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书杰 《中医研究》2003,16(5):41-42
肝源性腹胀是临床多发病 ,疑难病。是肝脏疾病引起胃肠道功能障碍时的主要临床表现。现代医学把“肝源性腹胀”归属为“肝性胃肠功能不全”。倪若愚[1] 认为“肝脏功能不全引起胃肠道分泌、吸收、运动、屏障、循环等方面的功能障碍 ,我们称之为肝性胃肠功能不全。严重时则称为肝性胃肠衰竭。”1 一般资料男性 10 3例 ,女性 33例 ;年龄最小者 2 1岁 ,最大者 5 6岁。病程最长者 8年 ,最短者半年。属急性病毒性肝炎引起者 6例 ,慢性病毒性肝炎引起者 2 8例 ,肝炎肝硬化引起者 72例 ,重型肝炎引起者 13例 ,肝脏其它疾病引起 (如酒精性、脂肪性…  相似文献   

2.
慢性肝源性胆囊炎从毒辨治探讨224200江苏省东台市中医院钱普明慢性肝源性胆囊炎多为慢性乙型肝炎的合并症,是常见的难治病之一。近年来笔者从毒辨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点滴体会浅析如下,祈请同道教正。病因病机慢性肝源性胆囊炎除具备慢性肝炎乏力、腹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联合消胀散治疗肝源性腹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4例肝源性腹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乳果糖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灌肠联合消胀散敷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腹胀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于对照组治疗前、治疗1天后腹胀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天腹胀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灌肠联合消胀散治疗肝源性腹胀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治疗,患者腹胀显著缓解,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从肝论治肝源性糖尿病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源性糖尿病是指继发于肝实质损害的糖尿病,临床表现以高血糖,葡萄糖耐量减低为特征.肝源性糖尿病有原发肝病的表现,乏力、纳差、恶心、呕吐、黄疸、腹胀及肝功能异常等,而"三消"症状并不显著.肝源性指肝病,包括现代医学的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代谢异常性肝病、酒精性及药物性肝损伤等肝脏疾病[1].  相似文献   

5.
肝源性糖尿病是指继发于肝实质损害的糖尿病。由于肝脏是葡萄糖进行代谢的重要器官,也是维持血糖稳定的重要条件。因此,肝脏受损会影响糖代谢,导致糖耐量降低。临床主要以乏力、纳差、恶心、腹胀等原发性肝病的症状作为表现,“三多一少”的症状并不突出。目前西医主要以保护肝功能及注射胰岛素治疗为主,但疗效并不满意。本院仝小林教授擅长以五味子、田基黄等清热祛湿、解毒保肝,用药颇具特色,现撷取仝教授治疗肝源性糖尿病验案一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6.
肝源性糖尿病临床表现隐匿,在诊断和治疗时易被忽略。若不能及时诊治,可进一步出现肝纤维化,继而进展为肝硬化与肝癌,同时肝纤维化会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加速糖尿病进展。仝小林院士从“态靶同调”角度出发,围绕1例乙肝源性糖尿病肝纤维化病例,提出肝纤维化以瘀态为本,肝络瘀滞为其核心病机,治疗关键在于活血化瘀通络,强调需早期治络、全程通络。运用中医思维审视疾病全过程,厘清疾病各阶段发展脉络,关注发病之前的“因态”和预后过程中的“果态”,体现态靶理论视角下的全方位治疗。  相似文献   

7.
肝性腹胀是常见难治病之一,多数是属于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或早期肝硬化而出现以腹胀为主症的一种病证。有的病人伴有不同程度的腹水。中医一般称此为“气臌”或“水臌”。  相似文献   

8.
现代医学认为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乙型肝炎的特异病原体,具有传染性,嗜肝性,潜伏性等循征。常见有纳差、神疲、腹胀、胁痛、心烦、呕恶、苔黄腻,肝脾肿大,肝掌,蜘蛛痣等症。病程长迁延不愈,湿热瘀毒贯穿疾病的全过程。中医学称“胁痛”、“黄疸”、“肝郁”、“肝热”、“积聚”、“膨胀”等范畴。近年来,我们根据肝病湿热瘀毒,日久伤肝阴血的特点,辨证运用张仲景茵陈蒿汤合一贯煎加减,清泄湿热,滋阴养肝,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张燕玲 《河北中医》1997,19(6):13-14
胆石症的指胆道系统的任何部们发生结石的疾病。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上,女性多于男性。以右腹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发胆囊炎。中医本无胆石症之病名,但在历代中医文献中类似本病的记载可归属于“胁痛”、“腹痛”、“腹胀”、“黄疸”、“结胸”等门类中。一般认为,胆石症的发生,是由于长期的情志抑郁,饮食失节,导致脏腑气机受阴,血行不畅,进而形成瘀血、浊气、痰湿互结而致结石。1病机分析胆石症的主要病位在于肝胆。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胆附着于肝,与肝相连,胆为“中清之府”,内藏胆汁,胆汁源自“肝之余气”,肝胆共司疏泄…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患者的肝源性溃疡的发病率较一般人群明显增高,这与“木郁土壅”、“肝病传脾”等中医理论是相一致的。通过对肝源性溃疡发病机理的分析,并从“肝气犯胃”范畴论治,采用一贯煎加减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说明“肝病传脾”理论至今仍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慢性重型肝炎(慢重肝)大都是在慢性乙型肝炎或肝炎肝硬变基础上,出现大块或亚大块性的肝实质坏死,总胆红素(TBIL)大于171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小于40%,以高度黄疸、高度腹胀、高度乏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严重肝病,属中医“黄疸”、“急黄”、“臌胀”等范畴。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9年5月~2012年5月诊治的肝源性糖尿病2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肝源性糖尿病临床表现以肝病症状为主,糖尿病的“三多一少”症状少见,通过保肝、抗病毒治疗及控制饮食或胰岛素治疗,除1例死亡外,其他患者的血糖水平均得到较好控制.结论:肝源性糖尿病多继发于肝硬化,在积极保肝治疗的基础上加以饮食控制,必要时给予胰岛素治疗,大部分患者血糖可随肝功能改善得到较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郑彦秀 《光明中医》2008,23(11):1806-1806
慢性肝炎包括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和慢性自身免疫性肝炎,后者在国内甚为少见。属于中医胁痛,瘕瘕积聚等病症。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疲乏、腹胀纳差、肝区疼痛、肝脾大等,少数慢肝可发展成肝硬化,甚至导致肝癌。而祖国医学在传统的清热利湿,疏肝健脾补益肝肾等基础上用活血化瘀药,不只限于在“瘢瘕”,“积聚”形成之后,  相似文献   

14.
赵立群 《中医药学刊》2005,23(8):1372-1374
胆石症以右上腹或右胁疼痛.有放射痛、恶心、厌油腻、腹胀纳差等为基本症状,甚则出现剧烈绞痛、寒颤高热、黄疸等,一般通过B超、胆囊造影即可确诊.属中医“胁痛”、“黄疸”、“胆胀”等范畴。胆石的形成,首先当责之于肝胆。肝为刚脏.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胆附于肝,内藏胆汁,为“中精之府”,其性刚直。在生理上肝胆互为表里.病理上两者关系密切,肝胆常同病。胆汁的化生和排泄.都依赖肝的疏泄,肝气郁结,肝胆湿热或蛔虫上扰.虫卵留于胆道,均可导致胆汁排泄障碍,使之积于胆腑.久而成石,亦有脾气虚或肝木横克脾土,使脾虚湿生,加之肝气过盛化火,湿热与胆汁蕴结于胆腑而结成胆石。  相似文献   

15.
急性胰腺炎常见的病因是由于胰腺消化液作用于胰腺本身及其周围组织所致的炎性疾患。临床表现为上腹部剧烈疼痛,伴有恶心、呕吐、寒热、腹胀、便秘等。本病属中医“结胸”,“膈痛”,“肝胃不和”,“脾心痛”等范畴。  相似文献   

16.
养正消积法治疗早期肝硬化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期肝硬化即肝功能代偿期,临床主要表现为纳少、腹胀、乏力等,查体可有蜘蛛痣及肝掌,肝脾常轻度肿大,肝功能检查多为正常或轻度异常。其中尤以肝脾肿大为特征。此期属中医“症积”范畴。如治疗得当,就能防止病情向“鼓胀”等转化。一、病之根本,在于正虚中医认为积...  相似文献   

17.
邹勇斌  朱莹 《陕西中医》2024,(2):253-255
随社会现代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功能性腹胀患者日益增多,且以女性多见,西药治疗总体疗效欠佳。功能性腹胀是消化系统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类病,朱莹教授认为可属中医“腹胀”“痞满”“聚证”等范畴,开创性地提出该病与患者情绪有关,本质病机属于肝气运行不畅,肝失疏泄,而又责之于肝。现总结朱莹教授基于《黄帝内经》“木郁达之”的理论,治疗功能性腹胀的经验。功能性腹胀可大致分为肝气郁滞、肝郁脾虚、肝火炽盛等证,其临证治疗上总以疏肝解郁为主,喜以柴芍六君子汤为基础,再辅以心理疏导,注重整体辨证,随证治之,个体化治疗,用药灵活多变,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8.
肝癌是西医的病名,其症状很多,如肝痛、腹胀、乏力、纳呆、发热、腹泻、消瘦等,皆无特异性,只是发展迅速,而且不易为一般治疗所缓解。根据中医对病症命名的特点,肝癌当属“肝积”、“瘾积”、“臌胀”、“癖黄”、“脾积”等范畴。临床经验证明,中医治疗肝癌如能辨证准确,用药得当,不仅能迅速改善肝癌的症状如肝痛、发热、腹胀、腹水等,而且能有效地控制肿瘤的生长,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肝性脑病是因肝功能严重障碍、门静脉体循环分流异常、代谢异常等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神经精神异常,属中医“臌胀”“积聚”“黄疸”“神昏”等范畴。桃核承气汤证的主症为腹痛伴如狂,临床用于治疗肝性脑病常获佳效。从“肝通阳明”角度探讨桃核承气汤治疗肝性脑病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以"肝脾相关"理论为出发点,从肝脾与肝源性糖尿病的关系及从"肝脾"论治肝源性糖尿病2方面入手探讨肝源性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指出肝源性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但其治则不能完全等同于"消渴病"的治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