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老年慢性非瓣膜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肠溶阿司匹林和结晶华法林对慢性非瓣膜房颤的老年患者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老年慢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431例,年龄>65岁,随机分为阿司匹林、华法林两组对照试验,服用2年,观察脑卒中和出血的发生率。结果年龄65~74岁没有危险因素的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肠溶阿司匹林组为2.9%、华法林组为1.7%,差异无明显性(P>0.05);年龄65~74岁有危险因素的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肠溶阿司匹林组为5.2%,明显高于华法林组2.1%。年龄≥75岁没有危险因素的患者,脑卒中发生率阿司匹林组4.9%明显高于华法林组2.3%;年龄≥75岁有危险因素的患者,脑卒中发生率阿司匹林组6.7%,明显高于华法林组2.2%(P<0.05)。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阿司匹林3.06%、华法林组2.76%,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年龄65~74岁没有危险因素的非瓣膜房颤患者可服用阿司匹林预防脑卒中。而对于年龄≥75岁以及所有有危险因素的患者须服用华法林预防脑卒中,华法林在抗凝同时没有增加出血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黄桑  林涛  刘媛 《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4):4213-4214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和不同抗凝强度华法林对预防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72例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48例、低强度华法林抗凝组38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6~2.0]和中强度华法林抗凝组42例(INR 2.1~2.5)、高强度华法林抗凝组44例(INR 2.6~3.5),应用华法林抗凝并行INR监测,常规门诊随访2年,分析血栓栓塞和出血事件发生与INR的关系.结果:治疗后低、中、高强度华法林3组血栓栓塞发生率相当(P>0.05),华法林3组血栓栓塞发生率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高强度华法林组出血发生率高于其他3组(P<0.05),低、中强度华法林组出血发生率与阿司匹林组大致相仿(P>0.05).结论:对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华法林(INR 1.6~2.5)抗栓治疗的疗效优于阿司匹林,出血发生率低,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黄兴清 《医学临床研究》2014,(12):2413-2415
目的探讨不同抗栓药物在二级预防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0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高龄非瓣膜性房颤合并血栓栓塞患者165例,所有患者既往均有脑血栓史,按照治疗药物不同,分为华法林组(n=57),氯吡格雷组(n=54)和阿司匹林组(n=54),比较三种药物在预防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栓塞的作用。结果总危险事件统计华法林组24例(42.1%),氯吡格雷组40例(74.1%),阿司匹林组50例(92.6%),华法林组能显著降低危险事件发生率(P< 0.05);三组脑栓塞复发率和后循环缺血发生率大小比较均为:阿司匹林组 >氯吡格雷组 >华法林组,三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与阿司匹林治疗组比较,华法林组和氯吡格雷组的出血事件总发生率显著升高(P < 0.05);三组间在病死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华法林能显著降低总危险事件发生率,在无禁忌证时,对高龄高危脑栓塞患者应首选华法林,若有禁忌证则考虑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华法林与阿司匹林预防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房颤)并发症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65例具有中高位危险因素的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85例口服华法林,对照组80例口服阿司匹林.随访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栓塞、肺栓塞、出血、死亡等终点事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对165例患者随访9个月~2年发现,治疗组TIA、脑栓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肺栓塞、外周动脉栓塞、上消化道出血、死亡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脑出血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华法林显著降低房颤患者脑栓塞发生率,有降低体循环栓塞发生率的趋势,可能增加脑出血发生率;阿司匹林治疗不减少房颤脑栓塞及体循环栓塞发生率,但可能增加房颤、消化道出血事件.对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在合理评估其风险,采用合适剂量华法林可明显降低其栓塞并发症.由于所选样本特殊性及样本量有限,结论尚需较长时间且样本量大的更严谨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5.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华法林和阿司匹林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房颤 )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4 0例持续性房颤患者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 :高危组患者 10 0例 ,其中 5 4例接受口服华法林治疗 (INR目标值 1 6~ 2 5 ) ,4 6例口服肠溶阿司匹林 (10 0mg d)治疗 ;低危组 4 0例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 0mg d)治疗。结果 高危组华法林的维持剂量 (2 6 8± 1 0 5 )mg ,INR值 1 82~ 2 4 9,随访期间无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发生 ,3例发生出血并发症 (INR 2 8~ 3 2 ) ;高危组阿司匹林治疗的 1例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 ;低危组患者无 1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结论 低强度华发林抗凝治疗可有效预防非瓣膜性房颤高危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并减少出血并发症 ;阿司匹林 (10 0mg d)可有效预防低危患者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抗凝强度华法林应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91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低抗凝强度[国际标准化比率(INR)1.5~1.91;标准抗凝强度组(INR2.0~2.5)和阿司匹林组,观察三组血栓栓塞并发症和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c-反应蛋白浓度变化。结果:标准抗凝强度组血栓发生率低于低抗凝强度组、阿司匹林组,不同强度华法林抗凝组血栓栓塞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标准抗凝强度组出血发生率低于其他两个组,但三组患者出血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后低抗凝强度组、标准抗凝强度组c-反应蛋白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O.05),治疗后阿司匹林组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低抗凝强度组、标准抗凝强度组(P〈0.01)。结论:华法林抗凝维持INR值在2.O~2.5时能降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率,出血发生率低,有效性和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采用不同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对预后及长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结合华法林抗凝治疗强度分为低强度组、标准强度组与阿司匹林治疗组,各30例。低强度组的国际标准化比率(INR)为1. 6~2. 0,标准强度组的INR为2. 1~3. 0。经3、6、12、24个月治疗后,对比3组患者肾脏功能的改善效果以及血栓栓塞、出血、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3组间肌酐清除率(Ccr)水平无显著差异(P0. 05);治疗3个月后,3组患者的Ccr水平均显著升高(P 0. 05);经6、12、24个月治疗后,低强度组与标准强度组患者的Ccr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 0. 05),阿司匹林组Ccr则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 05),且与低强度组、标准强度组差异显著(P 0. 05)。治疗后,低强度组患者与标准强度组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率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P 0. 05);低强度组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P 0. 05),但与标准强度组相较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在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取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肾脏功能,降低出血发生率,用药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华法林和阿司匹林对非瓣膜病房颤预防血栓栓塞的疗效。方法:选择非瓣膜房颤共166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83例,给予华法林口服;B组阿司匹林口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心功能、肝肾功能、凝血指标及血清电解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疗效观察:(1)两组栓塞发生率、致残率及病死率;(2)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3)再栓塞的再住院率。结果:应用华法林组可明显降低脑卒中及周围动脉栓塞的发生率,降低脑卒中的致残率及病死率,降低因栓塞而再入院例数。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华法林对非瓣膜病房颤预防血栓栓塞的疗效显著,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非瓣膜性房颤抗凝治疗采取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86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研究组采取达比加群酯,对照组采取华法林,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两组治疗前凝血指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PT、INR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轻微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研究组栓塞发生率为4.65%,与对照组发生率的9.30%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在非瓣膜性房颤治疗中均具有一定治疗效果,但达比加群酯安全性更高,减少出血事件发生率,保障患者身心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小剂量利伐沙班治疗缺血和出血双高危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9~2021年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符合CHA2DS2-VASC评分≥2分、HAS-BLED评分≥3分、eGFR在15~49 ml/(min·1.73 m2),随机分为小剂量利伐沙班组(10 mg/d)、标准剂量利伐沙班组(15 mg/d)、华法林组,每组各100例,随访12个月,比较三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前后,三组肝肾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利伐沙班组的轻微出血事件及全部出血事件率均小于华法林组(P<0.05)。标准剂量利伐沙班组与华法林组的轻微出血事件及全部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缺血性卒中、非中枢神经系统的系统性栓塞、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全因死亡率、大出血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利伐沙班在缺血和出血双高危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人群中的出血风险明显低于华法林,且抗凝治疗效果较华法林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华法林在预防非瓣膜性房颤血栓栓塞中的安全性。方法 非瓣膜性房颤接受华法林治疗25例,对照组非瓣膜性房颤接受阿司匹林治疗30例,服药后平均随访1年,观察临床是否有脑血管或周围血管血栓栓塞事件或全身任一部位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结果使用华法林,如果密切监测,长期抗凝治疗也是相对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抗凝强度的华法林预防二尖瓣狭窄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确诊为二尖瓣狭窄伴房颤患者127例分为华法林抗凝强度国际标准化比率(INR)2.5~3.5(中等程度,72例)和INR1.6~2.4(低等程度,55例)两组,给予抗凝治疗。观察两组血栓栓塞并发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低强度组血栓栓塞率为0,中强度组为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病例中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出血,低强度组出血发生率为5.45%,中强度组为1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中均无严重出血病例。结论:华法林抗凝强度INR1.6~3.5能明显降低二尖瓣伴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生率,INR1.6~2.4时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CHADS2评分1分心房颤动患者使用华法林或阿司匹林对卒中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非瓣膜性心脏病CHADS2评分1分心房颤动患者137例。分为阿司匹林抗栓治疗组和华法林抗凝治疗组。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每隔3个月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记录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观察主要终点为脑梗死,次要终点为颅内出血及其他出血、心功能恶化,比较华法林与阿司匹林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 137例患者,男85例(69.9%),女52例(30.1%)。华法林组55例(40.1%),阿司匹林组82例(59.8%)。随访3~4年,随访期间脑血管栓塞发生17例(12.4%),全因死亡11例(8.0%)。华法林抗凝组脑梗死事件发生低于阿司匹林抗栓组(5.5%VS.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1.5%VS. 1.2%)、心功能下降(32.7%VS.21.9%)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ADS2评分1分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使用华法林比阿司匹林预防栓塞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老年人房颤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左房大小的关系,并分析其抗凝现状。方法对120例老年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初发、阵发、持续性、持久性、长期持续性房颤患者的NT-proBNP水平、左房内径和抗凝方法。结果 120例老年房颤患者中,初诊房颤占15.0%,阵发性房颤占30.0%,持续性房颤、持久性房颤、长期持续性房颤占55.0%。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占41%,房颤发生脑栓塞占9.1%。持续性房颤、持久性房颤、长期持续性老年房颤的患者NT-proBNP明显高于阵发性、初诊房颤患者,其左房内径明显大于阵发性、初诊房颤患者的左房内径。抗凝治疗中华法林组栓塞事件发生率(2.08%)低于阿司匹林组(13.89%),而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长期持续性房颤在老年患者中占主导地位。房颤时间越长,左房内径越大,NT-proBNP也越高。华法林抗凝效果优于阿司匹林,且获益超过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远程监护治疗系统预防非瓣膜房颤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66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按照信封随机法分为治疗组(n=33)和对照组(n=33),试验结束后剔除7例,最终治疗组有28例,对照组有31例。治疗组采用星状神经节远程监护治疗系统治疗,对照组采用华法林治疗。比较两组的终点结局指标和凝血指标。结果两组均未出现卒中、死亡、少量出血及以上程度的出血事件。两组的轻微出血、栓塞/血栓形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PT短于对照组,APTT长于对照组,INR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的TT和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防治中,星状神经节远程监护治疗系统与华法林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但星状神经节远程监护治疗系统的出血风险低于华法林,验证了该系统预防非瓣膜房颤所引起脑卒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华法林对阵发性房颤抗凝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华法林对老年阵发性房颤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26例65岁以上的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华法林组(n=65)和阿司匹林组(n=61)。华法林组口服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初始剂量3mg/d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3.0,根据INR监测情况调整剂量,随访分析患者终点事件和出血事件的发生及与抗强度的关系并与阿司匹林组(口服阿司匹林200mg/d)作对照分析。结果随访6~24个月,华法林平均剂量(3.5±0.69)mg。用药期间发生血栓栓塞华法林组为3例(4.61%),阿司匹林组为9例(17.6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华法林组4例(6.15%),阿司匹林组4例(6.56%)(P〉0.05);2组低危亚组发生血栓栓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华法林组1例(4.34%),阿司匹林组3例(15.00%)(P〉0.05),而2组高危亚组发生血栓栓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华法林组2例(4.76%),阿司匹林组6自(14.63%)](P〈0.05),而各亚组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阵发性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INR维持在2.0~3.0是有效安全的。有必要对确诊的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层,65岁以上具备高危因素的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需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指南推荐对于CHA2DS2-VASc评分为1分的中危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决策相对灵活性,分析评估目前CHA2DS2-VASc评分为1分的中危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现状,探讨针对这一人群的抗凝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危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92例,依据患者意愿给予服用华法林、阿司匹林和不服药,将其分为华法林规范服药组、华法林不规范服药组、阿司匹林组和不服药组。观察与对比各组治疗后出血事件发生情况及随访1年后终点事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缺血性脑卒中、外周动脉栓塞]发生率。结果:192例CHA2DS2-VASc评分为1分的心房颤动患者中,服用华法林的例数少于服用阿司匹林与不服药的例数(P0.05);华法林规范服药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阿司匹林组和华法林不规范服药组(P0.05);华法林规范服药组和阿司匹林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华法林不规范服药组和不服药组(P0.05)。结论:CHA2DS2-VASc评分法为1分的心房颤动患者虽然为中危人群,规范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是必要的。结合我国国情服用阿司匹林是必要的和值得推荐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华法林用于老年持续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符合本研究标准的138例老年持续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华法林组(治疗组)69例,男41例,女28例,以华法林3mg作为起始剂量,按研究设计在不同时点检测国际标准化比值。阿司匹林组(对照组)69例,阿司匹林300mg/d,晚饭后即刻服用,每月随访1次。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7~15d(平均10.0±4.8d)国际标准化比值达到1.5~3.0,其比值在1.8~2.5占91.3%。治疗组发生出血2例(2.9%),脑梗死2例(2.9%),上腹不适2例(2.9%)。对照组发生出血2例(2.9%),脑梗死11例(16.2%),上腹不适10例(14.5%)。治疗组脑梗死、上腹不适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出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持续性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能降低中风及上腹部不适的发生率,既有效又安全。  相似文献   

19.
卢革新 《临床医学》2011,31(9):37-38
目的回顾性分析华法林在老年房颤患者中的抗凝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36例年龄≥65岁房颤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华法林随访观察2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保持在2.0~3.0。将服用华法林坚持2年者19例作为治疗组,另外未能坚持服用华法林者17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栓塞事件发生率、出血率。结果治疗组失访1例,观察期间无一例出现栓塞并发症,出血并发症3例(占16.7%),均为小量出血;对照组栓塞并发症3例(占17.6%),无出血并发症。对照组栓塞并发症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血患者停用或减少华法林用量使INR保持在2.0~3.0,未再发生出血现象,能继续服药。结论老年房颤患者在合理监测INR情况下应用华法林预防栓塞并发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高危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高危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的抗凝治疗情况.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住院治疗且CHADS2评分2分以上的198例NVAF患者,分析华法林的使用率和效果、未使用华法林原因,并探讨相应的对策.结果 (1)按指南须口服华法林者中,华法林实际应用仅51例(25.8%).服用阿司匹林107例,未抗栓40例.与无抗栓组、阿司匹林组对比,华法林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与无抗栓组对比,阿司匹林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也减少(P<0.05).各组间出血、全因死亡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2)高龄、并存疾病多、用药复杂、肝肾功能障碍、认识不足及过分担心出血并发症是未使用华法林的主要原因.结论 目前必须加强高危老年NVAF患者长期抗凝治疗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