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Ag)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联合检测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328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PreS1-Ag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5项HBV血清标志物。结果 PreS1-Ag在HBsAg(+)、HBeAg(+)、HBcAb(+)组和HBsAg(+)、HBeAg(+)组的阳性率显著升高,分别为87.3%和80.0%;在HBsAg(+)、HBeAb(+)、HBcAb(+)组和HBsAg(+)、HBcAb(+)组及HBsAg(+)组的PreS1-Ag阳性率分别为47.5%、63.9%和25.0%;PreS1-Ag在HBeAg(+)组的阳性率为86.2%,明显高于在HBeAg(-)组的52.1%(χ2=21.33,P<0.01);328例乙型肝炎患者中,PreS1-Ag阳性率为61.9%,HBeAg阳性率为28.7%(χ2=73.098,P<0.01)。结论 PreS1-Ag能较好地反映HBV的复制情况,且对HBV感染的早期诊断和判断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近年河南省郑州市人群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模式和阳性率,了解人群疫苗可预防疾病的抗体水平,评价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工作成效,为人群乙肝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2021年,每年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在郑州市选取1~2个县区,每一个县区随机选取1~2个城区街道办事处和(或)1~2个农村乡镇,随机选取0~79岁人群,采集血清标本,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乙肝e抗原(HBeAg)和乙肝e抗体(HBeAb),分析HBV标志物模式和阳性率。结果 2019—2021年从2 310名调查对象中检出9种HBV血清标志物模式,其中乙肝五项标志物全阴性占28.44%,单HBsAb阳性占63.98%,HBsAb和HBcAb同时阳性占6.02%,单HBcAb阳性占0.95%,HBsAg、HBeAb和HBcAb同时阳性(小三阳)占0.35%,HBsAg、HBeAg和HBcAb同时阳性(大三阳)占0.13%,单HBsAg阳性占0.04%,HBsAg和HBcAb同时...  相似文献   

3.
顾自卫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3):2794-2795
目的 探讨HBsAg阴性健康体检人群血清HBV-DNA存在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400例体检人群乙型肝炎标志物及血清HBV-DNA检测结果.结果 400例HBsAg阴性健康体检人群中,血清标本HBV-DNA阳性率7.50%;HBV五项标志物有6种模式,以HBeAb、HBcAb阳性模式的健康体检人群血清HBV-DNA阳性率最高,达25.00%(P<0.05),而HBsAg、HBeAg、HBeAb、HBcAb全阴性,HBsAb(+)阳性模式中HBV-DNA阳性率最低为2.23%(P<0.05).结论 HBsAg阴性健康体检人群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血液中存在HBV病毒(HBV),HBV-DNA检测对对减少漏诊,正确评价HBV感染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张帅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5):108-109
目的比较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结果的一致性。方法收集8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标本,分别采用ECLIA和ELISA两种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并评价二者的符合率。结果 ECLIA和ELISA检测HBsAg、HBsAb、HBcA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02、1.570、2.006,P>0.05),而对于HBeAg、HBeAb两者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341、17.630,P<0.05)。ECLIA和ELISA对HBsAg、HBsAb、HBeAg、HBcAb的诊断符合率较高,分别为95.00%、89.17%、95.83%、、95.00%。结论 ECLIA与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符合率较好,但ECLIA法为定量检测,更敏感,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420例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定量检测临床分析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惠州市惠阳区人民医院就诊患者420例临床资料,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通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HBV-DNA含量。结果 HBsAg、HBeAg、HBcAb的HBV-DNA阳性率98.9%,HBsAg、HBeAb、HBcAb为25.3%,HBsAg、HBeAg为100%,HBsAg、HBcAb为20%,HBsAb、HBcAb、HBeAb为14.3%,HBeAb、HBcAb为20%,HBsAb为5.7%,全阴为0。结论各种乙型肝炎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HBV-DNA复制,HBeAg阳性患者的HBV-DNA水平最高,将HBeAg和HBV-DNA定量联合诊断可以为早期乙型肝炎筛查和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血清HBV-DNA载量与HBV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4 017例HBV感染者血清标本中HBV-DNA含量进行检测,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其乙型肝炎免疫标志物。结果表明,HBsAg、HBeAg、HBcAb阳性组患者血清HBV-DNA检出率为96.82%;HBsAg、HBeAg阳性组检出率为100.00%;HBsAg、HBeAb、HBcAb阳性组检出率为26.79%;HBsAg、HBcAb阳性组检出率为45.89%;HBcAb阳性组检出率为0.29%。结论:患者血清中HBV血清标志物与HBV-DNA的阳性率存在相关性。采用FQ-PCR法检HBV-DNA能更客观地反映HBV复制的程度和传染性,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7.
顾自卫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0):2794-2795
目的 探讨HBsAg阴性健康体检人群血清HBV-DNA存在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400例体检人群乙型肝炎标志物及血清HBV-DNA检测结果.结果 400例HBsAg阴性健康体检人群中,血清标本HBV-DNA阳性率7.50%;HBV五项标志物有6种模式,以HBeAb、HBcAb阳性模式的健康体检人群血清HBV-DNA阳性率最高,达25.00%(P<0.05),而HBsAg、HBeAg、HBeAb、HBcAb全阴性,HBsAb(+)阳性模式中HBV-DNA阳性率最低为2.23%(P<0.05).结论 HBsAg阴性健康体检人群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血液中存在HBV病毒(HBV),HBV-DNA检测对对减少漏诊,正确评价HBV感染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肖倩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3):2036-2036
目的:探讨HBV前S1抗原与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VM)、HBV DNA检测的实际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HBsAb、HBeAg、HBcAb、前S1抗原,采用PCR法检测HBV DNA。结果:292例HBsAg(+)、HBeAg(+)、HBcAb(+)患者组中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为82.2%;HBV DNA抗原阳性率为78.1%;134例HBsAg(+)、HBeAb(+)、HBcAb(+)患者组中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为29.9%,HBV DNA抗原阳性率10.4%;160例HBsAg(+)、HBcAb(+)患者组中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为31.3%,HBV DNA抗原阳性率为15.60/0;9例HBsag(+)、HBeAg(+)患者组中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为88.9%,HBV DNA抗原阳性率为88.9%。55例HBsAb(+)、HBeAb(+)、HBcAb(+)患者组中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为9.1%,HBV DNA抗原阳性率7.3%。结论:前S1抗原与HBV DNA、HBeAg阳性呈高度正相关,在防治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患者血清标志物与HBV-DNA水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式反应(FQ-PCR)法对351例乙肝患者血清样本进行血清标志物及HBV-DNA含量检测。结果:"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HB-cAb)(+)"组(1组)和"HBsAg(+)、HBeAg(+)"组(2组)血清中HBV-DNA的阳性率和含量最高。"HBsAg(+)、乙肝e抗体(HBeAb)(+)、HBcAb(+)"组(3组)、"HBsAg(+)、HBeAb(+)"组(4组)、"HBsAg(+)、HBcAb(+)"组(5组)和"乙肝表面抗体(HBsAb)(+)、HBcAb(+)、HBeAb(+)"组(6组)血清中HBV-DNA的检出率分别为31.4%,8.3%,23.7%和4.5%。结论:患者血清HBV-DNA的阳性率与HBV血清标志物的存在状态相关,定量检测HBV-DNA能真实反映乙肝病毒的复制情况,对临床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泉州市青年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本市青年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情况和乙型肝炎5项血清标志物的模式特征。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部分青年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及其抗体(HBsAb)、e抗原(HBeAg)及其抗体(HBeAb)以及核心抗体(HBcAb)5项HBV血清标志物(HBVM)。结果4593例中2673例为全阴性,占总数58.20%;1920例为HBVM5项中有一项或一项以上阳性,总阳性率为41.80%,模式共有14种,分为感染期模式组和恢复期模式组,感染期模式组以"135"和"145"模式为主;恢复期模式组以"25"和"2"模式为主。结论在泉州市青年健康人群中,乙肝的总感染率仍较高,应加强乙型肝炎的防治和乙肝病毒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HBsAg阴性献血者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及HBVDNA。探讨加强对献血者隐匿性乙型肝炎检出的必要性及输血安全的重要性。方法收集2108例志愿献血的血液样本,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核酸扩增及检测技术检测HBVDNA。结果 2108例献血者中,共有42份血清呈HBVDNA阳性,检出率达2.08%。其中,HBsAg(+)、HBcAb(+)组占4.35%(1/23);HBsAb(+)、HBeAb(+),HBcAb(+)组占8.16%(8/98);HBsAb(+)组为2.00%(13/651);HBeAg(+)、HBeAb(+)组占8.00%(4/50);HBeAb(+)组占4.67%(5/107);五项血清标志物均为阴性的一组为1.05%(11/1052)。结论联合检测献血者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和HBVDNA,有助于提高隐匿性乙型肝炎检出率,并可增加临床输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发生YMDD自然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HBVYMDD自然变异发生的可能机理,为CHB抗病毒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选择144例HBVDNA阳性、未经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PCR熔解曲线法检测其YMDD基因序列突变;同时对其进行HBVDNA定量、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乙肝两对半等相关指标检测,并对患者性别、年龄及上述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4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中,有30例出现YMDD自然变异,变异检出率为20.8%,其中YIDD阳性19例(占63.3%),YVDD阳性8例(占26.7%),YIDD+YVDD同时阳性3例(占10%)。YMDD自然变异组CHB患者年龄明显小于未变异组;HBVDNA定量值在105copies/ml以上的CHB患者易发生YMDD自然变异,而HBVDNA定量低于105copies/ml的CHB患者不易发生YMDD自然变异。CHB患者的性别、HBeAg和抗一HBe状态及肝功能损害程度与YMDD自然变异无关。结论CHB患者中存在HBVYMDD自然变异,低龄和HBVDNA高值的患者易发生YMDD自然变异;自然变异与患者性别、HBeAg和抗一HBe状态及肝功能损害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乙肝病毒携带产妇母乳喂养的安全性.方法 收集192例乙肝病毒携带产妇静脉血、乳汁,检测血清和乳汁的HBV-DNA载量,并对已进行规范免疫的婴儿的乙肝病毒携带情况进行追踪检测.结果 血清、乳汁HBV-DNA阳性率均是“大三阳”产妇最高, “小三阳”产妇次之, “单阳”产妇最低.三类产妇乳汁HBV-D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9,P<0.05),母乳喂养组与人工喂养组婴儿血清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3,P<0.05).结论 在规范完成乙肝母婴传播性阻断措施的前提下,同时检测产妇的血清和乳汁,HBV-DNA载量在一定范围内,乙肝病毒携带产妇母乳喂养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感染趋势及变化规律.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乙肝两对半"及HBcAb-IgM.结果:在郑州地区门诊乙肝随诊人群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HBV感染人数和复发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男性重于女性:HRsAg阳性感染人数和复发人数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样,男性多于女性;乙肝患者感染情况呈现感染模式多样化.由2003年的16种增加到2006年的30种.结论:郑州地区乙肝感染情况严重并且重于全国平均水平,需要加强郑州地区的乙肝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5.
实时荧光PCR检测在乙型肝炎病毒DNA检测方面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敏 《中国医药指南》2010,8(19):196-197
目的对采用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确定为乙型肝炎的患者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探讨实时荧光PCR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乐昌市人民医院自2007年7月到2009年12月门诊及体检中心进行血清学标志物检测(HBV-M)诊断为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336例,采取实时荧光PCR检测,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大部分乙型肝炎患者定量PCR检测HBV-DNA的结果与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一致。大三阳、小三阳患者血清中PCR结果拷贝数均较高,而HBsAb(+)或HBsAg(-)的标本PCR有个别阳性结果 ,但其拷贝数很低。结论实时荧光PCR检测HBV-DNA在判断体内HBV是否在复制,复制程度以及HBV血清学标志阴性肝炎患者的诊断方面,较优于血清学标志物检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并观察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前S1(Pre-S1)蛋白和HBV-DNA的相关性,探讨新型指标Pre-S1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1)用ELISA法测定100例乙型肝炎患者及35例健康体检者的乙肝血清标志物,并按结果分为3组.(2)各组用乙肝病毒Pre-S1蛋白诊断试剂检测Pre-S1蛋白。(3)用定量PCR检测上述标本的HlBV-DNA。(4)观察检测血清标志物,Pre-S1和HBV-DNA相关性。结果:Pre-S1蛋白在HBeAg( )组中检出率(82.50%)和HBeAg(-)组中检出率(46.6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re-S1蛋白与HBV-DNA有良好相关性。结论:3项实验指标之间具有良好相关性,Pre-S1蛋白是HBV感染与复制的新指标,有望作为乙型肝炎新的检测手段和新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沭阳县人民医院住院患者乙肝感染情况及检验结果模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 1年7月至2013年7月我院住院患者中所有检查乙肝定量患者,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乙肝五项,0.2 ng/ml<HBsAg<10 ng/ml及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的检测结果用上海科华乙肝定性试剂复核.结果 共检测11 826例,HBsAg阳性者768人,阳性率6.5%; HBsAg检测结果为0.2~1.0 ng/ml、1.1~10.0 ng/ml、10.1~100.0 ng/ml、100.1~225.0 ng/ml、>225.0 ng/ml的人数分别为10人、27人、86人、119人、526人,阳性比率分别为1.3%、3.5%、11.2%、15.5%、68.6%; 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者占1.3%(10/768);HBsAg、HBeAg和HBcAb同时阳性者占15.5%(199/768),HBsAg、HBeAb和HBcAb同时阳性者占62.8%(482/768).结论 本次被调查者的患病率比较高,应依据感染模式做到早预防、降低感染率,提高本地区人群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物与肝癌关系的前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患者携带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与发生肝癌的关系.方法:在肝癌高发的启东地区,对515例20~60岁男性HBsAg携带者作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HBVM 1、2、3、4、5)检测,进行连续20年的队列研究.结果:队列发生肝癌111例,肝癌发生率为1 340.90/10万人年,肝癌发生中位年龄为43岁,平均生存期为1年3个月,41-50岁年龄组的肝癌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队列HBVM以15、135、145为主要模式,分别占队列的38.83%(200/515)、15.92%(82/515)、44.08%(227/515),此3种模式的肝癌发生率分别为1 433.69/10万人年、2 284.71/10万人年、984.10/10万人年,135模式显著高于145模式(P<0.01).肝癌中15、135、145模式分别占39.64%(44/111)、23.42%(26/111)、35.14%(39/111),15模式显著多于135模式(P<0.01).肝硬化死亡率分别为195.50/10万人年、966.61/10万人年和277.57/10万人年,135模式显著高于15、145模式(P<0.01).结论:HBsAg携带者是发生肝癌的高危人群,对其进行定期随访,能早期发现肝癌患者,给予早期治疗后可延长肝癌患者生存期.HBV复制程度与肝癌发生有关,通过抗病毒治疗等手段可能会延缓或解除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前S1蛋白检测在乙型肝炎(乙肝)中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对40例非乙肝患者和138例乙肝患者进行了血清前S1蛋白的检测。结果40例非乙肝患者血清前S1蛋白全部阴性。138例乙肝患者中前S1蛋白的阳性率为31.2%,其中急性肝炎为91.1%,慢性活动性肝炎为52.1%;在乙肝两对半检测模式中,大三阳组该指标阳性率为89.3%,小三阳组为28.1%。以HBV-DNA检测为标准,前S1蛋白的灵敏度为95.2%,假阳性率为5.5%,总符合率为93.4%。结论检测血清前S1蛋白水平的变化对乙肝的病情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