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脂肪乳剂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合理应用并减少与之有关的代谢性并发症。方法根据甘油三酯的碳原子数不同,分为长链、中链和短链甘油三酯。目前临床常用的有单纯LCT和MCT/LCT物理混合的脂肪乳剂。处于研究和临床试用阶段的还有结构脂肪乳、含ω-3的脂肪剂和含橄榄油的脂肪乳等制剂。结果脂肪乳剂可提供能量和必需脂肪酸、维持细胞结构和脂肪组织的恒定。结论不同链长和结构的甘油三酯,构成的脂肪乳剂的不同代谢特点,决定了它们在临床的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2.
脂肪乳剂是肠外营养液中非蛋白能源之一,不仅能提供热能和必需脂肪酸,还能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影响机体免疫功能,有助于疾病康复。不同脂肪乳剂不同的代谢特点决定了其在临床的不同应用。本文对脂肪乳剂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脂肪乳剂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高能量静脉营养液,是重要的肠外营养补充剂,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脂肪酸等.一般应用于由于各种原因不能经由胃肠道吸收营养的患者,如术前不可进食、严重烧伤、癌症患者等[1].本文探讨了脂肪乳剂静脉滴注的不良反应及相应的护理观察及预防措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脂肪乳剂是临床常用的静脉营养药物,可提供人体营养所需的能量和必需脂肪酸,如亚麻酸和亚油酸。脂肪乳剂适用于需要高能量、肾损害、禁用蛋白质的患者和由于某种原因不能经胃肠道摄取食物的患者,主要用于大手术前后不能进食、严重能量消耗、慢性腹泻、大面积烧伤、恶性肿瘤、严重营养缺乏、必需脂肪酸缺乏等症状的治疗。作为现代肠外营养治疗的标志性产品,脂肪乳剂对临床许多无法正常摄食的患者的良性转归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脂肪乳剂在人体内代谢不依赖胰岛素,不会引起葡萄糖代谢所引起的代谢紊乱,目前已趋向将脂肪乳剂作为能源物质应用,以替代部分葡萄糖,特别是患者处于应激状态,葡萄糖的利用受到限制的时候,脂肪乳剂更是理想的能源物质.乳肪乳剂除能供给机体较多的热能外,还能供给机体必需脂肪酸,以维持组织器官正常生理功能,调节胆固醇代谢,是长期完全依赖胃肠外营养治疗患者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物质.为了安全有效地使用脂肪乳剂,根据临床应用经验结合有关文献,将脂肪乳剂的观察和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脂肪乳剂以其富含必需脂肪酸、提供高热卡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的肠外营养支持中,但关于恶性肿瘤患者对其代谢耐受性的报道却甚少。本文旨在观察脂肪乳剂应用于恶性肿瘤患者的情况变化,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脂肪乳剂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7.
黄坚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297-298
脂肪乳剂是以大豆油为原料精炼的天然产物.含有中性不饱和脂肪酸和甘油三酯,经静脉输入可提供能源,还可为患者提供足够的必需脂肪酸。但是近年来静脉输注脂肪乳剂所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2005年1月-2006年11月,我科对400例静脉滴注脂肪乳剂患者分别使用输液泵和不使用输液泵。对其不良反应发生进行观察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肠胃外营养中除以葡萄糖、果糖等糖类作为非蛋白能源外,尚可应用静脉注射用脂肪乳剂。脂肪乳剂与其他非蛋白能源相比,具有下列特点。 (1)脂肪含热量高,氧化1g脂肪提供9千卡热量,氧化1g葡萄糖或果糖仅提供4千卡热量。因此,在输入较少水份的情况下脂肪乳剂可供给较多的热量,对液体摄取量受限的肠胃外营养患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我国7城市105家医院2013―2015年肠外营养脂肪乳剂用药情况现状,并做出客观评估。方法:对参与《医院处方分析》课题组研究的我国7城市105家医院肠外营养脂肪乳剂用药情况进行抽样统计,并计算其按基质分类使用情况、进口/国产使用金额增长情况、门、急诊病房使用情况及科室分布、患者年龄分布、用药频度(DDDs)及其年平均增长率、日均费用(DDC)及其年平均增长率等。结果:第二代脂肪乳剂使用量最大,临床信任度高;脂肪乳剂使用以进口为主;门、急诊病房脂肪乳剂使用结构上有较大差异;使用量科室排名位于前3位的分别是肿瘤内科、消化内科及普通外科;患者使用年龄集中分布在中老年人;结构脂肪乳剂及鱼油脂肪乳剂DDDs逐年增大,长链脂肪乳剂则逐年下降;DDC值变化不大。结论:临床使用脂肪乳剂总体情况合理,但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ω-3 鱼油脂肪乳剂对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来我院治疗的APALI 患者10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5例,分别为乌司他丁+ω-3 鱼油脂肪乳剂治疗组、乌司他丁治疗组、ω-3 鱼油脂肪乳剂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另外3组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ω-3 鱼油脂肪乳剂治疗,乌司他丁+ω-3 鱼油脂肪乳剂治疗.分别于治疗后第3、7、14 天进行动脉血气分析,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血PaO2、氧合指数指标,统计14 d 生存率.结果 乌司他丁+ω-3 鱼油脂肪乳剂治疗组ARDS 的发病率及14 d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乌司他丁+ω-3 鱼油脂肪乳剂治疗组与单纯乌司他丁治疗组及单纯ω-3 鱼油脂肪乳剂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P<0.05).结论 司他丁+ω-3 鱼油脂肪乳剂可以显著降低ARDS 的发生,促进APALI 的好转,降低死亡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1.
安丽  高鸿  欧炜  杨扬 《贵州医药》2014,(5):394-396
目的:观察丙泊酚长链脂肪乳注射液(LCT )和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MCT/LCT )短时间恒速输注对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为18~50岁,术前 ASA分级Ⅰ~Ⅱ级的20例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2组,每组10例,分别行丙泊酚长链脂肪乳注射液4 mg · kg-1· h-1维持麻醉(L组)、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4 mg · kg-1· h-1维持麻醉(M组)。在气管插管后(T1)、维持输注丙泊酚麻醉2 h后(T 2),各取静脉血检测乙酰乙酸、β-羟丁酸值,计算血酮体比率(乙酰乙酸/β-羟丁酸)。结果 T1、T2时点两组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血酮体比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和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短时间持续输注对肝脏能量代谢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高晶  刘超 《天津医药》2014,42(7):731
【摘要】目前尚没有特异的局麻药解毒剂,严重阻碍了临床治疗效果,寻找有效的局麻药解毒剂日益紧迫。本文从脂肪池、能量代谢、NO、离子通道和增溶作用来诠释脂肪酸逆转局麻药心肌毒性的分子药理学机制,并比较了纳米脂质体与普通脂肪乳剂结构和功能上的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Our objectives were to identify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he administration of fat emulsion by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 circuits, and gather information from other institutions on standards of practice and the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infusion of fat emulsion by ECMO to infants and children. In vitro 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six circuits. Fat emulsion was infused into a prereservoir port at 3 ml/hour. Circuits and blood samples collected distal to the oxygenator were inspected visually for layering (separation of fat emulsion from blood), agglutination, and phase separation (formation of an oil layer) at 0.5, 1, 2, 4, 6, 12, and 24 hours. At 24 hours, samples were reevaluated and circuits dissected. All circuits showed layering and agglutination. Blood clots were present in five circuits during the simulation. There was no evidence of phase separation in the samples. Adhesion of emulsion to the equipment was present in all circuits. Five of the membrane oxygenators contained clots. One contained long strands of fat; separation of its mesh revealed an oily residue indicating disruption of the stability of the emulsion. Survey responses from 54 centers found that 78% used fat emulsion routinely in neonatal or pediatric patients receiving ECMO. Most used both ECMO and separate venous access for the infusion, depending on availability. Twenty-two (52%) of the 42 centers using fat emulsion had a policy in place regarding site selection. Of those, 73% preferred central venous access, another 18% used a prereservoir port of the ECMO circuit. The most frequently reported problems with administration through the circuit were cracking of stopcocks, clogging and malfunction of the membrane oxygenator, agglutination of the emulsion, and increase in blood clot formation.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fat emulsion should be infused through a separate intravenous site whenever possible. Based on these results and current practices of most ECMO centers, a clinical trial is currently being conducted to provide additional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FT-207及其分解产物5-Fu,对FT-207静脉脂肪乳剂的化学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各种pH值条件下FT-207的分解都属于一级反应,且分解速率较FT-207慢得多。FT-207在静脉脂肪乳剂中的分解活化能为118.6kJmol~(-1),有效期为147.8d.  相似文献   

15.
我院32例脂肪乳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春艳  蔡琦 《中国药事》2011,25(1):83-84,98
目的了解脂肪乳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合理使用脂肪乳注射液,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我院近5年来上报的32例脂肪乳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脂肪乳注射液不良反应以寒战、发热和心血管系统多见。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脂肪乳注射液的适应症和给药方法,加强脂肪乳注射液的用药监护。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两种静脉脂肪乳剂对早产儿静脉营养相关胆汁淤积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某院于2018年4月~2020年2月监护室收治的早产儿140例,将所有早产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采用豆油静脉脂肪乳剂)与研究组(采用鱼油静脉脂肪乳剂)各70例,观察比较两组早产儿经静脉营养支持后胆汁淤积发生情况.结...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研究国产与进口卵磷脂辅料对脂肪乳制剂的质量影响。方法采用药典及国家标准收录的方法对以国产与进口卵磷脂制备的脂肪乳制剂的理化性质、稳定性及细菌内毒素水平进行评价。结果采用国产卵磷脂制备的脂肪乳制剂在pH值、粒径大小、甘油三酯、溶血磷脂、过氧化物及甲氧基苯胺等各项指标上与进口卵磷脂制备的脂肪乳制剂无差异,同时两制剂的稳定性及细菌内毒素水平均符合药典规定标准。结论利用国产及进口卵磷脂制备的脂肪乳制剂质量无差异,都可以达到临床应用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8.
97例脂肪乳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忠芳  陈丽芳  齐玉梅 《中国药房》2010,(32):3038-3040
目的:探讨脂肪乳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其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0年1月~2010年4月的中文医药卫生期刊,对其报道的97例有关脂肪乳注射液不良反应作汇总性统计与分析。结果:脂肪乳注射液致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变态反应为主,其他为脂肪超载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等不良反应;时间多发于2h以内,以首发型为主。结论:临床工作者应掌握脂肪乳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特点,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不同生产厂家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在全肠外营养液(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NA)中的稳定性和相容性,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相同的调配方法,分别将3种不同生产厂家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8~24)加在相同配方TNA中,在室温(25℃)下,分别考察0,1,2,4,12,24,48,72 h各时间点溶液外观、pH值、渗透压、乳粒粒径大小、不溶性微粒、Zeta电位及无菌等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溶液外观均无油滴析出、聚集、分层等破乳现象;渗透压、乳粒粒径大小、无菌结果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pH值在放置0~24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72 h有显著性差异(P<0.05);Zeta电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TNA配制后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微粒直径≥ 10 μm和≥ 25 μm的微粒数都有所增加,放置0~48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制后无菌考察均合格。结论: 3所不同生产厂家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在TNA中稳定性、相容性无较大差异,24 h内均符合《中国药典》对静脉用乳状液型注射液标准要求,故建议24 h内完成输液。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肠外营养相关性肝损害(Parenteral nutrition-associated liver disease,PNALD)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1例接受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支持的住院患者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是否患有肿瘤、是否手术、营养风险(Nutritional risk score 2002,NRS2002)评分、TPN持续时间、总热能、热氮比、脂肪乳和氨基酸种类、糖脂比、葡萄糖用量、氨基酸用量、肝功能、血常规等。结果 111例患者中,发生PNALD 55例(49.55%)。PNALD组TPN营养支持时间较肝功能正常组延长(P<0.05);PNALD组体重、BMI、白蛋白、前白蛋白等略低于肝功能正常组,NRS2002评分略高于肝功能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种类氨基酸、脂肪乳注射液PNAL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糖脂比或热氮比对PNALD发生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热氮比异常时,PNALD发生率更高。结论住院患者PNALD发生率为49.55%。缩短全肠外营养支持时间,选择合适脂肪乳,调整热氮比,可降低PNALD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