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前言“脑死亡”又称昏迷过度(“Coma depasse”)“或不可逆昏迷”由于近代医学的进展,复苏抢救成功病例不胜枚举,自1959年以来,陆续有人强调对脑死亡有建立明确的定义和标准的必要性。根据“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的原则,现综述国外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概况,供临床工作的参考。但需指出,在资本主义国家及早判断“脑死亡”的目的,除文中所提出的对心跳呼吸停止的病人,决定是否还需要继续进行心跳呼吸复苏以外。还为了尽早从“脑死亡”病人身上取得所需的移植器官。为了后一目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医学研究者”或一些医学单位,对“脑死亡”的标准有倾向于放宽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近似熵(ApEn)和C0复杂度对脑死亡患者脑电图(EEG)进行非线性定量分析,期望寻找一种可靠而又敏感的脑死亡诊断标准。方法:研究对象35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16~85岁。根据其临床表现和EEG结果分为脑死亡组、临床脑死亡组和非脑死亡组。对每组进行ApEn和C0复杂度分析,并比较3组结果。结果:脑死亡组患者17例,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21~82岁。临床脑死亡组5例,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16~85岁。非脑死亡组13例,男性7例,女性6例;年龄17~84岁。脑死亡组的ApEn值约为1.0,非脑死亡组的ApEn值约为0.3,临床脑死亡组ApEn值介于两者之间。脑死亡组C0复杂度值约为0.17,非脑死亡组C0复杂度值约为0.06,临床脑死亡组介于两者之间。无论是ApEn还是C0复杂度,数值上越接近脑死亡组者预后越差,反之越好。讨论:ApEn和C0复杂度对EEG进行非线性定量分析都是判定脑死亡较好的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3.
根据最新研究 ,脑死亡的概念已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接受 ,但研究还发现 ,脑死亡的标准在各国间有很大的差异。目前 ,以美国为代表的多数国家都以全脑死亡为依据 ,而以英国为代表的少数国家则认为 ,脑干死亡即脑死亡 ,脑干功能全部丧失即可宣布死亡。宣布脑死亡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 ,既往对世界各国实施的规定尚无系统的调查 [1 ]。最近 ,美国 Mayo医疗中心的神经病学专家 Eelco Wi-jdicks,通过对文献、法律标准的回顾和个人与其他医生的联系 ,获得 80个国家成人脑死亡的标准 [2 ]。在所调查的这 80个国家中 ,70个 (88%)有成人脑死亡实施标…  相似文献   

4.
脑死亡概念是现代临床医学进步的象征。本研究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技术观察8例脑死亡患者的脑血流频谱,探讨脑死亡的脑血流动力学动态变化规律,对TCD诊断脑死亡研究作一些补充。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实验性脑死亡动物模型,首先借助箭毒使动物呼吸肌麻痹而导致心脏停搏,使脑血循环中断。用脑组织蒙受严重缺氧性损害的实验性病理资料对脑死亡的病理结构损害特点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脑死亡”与“植物人”的表现各异,两者有天壤之别,临床上不易混淆。“脑死亡”不能起死回生。“植物人”在精心护理下则能坚持多年存活下来。但近年来每有“脑死亡者复活”、“国外拟诊脑死亡而国内轻易复苏”、“脑死亡15年后因植物状态拔胃管与否告上法庭”等等骇人消息报道,使人啼笑皆非,瞠目结舌。  相似文献   

7.
背景:脑死亡供者维护对于改善脑死亡供者器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前列腺素E1被广泛使用于临床肝移植领域,但有关前列腺素E1对脑死亡供者的作用未见报道。 目的:通过建立稳定的大鼠渐进性脑死亡模型,观察前列腺素E1对脑死亡供肝微循环的保护作用。 方法: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脑死亡组及前列腺素E1组建立渐进性脑死亡大鼠模型,前列腺素E1组于脑死亡诱导后,经尾静脉微输液泵通道以0.05 μg/(kg•min)速度持续性泵入前列腺素E1注射液。各组在脑死亡诱导后的2,4 h分别采血及获取肝脏标本。自动生化仪检测肝酶学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活性,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透明质酸质量浓度,日立H-600型透射电镜观察肝血窦超微结构变化。 结果与结论:脑死亡诱导2 h后,大鼠肝功能出现不同程度异常;诱导脑死亡4 h后,脑死亡大鼠的肝功能损伤进一步加重,前列腺素E1组较脑死亡组有明显改善(P < 0.05)。脑死亡诱导2 h后,透明质酸质量浓度升高提示肝脏微循环障碍;诱导脑死亡4 h后,脑死亡组大鼠的透明质酸质量浓度进一步升高,前列腺素E1组较脑死亡组有明显改善(P < 0.05)。脑死亡后透射电镜显示肝细胞及肝窦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受损,Kupffer细胞活化,前列腺素E1可减轻大鼠肝脏超微结构的损伤并抑制Kupffer细胞活化。提示前列腺素E1能改善脑死亡大鼠的肝功能及肝脏微循环,抑制肝脏Kufpper细胞的活化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脑死亡患者脑电图频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脑死亡患者脑电图进行定量分析,寻找敏感可靠的脑死亡诊断标准.方法 对17例确诊为脑死亡患者及5例临床脑死亡患者进行脑电图频谱分析,并与13例非脑死亡患者的脑电图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脑死亡组的脑电功率值显著低于非脑死亡组(均P<0.01).临床脑死亡组脑电功率值介于脑死亡组与非脑死亡组之间,脑电功率值高者预后较好,脑电功率值低者预后较差.结论 脑电图频谱分析可能对脑死亡的判断、特别是临床脑死亡患者预后的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卒中与脑死亡的关系是目前急救医学和临床医学所关注的热点,本文主要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脑死亡的主要征象和发生机理,以利及时进行脑死亡的判定,并认为这对于有效地抢救患者生命、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器官移植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死亡"的传统概念是心跳和呼吸停止,但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用人工维持呼吸和循环可使一些病例得到挽救或延缓了死亡.通过大量的、反复的临床观察和研究,加上器官移植的开展,对"死亡"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转变,提出了新的观念,即"脑死亡"(又称昏迷过度Coma depasse或不可逆昏迷(Irreversible Coma),指全脑功能呈不可逆性丧失,患者虽维持了心跳,但脑功能永不恢复,一定时间内心搏也终必停止.因此如何确定"脑死亡"的标准,以利在"脑死亡"前进行积极的抢救,在"脑死亡"时早期作出正确的判断,在目前更具有重要意义.一、脑死亡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颅脑创伤是神经外科临床常见病症,其中重型和特重型颅脑创伤的致死率很高。颅脑的原发性或继发性损伤,易导致颅脑结构和功能的严重受损,部分患者可进展为脑死亡,且颅脑创伤患者通常合并多发伤,因此临床中对于颅脑创伤患者脑死亡判定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世界上多数国家脑死亡诊断主要依靠临床判定结合辅助技术,来进一步提高脑死亡判定的准确率。本文围绕脑死亡的概念、发展进程及脑死亡判定的几种辅助技术进行综述,以期为颅脑创伤后脑死亡的准确判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死亡的新观念──脑死亡孙毅,汤晓芙,李舜伟|编者按|本刊将陆续刊登“死亡新观念─—脑死亡”、“脑死亡的检查与诊断标准”两篇讲座。脑死亡这一概念在国际上出现已有30多年的历史,现越来越为医学界、法律界、伦理学界以及公众所接受。脑死亡这一概念现已应用于临...  相似文献   

13.
38例脑死亡并发中枢性尿崩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脑死亡合并中枢性尿崩症(CDI)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ICU收治的脑死亡4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脑死亡合并CDI发病率为82.6%(38/46),原发病以脑外伤为主,脑出血次之,CDI多在脑死亡之间24小时内出现,应用垂全后叶素可使尿量明显减少。结论 脑死亡患者大部分都合并有CDI,如出现CDI是脑死亡的先兆。  相似文献   

14.
脑死亡标准研究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死亡的概念是1959年法国学者Mollaret和Goulon提出的,当时命名为“超昏迷”(le eoma depasse)。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正式制定了脑死亡诊断标准。但是,实际上“脑死亡”这一现象或综合征早在19世纪,自从开始用人工方法辅助停止的呼吸时就已出现。最早创用人工呼吸的是Hall(1856),他使用旋转推动患者躯体的方法促使患者被动呼气:1858年Silvester使用人工呼吸方法使患者维持生命数小时至1d。1898年Duckworth采用反复按压胸骨及人工呼吸抢救一些因脑部疾病所致呼吸停止的患者,使循环功能维持数小时。  相似文献   

15.
传统认为,心跳呼吸停止是死亡的标志。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提出以脑死亡作为死亡的标志,这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器官移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引起医学、法学和伦理学界的普遍重视。目前脑死亡这一新观点已基本得到公认,但有关判断标准未尽一致。  相似文献   

16.
弄清什么是脑死亡,才能解决立法争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2年8月,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在接受中央电视台的采访时明确表示:中国制定脑死亡法是十分必要的,卫生部组织有关专家深入讨论、起草制订的符合中国国情的脑死亡诊断标准初稿已完成,目前正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进行修改完善。据悉,这也是1986年以来中国医学专家多方呼吁为脑死亡立法之后,国家卫生部官员首次公开表示给予支持。有人说,如果实行了脑死亡,势必对社会观念产生很大的冲击。首先,脑死亡必然在社会文化认识上产生冲击,出现传统意义上的死亡、法律层面的死亡和脑死亡产生认识冲突。因为它不仅涉及医学、生物学,更与社会习俗、社会…  相似文献   

17.
脑诱发电位判断脑死亡临床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告17例临床判断脑死亡病人的脑诱发电位改变,全部病例的 VEP、16例 SEP 和14例 BAEP的测试结果与临床判断一致,3例 BAEP 测试结果I 波,V 波存在,其中包括1例 SEP 测试中 P_1、N_1波存在者,这提示脑干神经细胞部分尚存活,不能判断为脑死亡。BAEP 可直接反映脑干功能状态,是判断脑死亡的一项准确的客观指标,能够取代脑电图作为临床判断脑死亡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脑死亡病人的脑电图监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脑死亡的临床特征及脑电图在脑死亡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32例符合脑死亡临床标准的患进行脑电图监测。结果 在32例符合脑死亡临床标准的患中,27例在脑死亡12h后脑电图监测已呈静息电位。其余5例在脑死亡72h后脑电图监测也呈静息电位。结论 当患符合脑死亡临床标准,脑电图监测呈静息电位时,方可作出脑死亡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死亡的原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于脑内病灶而引起的所谓脑死亡;一类是由于肺炎,消化道出血,心力衰竭等合并症所致。急性期即在发病一周以内死亡者大部分是脑死亡;其后死亡者多由于合并症。脑死亡是由于维持生命所必需的脑干受到广泛损害所致,脑干的损害是由于以下两种机理引起。第一,由于出血或梗塞(原发于脑干或者波及脑干),使大部分脑干受到侵犯。在脑干,原发病灶有桥脑出血,脑底动脉血栓形成;此外,视丘、小脑出血,动脉  相似文献   

20.
脑死亡的概念 “死亡”的经典概念即“生命的停止”。即维持生命所必须的功能停止活动,如循环,呼吸和对内外环境刺激的反应消失。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心肺功能已可人工维持,但脑组织若已坏死,其他器官则难免也相继自溶。因此,1957年就有人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