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临床分离株耐复方新诺明的耐药机制及同源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分离获得126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药敏试验采用 K-B法。 PCR法检测sul1、sul2、ISCR2、I类整合子。并对I类整合子PCR扩增阳性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确定基因型, ERIC-PCR对其同源性进行分析。结果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为17.4%。22株耐药菌有16株sul1阳性,15株I类整合子阳性;未发现sul2、ISCR2阳性株。22株耐药株分为21个基因型。结论本院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复方新诺明与sul1和I类整合子高度相关,与 sul2、ISCR2无关,耐药菌株之间无遗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探讨明确嗜麦芽窄食单胞菌Ⅰ、Ⅱ、Ⅲ类整合子的存在情况以及所携带的耐药基因盒,为本地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性疾病提供帮助。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51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17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根据 GenBank 注册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PCR 扩增Ⅰ、Ⅱ、Ⅲ类整合子。对整合子阳性菌株扩增其可变区产物进行测序分析,所得结果在 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性比对,了解可变区中含有基因盒的信息。结果(1)51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标本来源分布以痰液最多,为41株,占80.39%,感染人群主要以60岁以上年龄段为主,为38株,占74.5%。病房分布:重症监护室(ICU)20株,占39.22%;呼吸内科13株,占25.49%;干部病房6株,占11.76%,所占比例较大。(2)药敏结果显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多数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部分菌株表现出对9种以上抗菌药物的多重耐药。(3)51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PCR 基因扩增结果7株菌Ⅰ类整合子阳性(13.7%),没有检测到Ⅱ、Ⅲ类整合子,Ⅰ类整合子可变区携带的耐药基因包括 aacA4、aadA1、catB8、dfrA17和 aphA15五种。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多数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部分菌株表现出多重耐药性。Ⅰ类整合子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多重耐药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现状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临床分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30株,经VITEK微生物鉴定系统重新鉴定。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14种抗菌药物的MIC、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致序列[(ERIC)-PCR]方法分析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流行特征。结果30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噻肟、氨曲南和阿米卡星高度耐药;但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复方磺胺甲噁唑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仍保持一定敏感性,敏感率分别为96.7%、76.7%、73.3%和60%。ERIC-PCR指纹图谱显示30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由26种不同克隆构成。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但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复方磺胺甲噁唑、替卡西林-克拉维酸仍保持一定敏感性。30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子流行病学显示基因型多态性。  相似文献   

4.
杨萍  徐逸鸣 《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2):F0003-F0003
目的:分析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染情况,制定控制感染对策。方法:收集临床送检标本,鉴定细菌并做体外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药治疗,观察病人转归。结果:在2006年1月-2008年1月临床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并鉴定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2株,药敏试验结果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最低,对大多数抗菌药物高度耐药,对亚胺培南耐药率100%。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具有天然耐药性,疑似感染病人要及时送检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并按检验结果用药。  相似文献   

5.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住院患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分布、药敏、临床及细菌学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病人的临床情况。结果 菌株对大部分抗生素耐药,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100%,临床有效率为70.7%,细菌清除率为69%。结论 选择碳青霉烯类药物要慎重,明确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要根据药敏选择抗生素,首选药物为三代头孢菌素+酶抑制剂及复方新诺明。  相似文献   

6.
于清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1):5240-5241
目的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分析其耐药特征,为临床控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经WALKAWAY96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鉴定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12株,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结果在临床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标本中,以痰液为主,占78.6%,其次为尿液,创面分泌物和咽拭子等;该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对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分别为4.5%,15.1%,24.1%和16.1%,对亚胺培南未发现敏感株。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在我院多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呈现多重耐药性,临床应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ICU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和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临床、药敏和细菌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ICU中112例院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病例。结果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具有多重耐药的特性,对亚胺培南100%耐药.对复方磺胺甲唾唑、环丙沙星敏感性较高,侵入性操作、高龄、长期住院、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使用是主要的高危因素。结论 减少侵入性操作和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使用,根据药敏选择抗生素,能减少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85株鉴定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简易鉴定方法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对85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菌落生长及部分理化特性进行简易鉴定,并采用美国BD公司phoenix1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与其对照及药敏实验。结果:采用简易鉴定方法检出的85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与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结果均一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抗菌药物呈广泛耐药,仅对复方新诺明和左旋氧氟沙星、加替沙星保持较高的敏感性。结论:该简易鉴定方法可及早检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染发生,临床治疗首选复方新诺明和左旋氧氟沙星,靶向性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分析细菌的耐药谱,为临床选择抗菌药物提供药敏监测资料。方法经VITEK系统鉴定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96株,进行自动化、纸片扩散K—B法药敏试验,分析其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变化。结果在临床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标本中,以痰液为主(72.9%),其次为咽拭子和创口分泌物;该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但对米诺环索、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4.5%、14.6%、18.8%和21.1%。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以下呼吸道感染多见,临床治疗应注意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情况,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2010年从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住院患者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布和药敏结果.结果 2008-2010年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共135株,对于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敏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米诺环素90.4%、左氧氟沙星74.1%、复方磺胺甲恶唑71.1%、头孢哌酮/舒巴坦49.6%、头孢他啶45.2%、替卡西林/克拉维酸35.6%、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6.3%、头孢吡肟13.3%、阿米卡星12.6%、哌拉西林3.7%,所有菌株对亚胺培南和氨曲南均耐药.结论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其对大多数抗菌药物敏感度不高,临床治疗应依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1998-2002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研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布特点、分析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用MieroSean 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系统对从我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591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591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标本来源以痰标本为主,占92.1%,其次为伤口分泌物和胆汁。其临床科室中分布前6位依次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内科、胸心外科、老年科、血液内科和普外科。591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复方磺胺甲繟唑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4.4%和37.1%;其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噻吩、头孢唑林、头孢呋肟、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氨曲南、头孢吡肟、头孢西丁、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阿米卡星高度耐药。结论:临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离以痰标本为主,其临床分布主要为ICU和呼吸内科,对嗜麦芽窄单胞菌引起感染的经验治疗,可选用复方磺胺甲繟唑或环丙沙星。  相似文献   

12.
126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治理  冯素清  孙巧英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1):1044-1044,1047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常见非发酵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方法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培养鉴定,琼脂纸片扩散(K-B)法检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结果 126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布各异,对10种抗菌药物均存在耐药,耐药率为7.0%~75.0%。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存在高耐药率,而且耐药率在逐年上升,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药敏检测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基因分型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对分型方法及意义进行评估.方法:应用重复序列PCR(ERlC-PCR)析方法进行分型,以细菌耐药鉴定系统及改良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23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亚胺培南、氨曲南、头孢噻肟、阿米卡星高度耐药.但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诺氟沙星、复方新诺明敏感率较高.ERIC将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分为5型,其中A型10株、B型7株、C型3株、D型2株、E型1株.结论:ERIC-PCR能有效地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进行分型.临床上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药程度严重,有多种基因型并存,与耐药程度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momas maltophilia)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近年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分离率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居第三位,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该菌除对亚胺培南天然耐药外,对多种抗菌药物高度耐药,并不断增高。为了解台州地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引起医院内感染及耐药趋势,对台州市三所医院自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从住院病人体内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药敏情况进行系列观察与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旨在了解我院近年来临床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该菌提供参考。方法 将2000年1月~2004年6月我院住院病人送检的各类标本进行分离培养.菌株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TB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 2000年1月~2004年6月共分离到145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各年的具体分布为:2000年5株,2001年10株,2002年15株.2003年65株,2004年上半年50株;呈逐年增加趋势。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显示: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几种加酶抑制剂复方型抗菌药物以及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均呈现高度耐药.对磺胺类药物(SMZ)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最低.可作为治疗该菌感染的首选药物。结论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一旦发现该菌感染应及时调整用药,提醒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
亚胺培南耐药非发酵菌流行进展及耐药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亚胺培南耐药非发酵菌在我院的流行进展及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全部细菌用ATB Expression鉴定到种,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曼不动杆菌药敏采用纸片扩散法,统计软件为WHONET5;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药敏采用ATB配套的药敏卡。[结果]4年来我院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性有逐年增长趋势(χ^2=13.44,P〈0.05);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性变化不明显,耐药率平均为2.4%;对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亚胺培南耐药株体外抗菌活性均较强的是头孢哌酬/舒巴坦、环丙沙星,其他抗生素耐药率均大于50%;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率最低的抗生素仍是复方磺胺(9.34%),其次是环丙沙星(25.2%)、复方替卡西林(43.0%)。[结论]近年来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有升高趋势,值得密切关注;亚胺培南耐药的非发酵菌多重耐药严重,尤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氨基糖苷类;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最为有效的抗生素仍是复方磺胺,亚胺培南耐药非发酵菌经验用药可选头孢哌酮/舒巴坦或环内沙星,但应根据药敏结果随时调整用药。  相似文献   

17.
89株临床分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和对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近2年来从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89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89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病例中,肺部感染占75%,尿路感染16.9%。该菌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敏感性较高,对亚胺培南、氨苄西林及头孢菌素等耐药性较高。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性较高,可根椐药敏试验选用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治疗该菌引起的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ICU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药敏、临床及细菌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ICU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杂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 ICU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大部分抗生素耐药,对亚胺培南100%耐药,对SMZ/TMP、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敏感性较高.住院时间长、广谱抗生素长期应用、侵袭性操作是主要的高危因素.结论 应用广谱抗生素要慎重,明确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可根据药敏选择抗生素,首选药物为喹诺酮类 SMZ/TMP.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肝移植受者中分离的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及各菌种的同源性。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2007年1月—2010年4月肝移植受者的各种标本中分离菌进行微量稀释法药敏试验,ESBLs和金属β内酰胺酶(MBL)检测并应用重复序列PCR(REP-PCR)技术测定菌株的同源性。结果从250例肝移植受者中,分离出124株革兰阴性菌,其中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67株(54.0%),包括鲍曼不动杆菌20株(29.9%)、大肠埃希菌16株(23.9%)、肺炎克雷伯菌13株(19.4%)、嗜麦芽窄食单胞菌8株(11.9%)、铜绿假单胞菌6株(9.0%)和阴沟肠杆菌4株(6.0%)。产ESBLs菌株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61.5%,8/13)和大肠埃希菌(81.3%,13/16);产金属酶的细菌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8/8)、铜绿假单胞菌(5/6)和鲍曼不动杆菌(95.0%,19/20);REP-PCR检测鲍曼不动杆菌4个基因型,其中C型17株,均在同一段时间内发现;大肠埃希菌分12个基因型,B型5株;肺炎克雷伯菌7个基因型,E型6株;铜绿假单胞菌5个基因型,C型2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7个基因型,F型2株;阴沟肠杆菌4个基因型,A型、B型、C型和D型各1株。结论肝移植术后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发生率较高;病原菌中鲍曼不动杆菌呈泛耐药,并且可能在肝移植病房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20.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60例耐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在临床标本中的分离情况及其耐药趋势。方法:对160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测定其对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特征。结果:160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在临床标本中分布以痰为主占65%,对亚胺培南100%耐药,对头孢唑啉、头孢西丁等严重耐药,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等的耐药性较低。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应加强对该菌的耐药性检测,减少耐药菌在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