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上颌骨翻转面部移位入路手术切除自鼻咽向上侵及颅底肿瘤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自鼻咽向上侵及颅底的肿瘤均采用上颌骨翻转面部移位入路手术切除,其中38例同时修补颅底。结果本组均达到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或次全切除。全部病人获35~85个月随访,平均49.7个月;因肿瘤复发死亡9例,带瘤生存8例,其余23例无肿瘤复发。手术并发症包括创腔感染2例,病侧听力下降、耳鸣5例,手术侧眼球运动障碍3例,张口受限5例。结论上颌骨翻转面部移位入路手术切除自鼻咽向上侵及颅底的肿瘤具有显露充分、肿瘤切除彻底的优点,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采用上颌骨翻转面部移位入路手术切除侵及颅底放疗后复发鼻咽癌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 11例侵及颅底放疗后复发鼻咽癌,均采用上颌骨翻转面部移位入路手术切除。结果 11例患者均达到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全部患者随访10-46个月,因肿瘤复发死亡2例,带瘤生存1例,其余患者均无肿瘤复发,生活质量良好。手术并发症包括:创腔感染1例:患侧听力下降、耳鸣各1例;张口受限1例。结论 上颌骨翻转面部移位入路手术切除侵及颅底复发鼻咽癌具有显露充分、肿瘤切除彻底的优点,其疗效满意,可作为放疗术后复发广泛侵及颅底的鼻咽癌的一种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上颌骨翻转面部移位入路手术切除侵及颅底肿瘤的并发症及临床意义。方法40例颅底肿瘤患者,均采用上颌骨翻转面部移位入路手术切除。结果40例患者均达到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或次全切除。全部患者获1~70个月随访,平均30.7个月。1例术后第30天行面部创腔冲洗吸引时突发颈内动脉大出血休克死亡,因肿瘤复发死亡7例,与肿瘤无关死亡2例。带瘤生存5例,其余25例均无肿瘤复发。手术并发症包括:转移组织瓣部分坏死2例,腭小瘘3例,脑脊液漏3例,创腔感染2例,患侧听力下降、耳鸣5例,手术侧眼球运动障碍3例,张口受限5例,1例术后出现咽喉部肿胀致阻塞性通气困难,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7d后好转,脱机拔管。无1例出现上颌骨坏死。结论上颌骨翻转面部移位入路手术切除颅底肿瘤具有显露充分、肿瘤切除彻底的优点,疗效满意,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并发症的可能性不大,可作为较广泛浸润颅底肿瘤手术的一种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侵犯前中颅窝的晚期鼻咽纤维血管瘤手术切除后的复发率较高,其主要原因有肿瘤巨大、呈分叶状且血运丰富。本文根据经颅眶入路的手术经验及肿瘤与翼突板的解剖关系,提出颅眶入路结合鼻内镜入路治疗晚期鼻咽纤维血管瘤的方法。方法回顾1999年3月至2005年7月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外科及头颈外科的11例经颅眶入路治疗晚期鼻咽纤维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均为男性患者,年龄10~21岁,平均16岁;主要临床表现为鼻塞、鼻衄及鼻咽部肿物。诊断依据为CT、MRI及DSA,其平均径线为6.9cm。11例肿瘤均有颅内侵犯。经颅眶入路手术11次,其中5次联合面部切口,1次经鼻镜入路。结果肿瘤全切除8例,近全切除3例(2例蝶窦残余肿瘤);伤口感染1例;复发1例。结论对于侵犯颅内的晚期鼻咽纤维血管瘤应先经颅眶入路,切除翼突板外侧部分肿瘤,联合鼻内镜手术切除鼻咽腔和蝶筛窦部分的肿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内外沟通肿瘤可行性及其显微解部学关系.方法 (1)应用显微外科解剖技术,对经甲醛固定、动静脉血管内分别灌注红、蓝乳胶的10具(20侧)尸头标本,模拟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观察手术径路中颢下窝、翼腭窝、蝶筛区、海绵窦等区域的显露情况及重要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2)经该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6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翼突、中鼻甲、上颌神经是经上颌骨翻转手术入路的三个重要解剖标志,此入路对前、中颅底、斜坡区显露满意,有充足的手术操作空间,从颅外暴露颅底,对脑组织的牵拉损伤小.临床应用中,6例肿瘤均得到全切,术后反应小,恢复快.结论 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内外沟通肿瘤手术可行,熟悉此入路的显微解剖学关系,对开展此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内外沟通肿瘤可行性及其显微解部学关系.方法 (1)应用显微外科解剖技术,对经甲醛固定、动静脉血管内分别灌注红、蓝乳胶的10具(20侧)尸头标本,模拟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观察手术径路中颢下窝、翼腭窝、蝶筛区、海绵窦等区域的显露情况及重要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2)经该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6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翼突、中鼻甲、上颌神经是经上颌骨翻转手术入路的三个重要解剖标志,此入路对前、中颅底、斜坡区显露满意,有充足的手术操作空间,从颅外暴露颅底,对脑组织的牵拉损伤小.临床应用中,6例肿瘤均得到全切,术后反应小,恢复快.结论 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内外沟通肿瘤手术可行,熟悉此入路的显微解剖学关系,对开展此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内外沟通肿瘤可行性及其显微解部学关系.方法 (1)应用显微外科解剖技术,对经甲醛固定、动静脉血管内分别灌注红、蓝乳胶的10具(20侧)尸头标本,模拟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观察手术径路中颢下窝、翼腭窝、蝶筛区、海绵窦等区域的显露情况及重要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2)经该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6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翼突、中鼻甲、上颌神经是经上颌骨翻转手术入路的三个重要解剖标志,此入路对前、中颅底、斜坡区显露满意,有充足的手术操作空间,从颅外暴露颅底,对脑组织的牵拉损伤小.临床应用中,6例肿瘤均得到全切,术后反应小,恢复快.结论 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内外沟通肿瘤手术可行,熟悉此入路的显微解剖学关系,对开展此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内外沟通肿瘤可行性及其显微解部学关系.方法 (1)应用显微外科解剖技术,对经甲醛固定、动静脉血管内分别灌注红、蓝乳胶的10具(20侧)尸头标本,模拟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观察手术径路中颢下窝、翼腭窝、蝶筛区、海绵窦等区域的显露情况及重要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2)经该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6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翼突、中鼻甲、上颌神经是经上颌骨翻转手术入路的三个重要解剖标志,此入路对前、中颅底、斜坡区显露满意,有充足的手术操作空间,从颅外暴露颅底,对脑组织的牵拉损伤小.临床应用中,6例肿瘤均得到全切,术后反应小,恢复快.结论 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内外沟通肿瘤手术可行,熟悉此入路的显微解剖学关系,对开展此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内外沟通肿瘤可行性及其显微解部学关系.方法 (1)应用显微外科解剖技术,对经甲醛固定、动静脉血管内分别灌注红、蓝乳胶的10具(20侧)尸头标本,模拟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观察手术径路中颢下窝、翼腭窝、蝶筛区、海绵窦等区域的显露情况及重要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2)经该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6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翼突、中鼻甲、上颌神经是经上颌骨翻转手术入路的三个重要解剖标志,此入路对前、中颅底、斜坡区显露满意,有充足的手术操作空间,从颅外暴露颅底,对脑组织的牵拉损伤小.临床应用中,6例肿瘤均得到全切,术后反应小,恢复快.结论 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内外沟通肿瘤手术可行,熟悉此入路的显微解剖学关系,对开展此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内外沟通肿瘤可行性及其显微解部学关系.方法 (1)应用显微外科解剖技术,对经甲醛固定、动静脉血管内分别灌注红、蓝乳胶的10具(20侧)尸头标本,模拟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观察手术径路中颢下窝、翼腭窝、蝶筛区、海绵窦等区域的显露情况及重要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2)经该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6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翼突、中鼻甲、上颌神经是经上颌骨翻转手术入路的三个重要解剖标志,此入路对前、中颅底、斜坡区显露满意,有充足的手术操作空间,从颅外暴露颅底,对脑组织的牵拉损伤小.临床应用中,6例肿瘤均得到全切,术后反应小,恢复快.结论 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内外沟通肿瘤手术可行,熟悉此入路的显微解剖学关系,对开展此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鞍区及鞍旁区多层技术重建颅底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鞍区及鞍旁区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颅咽管瘤4例,鞍区脑膜瘤3例,巨大垂体腺瘤5例;均行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肿瘤切除术,并采用多层技术进行颅底重建。结果所有病例肿瘤均达全切除,颅底重建均1次修补成功。术后部分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随访3~6个月,均未出现脑脊液漏、细菌性脑膜炎和张力性气颅等并发症。结论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术中多层技术重建颅底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手术切除从颅底侵犯海绵窦的肿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侵犯海绵窦的颅底肿瘤的指征及手术要点。方法自1998年11月至2002年5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合作,连续切除侵犯海绵窦的颅底肿瘤32例,其中鼻咽纤维血管瘤7例,脊索瘤5例,鼻咽癌和鼻咽囊腺癌5例,副鼻窦癌5例,神经鞘瘤3例,嗅神经母细胞瘤1例,颞下翼腭窝低分化癌2例,颞下翼腭窝肉瘤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23例曾经1次或多次手术切除后复发。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根据肿瘤主体的部位分别选用经上颌骨入路、颞下耳前入路、或额眶入路。全部病例术中显露满意,肿瘤均得到肉眼切除,受累的颅神经一并切除,无手术死亡,术后无偏瘫等严重并发症。、术后辅以放射治疗。随访3—50个月,平均19个月,失访3例,4例术后3—6个月死亡,4例带瘤生仔,21例健在。结论由下向上侵犯海绵窦的颅底肿瘤可以手术切除,近期效果满意。对颅底正常和病理性解剖结构的熟练掌握以及多学科医生的密切协作是手术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内外沟通肿瘤可行性及其显微解部学关系.方法 (1)应用显微外科解剖技术,对经甲醛固定、动静脉血管内分别灌注红、蓝乳胶的10具(20侧)尸头标本,模拟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观察手术径路中颢下窝、翼腭窝、蝶筛区、海绵窦等区域的显露情况及重要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2)经该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6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翼突、中鼻甲、上颌神经是经上颌骨翻转手术入路的三个重要解剖标志,此入路对前、中颅底、斜坡区显露满意,有充足的手术操作空间,从颅外暴露颅底,对脑组织的牵拉损伤小.临床应用中,6例肿瘤均得到全切,术后反应小,恢复快.结论 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内外沟通肿瘤手术可行,熟悉此入路的显微解剖学关系,对开展此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