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药疹病例,探讨临床用药与药疹的关系。方法查阅1998年1月至2005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住院药疹患者的病历,收集与药疹相关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163例药疹的致敏药物中,排名前5位的西药分别是青霉素类(占17.05%)、头孢菌素类(占14.28%)、解热镇痛抗炎类(占8.75%)、大环内酯类(占5.53%)和硝基呋喃类(占4.15%)。中药占12.90%。结论药疹发病率较高的为β内酰胺酶类抗感染药物、解热镇痛抗炎类药物及中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注射氨苄青霉素引起的药疹日益增多。为了提高对氨苄青霉素药疹的认识,现将笔者1989—1990年应用氨苄青霉素后所发生的药疹5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药疹是药物通过不同的给药途径进入机体后引起的皮肤及黏膜的不良反应 ,并且皮疹形态多种多样。本文收集了397例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97例药疹患者中 ,男性 15 8例 ,女性 2 39例 ,年龄 2 0 d~ 82岁 ,潜伏期 10 min~ 40 d。病程 4~ 6 7d。有既往过敏史 2 2 5例 ,占 5 6 .7% ,家族过敏史 17例 ,对多种药物过敏者有 31例。1.2 致敏药物 :按引起药疹的例数多少 ,依次是青霉素类占第 1位 ,85例 ,占 2 1.4% (85 /397)。痢特灵引起 70例 ,占17.6 % (70 /397)。解热止痛药 6 0例 ,占 15 .1% (6 0 /397)… 相似文献
4.
5.
6.
药疹是药物反应的一种表现形式,指药物通过内服、注射、吸入、灌肠、栓剂使用,甚至通过破损的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在皮肤黏膜上引起的炎性皮疹,严重者尚可累及机体的其他系统。笔者将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350例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杨仙梅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8):64-64
药疹是药物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表现形式,病情危重者可危及生命。近年来,随着新药不断研发和上市,引起药疹的药物不断增加,致敏药物也发生了变化。为研究引起药疹的药物种类、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笔者对2000~2009年我院收治168例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药物与药疹发生的关系以及药疹的防治。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因药疹住院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45例患者中有62.8%(91/145)可明确为一种致敏药物。由抗生素类引起的药疹共有58例,其中青霉素类27例,其次是解热镇痛类药9例。重症药疹16例,卡马西平和别嘌呤醇引起的药疹中重症药疹分别占66%(2/3)及80%(4/5),治疗所需的糖皮质激素控制剂量多为泼尼松80~120mg/d。病程较长。结论抗生素类是引起药疹最常见的药物,其次为解热镇痛药。引起重症药疹的药物主要为卡马西平和别嘌呤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药物与药疹发生的关系。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2013年3月的185例药疹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185例患者潜伏期短于7 d者121例,8~14 d者56例,超过14 d者8例。致敏药物明确的156例患者中:抗生素致敏者81例,其中青霉素类28例,头孢菌素类34例;解热镇痛药致敏者27例;生物制剂致敏者13例;其他药物致敏者35例。因服自拟中药方致敏药物不明者29例。185例药疹患者中,多形红斑型药疹56例,多为青霉素类、头孢类和解热镇痛药所致;荨麻疹型药疹43例,多为青霉素、头孢类和生物制剂所致;湿疹型药疹19例,中药多致。结论:药疹潜伏期多在14 d之内;青霉素类药和解热镇痛药是引起药疹最常见的药物;多形红斑型及荨麻疹型药疹常见,生物制剂、头孢类抗生素及中药导致的药疹增多。 相似文献
10.
181例药疹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住院药疹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1995~2005年间收治的181例药疹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1例药疹患者中非重症药疹124例,重症药疹57例。16例符合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HS)的诊断标准,占8.84%。102例由抗生素所致,40例由解热镇痛药所致,9例由别嘌呤醇所致,7例由卡马西平所致。重症药疹其住院天数、平均最高皮质类固醇用量、疗程等方面与非重症药疹相比均有显著差异。结论11年来住院药疹及重症药疹患者比例逐年增加,引起药疹的致敏药物及疹型亦有变化。别嘌呤醇和卡马西平所致重症药疹较多,应引起临床医师注意。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我院自2006年起开始实施运行病历质量监控,通过比较2006年前后三年的终末病案质量指标,分析实施运行病历质量监控对终末病案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病案,专家分组,根据《中山大学住院运行病历评价标准》对环节病历进行评分,计算合格率,提取终末甲级病案率、病案回收率、病案缺陷率等统计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6年前后三年各科室的平均终末甲级病案率、病案缺陷率、病案回收率的差值有统计学意义;2006~2008年终末甲级病案率、病案回收率呈逐年递增曲线,并且与同期环节病历合格率递增趋势一致。结论实施运行病历质量监控对终末病案质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小儿药物性皮疹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儿科用药后药物性皮疹发生情况。方法 :根据卫生部ADR监测中心制定的评估方法 ,对因果关系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抗生素类药物引起的药物性皮疹种数和构成比例最高 ,安乃近所引起的皮疹最严重。结论 :患儿在药物应用中 ,应重视ADR引起的各种皮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儿童患者门诊用药咨询记录开展回顾性分析,探索今后儿童用药咨询工作的方向,进一步提高药学服务水平。方法对门诊用药咨询室2018年4-9月1 188例儿童患者用药咨询记录按照内容和药物类别进行分类,利用帕累托图对咨询问题的内容进行分析,并针对典型案例进行解析。结果咨询内容以药品"用法用量及特殊剂型使用方法"(426例,占比35.86%)、"作用与适应证"(245例,占比20.62%)及"使用注意事项"(217例,占比18.27%)为主要。咨询药物类别以耳鼻喉科用药(305例,占比25.67%)、呼吸系统用药(287例,占比24.16%)、消化系统用药(180例,占比15.15%)和皮肤科用药(175例,占比14.73%)居多。结论儿童用药有自己的特色,主要咨询问题为用法用量和特殊剂型使用方法,这与儿童的常见疾病有关。咨询药师需要掌握更多的儿童用药专业知识,为广大患儿提供更精准的药学服务,提高患儿的用药依从性,达到药物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6.
17.
重症药疹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重症药疹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要求.方法选择重症药疹20例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病人能否成功救治,护理方面非常关键.结论密切的病情观察,恰当的护理及时合理的治疗,对病人早日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通过对单项否决为乙级或丙级病历的项目进行分析,揭示病历质量中重大缺陷之所在,针对主要问题的原因,提出对策和建议。方法抽查住院电子病历4858例,分为非手术科室和手术科室两组,两组之间非甲级病历率、缺陷出现率的差异性对比用x。检验。结果手术科室的乙级病历率2.58%、丙级病历率0.99%,分别高于非手术科室的1.37%、0.04%;手术科室和非手术科室乙级项目最主要缺陷都是缺各类同意书或有效签名(缺陷出现率分别为1.31%和0.64%),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科室丙级项目主要集中在缺麻醉记录单(0.79%),其次是缺手术记录(0.16%)。结论只有各级医务人员、医院管理者对病历质量给予充分的重视,才能减少或杜绝重大缺陷项目,提高病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