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脂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进一步探讨尿微量白蛋白(Alb)及血脂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的意义,以及糖尿病(DM)患者尿Alb的排出与血脂的关系。方法:检测32例正常人、26例DM无并发症患者和49例糖尿病并发DR患者的血脂、尿Alb。并将49例DR患者根据其尿Alb排泄量分成3组,比较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结果。结果DM患者组和DM伴DR组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Apo)A、ApoB、ApoA/ApoB和尿Alb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其中以ApoB及ApoA/ApoB陛值变化最敏感,在DR患者三组中,微量尿Alb组和大量尿Alb组TC、TG、ApoA、ApoB、ApoA/ApoB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尿Alb正常组。尿Alb与血脂水平明显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高脂血症可增加尿蛋白的排出,尿Alb不仅可以反映糖尿病肾病(DN)的早期指标,而且可作为DM患者是否并发DR或其他微血管病变的指标。ApoA/ApoB比值亦可作为DM患者脂代谢异常及其并发DR及其他微血管病变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张允  陈明卫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8):2645-2647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及肾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2017年在亳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119例。根据有无视网膜病变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0组,n=79)和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1组,n=40),根据24h尿微量清蛋白分为无糖尿病肾病组(DN0组,n=64)和有糖尿病肾病组(DN1组,n=55)。分别比较两组间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血糖、血糖水平的标准差(SDBG)、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24h平均葡萄糖(MG)、空腹血糖变异系数(FPG-CV)等有无差异。结果 DR1组及DN1组的年龄、糖尿病病程、低血糖发生率、SDBG、FPG-CV、LAGE均分别高于对应的DR0组及DN0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SDBG及胱抑素C水平升高是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肾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糖波动是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肾病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3.
王蕾  罗坤年 《检验医学》2001,16(1):24-25
目的 进一步探讨尿微量白蛋白(Alb)及血脂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的意义,以及糖尿病(DM)患者尿Alb的排出与血脂的关系。 方法 检测32例正常人、26例DM无并发症患者和49例糖尿病并发DR患者的血脂、尿Alb。并将49例DR患者根据其尿Alb排泄量分成3组,比较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结果。 结果 DM患者组和DM伴DR组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Apo)A、ApoB、ApoA/ApoB和尿Alb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其中以ApoB及ApoA/ApoB比值变化最敏感。在DR患者三组中,微量尿Alb组和大量尿Alb组TC、TG、ApoA、ApoB、ApoA/ApoB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尿Alb正常组。尿Alb与血脂水平明显呈正相关。 结论 糖尿病高脂血症可增加尿蛋白的排出,尿Alb不仅可以反映糖尿病肾病(DN)的早期指标,而且可作为DM患者是否并发DR或其他微血管病变的指标。ApoA1/ApoB比值亦可作为DM患者脂代谢异常及其并发DR及其他微血管病变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对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留置24h尿,依据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筛选出早期DK患者81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清Cys C、随意尿m ALB测定,结果血清Cys C联合随意尿m ALB测定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ys C、随意尿m ALB对早期DK诊断均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血清Cys C联合随意尿m ALB测定能更敏感地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伤,可更好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筛查指标,对社区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早期发现、干预、防治,具有一定社会、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 )患者尿白蛋白排泄量与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260例T2DM患者,依据尿白蛋白排泄量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41例(NA组,24 h尿白蛋白<30 mg)、微量白蛋白尿组118例(M A U组,24 h尿白蛋白30~300 m g )和大量白蛋白尿组101例(C A U组,24 h尿白蛋白>300 mg)。检测各组患者的24 h尿白蛋白定量并进行眼底检查,分析T2DM患者尿白蛋白排泄量与DR的相关性。【结果】NA组单纯性视网膜病变(NPDR)检出率为98.%,增殖性视网膜病变(PDR)检出率为48.%;MAU组NPDR检出率为43.2%,PDR检出率为16.1%;CAU 组 NPDR检出率为42.6%,PDR检出率为347.%;各组NPDR和PDR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2DM 患者尿白蛋白排泄量与DR检出率呈正相关( P <00.5)。【结论】T2DM 患者尿白蛋白排泄量与DR的发生显著相关,两者可能存在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糖尿病肾脏病变(DKD)的关系及前者对后者的预测作用。方法:将22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合并视网膜病变而无肾脏病变的患者为单纯视网膜病变组(DR组,60例),有肾脏病变而无视网膜病变为患者单纯肾病组(DKD组,29例),两者并存的为合并视网膜病变和肾脏病变组(A组,137例),比较3组年龄、病程、体质量、血脂、尿酸、肾小球滤过率的差异,以及3组合并大血管病变、高血压和其他非糖尿病肾脏病的情况。结果-DR组的病程明显短于DKD组和A组;DR组的尿酸水平明显低于DKD组和A组;3组的肾小球滤过率均偏低,DKD组与A组的肾小球滤过率又明显低于DR组;DKD组与A组合并高血压及大血管病变患者明显多于DR组,上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DR可能早于DKD发生,提示通过检测是否存在DR,可能可预测患者早期DKD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的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观察15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组、坎地沙坦酯组、缬沙坦组,每组50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对血压、肾功能、24h尿微量白蛋白(ALB)、24h尿蛋白定量(uTP)、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氯沙坦组、坎地沙坦酯组、缬沙坦组治疗6个月后血压分别为收缩压(SBP):(117.70±8.58)、(116.74±5.78)、(114.93±7.53)mmHg,舒张压(DBP):(70.24±10.71)、(69.24±9.71)、(71.82±9.63)mmHg;24h尿ALB分另U为(64.16±23.93)、(55.20±20.84)、(68.28±21.06)mg;24h尿UTP分别为(229.30±70.76)、(198.74±59.01)、(230.01±71.63)mg;hs-CRP分别为(5.21±1.05)、(4.65±1.09)、(5.16±1.08)mg/L,与治疗前[血压分别为SBP:(144.32±11.08)、(146.46±11.26)、(144.82±9.26)mmHg,DBP:(80.22±12.12)、(81.24±11.23)、(80.004-11.53)mmHg;24h尿ALB分别为(111.26±42.26)、(118.84±43.35)、(108.95±39.45)rag;24h尿UTP分别为(337.92±81.25)、(340.64±72.51)、(337.16±79.54)mg;hs-CRP分别为(7.954±1.56)、(7.42±1.70)、(7.64±1.50)mg/L]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血压、24h尿ALB、24hUTP、hs-CRP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组间比较,坎地沙坦酯组24h尿ALB、24h尿uTP、hs-CtlP下降尤为明显,较其他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4、0.028、0.037、0.041、0.027、0.031)。结论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有保护作用,坎地沙坦酯对早期糖尿病肾病保护作用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分期与糖尿病肾脏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01例不同时期的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进行研究,按DR分期分为5组,对各组患者的糖尿病病程、24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肾小球滤过率(GFR)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各组间糖尿病病程、血清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h尿蛋白定量随DR分期的严重而依次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RⅢ期患者GFR低于0期患者,Ⅳ期患者GFR明显低于Ⅰ、Ⅱ期患者,GHbA1c水平Ⅱ、Ⅳ期相对较高。随着DR分期的增加,GHbA1c有所升高,反映肾损害的指标如24h蛋白尿定量呈现增高趋势、肾小球滤过率呈现下降趋势。结论:随着DR的进展,肾损害程度加重。临床上应该积极地对合并DR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蛋白尿的筛查;同样,对进入临床蛋白尿期的2型糖尿病患者也需常规行眼底检查以尽早发现病变尽早治疗,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44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眼底检查情况及其他临床资料,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NDR)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比较可能诱发DR的危险因素。结果:112例患者合并DR占总数的25.0%。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尿素氮、肌酐、尿微量白蛋白以及高血压、脑梗死合并率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糖尿病病程、尿微量白蛋白是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我院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中25.0%合并DR,糖尿病病程、尿微量白蛋白是DR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单纯2型糖尿病和并发下肢血管病变患者C反应蛋白及微量白蛋白尿的变化,探讨其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中的影响。方法:根据有无下肢血管病变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和下肢血管病变并发症组,比较两组C反应蛋白水平及微量白蛋白尿的阳性率。结果:并发下肢血管病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其微量白蛋白尿阳性率也明显增高。结论:应加强对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及微量白蛋白尿的筛查,并给予积极早期的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尿微量清蛋白(UMA)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T2DM)患者152例,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组)65例、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PDR组)53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组)34例;另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NC组),检测UMA和血清CRP水平及相关临床参数。结果 UMA及血清CRP水平在NC组、NDR组、NPDR组及PDR中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T2DM患者UMA与CRP呈显著正相关(r=0.311,P0.05);UMA与病程、空腹血糖(FB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正相关(P0.05),CRP与病程、FBG、HbA1c及HOMA-IR呈正相关(P0.05)。结论 DR的发展与肾损害联系密切,慢性炎症与高糖血症及胰岛素抵抗可能通过影响T2DM患者的肾功能参与DR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后像消逝试验对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68例2型糖尿病患行后像消逝试验,分DR和NDR组,并设正常对照组34例比较。结果DR和NDR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极显差异(P〈0.01)。19例糖尿病患后像消逝时间与24小时尿蛋白的相关分析显示呈负相关(r=-0.5785,t=2.9242,p〈0.01)。结论 后像消逝试验可作为判断糖尿病患视网膜病变程度、肾病诊断的  相似文献   

13.
江旭  刘尚全 《临床荟萃》2020,35(1):54-58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视网膜病变(DR)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3 404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眼科会诊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其中非DR组(A组/NDR组)2 562例,DR非增殖期组(B组/NPDR组)716例,DR增殖期组(C组/PDR组)126例。得出DR的患病率,比较3组患者之间临床资料及临床指标的异同,及其与DR的相关性。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DR患病率达24.7%,与甘油三酯(OR=1.110,P=0.000)、糖化血红蛋白(HbA1c)(OR=1.087,P=0.000)、血尿酸(OR=1.003,P=0.000)、病程(OR=1.002,P=0.000)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DR患病率为24.7%,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病程长为DR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发现糖尿病、早期治疗糖尿病、积极控制血糖血脂血尿酸,对于减少DR的发生及延缓DR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微量白蛋白(U-mAlb)/肌酐(Cr)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及糖尿病增殖期视网膜病变(PDR)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NDR组,67例)、糖尿病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NPDR组,55例)及PDR组(28例),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情况,探讨Hp和T2DM患者脂代谢的关系。方法195例T2DM患者,通过胃黏膜活检或13C尿素呼气试验确定Hp感染率,并检测常见临床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尿微量白蛋白(ALB)、血清C肽、胰岛素、24小时尿蛋白,测量入院血压,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R IR)。结果T2DM患者Hp感染率为48.2%(94/195),对照组Hp感染率37.6%(88/234)(P<0.05)。糖尿病患者Hp阳性组中FBG、TG、ALB、24小时尿蛋白、血清胰岛素、HOMR IR均高于Hp阴性组,血清C肽低于Hp阴性组(P均<0.05)。结论糖尿病患者Hp感染率高,Hp感染加重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紊乱,加重胰岛素抵抗。根治Hp可改善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降低尿蛋白,在一定程度上可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患者干眼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干眼症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60例糖尿病患者分别测定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及角膜荧光素染色(FL),将各项指标分别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并根据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 c)水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将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分析各项检查指标与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情况及视网膜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糖尿病组与对照组在干眼症状发生率、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及角膜荧光素染色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χ^2=4.361,P=0.027;t=-3.665,P=0.000;t=-4.028,P=0.000;χ^2=12.912,P=0.001);各项检查指标与患者糖尿病病程及血糖控制情况无明显相关性(r1=-0.076,-0.090,0.051,P〉0.05;r2=-0.063,-0.045,0.037,P〉0.05);与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程度有明显相关性(r=-0.914,-0.939,0.785,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干眼症的发生率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基因启动子区-765G/C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在中国昆明地区汉族人群中,对121例2型糖尿病变伴视网膜病变者(DR),44例2型糖尿病非视网膜病变者,100例健康对照者的COX-2基因-765G/C多态性进行检测;比较分析各组间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1)各组间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无统计学意义。(2)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昆明地区汉族人群中,COX-2基因-765G/C多态性与DR无相关关系;糖尿病病程和HbA1c%水平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水平及其发生和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300例,根据疾病不同阶段分为无DR...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尿白蛋白/叽酐比值(IIAcR)与2型糖尿病(他DM)患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213例,根据UACR检测结果将其划分为UACR正常组、UACR微量异常组和UACR大量异常组。检测并比较3组患者眼部视网膜病变发生情况。结果UACR检测值异常的2组患者的FBC、PBC、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和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检测值均较正常组患者显著偏高(P〈0.05);UACR正常组患者的DR发生率为15.9%,而uAcR微量异常组DR的发生率为43.1%,UACR大量异常组DR的发生率为60.3%。UACR异常的患者较正常组的患者DR的发病率明显升高(P〈0.05),且UACR的值越大,DR的发病率越高。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患者肾脏病变之间存在密切关系。UACR异常的患者DR的发病风险较高,因而临床可以将ucER值作为视网膜病变发生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