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倒功训练致急性颅脑损伤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针对侦察兵团倒轼训练致急性颅脑损伤且有扩大化的现状,了解因倒功训练不当致急性颅脑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及该项目训练致伤的病理基础,病因及流行特点,对今后训练提出指导性建议,方法:在问卷及随队参训调查基础上,结合住院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训练方法不当致急性颅脑损伤为21.6%(193/891),约1.8%(15/891)需住院治疗。重伤者平均住院日23.32d,在193例急性颅脑损伤中,恢复良好189例,中残3例,死亡1例,其致伤因素,多因训练前存在恐惧心理,准备不充分,缺乏技术指导所致,结论:倒功训练致急性颅脑损伤的伤后遗留症状持续时间较长,训练减员率高,应强训练指导,预防此类训练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和提高对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HI)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PH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伤后距首次CT检查的时间、血肿类型与PHI发生的关系,PHI部位分布情况及治疗方法、预后情况等因素分析PHI的临床特点。结果颅脑原发性损伤越重、伤后距首次CT检查的时间越早,PHI的发生率越高;PHI出血类型中,脑内血肿(ICH)、硬膜外血肿(EDH)、硬膜下血肿(SDH)和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分别占40.88%、27.74%、17.52%和13.87%。结论对于中、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尤其伤后距首次CT检查时间在2h以内者,要在之后的6h内行CT复查,以便及时发现PHI,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和提高对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HI)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37例PH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伤后距首次CT检查的时间、血肿类型与PHI发生的关系,PHI部位分布情况及治疗方法、预后情况等因素分析PHI的临床特点.结果 颅脑原发性损伤越重、伤后距首次CT检查的时间越早,PHI的发生率越高;PHI出血类型中,脑内血肿(ICH)、硬膜外血肿(EDH)、硬膜下血肿(sDH)和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分别占40.88%、27.74%、17.52%和13.87%.结论 对于中、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尤其伤后距首次CT检查时间在2 h以内者,要在之后的6 h内行CT复查,以便及时发现PHI,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中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收治的48例重型颅脑损伤中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48例弥漫性轴索损伤存活22例(45.8%),其中恢复良好和中残10例(20.8%),重残12例(25%);死亡26例(54.2%).结论: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病死率较高,早期诊治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景熙  辜勇  燕小勇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1):2182-2183
[目的]了解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60例DAI病人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将原发性脑损伤的特征及治疗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DAI是常见的弥漫性脑损伤,脑震荡和原发脑干伤被包含其中,且常常与脑皮质挫裂伤伴发。主要依靠临床经验和CT、MRI诊断。60例DAI伤者中,手术治疗28例(46.66%),恢复良好6例(21.42%),死亡15例(53.57%);保守治疗32例(53.33%),恢复良好6例(18.75%),死亡14例(43.75%)。[结论]对DAI伤者采取支持及手术治疗等综合措施,可获提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与治疗,以提高该病的临床治愈率。[方法]对某院2008年6月~2009年12月收治的93例DAI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影像学资料、诊断治疗资料和预后效果。[结果]诊治患者中痊愈的8例(8.60%);明显好转的29例(31.18%);有所好转的9例(9.68%);无改善的13例(13.98%);死亡的34例(36.56%)。[结论]交通事故是导致颅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主要原因,坠落是其次要原因。入院时GCS评分越高,预后越好。早期气管切开、吸高压氧、亚低温治疗、有效降低颅内压、尽早留置胃管等方式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伤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分级:死亡13例(23.2%),其中4例死于脑疝;植物生存7例(12.5%),重残13例(23.2%),中残7例(12.5%),轻残10例(17.9%),良好6例(10.7%)。结论重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高。其诊断MRI检查优于CT;大部分采取保守治疗。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越低,患者昏迷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经验.方法:按格拉斯哥(GCS)评分法 3~ 8分为重型颅脑损伤.回顾性分析我院 4年 来收治的 86例重型颅脑损伤,总结分析治疗方法及其治疗关系.结果: 86例重型颅脑损伤治愈及好转 68例(79%), 植物生存 2例(2.3%),死亡 16例(18.7%).结论:基层医院也应建立创伤急救通道,正确选择治疗方法及手术方 式,配以积极的综合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IA)的诊断和临床特点。方法:对58例DAI的临床表现,CT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弥漫性轴损伤,恢复良好6例(10.4%),重残14例(24.1%),植物生存8例(13.85),死亡30例(51.7%)。结论:早期明确诊断,积极处理继发性病理生理性变化和并发症,可显著提高DAI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颅脑损伤病人静息能量消耗的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颅脑损伤病人伤后静息能量的变化。方法 用开放式间接测热法测定40例不同程度颅脑损伤病人伤后前5天的氧耗量(VO2)、二氧化碳生成量(VCO2)、呼吸商(RQ)、静息能量消耗(REE)和24小时尿氮排出量。结果 有脑损伤组患者伤后氧耗量、静息能量消耗、24小时尿氮排出量比无脑损伤组明显增加,且与脑损伤程度成正比。结论 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和全身处于高能量代谢状态,对氧和能量的需求急剧增加,应根据损伤程度合理、适时地补充营养,以利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MRI特征以及诊断价值。方法23例患者均有MRI检查,其中有16例还有CT检查。分析23例DAI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DAI发生于以下部位:肼胝体6例,皮髓交界处7例,脑白质7例,脑干6例,基底节5例,小脑3例,脑室5例。多发病灶共19例。23例DAI患者中20例为交通伤。本组DAI伴其他脑伤者18例。CT检查难以发现病灶的小脑、脑干和肼胝体等处(9/23),MRI均可以清晰显示。结论MRI对发现DAI的诊断价值较大。CT检查难以发现在小脑、脑干和肼胝体等处的病灶,MRI可以清晰显示。但是CT发现合并的颅骨骨折优于MRI。  相似文献   

12.
192例重型颅脑损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方法,以降低死亡率和病残率。方法对192例病例进行分析,采用手术和非手术等综合治疗措施。结果存活138例,病残20例,病残率10.42%,死亡54例,死亡率28.13%。结论目该类损伤伤情重,变化快且复杂,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本型损伤的临床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对辽宁普兰店中心医院2004-03/2009-02共收治的1 145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影像学普查,筛选出颈椎损伤病例,对合并单纯性颈椎损伤类型采取保守与手术治疗并总结分析.结果:本组中合并颈椎损伤122例(10.65%),其中单纯性颈椎损伤47例(4.18%),治愈44例(93.61%),致残1例(2.12%),死亡3例(6.38%).1例在治疗中(2.12%).结论:应高度重视颅脑损伤患者的颈部合并伤,颈椎影像学检查对颅脑损伤患者应列为常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2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照研究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和预后情况,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和预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治疗组的患者疗效与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了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和临床价值.颅脑损伤的患者,入院明确诊断后,应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开颅手术,以达到减少伤残率,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的治疗目的 .  相似文献   

15.
16.
1998年1月~2006年5月我院共收治15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头颅CT诊断并按GCS分型,以入院GCS≤8分为重型诊断标准和出院时病人的状态判定结果(自动出院按死亡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CT和MRI扫描与结果的关系,从而提高对DAI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1例DAI伤者为交通事故。CT扫描发现脑不同部位有点状高密度影43例(66%),CT阴性而行MRI者发现病变者19例。3例CT及MRI扫描均无异常发现。共死亡15例,植物生存11例,残疾15例,预后良好24例。结论脑外伤后持续昏迷时间超过6h,临床表现重,而影像学检查有多发散在点状出血灶或无明显脑损伤情况,又无明显占位效应者,即可诊断为DAI。治疗方面,DAI一般都不需要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在昏迷期间主要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各种并发症,改善脑微循环及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药物等综合治疗措施。GCS评分及原发昏迷时间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8.
鲁炳长 《工企医刊》1994,7(4):13-14
急性颅脑损伤是基层医院的常见急诊,其中发病率无论是战时或平时皆占全身各处损伤的20%,仅次于四肢伤,而居第二位。由于其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给临床诊治带来困难。为了总结基层医院诊治急性颅脑损伤的经验,笔者将我院1987年4月至1992年3月收治的47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作一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摩托车事故致颅脑损伤临床特点及救治方法。方法对257例摩托车事故致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存活203例,根据GOS分级,恢复良好134例,中残42例,重残27例,死亡54例,其中5例患者家属放弃治疗,49例因脑伤过重或颅内血肿过大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①摩托车事故是致颅脑损伤的主要交通工具,其颅脑损伤特点是伤情重,合并伤、并发症多,死亡率高。②救治中应重视院前急救。注重CT的动态追踪,及时处理合并伤,积极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高晓春 《工企医刊》1997,10(6):89-90
笔者自1994年1月至1995年2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48例,其中并发消化道出血者64例,占43.2%,现结合本组统计资料,将原因分析及护理报告如下。 1 原因分析 1.1 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与损伤程度密切相关。本组病例中,随GCS积分下降,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增高达43.2%。因重型颅脑损伤波及丘脑下部时分泌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