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患者PCNL术后合并尿脓毒血症的发生时间、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病原学构成、尿脓毒血症的可能原因、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 18例患者中尿脓毒血症发生于PCNL术后1~6 h,平均(3.7±1.4)h.所有患者均出现发热(体温38.3~40.8℃)、心率增快(96~128次/min),合并感染性休克8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3例,肺部感染1例,Ⅰ型呼吸衰竭1例,多脏器功能不全1例.血常规提示白细胞(WBC)总数升高12例,血小板(PLT)减少6例,其中尿WBC+2例,++4例,+十+6例,++++6例,肝功能异常4例,肾功能异常8例,血清降钙素原升高12例,尿细菌培养阳性8例(培养出大肠埃希菌6例,粪肠球菌2例).18例患者中术前合并泌尿系感染8例;结石直径大于1cm6例;梗阻导致严重肾积水4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3例;合并糖尿病并且术前血糖控制不佳(>8.3 mmol/L)2例;术中生理盐水灌注大于9L2例;手术操作时间大于90 min 2例.所有患者尿脓毒血症一经诊断,立即给予抗感染、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休克等治疗.在细菌培养结果出来之前经验性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抗感染.18例患者中经上述治疗3~7 d后16例患者痊愈出院;2例患者死亡.结论 PCNL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包括术前合并泌尿系感染、结石较大、合并糖尿病或肾功能不全、术中灌注量大、手术操作时间长等.该病进展快,病情重,一经发现,立即给予强效广谱抗菌药物治疗,同时纠正休克、维持生命体征平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的护理。方法经皮肾镜碎石术后6例并发尿脓毒血症的患者,3例伴肾功能不全,多发结石5例,输尿管上段结石1例,上盏入路1例,中盏入路5例;行休克护理、控制感染、管道监管案护理措施。结果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隐蔽性强,起病急,病情发展快,5例患者生命征渐平稳,尿量恢复正常,5 d内体温、血常规正常;1例转ICU救治,3 d后生命征平稳,症状渐消失。结论对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要早期发现,并及时抗休克、抗感染治疗,这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8,(2)
目的比较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和后腹腔镜肾盂切开取石术(RLP)治疗肾盂结石的临床效果,为选择肾盂结石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肾盂结石患者108例,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PCNL组(n=59)和RLP组(n=49),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率、手术成功率、结石清除率、术后血红蛋白降低值、术后镇痛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PCNL组和RLP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4.9%(56/59)、100.0%(49/49),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6,P>0.05)。PCNL组和RLP组患者结石完全清除率分别为94.9%(56/59)、98.0%(48/49),2组患者结石完全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0,P>0.05)。PCNL组和RLP组患者术中输血率分别为5.1%(3/59)、2.0%(1/49),2组患者术中输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5,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镇痛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CNL组比较,RLP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及术后血红蛋白水平降低少,术后住院时间短(P<0.05)。PCNL组患者术后尿漏、泌尿系统感染及继发性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4%(2/59)、8.5%(5/59)、6.8%(4/59),RLP组患者术后尿漏、泌尿系统感染及继发性出血发生率分别为8.2%(4/49)、4.1%(2/49)、4.1%(2/49),2组患者术后尿漏、泌尿系统感染及继发性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975、1.064、1.811,P>0.05)。结论 PCNL和RLP治疗肾盂结石的临床效果相当,且安全性较高;但RLP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4.
5.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泌尿系软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泌尿系软结石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探讨防范风险的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12例泌尿系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石大小3.3 cm×2.6 cm~10.5 cm×4.6 cm,均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结果采用单通道Ⅰ期平均手术时间为11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00 ml,平均住院天数为13 d,结石总取净率为83.3%(10/12)。术后并发高热2例,结石残留2例。结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泌尿系软结石具有创伤小、结石清除率高、恢复快等优点。围术期积极处理并存病,术前有效抗感染,术中及时降低肾盂内压,术后保证引流通畅等措施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术中应用取石钳钳夹的方法可提高结石清除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术前中段尿培养与术中结石培养之间的关系以及结石培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5月80例行MPCNL的患者术前中段尿培养及术中结石培养的临床资料。所有中段尿培养阳性的患者术前均经静脉途径给予抗生素治疗。分别记录术前中段尿培养及术中结石培养的结果,术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的情况,抗生素的应用及根据结石培养结果进行抗生素调整的情况。结果本组80例患者,术中结石培养阳性率为62.5%(50/80),显著高于术前中段尿培养阳性率[40.0%(32/80),P<0.05]。21例(26.2%)术中结石培养及术前中段尿培养均无细菌生长;9例(11.2%)术前中段尿培养有细菌生长而术中结石培养无细菌生长;23例(28.8%)术前中段尿培养及术中结石培养均有细菌生长,其中18例(22.5%)术前中段尿培养及术中结石培养为不同的病原菌生长;27例(33.8%)术前中段尿培养无细菌生长但术中结石培养有细菌生长。19例(23.8%)术后出现SIRS,均根据术中结石培养的结果调整术后抗生素的使用,SIRS症状平均控制时间为(23.9±4.2)h。结论术中结石培养比术前中段尿培养更能准确反映泌尿系感染的情况。术后应根据术中结石培养的结果调整抗生素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与微创经皮肾取石术治疗肾盂肾盏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简单随机选择2019年1—12月期间未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肾盂肾盏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计算机分组方式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治疗法为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研究组治疗法为微创经皮肾取石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48.5±7.3)min、疼痛评分(2.8±0.4)分、住院时间(4.6±1.1)d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10、15.006、9.603,P<0.05)。对照组术中出血量(12.5±2.9)mL与研究组(14.1±3.7)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407,P>0.05)。研究组结石清除率为92.0%、输尿管穿孔率为4.0%、术后出血率为4.0%、发热率为2.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44、0.000、0.000、0.000,P>0.05)。研究组社会功能(81.8±6.9)分、情绪功能(81.6±6.6)分、角色功能(82.7±7.3)分、躯体功能(83.0±7.8)分均高于对照组,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经皮肾镜取石术(PNL)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从而为PNL术后的抗生素应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行PNL治疗46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对术后体温超过38℃者行血、尿培养,对体温37.3~38.0℃且持续3d以上考虑为术后感染的病人只进行尿培养,对阳性结果进行菌种鉴定和耐药性检测。结果术后体温超过38.0℃的病人有64例,共培养出18种78株病原菌,血培养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占31.82%,铜绿假单胞菌占22.73%,克雷伯菌占13.64%,葡萄球菌占31.82%;尿培养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葡萄球菌所占比例分别为28.57%、21.43%、7.14%和19.64%。体温37.3~38.0℃且持续3d以上的病人51例,共培养出13种29株病原菌,尿培养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葡萄球菌所占比例分别为20.69%、24.14%、6.90%、27.59%。药敏结果显示,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及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药物对革兰阴性杆菌有较好的药敏结果;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呋喃妥因、替考拉宁、复方磺胺甲唑、万古霉素等药物对革兰阳性球菌有较好的药敏结果。结论 PNL后感染病人菌种分布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菌以葡萄球菌为主,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率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尿源性脓毒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行PCNL的119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病例组)的临床数据,通过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血清CRP及PCT水平,绘制单项指标及两者联合检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其对尿源性脓毒血症的诊断价值。结果 术前2组患者CRP和PC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术前比较,术后2组患者CRP及PCT水平均上升(P <0.01);血清CRP诊断PCNL后尿脓毒血症的ROC下面积(AUC)略低于PCT;CRP和PCT单独检测的AUC明显低于两者联合检测的。结论 CRP及PCT均可作为PCNL术后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早期诊断的可靠指标,PCT比CRP更有诊断价值,并且CRP及PCT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结合1例输尿管下段结石致尿脓毒血症患者的抢救经过,探讨梗阻性尿脓毒血症的救治流程.方法:报告1例输尿管下段结石致尿脓毒血症女性患者,经抗休克、急诊肾造瘘引流处理,随之生命体征改善后再加强抗感染治疗,持续引流3月,肾功能改善,一般情况好转后Ⅱ期行钬激光碎石去除梗阻,成功抢救并治愈.结合文献对梗阻性尿脓毒血症救治进行复习.结果:抗休克及肾穿刺造瘘后待生命体征稍稳定后加强抗感染,Ⅱ期钬激光碎石等治疗后治愈.结论:结石梗阻性尿脓毒血症需早期诊断积极救治,有效的抗感染须建立在早期抗休克及充分引流基础之上,引流数周肾功能好转、全身状态改善后再手术去除梗阻是安全有效的处理流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儿童上尿路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1年4月被确诊为上尿路结石并接受PCNL治疗的2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肾结石10例,双肾结石8例,左输尿管上段结石1例,左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双肾结石1例。结石直径10~40 mm。术前均经B超、CT平扫+三维重建检查明确诊断,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判断有无输尿管梗阻。结果 20例患儿共26侧肾接受PCNL治疗。平均手术时间为(35±14)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0±5)ml。术后全部留置肾造瘘管,2~5 d后拔除,患侧留置双J管,2周后在膀胱镜下拔除。术后住院时间为2~6 d,从静脉途径给予抗生素治疗3~5 d。术后随访6个月,患儿生长发育良好。复查B超,15例患儿肾和输尿管未发现结石,无复发,肾盂积水消失或减轻;4例有结石残留;1例复发。结论 PCNL治疗儿童上尿路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结石清除率高、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彩超引导下经皮肾微造瘘通道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肾结石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彩超引导下经皮肾微造瘘通道输尿管镜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1例彩超引导下经皮肾微造瘘通道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彩超引导通道建立优势及碎石疗效.结果 71例患者均建立理想的穿刺通道一期碎石,1次取净结石45例,占63%,1周后经通道或再次穿刺行经皮肾穿刺微造瘘取净结石19例,7例结石残留患者接受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两次手术结石总取净率为90%,手术时间平均95 min,术中无一例输血,1例患者因左肾动静脉瘘继发出血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后痊愈,无一例术中转开放手术.结论 彩超引导经皮肾通道穿刺的建立方法安全、简便,易于临床掌握.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经尿道输尿管软镜与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治疗肾盏结石的效果.方法 收集玉溪市人民医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单发肾盏结石患者116例的临床诊疗资料,其中采用经尿道输尿管软镜碎石治疗的54例患者为输尿管软镜组,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治疗的患者62例为经皮肾镜组,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并发症及碎石成功率等.结果 对于直径≥2 cm的上、中、下肾盏结石,微创经皮肾镜组手术时间、碎石成功率均明显优于输尿管软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直径<2 cm的上、中肾盏结石,2组碎石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输尿管软镜组手术时间短于微创经皮肾镜组(P<0.05);对于直径<2 cm的下肾盏结石,微创经皮肾镜组手术时间及碎石成功率明显优于输尿管软镜组(P<0.05).结论 肾盏结石直径≥2 cm时,无论结石位置均应首选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治疗;肾盏结石直径<2 cm时,结石位于上、中肾盏时推荐首选经尿道输尿管软镜碎石,结石位于下肾盏时,应首选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2015年2-8月该院泌尿科收治的86例肾结石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3例,实验组进行超声引导微创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肾结石,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结石处理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病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并发症发病率为7.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微创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肾结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肾取石术(MPCNL)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5例肾结石患者分别行MPCNL(69例)和标准通道PCNL(56例)治疗,术后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一期结石清除率和手术并发症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分别成功建立16F和22F经皮肾通道并一期行碎石术。MPCNL组手术时间长于标准通道PCNL组;单纯肾盂结石患者一期结石清除率低于标准通道PCNL组,而肾盏多发性结石患者一期结石清除率则高于标准通道PCNL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鹿角型结石患者一期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或术后出血明显需要输血治疗者分别为1例和3例,术后发热分别为10例和5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比较两组伴有肾功能不全患者术前及术后1月血肌酐及血尿素氮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比较两组术后肾功能改善、稳定和恶化人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CNL与标准通道PCNL并发症发生率低,对伴有肾功能不全结石患者术后近期肾功能均无明显影响。两种手术方式各有特点,标准通道PCNL联合应用EMS三代碎石清石系统碎石效率高,适合处理较大的肾盂结石;MPCNL碎石效率较低,但治疗肾盏多发性结石较标准通道PCNL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肋上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肋上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6月我院泌尿外科微创PCNL治疗鹿角形肾结石患者85例,其中40例采用肋上通道PCNL(A组),45例采用肋下通道PCNL(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清石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85例患者均采用微创PCNL治疗,无改开放手术。A组手术时间60~135 min,平均(70.2±12.3)min,2例患者术后尿路平片示残余结石,需进一步行体外碎石处理,清石率为95.0%(38/40)。B组手术时间85~140 min,平均(90.2±13.5)min,其中2例患者为双通道碎石,3例患者为三通道碎石;3例患者术后需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2例患者需二次手术碎石,清石率为88.9%(40/45);2例患者术中出血较多,术中给予输浓缩红细胞2 U,2例患者术后发热。A组手术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0,P<0.05);A组清石率较B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3,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脏器损伤、胸部并发症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与肋下通道PCNL相比,肋上通道PCNL治疗鹿角形肾结石手术时间短、清石率高且无明显并发症发生,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已成为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常规手术方法,肾出血是PCNL最常见的并发症,有时出血凶险,病情发展迅速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肾出血的防治对顺利开展PCNL有重要意义。该文结合文献系统分析了PCNL肾出血的病因、分类及特点、出血原因及风险因素,总结了术中和术后快速、准确判断肾出血的原因及有效预防措施,对于顺利开展经皮肾镜手术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联合体外震波碎石(ESWL)治疗鹿角形肾结石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鹿角形肾结石患者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联合体外震波碎石(ESWL)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42例(3例为孤肾结石);合并对侧上尿路结石6例,无积水完全鹿角形肾结石4例.结石长径:2.7-5.4(平均4.3)cm.均行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联合体外震波碎石(ESWL)治疗.结果:39例(81.3%)经PCNL、ESWL联合治疗获愈,9例(1.7%)结石残留.随访6-38个月,48例均无肾积水及狭窄,39例(81.3%)结石取净者3例(7.7%)复发,9例(18.7%)有少许残石患者中有2例(22.2%)结石体积增大、数目增多.7例术前氮质血症患者中术后6个月复查肾功能,5例恢复正常,2例有好转.结论: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联合体外震波碎石(ESWL)治疗鹿角形肾结石具有效果明显、操作安全、创伤较小、降低残石率、并发症较少等优点,可以代替开放手术而成为鹿角形肾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