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10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选择我院10年间剖宫600例,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剖宫产指征变化中,难产因素持续占第一位,胎儿窘迫及其他因素显示逐年升高,妊娠并发症逐年下降。结论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母婴安全,但应严格掌握指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近10年剖宫产率的变化,探讨近年来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分析剖宫产各指征的合理性,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对本院近10年来剖宫产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剖宫产率呈逐年显著升高趋势,1995年为10.36%,2004年为28.13%;②难产、臀位、胎儿宫内窘迫、前次剖宫产、社会因素为前5位主要指征。结论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与医惠双方有关,降低剖宫产率应从医患双方着手。  相似文献   

3.
10年来影响剖宫产率的社会因素调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分析10年间剖宫产率及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变化趋势,探讨医学和非医学因素对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0月-2009年10月我院产科住院病例资料.结果 (1)剖宫产率逐年增加,平均为44.2%,(2)剖宫产指征变化中社会因素明显上升.(3)围生儿病死率逐年略有下降.结论 剖宫产率逐年升高,影响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观察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趋势。方法:对1993—2004年的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在1993—2002年逐年上升,2003—2004年有所下降;在剖宫产指征中,难产因素始终位于第1位,社会因素自1998年逐年升高,近2年上升至第2位。结论:剖宫产率的升高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社会因素是主要原因之一。Doula分娩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剖宫产指征的掌握情况,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方法对1994年初-2003年末10年间4617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为39.6%。剖宫产率逐年上升。主要指征依次为:胎儿窘迫(37.5%),妊高征(11.5%),社会因素(9.5%),脐带异常(8.9%).产程异常(8.8%),胎膜早破(8.7%),臀位(7.6%),巨大儿(6.7%),羊水过少(6%),疤痕子宫(5.2%),10年中每年剖宫产指征首位均为胎儿窘迫,社会因素占第3位,并显示逐年升高。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提高产前检查和围生期保健水平,孕期合理营养,进行孕期自我监护,尽快发现和治疗妊娠并发(合发)症,加强分娩知识宣教和产时监护,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供有效的陪伴分娩和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6.
剖宫产率逐年上升,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我院剖宫产率从1990年的9.17%(252/2747)上升到2002年的43.64%(604/l384),上升幅度较大。现将我院2001年1月-2002年12月l428例的剖宫产指征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赵颖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7):937-938
目的分析产科分娩方式的变化,以探讨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对柳州地区2004—2009年间2513例产妇的分娩方式资料进行统计,调查选择手术的指征、剖宫产率的变化。结果剖宫产率逐年升高,平均剖宫产率为43.26%,由2004年的34.84%上升至2009年的51.12%,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在剖宫产指征变化中,妊娠合并症、骨盆狭窄下降,社会因素和胎儿窘迫升高。结论剖宫产率的增加已超过单纯的医学指征范围,要降低剖宫产率,需医患双方共同不懈地努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前后我院剖宫产率变化趋势及可能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前(1999-2004年)后(2005—2010年)共12年住院分娩的孕产妇病例资料,比较剖官产率及剖宫产相关指征的变化情况。结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前剖宫产率为23.4%,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实施后剖宫产率为40.7%,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两者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对剖宫产指征分析发现社会因素所占比例上升最快。结论新农合的实施可能是剖宫产率上升的因素之一;同时与医患双方均有关系,作为医者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对产妇机体的创伤。  相似文献   

9.
剖宫产指征10年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秦鲜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7):1193-1194
目的 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和降低剖宫产率的临床措施。方法 回顾10年间剖宫产病例2706例,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各相关数据和围生儿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1)剖宫产率逐年上升;(2)在剖宫产指征变化中,难产因素、胎儿窘迫持续在第1、2位,社会因素占第3位,并显示逐年升高;(3)围生儿病死率逐年趋于稳定。结论 只要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剖宫产率是可以控制的,围生儿病死率也可以稳定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2010-2014年湖南省剖宫产率的状况及分布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描述性分析2010-2014年湖南省妇幼医院收集的湖南省各地区医院剖宫产情况.结果全省的剖宫产率较为稳定,在40.00%~42.11%之间波动;卫生资源和人力资源充足的地区剖宫产率稳定,卫生资源和人力资源稀缺的地区剖宫产率有上升趋势.省部级医院剖宫产率逐年下降最为明显;其次是市级医院;县级医院也有下降趋势,但效果不明显;省部级与市级医院剖宫产率为40%~60%;县级医院剖宫产率在20%~60%;乡级医院剖宫产率位于0%~20%;民营医院的剖宫产率在20%~60%之间.结论湖南省剖宫产率情况基本得到控制,但仍高于WHO倡议标准.应加强对卫生资源和人力资源稀缺地区的重视以及针对剖宫产率较高的机构进行重点整治.  相似文献   

11.
胡慧 《中国实用医药》2013,8(5):134-136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以及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住院的4932例孕产妇的分娩方式及剖宫产病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逐年升高,由十年前的17.37%上升至58.33%。胎儿窘迫,脐带绕颈,瘢痕子宫,剖宫产史,社会因素等均逐年上升,其中以社会因素最为明显。结论剖宫产率升高的最主要原因为社会因素,降低剖宫产率不但要产科医师严格把握手术指征,也要减少社会因素的干预,才能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住院产妇剖宫产的因素。方法收集整理高州市人民医院2006至2011年住院剖宫产病案资料6364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住院产妇剖宫产率为39.20%,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年龄越大选择剖宫产的比例越高;手术指征主要为社会因素、难产、胎儿官内窘迫、疤痕子宫、臀位、妊娠合并症和其他。结论主观的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因素。做好产前宣教,减少因社会因素而施行的剖宫产,从而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09年至2012年天津市塘沽地区医院剖宫产率及指征的变化,探讨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合理控制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统计各医院进行分娩的产妇总数和剖宫产例数,对4年间剖宫产率及指征的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年间剖宫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09年的50.83%降至2012年的35.15%,初产妇剖宫产率逐年下降;社会因素在各年剖宫产指征所占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瘢痕子宫在产妇因素中所占比例逐年升高,胎儿因素中巨大儿所占比例逐年升高,胎儿宫内窘迫所占比例逐年下降。结论加强卫生政策支持、降低社会因素及初产妇剖宫率、提高胎儿宫内窘迫诊断水平、降低巨大儿发生率等手段可有效控制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的原因。方法分析我院2004-2010年间剖宫产率,比较各年的剖宫产各指征所占百分数,分析剖宫产率增高原因。结果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社会因素、瘢痕子宫等。结论目前剖宫产指征已远远超过单纯医学指征的范围,提示医护工作者应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做好围生期保健工作,采取措施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5.
李艳 《贵州医药》2005,29(1):44-45
剖宫产术是解决难产、减少母儿死亡率的重要手段。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剖宫产率逐年升高,据报道至90年代末已上升至40%~45.51%。虽然剖宫产率的上升是近代医学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但根据国内外资料统计,随着剖宫产率的急剧上升而围产儿死亡率未再继续下降,并且有些剖宫产术的严重并发症威胁着孕产妇生命,  相似文献   

16.
姚金妹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8):1147-1148
近年来由于剖宫产率升高,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发生子宫破裂患者增多,产妇病死率为5%,婴儿病死率高达50%-75%甚至更高。本研究对6例子宫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的剖宫产率在逐年上升,其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因素所致。通过对我院近3年来剖宫产率及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原因构成比及主要顺位分析,探讨可能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的规模化实施对临产后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影响.方法 总结1999、2009年2年份1-12月所有孕足月分娩、完整在案的病历2885例,分析2年份的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率、总剖宫产率及临产进入活跃期后试产失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 (1)分娩镇痛率升高,总剖宫产率下降.1999年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率为17.99%,总剖宫产率为40.80%; 2009年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率为51.23%,总剖宫产率为27.81%,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2)临产进入活跃期后,试产不成功剖宫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1999年为6.78%,2009年为3.78%,差异有显著性(P<0.05).(3)进入活跃期试产失败病例平均试产时间和宫颈口扩张程度呈逐年增加趋势,1999年,试产失败病例平均试产时间( 164.11±55.35) min,试产失败时平均宫口扩张程度(5.30±2.05) cm; 2009年,试产失败病例平均试产时间(284.50±84.66)min,试产失败时平均宫口扩张程度(7.00±1.83)cm;差异有显著性(P<0.05).(4)实施规模化分娩镇痛后,头位难产发生率及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均下降.1999年头位难产剖宫产率48.08%,2009年头位难产剖宫产率35.00%,差异有显著性(P<0.05).1999年临产后不合理剖宫产率23.08%,2009年临产后不合理剖宫产率2.50%,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结论 规模化开展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能降低剖宫产率特别是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及临产后不合理剖宫产率降低头位难产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徐素君  陈旭军 《成都医药》2002,28(5):270-271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与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相互关系。方法:分析1997—2000年4午后中剖宫产率的高低与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的关系。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上升;②产后出血率逐年增高;⑦新生儿窒息率无下降。结论:剖官产率的增高使产后出血率升高,而不能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及对围生儿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15年间剖宫产病例1 200例,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分析各项相关数据与围生儿病死率的关系.结果: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在剖宫产指征中,难产因素、胎儿窘迫持续在第1、2位,社会因素占第3位,并逐年升高;围生儿病死率趋于稳定.结论 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围生儿病死率,但剖宫产率升高到20.00%以上时,围生儿病死率并不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