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胆道腔内放射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研究胆道腔内放射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可行性并初步探讨其疗效。方法  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放置胆道支架后接受胆道腔内放射治疗。结果  4例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 ,1例完成CT随访的患者瘤体缩小。结论 初步观察表明胆道腔内放射可安全有效地控制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2.
胆道内支架引流术结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价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置入术配合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1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采用经皮肝穿刺法置入 19个金属内支架。支架置入后随即开始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结果  15例胆道支架植入术全部成功。随访 12个月以上。 3例分别在术后 3、4、11个月无黄疸死亡 ,其余均存活超过 1年。 1年生存率 80 %。结论 胆管癌在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有效减黄之后 ,针对肿瘤实施先进的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能明显延长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3.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微创法引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微创法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 (PTB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有效方法。资料与方法 对 14 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分别行微创法PTBD ,所有患者均行CT、MRI或B超等影像学及血液生化检查诊断为恶性梗阻性黄疸。男 88例 ,女 5 7例 ,平均年龄 5 8.3± 11 .7岁。PTBD穿刺成功率为 10 0 %。 131例在电视透视下穿刺右肝管 ,其中右前支 12 5例 ,右后支 6例 ;14例在B超引导下穿刺肝管 (其中 12例左肝管外支 ,2例右后支肝管 )。结果  88例行右支内外引流 ,4 1例行单纯外引流 (其中 39例行右支外引流 ,2例行左支外引流 ) ,8例行联合右支内外引流及左支外引流 ,8例行左支内外引流 ;外引流患者中 35例经 1~ 2周外引流后 ,再成功转为内外引流。另 6例持续带管行外引流。置入引流后较术前血清总胆红素下降明显 (P <0 .0 5 ) ,患者全身状况改善 ,血清谷丙转氨酶下降具有显著性 (P <0 .0 5 ) ,外引流组与内外引流组术前、术后胆红素下降也具显著性 (P <0 .0 5 ) ,并且两组之间术前具有可比性 (P >0 .0 5 )。并发症发生率为 6 .9% ,包括胆道感染 6例 ,胆汁外漏 3例 ,胆汁瘤 1例 ,经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 微创法PTBD具有独到优点 ,疗效可靠 ,单纯外引流和内外引流术具有同样减轻黄疸效果 ,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梗阻部位和  相似文献   

4.
游洋  常钢 《放射学实践》2006,21(7):750-751
恶性梗阻性黄疸是由各种恶性肿瘤引起的不同部位的胆管狭窄或闭塞,常见原因有胆管癌、胆囊癌、胰腺癌、壶腹癌和肝门部转移癌等,目前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已广泛应用于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然而胆道支架植入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为支架内再狭窄问题,如何解决再狭窄问题已成为介入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胆道支架跨与不跨十二指肠壶腹部放置治疗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预后差异.方法 分析本院符合条件的5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支架跨十二指肠壶腹部放置31例,支架不跨十二指肠壶腹部放置25例,比较2组患者间支架置入术后4~7 d总胆红素下降率、胆道感染率及支架再阻塞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跨壶腹部组与不跨壶腹部组的生存期分别为(180.3±142.5) d、(178.6±137.7) d(P=0.840).2组患者术后4~7 d总胆红素下降率为42.0%±43.6%、41.4%±28.7%(P=0.950);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3.5%、92.0%(P=1.0).跨壶腹部组术后胆道感染7例(22.6%),不跨壶腹部组术后胆道感染5例(20.0%)(P=0.815).2组患者支架再阻塞率分别为22.6%、28.0%(P=0.642).结论 2种支架置入方式均是治疗低位胆道梗阻安全、有效的方法;与支架非跨壶腹部放置相比,支架跨壶腹部放置未增加胆道感染及支架再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胆道支架植入术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15例失去手术机会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放置胆道支架后接受肿瘤局部三维适形放疗。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黄疸、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同时取得8例PR、5例SD的近期肿瘤控制率,并发症主要为肝区疼痛,经对症处理症状缓解,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初步观察表明胆道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具有微创、有效的优点,而适形放疗可减少支架置入后再狭窄阻塞的可能的特点,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皮肝胆管穿刺引流(PTCD)及胆管内支架置入术(PTBS)联合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及胆管内支架植入,术后予3D-CRT,常规分割,总剂量DT 40~60 Gy/4~6周,观察近期疗效及生存率。结果 48例均引流成功,术前血清总胆红素(221.85±54.73)μmol/L,术后1、2及3周总胆红素分别下降为(129.68±23.58)、(88.29±15.70)和(48.58±11.61)μmol/L;经3D-CRT后肿瘤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36例,稳定9例,肿瘤总有效率81.3%;1、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是77.1%、37.5%;中位生存期18.5个月;无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PTBD+支架植入联合3D-CRT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可以改善恶性肿瘤伴黄疸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并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前介入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疽在临床上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福音,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延长病人寿命。笔者在2003年采用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及支架置入术共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11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 探讨经皮肝胆管引流和置入内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材料与方法  13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接受经皮肝胆管引流 ,男 83例 ,女 47例。年龄 31~ 86岁 ,平均 6 3 .5岁。其中胆管癌 5 7例 ,转移癌 2 3例 ,肝癌 2 0例 ,胰腺癌 2 2例 ,胆囊癌 8例。结果  97例放置了胆管支架 ,其中 2 8例因多支胆管梗阻除放置支架外还放置了引流管 ,33例单纯放置了内、外引流管。血胆红素 1周内由 2 3 .4± 16 .2mg/dl降为 15 .7± 8.8mg/dl ,肝内多发胆管梗阻胆红素下降不明显。与操作有关的并发症为感染 15例 ,3例出现败血症 ,肝功能损害 11例 ,胆管出血 2例。术后 30天内患者死亡率为 9.2 % (12 /130 )。结论 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方法简单、疗效确切 ,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金属内支架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入放射学杂志》1998,7(3):141-144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观察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MOJ)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8年确诊为MOJ的27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经DSA下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PTCD)术,并植入自膨式胆道裸支架及125I粒子条。评价治疗效果、支架通畅时间、生存情况。 结果?27例患者手术均成功。疗效评价中显效18例,有效9例;14例胆管细胞癌患者术前、术后CA199变化无统计学差异;截止随访日期,17例患者死亡;支架通畅时间为(10.1±3.2)个月;高位和低位梗阻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和10个月。结论?经PTCD行支架及125I植入术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一种安全、有效,能迅速解除黄疸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护理。方法对41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术,术前做好心理干预与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医师手术操作、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恶心呕吐等处理;术后加强PTCD引流管管理、辐射防护及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结果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成功率100%;比较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总胆红素,黄疸基本缓解;并发症计发生胆心反射1例、PTCD引流管移位2例,术后畏寒、发热12例,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经有效处理后缓解;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0.9个月。结论术前周密的准备可确保治疗顺利进行;术中护士密切观察、熟练掌握配合;术后密切观察、精心护理,早发现、早处理并发症,可让患者安全度过康复期。  相似文献   

13.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及支架置入治疗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道梗阻是指良性或恶性病变所致的梗阻性黄疸,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肝功能衰竭和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外科手术创伤大,且大部分病人失去手术机会.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及支架置入治疗梗阻性黄疸作为介入放射学的一项新技术,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展以来,我们先后对32例梗阻性黄疸病人进行了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及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及引流术的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 对44例胆道梗阻患者先行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如导丝不能越过阻塞段,则直接行外引流;如能越过阻塞段,则行支架置入或内外引流术.结果 44例患者中6例单纯外引流;7例单纯内外引流;2例仅行PTC胆道造影而未行胆道引流;29例置入支架32枚,其中19例行支架置入 外引流,10例单纯支架置入.在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6例中,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从术前(351±142.4)μmol/L降至(143.5±97.6)μmol/L,13例血清总胆红素1个月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3例血清总胆红素1个月无明显下降(<50%).死亡9例,生存时间3~21个月,中位生存期6.8个月.结论 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及引流术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 探讨胆道双金属支架联合125II粒子条植入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20年1月我院诊治的67例高位恶性胆道梗阻患者,38例行胆道双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为联合组,29例行胆道双支架植入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比较两组间术后引流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支架通畅时间及生存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引流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中位生存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患者中位支架通畅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胆道双金属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安全、有效,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及支架通畅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开腹胆肠吻合及开腹胆道支架置入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选择。方法:回顾分析71例不能根治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开腹胆肠吻合(n=44)及开腹置入记忆金属合金胆道内撑支架(n=27)治疗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胆肠吻合或胆管末端支架置入达到内引流。术后胆红素均在术后第1周下降约100μmol/L;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在术后第2周以后开始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全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2周,平均生存(31.69±33.24)周。全组死亡4例,死亡率5.63%。主要并发症有胆管炎12例,胆道出血5例,肝功能衰竭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结论:开腹胆肠吻合及开腹胆道支架置入均可有效解除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胆道梗阻,改善肝功能;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局部及全身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提高安全及有效性,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方法植入不同排布方式的胆道双支架在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术后第1、4、12周的相关实验室检验结果及并发症情况,记录支架通畅时间、患者生存时间。结果 按照胆道支架排布方式,纳入Y型组43例,7型组47例。Y型组术后1周总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下降明显,较7型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7型组术后1周白蛋白水平较术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Y型组的中位支架通畅时间明显长于7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中位总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肝穿刺方法植入胆道双支架植入安全可行,Y型胆道双支架排布方式支架通畅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及胆道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PTCD及胆道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112例,选择其中具有完整资料的7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PTCD19例,胆道引流及胆道支架植入治疗59例。评价其手术成功率、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78例经皮肝穿刺技术成功率100%,术后1周总胆红素平均水平从术前的(373.2±150.7)μmol/L降至(135.6±60.7)μmol/L(P〈0.001),肝功能改善明显。总体有效率为88.46%(69/78),平均生存时间为10.7个月。结论 PTCD联合胆道支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手段,可有效改善肝功能,为进一步治疗肿瘤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