘组的血清IL-4水平升高、血清IFN-γ、IL-10水平降低,并且与患儿肺功能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中血清白细胞介素33(IL-33) 的水平,探讨其与哮喘患者肺功能、免疫球蛋白 E(IgE)的关系及其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0 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实验组,均行肺功能及IgE水平检测,依据血清IgE水平将哮喘患者分为IgE升高组(n=25)和IgE正常组(n=25),另外选取20名健康对照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 法检测受试者外周血中血清IL-33 水平,比较健康者和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及临床控制期血清IL-33水平、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呼气峰流速(PEF);分析IL-33水平与肺功能和IgE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IL-3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IgE升高组患者血清IL-33高于IgE正常组(P<0.05);临床控制期患者血清IL-33水平低于急性发作期者 (P<0.05),但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IL-33与患者FEV1和PEF均呈明显负相关关系(r=-0.413,P=0.003;r=-0.504,P<0.001);哮喘临床控制期患者血清IL-33水平与患者FEV1和PEF 亦呈负相关关系(r=-0.386,P=0.006;r=-0.324,P=0.022)。结论: IL-33作为一种炎性因子参与了哮喘的免疫-炎症反应机制,并可能加剧哮喘患者肺功能恶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支气管扩张患者高分辨CT(HRCT)Bhalla评分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3例稳定期支气管扩张患者,完善肺功能检查,由2位影像科医师阅片行HRCT Bhalla评分,与肺功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支气管扩张患者肺功能为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84.5±22.5)%],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68.0±29.4)%],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62.1±15.8)%],支气管扩张患者HRCT Bhalla评分为(14.30±4.58)分。Bhalla评分与FVC%pred、FEV1%pred、FEV1/FVC%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VC%pred,P=0.01;FEV1%pred,P<0.01;FEV1/FVC/%,P<0.01)。结论 HRCT Bhalla评分与肺功能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以帮助评价肺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氧气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联合组和沙丁胺醇组,各40例.沙丁胺醇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口服硫酸沙丁胺醇片和地塞米松.联合组给予沙丁胺醇雾化液、布地奈德雾化液经氧气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时间,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和峰值呼气流速(PEF)]、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气促、胸闷、咳嗽、哮鸣音缓解的时间均明显短于沙丁胺醇组(P<0.05);联合组患者FEV1、FEV1/FVC、PEF占预计值明显高于沙丁胺醇组(P<0.05);联合组临床控制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沙丁胺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能及时缓解哮喘相关症状、改善肺功能,提高临床正常控制率,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17):2338-2341
目的:探讨焦虑抑郁情绪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气道炎症及重塑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成人支气管哮喘患者118例,根据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将其分为单纯抑郁组30例、单纯焦虑组47例、抑郁联合焦虑组19例、心理健康组22例。对比四组患者的肺功能参数水平及血清炎症因子、气道重塑指标含量的差异。结果:单纯抑郁组、单纯焦虑组、抑郁联合焦虑组患者FEV1、PEF、FVC的水平以及血清中TIMP-1的含量低于心理健康组患者,血清中IL-2、IL-4、IL-8、IL-33、VEGF、OPN、TGF-β1、MMP-9的含量高于心理健康组患者且抑郁联合焦虑组患者FEV1、PEF、FVC的水平以及血清中TIMP-1的含量低于单纯抑郁组、单纯焦虑组,血清中IL-2、IL-4、IL-8、IL-33、VEGF、OPN、TGF-β1、MMP-9的含量高于单纯抑郁组、单纯焦虑组。结论:焦虑、抑郁情绪可加剧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肺功能损伤,增加气道炎症程度、促进气道重塑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