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磁共振确诊为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5 8例 ,男 5 0例 ,女 8例 ,年龄 2 4~ 5 8岁。采用椎间盘突出相同或相近的椎间进行硬膜外穿刺 ,穿刺成功后有 30例将穿刺针缺口转向头侧 ,直接注入用生理盐水 4ml稀释的国产注射用胶原酶 12 0 0U ;另 2 8例将穿刺针缺口转向患侧 ,置入硬膜外导管 2 0± 0 2 8cm后 ,先注入1%利多卡因 2ml试验量后无异常 ,再经该导管注入上述胶原酶 12 0 0U。注药后均取俯卧位卧床 8小时后改平卧位。出院后 2~ 6个月的随访表明 ,经穿刺针直接注药的 30例中 ,有 14例 (47% )明显好转 ,12例症状有改善 ;经导管注药…  相似文献   

2.
腰椎间盘摘除术硬膜外麻醉广泛阻滞二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近年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百余例 ,其中 2例病人术中出现广泛的脊神经阻滞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 1男 ,4 0岁 ,ASAⅠ级 ,诊断 :L4~ 5椎间盘突出症。侧卧位下行L1~ 2 椎间隙穿刺 ,穿刺置管顺利 ,向尾端置管4cm。俯卧位回抽无血及脑脊液 ,注 2 %利多卡因 5ml,观察无全脊麻征后 ,再注入 1%利多卡因加 0 375 %布比卡因混合液 9ml。 15分钟后测平面达T10 。手术开始 2 8分钟时打开硬膜外腔。 6 0分钟时硬膜外腔注利多卡因、布比卡因混合液 5ml,8分钟后病人出现胸闷 ,呼吸困难。测血压降低 ,麻醉平面…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硬膜外腔注药治疗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 2 1 6例作为治疗组 ,术后 2 4~ 48h从腰椎管术后所置的引流内注入康宁克通复合液至硬膜外腔 ,注药后拔除引流管 ;对照组 1 92例 ,拔除引流管 ,不注药。结果 :两组 40 8例术后平均随访 6 .8年 ,治疗组优良率 96 .3 % ,对照组优良率 90 .1 % ,P <0 .0 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硬膜外腔注入康宁克通复合液 ,可明显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吗啡复合布比卡因硬膜外给药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术后硬膜外腔注入吗啡和布比卡因复合液不同方法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2 0例患者ASAⅠ~Ⅱ级 ,年龄 2 1~ 81岁 ,体重 33~ 72kg ,在硬膜外阻滞或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麻下 ,择期作胸腹部手术 ,术前肺功能无明显异常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10例。A组在术后硬膜外腔注入吗啡 1 5mg + 0 2 %布比卡因 5ml。术后硬膜外腔注药B组与A组同 ,但其后接镇痛泵按 2 1ml/h速度持续注入镇痛复合液 ( 10 0ml内含0 75 %布比卡因 2 0ml、吗啡 5mg、氟哌利多 2 5mg)至术后48小时。比较两组  ( 1)在给药后…  相似文献   

5.
椎间孔硬膜外置管注入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椎间盘内注入胶原酶化学溶盘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国内已有报道[1],但操作方法繁杂,且注药后过敏,疼痛加剧,神经损伤在所难免。笔者等为防止过敏、疼痛加剧而研制了胶原酶止痛复合稀释液[2],并采用CT技术对腰部椎间孔径路硬膜外间距与深度进行了测量,建立了该径路最佳穿刺点的定位方法[3]。本文旨在研讨采用椎间孔径路硬膜外置管注入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资料与方法资料 共治疗200例,其中椎间孔硬膜外置管注入胶原酶行溶盘术100例(下称硬膜外组)。为对其疗效进行对照,选择同期手术切除椎间盘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下称手…  相似文献   

6.
硬膜外腔后间隙置管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5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经硬膜外腔后间隙置管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取硬膜外腔后间隙穿刺置管1.5cm,摆好体位后,经导管注入溶有2400U胶原酶的生理盐水6ml。结果 治疗75例,经三个月以上随访,优良66例(88.8%)可7例(9%),差2例(2.6%)。结论 硬膜外腔后间隙置管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1996~ 2 0 0 0年我院行硬膜外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2 10例 ,发生精神障碍 2例 ,现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病例 1,男 ,4 3岁 ,农民。因左下肢疼痛、麻木、跛行 3个月入院。经检查诊断为L5~S1椎间盘突出症。既往无精神病史 ,家族中亦无精神病史。于住院第 3天行硬膜外注射治疗。按常规于L5~S1椎间行硬膜外穿刺 ,穿刺成功后注入强的松龙 5 0mg、VitB10 5mg、VitB65 0mg、2 %利多卡因 10ml和 0 9%生理盐水 5ml。注入过程及返回病房后均无不良反应。至夜间 8:0 0 ,患者突然出现躁动不安、胡言乱语、摔东西、大…  相似文献   

8.
氯胺酮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剂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硬膜外注射氯胺酮术后镇痛的剂量各家报道不一。本文比较四种不同剂量氯胺酮的术后镇痛效果。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ASAⅠ~Ⅱ级患者 10 0例 ,男 5 5例 ,女 45例 ,年龄 2 6~ 6 0岁 ,均为上腹部手术 ,经T8~ 9硬膜外穿刺 ,术中麻醉效果满意者术毕保留硬膜外导管。随机将患者分为四组 ,每组 2 5例。Ⅰ、Ⅱ、Ⅲ、Ⅳ组氯胺酮剂量分别为0 2、0 4、0 6、0 8mg/kg。待患者术毕伤口开始疼痛 ,以上述剂量用生理盐水稀释至 10ml,由硬膜外导管注入后拔管 ,记录注药前及注药后 30分钟的BP、SpO2 、RR ,观察注药后起效时间、镇痛效…  相似文献   

9.
硬膜外腔注药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硬膜外腔注药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应用的疗效与突出物的溶解情况,并与单独应用硬膜外腔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疗效对比。方法对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B组)n=26,采用硬膜外腔注药和CT引导下胶原酶突出物内与突出物表面注射。对照组(A组)n=24,单独硬膜外腔注药。经过1个月以上进行随访;18例行CT复查。结果3个月与12个月随访时,B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88.4%与92.3%,A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70.8%与54.1%。B组1个月疗效优良率为80.7%,6个月以上疗效优良率为92.3%。B组突出物溶解率为91.6%,A组突出物未见缩小。两组均未发生明显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结论硬膜外腔注药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单纯硬膜外腔注药。  相似文献   

10.
硬膜外腔封闭引起心脏骤停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资料 患者男 ,6 4岁 ,搬运工人 ,患腰 4~ 5 椎间盘突出症。我科给行硬膜外腔封闭治疗。检查血尿常规、心电图均正常 ,患者曾因“胆囊炎、肾结石”行过 3次手术 ,均行硬膜外腔阻滞麻醉。 T36 .9℃ ,P75次 /分 ,BP15 0 /90 mm Hg。治疗方法 取侧卧位 ,患侧朝下 ,头高脚低位 ,常规消毒辅巾 ,腰 4~ 5 椎间隙穿刺 ,确定穿刺针在硬膜外腔后针口朝向患侧 ,缓慢注入药物(复方丹参注射液 4cm、 6 5 4- 10mg、醋酸强的松龙 6 2 .5 mg、利多卡因15 0 mg,共 15 ml) [1 ] 。10分钟后患者仰卧 ,测麻醉平面上至 T6 ,下至 S3,再半分钟后测平面上…  相似文献   

11.
<正> 腰椎硬膜外置管注入胶原酶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已有报道,但颈椎硬膜外置管注入胶原酶治疗神经根型椎间盘突出症报道很少,在CT技术对颈部皮肤距硬膜外腔深度进行测量,从而建立颈椎硬膜外正中人路最佳穿刺点及路径。本文意在讨论该入路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神经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治疗26例,为  相似文献   

12.
蛛网膜下腔注入吗啡用于妇科手术术后镇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观察了鞘内注入吗啡 0 3mg,并和硬膜外腔注入吗啡 3mg进行镇痛效果、镇痛持续时间及并发症的比较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选择经腹腔子宫切除、卵巢肿瘤切除、广泛子宫切除病人 10 0例。ASAⅠ~Ⅱ级 ,年龄、体重及术前用药无显著差异。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 (试验组 ,5 0例 ) ,B组 (对照组 ,5 0例 )。均选择L2~ 3 行硬膜外穿刺 ,向头端置管 4cm。A组穿刺成功后再以 5G腰穿针于L3~ 4 行蛛网膜下腔穿刺 ,并注入吗啡 0 3mg ,B组行硬膜外穿刺经硬膜外导管注入吗啡3mg。两组病人平卧后分次经硬膜外导管注入 2 %…  相似文献   

13.
0.2%罗比卡因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院从 2 0 0 0年 3月以来 ,应用 0 2 %罗比卡因硬膜外阻滞进行无痛分娩 30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选择住院初产妇 30例 ,足月妊娠 ,单胎 ,年龄 2 2~ 30岁 ,体重 5 5~ 75kg。无痛分娩方法 第一产程开始 ,在宫口开至 1~ 4cm时行L2~ 3 或L3~ 4 硬膜外腔穿刺 ,向头端置管 3cm。先推注 1%利多卡因 5ml,观察 5分钟 ,无异常现象后再注入 0 2 %罗比卡因 10ml负荷剂量 ,连接微量输液泵以 6~ 10ml/h(平均8ml/h)速率硬膜外腔输注 0 2 %罗比卡因 ,控制阻滞平面T10 水平。镇痛效果评定 显效 …  相似文献   

14.
患者 ,男性 ,6 2岁 ,诊断 :1 L3~ 4椎间盘突出 ;2 腰椎管狭窄 ;3 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 ;4 冠心病。入室神清 ,BP :15 3/75mmHg(1kPa =7 5mmHg) ,HR :5 2次 /min ,RR :18次 /min ;左侧卧 ,选T10~ 11间隙以慢进针手法行硬膜外穿刺 ,采取注气法确定硬膜外腔负压。穿刺较困难 ,但穿刺过程中无神经根刺激症状 ,亦未见脑脊液流出 ,穿刺成功后负压明显 ,置管顺利 ,其间血压曾高达195 /95mmHg。硬膜外腔 3次分别注入2 %利多卡因 4ml、5ml、及 5ml,麻醉平面达T6~S10 ,取侧卧位 ,手术开始后硬膜外腔注入丁丙…  相似文献   

15.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的常见原因 ,多因椎间盘退变 ,纤维环破裂 ,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并引起局部无菌性炎症所致。除手术、放射线下摘除、局部胶原酶注射等方法 ,硬膜外腔或神经阻滞为主的综合疗法在疼痛门诊也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较好效果 ,综合报道如下。石永欣、陈建花等报道了 5 0例 ,18~ 6 2岁经硬膜外注药治疗效果欠佳者 ,在突出椎间盘的上一间隙 1次注入0 5 %布比卡因 5ml、2 5 %硫酸镁 1ml、强的松龙 5 0mg等 ,并随即在病房用体重 1/ 4的骨盆牵引加以配合 ,认为“治愈和有效”达 98%。  洪四民在每组 30例患者比较了单纯…  相似文献   

16.
硬膜外镇痛伍用氟哌利多并发锥体外系反应7例报告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硬膜外吗啡伍用氟哌利多作术后镇痛治疗 40 0 0余例 ,发生 7例并发锥体外系反应 ,发生率为 0 175 % (7/4 0 0 0 )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7例患者术前均无癫痫、癔病史。 5例为下肢手术 ,2例为下腹部手术。均为硬膜外麻醉。术毕经硬膜外腔注射镇痛液 4ml(含吗啡 1~ 1 5mg、氟哌利多 1mg、0 12 5 %布比卡因 ) ,带硬膜外导管回病房。以后每隔 12小时左右追加镇痛液 4ml,最迟术后第 2天上午注药后拔管。结果 :2例于术后第 1天上午注药后 30分钟突然发生头颈右斜、双眼球右上翻、向前凝视、转动不能、眼裂不能闭合 ;3例出现颈后仰、双…  相似文献   

17.
硬膜外腔注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颈肩痛的常见原因之一 ,自 1995年以来 ,采用硬膜外注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2 7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就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硬膜外腔注药治疗的有关问题探讨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男 2 2例 ,女 5例 ;年龄 2 6~ 6 7岁 ,平均 47.8岁。病程 4天~ 3年 ,发病 10个月以内者 2 1例。 2 7例患者共计 32个椎间盘突出 :外侧型 16例 ;中央 (间 )型 4例 ;混合型 7例。 2 7例中有 3例伴有明显的躯体及下肢症状、体征。多数患者以颈肩部疼痛及上肢麻木、疼痛为主要表现。颈椎间盘突出部位为 :C3~ 43例、C4~ 5 15例、C5…  相似文献   

18.
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临齐  李齐放 《中国骨伤》2000,13(3):161-161
我院从 1995年 1月~ 1997年 6月使用胶原酶冻干制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0 0例 ,近期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10 0例中男 80例 ,女 2 0例 ;平均年龄 34岁 ;发病时间 3月~ 2年 ;所有病人均经CT或MRI检查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 ,其中L4~ 570例 ,L5~S12 0例 ,L4 ~S1双椎间盘突出10例 ;注射胶原酶间隙 ,一个间隙注射者 95例 ,双间隙注射者 5例 ;穿刺总成功率为 98% (L4、5椎间盘穿刺成功率为10 0 % ,L5S1椎间盘穿刺成功率为 96 % )。采用局部麻醉。术前 3天开始给予抗过敏药物口服 ,术前半小时静脉推注 5 0 %…  相似文献   

19.
胶原酶溶解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穿刺给药途径有多种,以间盘外注射临床应用最多,盘内注射报道次之,而硬膜外腔注射的报道则较少。现将我院硬膜外腔微量泵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5例的临床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迅速获得硬膜外阻滞效果,常采取快速注药法,作者比较了向硬膜外腔缓慢和快速注入布比卡因时通过温觉测定阻滞平面,观察布比卡因在硬膜外腔中的扩散。作者选择身高151~168cm产科镇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快速向硬膜外腔注药,B组则相反。均取腰2和腰3椎间隙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2cm,使病人平卧右倾150位,用含1:400,000肾上腺素的0.5%布比卡因,于两次宫缩间注药,A组于5秒钟内将4ml药物注完,B组则在40秒钟以上时间内注完4ml药物,于用药后10、20、30分钟,分别用氯乙烷观察布比卡因在硬膜外腔的扩散。阻滞标准为冷的感觉显著减低或甚至感到暖和。本组病人共73例,A组36例,B组37例,统计学处理后证明,在注药后20分钟内,A组比B组所产生的阻滞平面要高(A组P<0.001,B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