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重症结核性毁损肺是肺结核最严重的后果之一 ,也是胸外科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其手术治疗难度大 ,术后死亡率高 ,并发症发生率高、致残率高。内科治疗收效甚微 ,而且作为顽固的结核病传染源也严重影响结核病的控制 ,造成了众多的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本文就我院 1988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收治的 4 3例外科治疗病例作总结分析探讨。1 一般资料本组 4 3例 ,男 2 8例 ,女 15例 ;年龄 15~ 2 3岁 17例 ,31~ 4 5岁 2 6例 ;病史 2 4个月至 13年 ,中位发病时间 4 5个月。其中仍反复排菌 32例 ,咯血 38例 ,咯血量从 5 0 ml~ 5 0 0 ml以上 ,大…  相似文献   

2.
肺恶性肿瘤的胸腔镜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索电视胸腔镜技术在肺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47例非小细胞肺癌接受了电视胸腔镜手术,其中肺叶切除40例,楔形切除7例。结果:全部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90分钟,平均失血量150ml,平均住院日8.2天,并发症发生率10.6%,经3-31个月随访,近期效果良好。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肺恶性肿瘤是可行的微创外科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肺结核外科手术的指征、围手术期处理和常见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外科手术治疗的52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死亡1例(1.92%),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术后围手术期并发症5例(9.62%):术后出血3例、呼吸窘迫2例,经相应的治疗后痊愈。结论通过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和及时发现、处理术后并发症,是提高肺结核手术成功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结核性毁损肺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5月至2008年5月186例因结核性毁损肺行肺叶或单侧全肺切除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单侧全肺切除138例,单侧肺叶切除42例,双侧肺叶切除6例。结果 术后2例死亡,发生支气管胸膜瘘22例,其他并发症16例。结论手术治疗结核性毁损肺是有效的手段,手术风险大,并发症高,只要及时正确的做出处理,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肺减容术(LVRS)治疗重度肺气肿的中长期疗效、手术指征选择及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7月至2002年6月,12例重度肺气肿病人施行肺减容术的随访资料,双侧肺减容术2例,单侧肺减容术8例。胸腔镜肺减容术2例。术前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平均0.89L,气急指数2.40。结果 双侧LVRS术后FEV1平均提高50%,单侧LVRS术后FEV1平均提高仅32%。术后6~12个月,FEV1改善达高峰。手术死亡率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0.8%。结论 肺减容术能明显改善部分具有手术适应证的重度肺气肿病人的临床症状和生理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结核性毁损肺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分析1991~2006年手术治疗的61例结核性毁损肺的临床资料,其中左全肺切除术9例,左胸膜肺全切除术22例,右全肺切除术8例,右胸膜肺全切除术17例,胸廓成形术5例.结果 手术无死亡,36例痰菌阳性患者全部转阴.术后并发支气管胸膜瘘2例,呼吸衰竭2例,均采用相应治疗而治愈.结论 外科治疗结核性毁损肺,临床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7.
76例毁损肺一侧全肺切除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毁损肺行一侧全肺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76例毁损肺一侧全肺切除术围术期治疗。结果术中麻醉诱导大咯血5例,术中16例曾发生血压下降,经对症治后恢复正常,术后Ⅱ进胸止血4例。脓胸支胸瘘8例(5例为主支气管结核残端阳性,2例为多发耐药。1例为中度营养不良)。单纯性脓胸1例。心律失常38例(窦性心动过速23例,房性早搏5例,房颤4例,室性早搏4例,室上速2例),痰窒息1例2次。术后呼吸衰竭行气管切开2例。结论肺功能对于判断能否耐受一侧全肺切除固然重要,但不是唯一的因素。双腔插管全麻可提高手术安全性。术中分离粘连,解剖肺门,按先易后难的原则,配合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不但可以缩短手术时间,而且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术后很多并发症是可以预防和降低其发生率,一旦出现并发症。只要及时正确处理,可大大降低围术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龄肺癌患者行全肺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高龄肺癌患者行全肺切除术后出现心肺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总结围手术期处理经验。结果本组34例高龄肺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5.88%,患者术前合并心血管病史、心电图异常、肺功能异常、术中出血量多、手术时间长及术后血清钾偏低与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相关。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11.77%,无手术死亡。结论全肺切除术是外科治疗高龄肺癌的有效方法之一,手术指征的正确选择,积极有效的围手术期治疗及护理,可有效减少术后心肺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核性毁损肺的治疗方法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手术治疗结核性毁损肺105例进行分析。结果全组病例均治愈。无死亡。引流管留置时间4d~3个月,大多数5~8d。术后并发症:共21例,其中肺不张5例,肺部感染4例,胸腔感染4例,支气管胸膜瘘2例,残腔2例,心衰1例,切口脂肪液化2例,切口感染2例。经过处理后均治愈。结论肺切除术治疗结核性毁损肺效果良好。但必须要做到:①充分评估患者病情。术前通过X线、CT明确病变部位、范围、性质特点,进行术前肺功能检测和术后肺功能评估。②改善患者机体状态。加强营养支持,纠正机体生理功能紊乱,进行安全有效的抗结核治疗,病灶相对稳定后手术治疗。③良好的手术技术。术者必须熟练掌握胸肺部解剖,具有熟练的手术技巧。④术后采取有力措施,积极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04例老年肺癌患者的外科治疗情况。方法104例患者有91例完成手术,切除率87.5%;其中全肺切除8例,肺叶切除81例,楔形切除2例。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12例(13.2%),死亡2例(2.2%),5年生存率23.1%。结论加强围手术期处理,采用适当的手术方式可以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对60岁以上肺癌患者应积极争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外科治疗肺结核空洞合并曲菌感染七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放鸣  沈健  陈德敏 《贵州医药》2002,26(3):261-261
我院 1994年 4月至 2 0 0 1年 10月手术并病理证实的肺结核空洞合并曲菌感染 7例。本文就手术前诊断、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7例患者 ,男性 4例 ,女性 3例 ,年龄 2 4~ 6 2岁 ,平均年龄 4 6 2岁 ,病变部位均为单侧上肺叶。右上肺 4例 ,左上肺 3例。1 2 临床表现 全组病人主要表现为咯血、咳嗽 ,咯血一次量 >30 0ml1例 ,>2 0 0ml 2例 ,<10 0ml 4例病程最长 2 2年 ,最短 2月。结核排菌 5例。结核复治 3例 ,初治 2例 ,不规则治疗 2例。1 3 X线表现 曲菌球 5例 ,肺空洞内均可见有典型的…  相似文献   

12.
肺肿瘤再次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再次肺切除治疗肺癌及胸膜肿瘤肺浸润的价值。方法回顾6例肺癌及1例胸膜肉瘤肺浸润患者再次手术治疗的资料,分析手术难度及术后恢复情况并总结治疗经验,随访分析全组病例生存情况。结果除胸膜肉瘤外其余6例肺癌患者均为完全切除病灶,无术中及围术期死亡。7例胸膜粘连均严重,尤其肺门处肿瘤生长、浸润严重,3例患者肺门大血管破裂出血500 ml以上。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超出初次手术(P=0.000)。术后发生心、肺功能不全各1例,短期支气管胸膜瘘、伤口感染各1例。全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42.9%和14.3%,肺癌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50.0%和16.7%。结论虽然肺部肿瘤再次手术的难度和风险增大,但其成功率仍然很高,只要掌握好手术指征再次手术仍然能够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肺癌的病因、诊断方法及影响外科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选择对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外科治疗预后可产生影响的12个特征性临床因素,通过计算COX比例风险模型、累计生存率对65例施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多因素分析。同时对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刺激性干咳、咯血,少数表现为胸背痛、发热、声嘶。胸部x线或CT检查显示:肺结核与肺癌病灶在同侧同叶53例,其中在原结核病灶处恶变47例(72.3%);同侧不同叶9例:不同侧3例。病灶形态:单纯块影19例,分叶毛刺状14例,不规则偏心空洞23例,肺不张8例,单侧胸腔积液1例。行楔形肿瘤切除4例、肿瘤所在肺叶切除38例、两肺叶切除4例、全肺切除17例、姑息性肿瘤切除2例,术后3例发生肺不张,无围手术期死亡。本组患者64例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5年。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7.7%(44/65)、35.4%(23/65)、23.1%(15/65)。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与原发结核病灶的关系、肿瘤手术方式及分期与患者的预后有关(P〈0.01)。结论肺癌的部位与肺结核的部位密切相关,认识两者并存的,临床表现、X线特征有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肿瘤的部位、分期、手术方式可影响患者手术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曲菌球病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术式。方法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肺曲菌球病56例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和手术治疗效果。结果56例患者中采用病灶肺叶切除术42例,肺楔形切除9例,空洞病灶清除折叠缝合5例。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随访1~5年,除1例仍偶有血痰外,其余患者均治愈,未见复发。结论肺曲菌球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治疗上主张早期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应视肺曲菌球寄生空洞的大小,毗邻病变和全身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毁损肺行一侧全肺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76例毁损肺一侧全肺切除术围术期治疗.结果 术中麻醉诱导大咯血5例,术中16例曾发生血压下降,经对症治后恢复正常,术后Ⅱ进胸止血4例,脓胸支胸瘘8例(5例为主支气管结核残端阳性,2例为多发耐药,1例为中度营养不良),单纯性脓胸1例,心律失常38例(窦性心动过速23例,房性早搏5例,房颤4例,室性早搏4例,室上速2例),痰窒息1例2次,术后呼吸衰竭行气管切开2例.结论 肺功能对于判断能否耐受一侧全肺切除固然重要,但不是唯一的因素.双腔插管全麻可提高手术安全性.术中分离粘连,解剖肺门,按先易后难的原则,配合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不但可以缩短手术时间,而且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术后很多并发症是可以预防和降低其发生率,一旦出现并发症,只要及时正确处理,可大大降低围术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后路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微创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囊内骨折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外科采用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30例,总结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切口长度、失血量、术后康复、假体位置、Harris评分方面的手术经验。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一次成功,成功率100%。切口长度平均6.6~11.2 cm,平均(8.7±1.6)cm。单侧手术时间26~67 min平均(49.1±21.9)min;术中失血量180~520 ml,平均(370±54)ml。术后1年关节功能评分(84.82±2.94)分。30例患者优良26例,优良率86.7%。结论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是切实可行的,但技术条件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5例肺曲菌球病外科诊治分析总结,提高对肺曲菌球病的认识。方法对本院手术治疗肺曲菌球病5例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2例院外误诊肺结核,误治5~6年;5例均行肺叶切除,治愈出院。结论有待提高对肺曲菌球病的认识,外科手术治疗仍为首选,适当围术期管理,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减容手术治疗重度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组肺减容手术8例,胸腔镜或辅助小切口双侧肺减容术5例,标准后外侧切口单侧肺减容术3例。术前根据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和同位素肺通气肺灌注扫描选择肺气肿手术靶区,术中使用奈维垫片直线型切割缝合器和腔内切割器切除病变,防止肺泡漏。结果手术时间80~230min,平均135min;主要并发症有肺泡漏≥7d2例,心房颤动1例,术后胸腔内出血1例。3例手术结束即拔出气管内插管,2例带管回病房需要机械通气。随访2~48个月,8例均健在,术后患者呼吸困难指数上升为Ⅰ级1例,Ⅱ级4例,Ⅲ级3例。结论肺减容术能改善重度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肺功能,缓解呼吸困难,提高运动能力,但远期效果确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9.
谢磊 《中国医药指南》2013,(13):354-355
<正>结核性毁损肺是指肺叶或一侧全肺有广泛的干酪病变、空洞、纤维化和支气管狭窄或扩张,肺功能已基本丧失,药物治疗又难以奏效,且成为感染源,反复发生化脓菌或霉菌感染[1]。全肺切除由于手术创伤大,手术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至今仍是胸部外科的一大难题。正确选择手术患者,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病情观察是减少死亡、降低并发症的重点内容。我科于2012年10月成功地为1例结核性毁损肺患者实施左侧全肺切除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肺真菌病的发病诱因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肺真菌病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效果进行评定.结果 25例肺真菌病经外科治疗,治愈19例,好转6例;术后并发症6例,其中切口感染3例,脓胸2例,支气管胸膜瘘1例.结论 肺真菌病的外科治疗不仅要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而且应尽可能的选择手术并发症少的手术方式,其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并发症较少,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