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淋巴丝虫病流行于热带、亚热带非洲、南美洲、亚洲及大洋洲,在这些地区大约7.51亿人口受淋巴丝虫感染的威胁,7 800万人已感染,其中90%以上感染班氏丝虫。丝虫病控制计划的重要目标是清除体内微丝蚴,阻断传播,因此需要进行微丝蚴的检测。传统  相似文献   

2.
淋巴丝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寄生虫病之一 ,在我国流行的丝虫病有班氏丝虫病和马来丝虫病两种 ,分别由班氏吴策线虫 (wuchereria bancrofti)和马来布鲁线虫 (brugiamalayi)引起。防治前在 15个省 (市、区 )的 86 4个县流行 ,受威胁人口达 3.3亿。其中流行班氏丝虫病的有 15个省 (市、区 )的 46 1个县 (市 ) ;流行马来丝虫病的有 13个省 (市、区 )的2 2 2个县 ;班氏、马来丝虫病混合流行的有 11个省 (市、区 )的181个县 (市 )。估计全国有丝虫病人 (包括微丝蚴血症和症状体征 ) 3 0 99.4万人 ,其中班氏丝虫病人 2 196 .2万人 ,马来丝虫病…  相似文献   

3.
在厄瓜多示盘尾丝虫病流行区居民中有两种临床现象引起了作者对氯喹是否有抗盘尾丝虫作用的注意。首先,常用报导盘尾丝虫病人服用500mg氯喹后出现皮肤强烈的搔痒感,一般持续24小时而无任何皮肤病可见。这种症状只发现于美洲土著和黑人,给服60mg去氢可的松可抑制这种搔痒症。在服用氯喹的厄瓜多尔人中不曾有此报导。其次,服用氯喹与少受盘尾丝虫感染两者间存在正相关。如在盘尾丝虫病流行区的两个村庄中,A村居民每人每周服氯喹500mg,B村则无,结果A村居民盘尾丝虫患病率为  相似文献   

4.
盘尾丝虫是引起盘尾丝虫病(河盲症)的病原体。盘尾丝虫病流行于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以及美洲南部与中部的几个地区。非洲西部热带雨林株和非洲西部草原生物气象株(bioclimes),在引起宿主眼疾能力上有差异。最近临床和动物模型基础上的研究表明,眼丝虫病的产生与特异的宿主抗原有关,提示:致盲与非致盲的盘尾丝虫的致病力可以反映在寄生虫某些特定抗原的质的差别上,这些  相似文献   

5.
我国防治丝虫病成绩卓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全球丝虫病 (指淋巴丝虫病 )流行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丝虫病流行遍及中部和南部的 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86 4个县、市 (未包括台湾省 ) ,其中班氏丝虫病 4 6 2个县、市 ,马来丝虫病 2 2 1个县、市 ,两种丝虫病兼有的 181个县、市。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估计 ,防治前共有丝虫病病人 30 99.4万 (其中 2 5 5 9.4万为有传染源作用的微丝蚴血症者 ,5 4 0万人有淋巴系统急性炎症或淋巴水肿和象皮肿、鞘膜积液、乳糜尿等慢性丝虫病临床表现 ) ,受威胁人口 3.3亿。建国以来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丝虫病防治 ,将其列入优先防治的疾病之一 ,各流…  相似文献   

6.
丝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在联合国开发计划暑/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倡议的热带特别规划(UNDP/world bank, WHO, specical programme for research and training tropical diseasea,TRD)中被列为6类主要热带病之一[1].在我国也被列入五大重点寄生虫之中,依据WHO1975~1995年估计丝虫病流行于世界上80多个国家,约1.2亿人感染淋巴丝虫病,受该病威胁的人口已超过11亿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0%[2].1994年WHO指出淋巴丝虫病已经成为重要的致残病因[3]. 本病在中国、印度、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广泛流行[4],我国是全球丝虫病流行最严重的国家之一[5],因此对丝虫病发病机制的了解在临床工作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下面就丝虫病的致病机制予以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由于乙胺嗪白天激发试验可能会引起盘尾丝虫和罗阿丝虫病人的Mazzotti反应。因此,这一方法不能在同时有上述丝虫和夜现周期性班氏丝虫微丝蚴血症的非洲流行区中使用。现正在加纳海岸淋巴丝虫病的现场进行以伊维菌素和阿苯达唑单用或合用治疗班氏丝虫病的试验。因此,作者决定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法观察药物干预的白天激发试验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将班氏丝虫病病人分为3组:(1)周期型或亚周期型无症状微丝蚴血症者(MF);(2)慢性淋巴阻塞性病变如象皮肿或鞘膜积液,伴有反复发作淋巴管腺炎(CP);(3)热带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TPE)。对照组是在流行区的有明显的抗丝虫免疫反应的正常人(EC)、非丝虫病流行区健康者、非丝虫性蠕虫感染(钩虫、粪类圆线虫、蛔虫、鞭虫)及血和皮肤中查见微丝蚴的盘尾丝虫、罗阿丝虫、常现丝虫等其它丝虫病患者。对象于白天采血置肝素中抗凝收集,含有微丝蚴的血浆立即通过0.45μm滤膜除去微丝蚴,防止假性降解和微丝蚴释放抗原,标本贮于液氮或  相似文献   

9.
苏丹南、北、东部等地区的盘尾丝虫病流行区患者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以前的研究证实,盘尾丝虫基因组中含有一 150 bp重复单元的串联重复序列(O-150家族)。此重复序列可用于鉴别不同盘尾丝虫群体间的亲缘关系。本文作者对不同流行区的盘尾丝虫基因组中O-150家族进行研究,比较流行于苏丹东、西、南部疫源地的盘尾丝虫是否存在差别,并与非洲西部的盘尾丝虫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0.
在乌干达约有120万人感染盘尾丝虫,该国是首先试图通过媒介防制来消灭盘尾丝虫病的国家之一。1963年开始实施针对传播媒介憎蚋和浩蚋的防制措施。1977年,因种种原因该防制研究工作陷于停顿。1990年提出恢复丝虫防制计划,因此作者对憎蚋群(Simulium damnosum complex)的分布、吸血习性、生态学和媒介作用重新进行了评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联合的重组盘尾丝虫诊断抗原检测了喀麦隆Sanaga流域盘尾丝虫病高、中、低3个流行村的人群感染情况,并与病原学检查结果进行了比较。 受检者年龄>5岁,不包括任何有抗丝虫治疗史者。对照村选择离流行区50公里以外、无盘尾丝虫病流行的地区,受检者是从未  相似文献   

12.
据估计目前热带国家盘尾丝虫(O.v.)感染者有2000万,该病是这些国家的主要致盲原因。对动物和人体感染O.v.后的免疫 病理学研究均表明宿主能产生针对虫体的抵抗力。作者研究了来自西部非洲盘尾丝虫病高发区隐性感染者(PI)的免疫状况。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危地马拉和委内瑞拉盘尾丝虫病流行区和非流行区采用滤纸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人体抗盘尾丝虫IgG抗体的结果。实验分5组:1.流行区130名居民同时取滤纸血和静脉血标本;2.327 名流行区居民仅采集滤纸血;3.分别在流行区和非流行区收集146份及45份居民的大便检查肠道寄生虫;4.54名非流行区居民的血标本;5.取无寄生虫感染的12名健康工作人员的血标本作对照。按Schulz-Key等法(1977),分别从盘尾丝虫病人结节及牛颈韧带结缔组织获取盘尾丝虫及喉节盘尾丝虫(O.qutturosa)成虫,将全虫置于含0.02%  相似文献   

14.
我国消除淋巴丝虫病的全球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1淋巴丝虫病的流行与危害淋巴丝虫病是全球最古老的疾病之一。据埃及开罗博物馆展示的4 000年前的古埃及法老塑像,显示患有右下肢象皮肿,即为该病典型临床表现之一[1]。据W H O报告,全球有83个国家和地区有淋巴丝虫病流行,共有淋巴丝虫感染者1.2亿,大体是1/3在印度,1/3在非洲,另1/3在亚洲、太平洋岛屿和美洲。其中班氏丝虫病约1.07亿,马来丝虫病和帝汶丝虫病共约1 300万。按W H O的分区统计,除欧洲区已无淋巴丝虫病流行的记载外,东南亚区占49%,非洲区占34%,西太平洋区占16%,美洲区占0.3%,东地中海区占0.3%。1.2亿感染者中,约4 400万有淋…  相似文献   

15.
丝虫可引起人体几种重要疾病 (如盘尾丝虫病和淋巴丝虫病 ) ,在动物体内则是犬恶丝虫病。目前仍没有较好的方法用以杀灭宿主体内所有虫体 ,但最近研究发现 :丝虫体内的Wolbachia能影响丝虫的生存繁殖 ,其分泌的毒素和部分代谢产物参与了丝虫病的发病机制。虽然抗生素治疗丝虫病的研究已有很大进展 ,其作用在马来丝虫 (成虫和微丝蚴 )的体外实验中也已得到证实 ,但仍有些问题有待解决 ;何种抗生素有此活性 ,作用剂量 ,持续时间 ,及其作用时期等。本实验则是针对以上问题设计的。终宿主 :沙鼠 ;传播媒介 :埃及伊蚊 ;传染源 :已感染的犬。丝虫…  相似文献   

16.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最近阐明了河盲症(即盘尾丝虫病 )的发病机制。盘尾丝虫病由盘尾丝虫引发 ,它可以释放出数百万能穿透人皮肤、进入人眼睛的幼虫。该小组认为 ,与盘尾丝虫共生的 Wolbachia菌是引发宿主免疫病理反应 ,导致严重的皮肤病和视觉障碍甚至最终失明的原因。由美、英、德等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 ,通过向患有角膜炎实验鼠的角膜基质中直接注入盘尾丝虫提取物的方法 ,研究了盘尾丝虫病的发病机制。发现 ,用能损伤 Wol-bachia菌的强力四环素处理过的盘尾丝虫与正常及不影响 Wolbachia菌的盘尾丝虫相比 ,其角膜基质的厚度、浑浊度 (…  相似文献   

17.
盘尾丝虫主要寄生于宿主的皮肤及眼部。盘尾丝虫病是引起失明的主要原因。到目前为止,治疗盘尾丝虫病仍常用海群生和苏拉明,但它们的治疗副作用很严重,其中包括引起眼部损伤。因此,作者对伊维菌素治疗盘尾丝虫病的副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以致盲性为主要表现的盘尾丝虫病被广泛报道并已采取积极的控制措施 ,而以皮肤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盘尾丝虫病却很少有研究报道且未被人们所重视。本文作者报道了1 991~ 1 994年在乌干达西部Kigoyera区盘尾丝虫皮肤病的流行情况。在Kigoyera区随机选择因盘尾丝虫皮炎到医院就诊的 72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盘尾丝虫皮炎临床分类标准进行皮损定位、皮损临床分类及皮损严重性分级 ,运用改良的Murdoch氏皮肤评分系统计算中值 ,评价盘尾丝虫皮肤病的流行程度。结果表明 :在 72名盘尾丝虫患者中 ,多数患者出现较严重的盘尾丝虫皮损 ,皮肤结节中值…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一般都认为憎蚋(Simuliumdamnosum)体内的丝虫幼虫是盘尾丝虫。但近十多年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证明,在媒介蚋体内发现的许多丝虫可能不是盘尾丝虫。这种情况对早年根据媒介蚋的解剖来评定盘尾丝虫病的传播率提出了一些疑问。事实上在媒介体内正在发育的幼虫不可能全部被鉴定,第3期幼虫凭其形态仅能区分是否与盘尾丝虫相似,而不能鉴定虫种。近年来用组织化学方法鉴定盘尾丝虫病人的微丝蚴已取  相似文献   

20.
不少重度感染的盘尾丝虫病人用海群生治疗的第1周会发生明显的眩晕,曾以为是药物本身的副反应,但近来的研究认为可能与微丝蚴进入脑脊液有关。在海群生的作用下,盘尾丝虫微丝蚴大量地从皮肤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并可以血液进入尿、唾液和腹腔液等,并可进入脑脊液。作者等用海群生治疗11例重度感染的盘尾丝虫病人,其中6例感染苏丹草原株盘尾丝虫,另5例感染喀麦隆森林株盘尾丝虫。前者于海群生治疗前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