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2 毫秒
1.
树突细胞(DC)是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它在调控机体对自身或非自身抗原产生适当的免疫应答方面起非常重要的作用。DC是一群异质性的细胞,不同亚型的DC具有不同的功能。组织微环境、DC的成熟状态、DC表面的免疫分子以及局部组织基质细胞(如肝星状细胞)等与DC的功能有关。通过改变DC表面的一些关键分子的表达能够调控DC诱导的免疫反应。阐明决定DC诱导免疫耐受功能的关键分子以及DC选择性触发T细胞向辅助性T细胞(Th)1、Th2、Th17、调节性T细胞等不同方向分化的关键因素对寻找用新的方法来调控机体免疫反应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类肿瘤疫苗治疗的目标是诱导肿瘤特异性和长期的免疫应答,以清除体内肿瘤。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是一类专职的抗原提呈细胞,在诱导、调节、维持机体抗肿瘤免疫中起核心作用[1]。本文就DC的肿瘤疫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树突状细胞概述1.DC生物学特性人DC发育经历4个阶段:①骨髓干细胞;②在血液、淋巴液和淋巴样组织中循环的DC前体;③定居于组织中的未成熟DC;④次级淋巴样器官中的成熟DC。CD34+造血干细胞经粒鄄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鄄CSF)和肿瘤坏死因子(TNF)诱导可产生髓样DC、表皮朗格罕细胞和间质DC。表皮朗格罕…  相似文献   

3.
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DC)是专职的抗原呈递细胞 (APC) ,DC在机体抗肿瘤中起重要作用。在我国 ,膀胱癌是泌尿系最常见的肿瘤。本文就DC与肿瘤免疫逃避关系 ,采用DC治疗膀胱癌的临床应用状况及存在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携带小鼠端粒酶蛋白亚单位(mTERT)基因蕈组腺病毒载体(AdmTERT)转染树突状细胞(DC)后诱发免疫效应细胞产生特异性抗肝癌细胞免疫应答的研究.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及电镜观察培养6 d DC的细胞表型及形态,Ad-mTERT重组腺病毒转染体外培养的小鼠DC,Western blot检测mTERT融合蛋白表达;用负载mTERT的DC刺激同型淋巴细胞,免疫磁珠分选CD8~+T细胞做为效应细胞,小鼠肝癌细胞株(H22)及小鼠结肠癌细胞(CT26)作为靶细胞,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干扰索(IFN)-γ分泌量和释放抗原特异性IFN-γ的T细胞数,~(51)Cr释放法检测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细胞表型及形态观察证实小鼠骨髓来源的DC为成熟的树突状细胞;AdmTERT转染DC后能正确表达mTERT融合蛋白,用AdmTERT转染DC致敏的淋巴细胞IFN-γ分泌量(208.6μg/L)和分泌IFN-γ的特异性T细胞的数量(341/10~6脾细胞)都高于Ad-GFP转染的DC组(14.2μg/L,33/10~6脾细胞)和单纯DC组(12.1μg/L,19/10~6脾细胞,P<0.05).AdmTERT修饰DC刺激产生的效应T细胞在效靶比为90:1时,对H22细胞的杀伤率(54.2%)明显高于AdGFP致敏组(8.2%)和未致敏DC组(4.5%,P<0.05),而对CT26细胞无明显杀伤作用.结论 AdmTERT修饰的DC体外能够诱导出针对mTERT抗原特异性的CTL效应,可特异性杀伤mTERT阳性的肝癌细胞.  相似文献   

5.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在异种移植中的免疫递呈及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观察树突状细胞 (DC)对异种抗原的免疫递呈作用 ,并探讨未成熟DC对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从BALB/c小鼠骨髓诱生未成熟DC及成熟DC。将DC与小鼠T细胞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MLC)作为异种移植体外模型 ,以胰岛细胞作为靶细胞检测细胞毒效应。结果 MLC结果表明保留DC组及体内、外致敏成熟DC组刺激指数 (SI =2 .0 9,3 .91,2 .81)与去除DC组 (SI=1.0 9)相比差异有显著性。体内、外致敏未成熟DC组 (SI =1.0 8,1.16)与体内、外对照组(SI =2 .98,2 .81)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细胞毒检测表明成熟DC诱导T细胞最大杀伤活性为 61% ,而未成熟DC诱导T细胞最大杀伤活性为 9%。结论 DC主要以间接方式递呈异种抗原 ,而未成熟型DC可诱导异种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无能。  相似文献   

6.
树突状细胞的扩增及培养上清液对胰腺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体外观察胰腺癌(PC)患者树突状细胞(DC)增生成熟,DC分泌的细胞因子及DC诱导免疫效应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对胰腺癌细胞PC3的凋亡作用。方法 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获取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贴壁法获取DC和去DC的单核细胞(即免疫效应细胞),分别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1 000 U/ml,人白细胞介素-4(IL-4)500 U/ml,肿瘤坏死因子(TNF)-α 500 U/ml、PC3肿瘤相关(TAA)和人 IL-2 100 U/ml培养 DC和免疫效应细胞,观察 DC生长状况,检测DC表型(CD1a、CD80、CD83、CD86)及DC培养上清液对PC3细胞的凋亡作用。结果 体外多种细胞因子和肿瘤相关抗原能有效引起胰腺癌患者 DC增殖 0.5×10~5~1.0×10~5个/ml,高表达CD80、CD83、CD86。DC培养上清液和DC混合免疫效应细胞培养上清液均能有效地引起PC3凋亡。结论 DC在胰腺癌免疫治疗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肺癌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DC)在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方法取肺癌患者外周静脉血体外诱导和培养DC,分别以肺癌细胞总RNA转染DC(转染组)、肺癌细胞融合DC(融合组)和肺癌细胞冻融抗原负载DC(冻融组),以未负载抗原的DC(未负载组)和T细胞组作为对照,比较各组(每组n=6)DC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肺癌细胞A_(549)的杀伤率(%)。结果转染组、融合组、冻融组、未负载组和T细胞组的杀伤率分别为(73.2±5.9)%、(61.6±6.2)%、(55.3±6.9)%、(22.3±6.1)%和(19.8±6.3)%(P<0.05);其中转染组、融合组和冻融组高于未负载组和T细胞组(P<0.05);转染组和融合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均大于冻融组(P<0.05)。RNA转染DC所需的肿瘤细胞数仅是冻融及融合方式的1/5和1/6。结论3种肺癌抗原负载DC方式均有诱导效应细胞杀伤靶细胞的增效作用,而以肺癌细胞总RNA转染方式为佳。  相似文献   

8.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专职的抗原呈递细胞(APC),DC在机体抗肿瘤中起重要作用。在我国,膀胱癌是泌尿系最常见的肿瘤。本文就DC与肿瘤免疫逃避关系,采用DC治疗膀胱癌的临床应用状况及存在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甲胎蛋白(AFP)、白细胞介素(IL)-18基冈修饰树突状细胞(DC)较以往AFP基因修饰DC作为肝癌免疫治疗瘤苗是否更具优势.方法 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定向诱导为DC,以Ad-IL-18和Ad-AFP共感染DC,感染后细胞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其激活的T细胞对HepG2的杀伤活性.结果 检测结果显示目的 基因能够表达于DC细胞中.流氏细胞仪(FCM)结果显示共感染的DC细胞均高表达CD1a(73.4%)、CD11c(84.3%)、CD80(89.5%)、CD86(87.9%)和HLA-DR(91.7%).CTL结果显示IL-18/AFP-DC-T对HepG2的杀伤率(67.49±3.24)%明显高于对SMMC7721细胞(27.32±1.75)%和K562细胞(17.31±1.56)%的杀伤率,另外共感染IL-18/AFP-DC-T组对HepG2的杀伤率与AFP-DC-T、IL-18-DC-T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FP和IL-18基因修饰DC,能够在体外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效应,而_且对HepG2细胞杀伤率大于AFP转染DC组.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对树突状细胞(DC)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DC不仅是体内最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具有强大的抗原递呈功能,而且DC对外周免疫反应发挥调节作用、对中枢耐受的维持亦发挥重要作用。Steptoe和Thomson[1]于1996年将能够诱导免疫耐受的DC群定义为耐受性树突状细胞(tolerogenic DC,tDC)。之后,tDC以其在抑制器官移植排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转染可溶性CD40(sCD40)基因的树突状细胞(DC)在体外对T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细胞毒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携带鼠CD40胞外区和绿色荧光蛋白的融合基因的质粒pEGFP-N1/sCD40转染小鼠DC细胞株(DC 2.4)。以Balb/c小鼠淋巴细胞为反应细胞,分别以转染组DC、空载体转染组(空载体组)DC和未行转染处理的DC(空白DC)作为刺激细胞,进行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四唑氮化合物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用乳酸脱氢酶释放试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组DC及其培养上清液对CTL细胞毒活性及其凋亡的影响。结果转染组DC及其培养上清液对同种细胞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并对特异性CTL的细胞毒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转染组DC可诱导CTL凋亡(P<0.05)。结论稳定表达sCD40-EGFP融合蛋白的DC,在体外对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CTL的细胞毒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诱导CTL凋亡。  相似文献   

12.
树突状细胞 (DC)是人体内抗原递呈能力最强的细胞 ,由DC激活的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在机体抗肿瘤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本文主要对DC的生物学特性、DC参与抗肿瘤的机制、膀胱癌病人DC的变化及目前DC对膀胱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树突状细胞疫苗在肾癌免疫治疗中的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树突状细胞 (DC)是体内专职的抗原提呈细胞 ,也是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始动者 ,具有摄取、处理和提呈抗原至T细胞的功能 ,在抗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 ,以及新的实验体系和新的技术方法的不断涌现 ,使得树突状细胞在临床上应用 (尤其是抗肿瘤方面的应用 )的研究取得了日新月异的进展。本文主要对DC的生物特性、DC与肿瘤的关系及DC在肾癌免疫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及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树突状细胞 (DC)是已知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 ,能够显著激活T细胞的增殖 ,有关DC的生物学特性、抗原加载DC的方法以及当前DC在前列腺癌免疫治疗中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15.
反义IDO-AFP基因融合修饰树突状细胞抗肝癌免疫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反义IDO-AFP基因融合修饰树突状细胞(DC)后,DC通过调控色氨酸代谢达到高效、特异性抗肝癌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方法,从小鼠骨髓中获得DC,用反义IDO核酸和AFP基因融合的载体,转染入DC内,检测转染入融合基因DC的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和体外对肝细胞癌的免疫应答的改变。以~(51)Cr释放法测定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活性。制作小鼠肝癌模型,分别予以反义IDO-AFP修饰的DC、单纯DC、空白对照组进行治疗,检测血清中自细胞介素(IL)-10、干扰素(IFN)-7水平;CD4、CD8和IFN-7和IL-10双阳性细胞比例,观察其抑制肿瘤的效果。结果反义IDO-AFP修饰的DC可激活小鼠脾淋巴细胞;能对肝癌细胞株H22细胞进行特异性杀伤,杀伤率为89.3%,显著高于单纯DC、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组的34.7%和8.9% (P均<0.01)而对艾氏腹水瘤细胞无效;反义IDO-AFP修饰DC组色氨酸含量为(17.8±1.2)μm,而单纯DC组和空白对照组的色氨酸为(6.2±0.6),um和(5.2±1.2)μm,表明反义IDO-AFP修饰DC可明显增加培养液中的色氨酸。使Thl细胞比例上升,抑制体内肿瘤的生长。结论反义IDO-AFP基因融合修饰树突状细胞后,DC通过调控色氨酸代谢达到高效、特异性抗肝癌的目的,可成为一种有效的瘤苗。  相似文献   

16.
小鼠骨髓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体外扩增及鉴定   总被引:4,自引:9,他引:4  
目的建立体外大量扩增小鼠未成熟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从形态学、免疫表型和细胞功能试验等方面予以鉴定。方法制备小鼠骨髓细胞,分别用不同剂量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GM—CSF)培养,7d后收集悬浮细胞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和免疫表型鉴定,并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观察其诱导未致敏T淋巴细胞增殖的情况。结果小剂量rmGM—CSF培养获得的DC(GM^low DC)具有DC的典型特征,细胞表面高表达CD11c,低表达CD40、I—A/1-E,不表达B7—1,与大剂量rmGM—CSF培养获得的DC(GM^high DC)相比,其体外刺激未致敏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较弱。结论本实验中获得的GM^low DC形态上具有DC的典型特征,在细胞表型、细胞功能试验上具有未成熟的特性,说明所建立的培养未成熟DC的方法是可行的;rmGM—CSF的剂量与细胞的成熟程度相关,一般说来,较大剂量的rmGM—CSF诱导生成的细胞以成熟。DC为主,小剂量rmGM—CSF诱导生成的细胞以未成熟DC为主。  相似文献   

17.
树突细胞(DC)是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它在调控机体对自身或非自身抗原产生适当的免疫应答方面起非常重要的作用.DC是一群异质性的细胞,不同亚型的DC具有不同的功能.组织微环境、DC的成熟状态、DC表面的免疫分子以及局部组织基质细胞 (如肝星状细胞) 等与DC的功能有关.通过改变DC表面的一些关键分子的表达能够调控DC诱导的免疫反应.阐明决定DC诱导免疫耐受功能的关键分子以及DC选择性触发T细胞向Th1/Th2/Th17/Treg等不同方向分化的关键因素对寻找用新的方法来调控机体免疫反应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膀胱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培养扩增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膀胱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的体外培养扩增和鉴定。方法应用Ficoll-Hypaque离心获得界面细胞,贴壁培养2h,获得单个核细胞,体外以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50ng/ml)+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lL-4,10ng/ml)+人肿瘤坏死因子-α(hTNF-α,50ng/ml)诱导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及扫描电镜下观察DC生长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型;MTT法检测DC活化的T细胞对肿瘤细胞BIU87的杀伤率。结果第6天体外培养的DC由贴壁状态变为悬浮毛刺状细胞,第8天为形态不规则的毛刺状,为典型DC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成熟DC高水平表达CD_(1a)、CD_(83)、CD_(86)及HLA-DR等。被DC激活的T细胞对膀胱癌细胞株BIU87的杀伤率为(48.8±3.7)%,未经DC激活的T细胞的杀伤率为(25.7±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膀胱癌患者外周血经rhGM-CSF+rhIL-4+hTNF-α体外诱导培养能诱导出DC。  相似文献   

19.
树突状细胞(DC)是已知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能够显著激活T细胞的增殖,有关DC的生物学特性、抗原加载DC的方法以及当前DC在前列腺癌免疫治疗中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经胰癌细胞裂解物修饰的树突状细胞 (DC )疫苗 ,在体外诱导抗胰癌的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的效果。方法 从胰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分化、增殖出DC ,经胰癌细胞裂解物修饰 ,并与T细胞体外共培养 (分为致敏DC组、未致敏DC组、肿瘤裂解物组、对照组 ) ,检测了各组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 12与IFN γ的浓度和T细胞的反应性增殖 ,并评估激活的T细胞对胰腺癌肿瘤细胞的特异性细胞毒作用。结果 致敏DC组中IL 12与IFN γ的浓度 [(1161± 2 39) pg/ml和 (10 44± 312pg/ml) ]与未致敏DC组及肿瘤裂解物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5 ,P <0 .0 1) ;在致敏DC组中T细胞有明显的增殖 ;激活的T细胞对胰腺癌细胞有高效、特异的细胞毒作用。结论 癌细胞裂解物致敏的DC可高效的诱发机体T细胞 (Th1和CTL )多重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