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目的:比较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方案在不同年龄组卵巢低反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6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生殖中心行高孕激素下促排卵方案的卵巢低反应患者,共150周期,按照年龄分为两组(≤35岁组、35岁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获卵数、2PN受精率、2PN卵裂率、优胚率、可移植胚胎率、未获卵周期率、周期取消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结果:两组患者的AFC及基础E_2、b FSH/b LH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Gn用量与天数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获卵数低龄组明显多于高龄组(P=0.001);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低龄组患者2PN受精率、2PN卵裂率、优胚率、可移植胚胎率较高龄组增高,未获卵周期率、周期取消率较高龄组降低。结论:PPOS对于卵巢低反应患者是有效的促排卵方案,低龄患者可以获得更好的治疗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IVF)时机械性切除部分卵丘颗粒细胞对胚胎发育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12月在沈阳菁华医院行IVF助孕的不孕患者的400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所获得卵子的一部分保留卵丘颗粒细胞作为未处理组,另一部分卵子切除部分卵丘颗粒细胞作为处理组。比较两组新鲜周期及冻融周期胚胎移植中的各项实验室指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宫外孕率等指标,分析IVF治疗时机械切除部分卵丘颗粒细胞对胚胎发育和移植后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两组卵子成熟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卵母细胞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异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和囊胚形成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鲜周期及冻融周期胚胎移植中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和宫外孕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IVF受精前机械切除部分卵丘颗粒细胞不影响受精及后续胚胎发育,而且部分去除卵丘颗粒细胞可能对后续胚胎发育有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原核有双极体0PN(2PB)的卵母细胞体外发育潜能及移植结局,评估其在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134个观察到0PN(2PB)卵母细胞常规IVF周期中,0PN(2PB)卵母细胞与同周期正常受精(2PN)的卵母细胞一起培养至第3d(D3),根据卵裂球数目、大小、碎片、细胞质均匀度进行胚胎质量评估,8个周期移植完全来源0PN(2PB)卵母细胞发育的胚胎。结果:134个周期中共获卵1107枚,0PN(2PB)卵母细胞240枚,2PN卵母细胞639枚。0PN(2PB)卵母细胞形成率、卵裂率、D2优胚率、D3优胚率分别21.7%、80.8%、46.9%、28.9%;2PN形成率、卵裂率、D2优胚率、D3优胚率分别57.7%、97.0%、55.2%、40.8%。0PN(2PB)在形成率、卵裂率、D3优胚率与2PN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D2优胚率与2PN比较有差异(P0.05)。同一周期中0PN(2PB)卵母细胞与2PN在形成数、卵裂数、D2优胚数、D3优胚数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8个周期移植完全来源0PN(2PB)胚胎,临床妊娠4例,双胎1例,单胎3例,3个健康婴儿出生;2例孕早期流产,着床率38.5%(5/13),流产率50.0%(2/4)。结论:在2PN胚胎质量差,无移植胚胎或无2PN胚胎时,0PN(2PB)胚胎可作为被选胚胎,在患者充分知情同意下,进行移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辅助生殖技术中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与胚胎质量和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因输卵管性因素不育到十堰市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ET的患者,选取全部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的110例患者作为黄素化颗粒细胞组,随机选择同期颗粒细胞形态无异常的335例患者作为颗粒细胞形态正常组,比较两组间受精、早期胚胎发育、囊胚形成及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颗粒细胞形态正常组与黄素化颗粒细胞组之间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可利用胚胎率及囊胚形成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新鲜周期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可能影响其受精、胚胎发育及囊胚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对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于本中心接受治疗的238个IVF—ET周期,根据WHO推荐的Diff—Quik染色方法及评价标准进行精子形态学分析,共分为三组:A组:5%〈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10%,B组:10%〈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15%,c组: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15%,比较各组精子形态与IVF—ET治疗结局的关系。结果:各组间女方年龄、不孕年限、男方年龄、女方基础FSH值、Gn天数、Gn总量、hCG日E2值、hCG日P值、内膜厚度、获卵总数、MⅡ卵数等结果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患者的受精率、2PN受精率、多精受精率、2PN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着床率、妊娠率、流产率、多胎率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当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5%时,精子形态对常规IVF的治疗结局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齿轮状透明带卵母细胞的受精、胚胎发育和临床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且由于齿轮状透明带卵母细胞导致IVF治疗周期中完全受精失败的12例不孕患者和透明带形态正常治疗周期完全受精失败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前者12例患者设为实验组,后者8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年龄、不孕类型、不孕年限、促排卵时间、Gn总用量、HCG日E2和LH水平、获卵数、MII卵数、卵裂率、优胚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等。结果:实验组患者ICSI受精率稍低于对照组ICSI受精率,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第5天囊胚形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第5天囊胚形成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项指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这类齿轮状透明带形态的卵母细胞常规体外受精会导致受精失败,早期识别此类卵母细胞并进行及时的补救ICSI,可以改善临床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来源精子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中心行ICSI助孕的患者,选取不孕原因为单纯性严重少、弱、畸精症和无精症的,且年龄在35岁或35岁以下的153例患者入组本研究,共完成165个取卵周期,146个移植周期。按精子来源分为两组:射出精子组(严重少、弱、畸精症组)和睾丸精子组,比较两组间的女方平均年龄、不孕年限、基础FSH值、Gn支数、Gn天数、HCG日E2值、内膜厚度、MII卵数、受精、卵裂、可移植胚胎、优质胚胎、临床妊娠及流产情况。结果:两组间的女方平均年龄、不孕年限、基础FSH值、Gn支数、Gn天数、HCG日E2值、子宫内膜厚度、MII卵数、2PN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流产率、多胎率无统计学差异;睾丸精子组的受精率、2PN受精率较射出精子组高(72.3%vs 82.0%,P<0.01;67.9%vs72.9%,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虽然睾丸精子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60.7%、42.0%)高于射出精子组(50.0%、35.6%),但是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睾丸精子行ICSI助孕可以得到较好的临床结局,不比严重少、弱、畸精子症患者精液中的精子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不同的脱颗粒细胞时间与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时间间隔对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第一次行ICSI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合计169个周期。根据脱颗粒细胞时间与ICSI时间间隔(T)分为3组:A组(37个周期,0.5h0.05)。三组MⅡ率、卵裂率、胚胎形成率、优质胚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正常受精率(2PN率)显著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脱颗粒细胞时间与ICSI注射时间间隔的增加,囊胚形成率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C组的囊胚形成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卵母细胞脱颗粒细胞后0.5~1.5h内行ICSI胚胎发育潜能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经皮睾丸穿刺取精(TESA)行卵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对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胚胎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河北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诊治的571个因梗阻性无精子症行ICSI助孕治疗、女方年龄20岁~40岁的取卵移植周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取精方法选择的不同分为TESA组(259个周期,行TESA取精)和对照组(312个周期,行传统睾丸活检术取精)。取精后行ICSI助孕。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受精率、胚胎质量指标。结果 TESA组正常受精率、2PN受精率和2PN卵裂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ESA组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和胚胎种植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ESA行ICSI技术可有效用于梗阻性无精子症的辅助受精,受精率高,胚胎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时不同氧浓度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中胚胎发育潜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471例于2013年在本生殖中心行IVF-ET的患者,根据其体外培养的氧浓度将其随机分为5%低氧浓度组(n=247)和20%高氧浓度组(n=224)。比较两组间卵子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正常受精率、多PN率、D3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可利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着床率及活产率。结果:两组间患者的卵子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正常受精率、多PN率、D3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可利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着床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低氧浓度组的活产率显著高于高氧浓度组(48.2%vs.38.4%,P0.05)。结论:低氧浓度胚胎培养能够改善IVF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通常被称为第一代试管婴儿,本文探讨不同类型的培养液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影响,也就是对第一代试管婴儿(IVF)成功率的影响,以便改善更适宜的培养液体系。方法:对60例(61个周期)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61个行IVF周期患者分为三组,I组20个周期使用单纯EBSS(Eare’s平衡盐溶液)培养液为①;U组21个周期使用HTF、IVCONE序列培养液,且添加血清替代品SSS为②;III组20个周期使用HepesHTF、1VCONE序列培养液,也添加血清替代品SSS为③。体外操作环境相同:保湿、维持PH恒定、37℃恒温、渗透压和光线等设施为④。比较3组的受精率、卵裂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I组、Ⅱ组与Ⅲ组的受精率和卵裂率分别为:73.99%、75.74%、78.77%;71.52%、75.84%、78.44%;3组无明显差别,而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0.oo%、42.85%、60.00%有明显差别。结论:序列培养液改善了胚胎的培养液体系,明显提高了第一代试管婴儿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男性性功能障碍不育患者的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治疗状况。方法:选择近4年在我院因男性性功能障碍进行IUI和IVF—ET或ICSI治疗的18对不孕症夫妇做研究对象,统计他们的不孕因素、周期妊娠率和累积妊娠率。结果:IUI的周期妊娠率为18.2%,累积妊娠率为47.1%;IVF/ICSI的周期妊娠率为60.0%,累积妊娠率为75.0%。总体上,平均每对夫妇经历2.7周期的助孕治疗,获得累积临床妊娠率61.1%。结论:辅助生殖技术是解决性功能障碍患者的生育问题的快捷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三种丙氨瑞林给药方案在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46例首次IVF—ET助孕患者的病历资料,按不同的丙氨瑞林给药方案分为三组,A组:自上次月经周期黄体中期开始,每日肌注丙氨瑞林0.3mg,14d后开始使用Gn,丙氨瑞林继续每日肌注0.3mg至HCG日。B组:自上次月经黄体中期开始,每日肌注丙氨瑞林0.3mg,14d后开始使用Gn,丙氨瑞林减量为每日肌注0.15mg至HCG日。C组:自上次月经周期黄体中期开始,隔日肌注丙氨瑞林0.3mg,14天后开始使用Gn,丙氨瑞林继续隔日肌注0.3mg至HCG日。比较三组间内源性LH峰发生率、重度OHSS发生率、丙氨瑞林使用量、Gn用药时间,Gn总量,HCG注射日E2、LH、P值、平均获卵数、MII卵率、2pn受精率、平均优质胚胎数、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宫外孕率。结果:三组资料均未出现早发LH峰或提前排卵情况,均未出现重度卵巢过度刺激征。三组间丙氨瑞林使用量、Gn用药时间,Gn总量,HCG注射日E2、LH、P值、平均获卵数、MII卵率、2pn受精率、平均优质胚胎数、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宫外孕率均无显著性差异,但A组丙氨瑞林使用量高于其他两组,A组临床妊娠率有高于其他两组的趋势。结论:丙氨瑞林应用于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促排卵治疗安全有效。三种用药方案的临床效果无统计学差异,A组方案的临床妊娠率较其他两组有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4.
闫学花 《中国性科学》2013,22(5):37-38,57
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与药物保守治疗对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并将两者进行比较。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确诊为异位妊娠的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试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药物保守治疗。测定并进行分析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治愈率85.56%远大于对照组的治愈率44.44%(P〈0.05)。对比两组的远期疗效,观察组宫内妊娠成功率75%高于对照组宫内妊娠成功率30.56%(P〈O.05),观察组盆腔炎发生率8.33%低于对照组盆腔炎发生率50%(P〈0.05)。结论:药物保守治疗可用于异位妊娠的临床治疗。但疗效与腹腔镜手术比较后发现腹腔镜手术治疗完全性好,跟进调查远期疗效也较好,所以腹腔镜手术应作为异位妊娠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分析不同精子优选方法对人工授精治疗结局是否有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本中心行AIH治疗的504对夫妇共732个周期为研究对象,按精子优选处理方法进行分组:上游法314个周期,密度梯度离心法418个周期,比较两种精子优选方法行人工授精在临床妊振率、流产率和子代性别的差异。结果:上游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的周期妊娠率分别为8.6%、6.7%,流产率分别为25.9%、1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处理后行人工授精的婴儿性别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游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应用在夫精人工授精中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无差异,精子优选方法对子代性别无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全胚冷冻后首次冻融胚胎移植中三组不同原因行全胚冷冻患者的临床结局,探讨微刺激促排卵方案对卵巢低反应患者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行全胚冷冻并行冻融移植的患者87例,根据患者行全胚冷冻的指针不同分为微刺激方案组、E2升高组和孕酮(P)升高及其他原因组。比较三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助孕周期、注射Gn天数、使用FSH、HMG用量、获卵数、获得优质胚胎数及妊娠率等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微刺激组患者年龄较其他两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刺激组不孕年限及助孕周期较其他两组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刺激组注射Gn天数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刺激组FSH用量少而HMG用量多,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微刺激组获卵数较其他两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刺激组A级胚胎及B及胚胎较其他两组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刺激组冷冻胚胎较其他两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刺激组妊娠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刺激方案是卵巢低反应患者较理想的促排卵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高纯度尿促性素(丽申宝,uFSH)和重组人促卵泡素(果纳芬,rFSH)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ET/ICSI-ET)助孕中长方案患者控制性超排卵(COH)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7月~2010年12月在我中心行IVF-ET/ICSI-ET助孕长方案患者,共367周期,COH随机分组,选择丽中宝组261周期,果纳芬组106周期,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基础FSH.、LH、Gn用量、Gn天数、平均卵泡数、平均获卵数、平均胚胎数、平均优质胚胎数、平均移植胚胎数、妊娠率、着床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及分娩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基础FSH.、LH、Gn天数、平均卵泡数、平均获卵数、平均胚胎数、平均优质胚胎数、平均移植胚胎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丽申宝组患者Gn用量(28.77±7.81)略大于果纳芬组(25.80±7.07)(P<0.05),丽申宝组患者平均胚胎数(7.21±3.95)略低于果纳芬组(8.37±4.38)(P<0.05),妊娠率、着床率、分娩率均低于果纳芬组,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均高于果纳芬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丽申宝组在IVF-ET/ICSI-ET助孕长方案患者中控制性超排卵临床效果略逊于果纳芬组,其用药量稍大,平均胚胎数、妊娠率、着床率及分娩率均低于果纳芬组,但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GnRH激动剂(GnRH-a)长方案(Ⅰ组)、GnRH拮抗剂(GnRH-A)方案(Ⅱ组)进行促排卵治疗,通过两组临床结局的比较,寻求更适宜PCOS患者的促排卵治疗方案。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就诊于我院不孕不育专科门诊的62名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这些患者在我院门诊接受促排卵治疗后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生殖中心接受IVF-ET治疗。根据不同的促排卵方案将患者分成两组,比较各组患者的基本特征、Gn用药天数、Gn量、HCG日LH水平、E2水平、获卵数、受精率、妊娠率、周期取消率、OHSS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Gn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nRH-A组低于GnRH-a长方案组;两组获卵数、MII卵泡数、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HCG日血清E2水平、LH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nRH-A组低于GnRH-a长方案组;两组患者的流产率、OHSS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GnRH-A方案有效减少了IVF-ET的PCOS患者Gn的使用量,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和心理负担,是PCOS患者行VF-ET较为适宜的促排卵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