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报告7例经皮动脉导管未闭(PDA)栓塞术,5例栓塞成功,无共发症,文中对PDA栓塞适应症、栓塞方法、泡沫塞子直径选择、并发症和PDA失败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8岁,体检发现心脏杂音,无呼吸困难及紫绀。查体;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可闻及4/6级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心脏正位片显示:两肺血增多,左心腰部突出,主动脉结偏小。  相似文献   

3.
唐莉  陈新 《现代护理》1999,5(11):10-11
在胎儿期,动脉导管为连接主动脉的正常血管结构,由左侧主动脉第六弓的背部发育而成。胎儿出生后管腔开使闭塞,少数病例可延迟到1岁左右,成为动脉韧带。如果未闭合就称之为动脉导管未闭(PDA)。临床上分为三型:“窗型”、“漏斗型”,“管型”。其中以漏斗型为多见,以往对这类疾病治疗均需在全麻下开胸行动脉导管结扎木。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的广泛应用,我院于1998年3月份以来对20例(PDA)的患者施行介入堵闭术,17例获得成功,3例患者由于导管过大栓子无法固定而放弃。现将我们在PDA栓塞术护理配合的经验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  相似文献   

4.
5.
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施行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的106例婴幼儿的护理,总结该术式的护理工作对治愈动脉导管未闭婴幼儿的重要性。方法:针对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前术后的护理,总结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06例中,104例封堵成功,2例行心外科手术,成功率达98%,经过术前、术后的仔细观察和精心的术后护理,106例患儿均痊愈出院,随访3个月~1年,无与护理及手术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的难点是婴幼儿年龄小,不会诉说,要求工作人员精心、耐心、用心去观察病情。观察患儿的面色、心电、血压、体温、尿色、足背动脉搏动、下肢皮温及心脏杂音等变化,及时发现病情,做好护理工作,协助医生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6.
动脉导管未闭,简称PDA,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血管畸型,多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心血管畸型并存.采用导管内填塞术治疗具有不受年龄限制、手术时间短、无需开胸、费用节约、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  相似文献   

7.
我科自 1996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 ,采用常温体外循环下动脉导管未闭 (PDA)结扎术治疗PDA合并其他心内畸形 3 0例 ,方法简单、效果满意 ,无并发症。现将其转流、手术方法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3 0例 ,其中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 2~2 3岁 ,平均 9岁 ;合并室间隔缺损 19例 ,房间隔缺损 9例 ,法乐三联征 2例 ;管型导管 2 7例 ,漏斗型导管 3例。1 2 转流、手术方法 中度稀释使红细胞压积平均为 0 2 5左右。预充液预热。胸骨正中切口 ,剪开心包并向肺动脉主干延长至心包反折处。肝素化后插主动脉及上、下腔…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经导管介入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PDA)临床疗效。方法:从1996年8月至2001年5月应用Rashkind双面伞法、Sideris纽扣式补片法、弹簧圈法以及Amplatzer蘑菇伞堵闲法关闭6例PDA患儿。结果:6例均一次性堵闭成功,术后即刻造影有小量残余分流2例,其中1例术后24h心脏彩超显示小量残余分流消失;其它4例术后即刻造影均无残余分流。结论:经导管应用弹簧圈法及Amplatzer蘑菇伞法堵闭PDA,临床疗效可靠、安全,可作为治疗小儿PDA的首选。  相似文献   

9.
10.
1 病历摘要 患儿男,4岁,体重18kg。健康普查时超声检查发现“动脉导管未闭(PDA)”半月入院。入院查体:一般状况良好,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Ⅰ级收缩期杂音,无震颤。超声检查发现直径1.2mm的细小PDA。心电图及X线胸片未见异常。入院第5天于全身麻醉下预行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成功穿刺右股静、动脉,分别置入6F、5F动脉鞘管,送入5F猪尾导管于左侧位行主动脉弓降部造影,造影显示主动脉弓降部与肺动脉间有一长约10mm、直径0.6mm的细小管型PDA,  相似文献   

11.
梁绍伟  田子朴 《华西医学》1991,6(2):201-202
本文报告我科1985年6月至1986年10月,在体外循环下手术治疗先心病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0例的诊断和治疗结果。术前确诊4例,余6例均在手术中明确诊断。全组均在体外循环、中低温、低流越不停循环下,缝合封闭PDA之肺动脉内口。全组无手术死亡。本文对先心病合并PDA的临床特点,术中发现,以及手术要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小儿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导管未闭合(PDA)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占第2位,女多于男[1],以往治疗采用开胸法,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术后恢复慢,患儿及家属难以接受.  相似文献   

13.
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封堵治疗已常规开展。近期,我们对2例合并肺动脉高压的PDA患者进行试封堵治疗,结果未成功,现将经验教训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国产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价国产PDA封堵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2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 ,年龄 5~ 6 5岁 ,男性 11例 ,女性 2 2例 ,PDA的直径为 2~ 12mm(5 .5 3± 3.38mm) ,肺动脉压力为 38.5 0± 14 .82mmHg(1mmHg =0 .133kPa) ,使用PDA封堵器的直径为 9.72± 4 .2 2mm ,患者在手术前 1d服用肠溶阿司匹林 2 0 0mg/d ,手术后 1个月后改为 10 0mg/d ,手术后 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X线 ,体表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评价其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封堵 ,手术成功率为 10 0 % ,手术中和随访均未见严重的并发症 ,未见残余分流 ,经过 3~ 6个月的随访未见栓塞性疾病。结论 :国产PDA封堵器封堵治疗PDA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5.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临床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15%。传统治疗为开胸手术结扎,但其创伤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且会遗留明显的切口疤痕。而介入治疗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目前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已是动脉导管未闭的首选治疗方法,为该类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途径。2009年1月~2010年6月我院采用不同的介入方法治疗PDA117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5%左右,发病率女多于男约为3:1。PDA按其基本形态可分为三个类型:漏斗型:导管的主动脉端较粗,肺动脉端较细,状如漏斗,此型最多见。圆柱型:导管的主动脉及肺动脉粗细相等,状如圆柱,也称管状型。窗型:导管短而粗形似间隔缺损,又称缺损型。  相似文献   

17.
小儿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分析78例小儿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的临床资料,对围术期的护理进行经验总结和并发症分析。封堵成功率为98.7%(77/78),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为12.8%(10/78),其中血压波动3例、残余分流和溶血1例、股静脉血栓形成1例、出血/血肿2例、发热2例、尿潴留1例。术后1个月内各种并发症较多。小儿心脏专科护士应熟悉手术的操作规程、并发症,做好围术期护理,保证患儿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18.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成人动脉导管未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成人动脉导管未闭,探讨其经验及评价疗效。方法:对确诊为动脉导管未闭的29例患者,经导管行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并于术后24~48小时行彩色多普勒心脏B超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9例全部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彩B检查动脉水平分流面积由术前6.95±3.78cm~2降至术后0.36±0.86cm~2(P<0.0001)。结论: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近期疗效肯定,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封堵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封堵治疗的临床疗效和随访结果。方法 PDA患者35例,男14例,女21例,年龄3~55岁,体重10~62 kg,肺动脉高压26例,肺动脉平均压33~61 mm Hg(1 mm Hg=0.133 kPa),19例患者左心室扩大。降主动脉侧位造影显示病理解剖类型为漏斗型29例,管型6例,最窄处直径2~10 mm,均经股静脉途径行封堵术,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封堵,术后即刻完全封堵33例,2例有少量残余分流,术后24 h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分流消失,随访6~96个月,肺动脉压均有下降,左心室内径较前缩小,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PDA介入封堵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包芸  刘琦  夏天莉  冯沅  彭勇 《华西医学》2021,36(8):1155-1156
病例介绍 患者,女,38岁,世居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平均海拔3 500 m),因"劳力性呼吸困难和胸骨后压迫性胸痛3个月"于2013年8月29日入院.入院前3个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劳累性呼吸困难和胸骨后压迫性疼痛,放射至背部,活动后明显,休息稍缓解,平躺时胸痛加重,侧卧位及端坐时可缓解,持续约1 d,无黑矇、晕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