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鉴别乙型肝炎病毒野菌株及E阴性突变株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野毒株及2种HBeAg阴性空株。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以人为改变核苷酸序列的2对引物,自乙型肝炎患者血清DNA中,同时扩增出148bp及102bp两种产物,根据限制性内切酶Bsu360281和AflⅢ对PCR产物消化片段长度多态性的分析,鉴别HBV野毒株M0与2种E阴性突变株M1,M2。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恒温核酸扩增(NASBA)方法。方法用由AMVRTase、RNaseH、T7RNA聚合酶以及相应的缓冲成分组成的恒温扩增系统,对4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HCV)E区RNA序列进行扩增,并通过Nothernblot杂交及限制性内切酶对扩增产物进行鉴定。结果经90分钟或180分钟反应后均可扩增出预期大小的产物,放射自显影在预期位置出现阳性杂交信号。扩增产物经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内切酶SmaⅠ消化后产生预期大小的144bp和359bp的片段,第1次PCR产物经转录实验后与NASBA直接扩增的产物具有较好的同源性。结论NASBA法是一种快速简便的核酸扩增方法,此法扩增出的产物具有良好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大肠埃希菌耐环丙沙星gyrA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耐环丙沙星gyrA基因突变情况。方法用环丙沙星浓度梯度法试条检测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最低抑菌浓度(MIC),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gyrA基因喹诺酮耐药决定区,扩增产物片段长度为668bp,用限制性内切酶HinfⅠ消化PCR产物,行8%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共检测大肠埃希菌41株,14株MIC在0.25~0.5μg/ml的菌株,未检出耐药性突变位点;4株MIC在1~2μg/ml的菌株(2株MIC为1μg/ml、1株为1.5μg/ml,1株为2μg/ml)均出现gyrA基因突变;耐药菌23株(1株MIC为16μg/ml,其余≥32μg/ml)也均发生gyrA基因突变。结论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耐药性与HinfⅠ酶切位点突变密切相关,低水平耐药菌株gyrA基因发生突变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抗—HBc阴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司端勤  周均启 《临床荟萃》1997,12(10):443-444
1994年间检测的乙肝病毒(HBV)感染者9665人份,HBsAg阳性中146例抗-HBc阴性,,其中HBsAg和HBeAg同时阳性的139例,占95.2%,对其随访观察,ALT正常,抗-HBc-IgM均阴性、HBV-DNA及HBcAg检出率均为100%;40例随访1年后,血清学指标无变化。结果提示,抗-HBc阴性的HBV携带者,非近期感染或活动性病变;体内HBV复制活跃,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能的  相似文献   

5.
对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方法学评价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SBLs)是由质粒介导 ,主要由克雷伯菌属和大肠埃希菌等肠杆菌科细菌产生 ,产生菌的耐药谱扩展至三代头孢和氨曲南[1] 。克拉维酸等酶抑制剂对其有效。大部分ESBLs属于AmblerA类 ,位于Bush等[2 ] 功能分类方案 2be群 ,少数属于AmblerD类 ,位于Bush 2d群。A类ESBLs分为两群 :TEM和SHV衍生和非TEM和SHV衍生ES BLs。最常见的ESBLs由TEM 1、2和SHV 1突变而来 ,利用基因突变研究氨基酸一级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是目前ESBLs基础研究的热点[3 ] 。非T…  相似文献   

6.
水蛭素变异物1活性多肽基因的化学合成及克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天然水蛭素来源匮乏问题,我们采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重组水蛭素的研究。根据水蛭素变异物1(HV1)的氨基酸序列,选择在原核细胞中高表达的密码子,设计了221个碱基对长度的HVIDNA片段。分14个寡核苷酸片段进行化学合成,各片段连接成HV1全基因后,经EcoRI、BamHI切点克隆入pUC18/19质粒,转化大肠杆菌JM105,蓝白菌落法筛选阳性克隆。限制性内切酶实验及DNA序列分析证实了HV1全基因的正确性,克隆成功。并且获得活性表达。  相似文献   

7.
e抗原阴性乙肝患者HBV—DNA检出率与临床疾病状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肝病患者e抗原转阴后病毒复制情况以及HBV-DNA检出率与临床疾病状态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技术对108例eAg阴性、HBsAg阳性肝病患者进行血清HBV-DNA分析,同时进行肝功能指标检测。结果50.9%的患者体内仍存在乙肝病毒复制。HBV-DNA阳性无症状携带者27.8%、慢迁肝45.8%、慢活肝77.8%、肝硬化56.5%、肝癌37.5%。HBV-DNA阳性组ALT值为138.6±102.8IU,而HBV-DNA阴性组为34.2±30.2IU。结论eAg阴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存在乙肝病毒复制。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HBV-DNA检出率最高。但是疾病发展到晚期,病毒复制能力又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8.
采用ELISA法检测140例肝癌患者血清HBV-M和抗-HCV,以56例非肝病组做对照。抗-HCV肝癌组阳性率32.1%,对照组8.9%,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5)。HBV-M在肝癌中HBsAg阳性率为69.3%,HBeAg19.2%,抗-HBe62.1%,抗-HBclgM55.4%,总阳性率91.4%。抗-HCV阳性率在HBV-M阳性组和阴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果表明,HBV和HCV均与肝癌有关。但HCV次于HBV,可能是通过调节HBVDNA表达及整合而起促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HBV感染后细胞免疫及TNF-α,sIL-2R在其中所起作用,探讨慢性乙肝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方法:对76例慢性乙肝患者及27例健康献血员,以^3H-TdR掺入法检测PBMC对不同抗原的增殖反应和NK细胞活性及应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TNF-α,sIL-2R结果:慢性乙肝患者PBMC对HBsAg增殖反应阳性者,PHA的增殖指数明显高于HBsAg增殖反应阴性者(P〈0.01),NK细胞  相似文献   

10.
用氚标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检测102例各种类型乙肝病毒感染者自身混合淋巴细胞应,结果表明:除HBsAg携带者及慢性迁延性肝炎患者AMLR接近正常对照外,其它类型HBV感染者AMLR均有不同程序降低,尤其以重症肝炎和肝硬化降低明显。  相似文献   

11.
本文观察分析了1991年3月至1992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50例,其中有家族肿瘤史者5例占10%,HVB-M阳性的肝炎患者显著多于HBV-M阴性的患者。HBV-M感染血清免疫反应类型以HBsAg,HBcAg,抗-HBc三项同时阳性者多见,占32%。  相似文献   

12.
应用RT-PCR和基因重组技术,从湖南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血清中克隆了HCV包膜蛋白基因片段(E1,E2/NS1),经与已知基因型的HCV-1,HCV-J,HCV-J6和HCV-J8进行核苷酸序列的比较分析,这些基因片段属1b型HCV基因。将克隆基因重组于表达质粒PMAL-CRI中,在大肠杆菌内进行高效表达,获得了融合蛋白MBP-E1,MBP-E2/NS1,经WesternBlot分析证实这些融合蛋白具有HCV的特异抗原活性,提示这些融合蛋白可用于HCV感染的临床诊断和发病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用聚乙二醇沉淀,胰蛋白酶处理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后,再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检样中的含抗HBs独特型抗体免疫复合物(抗HBs-Ab_2-IC)。结果发现,乙肝患者血清中IgG、IgM类抗HBs-Ab,-IC检出总阳性率分别为:急性乙型肝炎14.5%(9/62),慢性活动性肝炎219%(28/128),慢性迁延性肝炎12.5%(2/16)。抗HBs-Ab_2-IC阳性者的抗HBs独特型抗体检出率84.1%(33/39),且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学标志阳性率显著高于抗HBs-Ab_2-IC阴性者。表明,乙肝患者体内存在抗HBs-Ab_2-IC,抗HBs独特型抗体(抗HBs-Ab_2)可能通过与抗HBs结合,削弱和影响抗HBs中和、清除乙肝病毒抗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乙肝五种标志物模式及HBsAg在血清中的稀释度与原发性肝癌(HCC)间的相关民生,我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反向血凝法分别检测了39例HCC病人血清乙肝标志物(HBV-M)和HBsAg稀释度,结果发现35例HBV-M阳性病例中,大三阳(HBsAg,HBcAg,抗-HBC阳性)仅占22.8%,而小三阳(HBsAg,抗-HBC,抗-HBC阳性)却占了62.8%,33例HBsAg阳性的  相似文献   

15.
采用限制性内切酶Sau3Al和HaeⅢ对54例RT-PCR法HCVRNA阳性的5'NC区扩增产物进行酶切分型;PCR滴定法半定量分析HCVRNA含量。结果显示4种酶切类型:HCVⅠ型感染3.7%(2/54),HCVⅡ型感染77.8%(42/54),HCVⅢ、Ⅳ型感染11.1%(6/54),HCVⅠ、Ⅱ/Ⅲ、Ⅳ型混合感染7.4%(4/54),HCVⅡ型感染阳性率在AH、CAH、LC三组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检测抗-HCV抗体的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方法用基因工程手段,在大肠杆菌中表达HCV抗原表位与大肠杆菌噬菌体MS2DNA聚合酶(MS2-Pol)的融合蛋白,纯化后作为包被抗原,可溶性表达的HCV抗原表位与霍乱毒素B亚基(CTB)的融合蛋白经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后作为酶结合物,建立双抗原夹心ELISA。结果MS2-Pol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得到高效表达并进行了纯化,所建立的双抗原夹心ELISA系统用于检测14份HCV阳性血清样品,抗-HCV抗体检出率100%;检测21份HCV阴性血清,没有假阳性结果。CTB抗体不干扰反应。结论双抗原夹心法与采用二抗的ELISA系统具有相近的灵敏度和更好的特异性。可以避免由于二抗干扰带来的非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含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前核心区终止密码突变的基因片段,以对此基因突变作有关生物学研究。方法用重叠延伸聚合酶链反应(OE-PCR)制备含此人工定向点突变的基因片段;用不对称聚合酶链反应(asy-PCR)制备单链DNA模板作测序。结果凝胶电泳显示OE-PCR产物与克隆DHBVDNA酶切片段位置一致,测序证实该点突变存在。结论用OE-PCR作人工定向基因突变,不需要克隆制备单链模板及筛选阳性克隆,2天内即可出结果,较传统方法简便、快速、有效。  相似文献   

18.
我们随机对在我院就诊患的5612份血清标本进行了乙肝标志物(HBVM)五项指标(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的检测,并着重对HBsAg阴性而其他标志物阳性的血清标本进行了探讨,同时观察了HBsAg的滴度与其他标志物阳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一步法试剂的钩状效应分析   总被引:63,自引:0,他引:63  
卫生部下发的《血站管理办法 (暂行 )》中规定 ,对献血者血液乙型肝炎病毒 (HBV)检测的质量标准是“HBV表面抗原(HBsAg)酶免疫吸附法 (ELISA) :阴性” ,但未要求用一步法还是二步法检测。目前 ,国内检测HBsAg绝大多数采用ELISA中的双抗体夹心双位点一步法。用该方法检测HBsAg ,当标本中的HBsAg浓度过高时 ,会因钩状效应 (Hook)现象出现假阴性 ,而造成漏检 ,增加输血传播HBV的风险度 ,严重威胁输血安全。HBVe抗原 (HBeAg)和HBV核心抗体 (HBcAb)两项阳性时 ,大多数HBsAg都…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NS5A区插入序列(IS) 因子及其来源。以RT-PCR法扩增HCV NS5A区第6871至7121 区段, 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测序并与HCV-J株相应区段序列相比较。结果发现HCV NS5A 区插入一个48 bp 的IS因子, 将IS因子与HCV-J株全核苷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对照, 发现该片段来源于HCV E1区。该研究首次报告了HCV NS5A区有来自E1区的漂移基因片段, 并对其临床和生物学意义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