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欣红  冯凯 《现代保健》2013,(12):25-26
目的:探讨运用升板止血汤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经验。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氨肽素治疗,治疗组采用升板止血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85.00%。随访1年时,治疗组基本治愈37.50%,对照组基本治愈21.05%,提示治疗组的治疗效果较好,在症状控制、远期疗效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的优势。结论:升板止血汤加减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状改善明显,远期疗效优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拟升板汤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3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强的松治疗,观察组予自拟升板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血小板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西医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中医症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分别为62.50%、68.75%,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LT、MPV、PDW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板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简称ITP)系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文献报道不少。但对重型ITP的预后却少见报道。本文就 1995~ 2 0 0 1年我院住院的 4 0例血小板计数小于 2 0×10 9/L的重症ITP治疗及预后作一探讨。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诊断及疗效标准参照 1984年洛阳会议文件。男 2 1例 ,女 19例。年龄≤ 14岁 2 0例 ,15~ 5 4岁 17例 ,≥5 5岁 3例。急性ITP 2 7例 ,复发性ITP 13例。临床上所有患者均有皮肤瘀斑及牙龈渗血。伴有内脏出血 14例 ,其中上消化道出血 7例 ,表现为呕血或黑便 ;血尿 7例 ,肺出血 1例。伴有内脏出血的 14…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107例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病例进行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发现,多数ITP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出血和前驱感染史,伴有肝、脾、淋巴结肿大,循环血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血小板计数低下、贫血,骨髓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显示成熟障碍。结合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对ITP做出早期诊断是ITP治疗的关键,对避免因大出血造成死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丁红芳 《工企医刊》2003,16(1):14-1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儿科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我科从1998年~2001年共收治ITP患儿61例,采用激素常规治疗、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1例患儿中,男35例,女26例,<1岁者7例,占11.5%,~3岁者16例,占26.2%,~8岁者28例,占45.9%,~12岁者10例,占16.4%。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发病多见,达37例,占60.7%。有前驱感染史42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史35例,腹泻史4例。  相似文献   

6.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围产期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7年1月~2005年1月妊娠合并ITP患者的临床处理经验。结果妊娠合并ITP患者63例,发生率为0.23%,其中妊娠高血压疾病12例,产后出血4例,早产4例,妊娠期糖尿病2例,糖耐量异常3例,前置胎盘1例,胎儿生长受限3例。阴道分娩21例,剖宫产32例,其中需孕期治疗54例,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31例,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治疗13例,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血小板悬液治疗10例,新生儿血小板减低3例,发生率为5.56%,均未发现新生儿颅内出血及其他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结论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及血小板悬液是治疗妊娠合并ITP的理想方法,应加强对妊娠合并ITP的孕期监护及治疗。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临床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主要由于自身抗体与血小板结合,引起血小板生存期缩短所致。目前尚没有特效疗法。笔者对70例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分别给予免疫球蛋白冲击、激素冲击及口服激素3种方法治疗,并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与婴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ITP)的相关性。方法对18例AITP合并CMV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患儿均有皮肤黏膜淤点,发病年龄1~6个月13例,肝功能异常8例,抗血小板抗体阴性8例,发病前有前驱感染13例。结论AITP可能合并CMV感染,对1岁内,尤其1~6个月患儿发生AITP时应常规进行CMV感染的筛查,合并肝功能异常患儿更应重视。  相似文献   

9.
凌丹  施月秋  马刚  赵仁峰  李力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3):4701-4702
目的:探讨妊娠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围生期治疗效果及母婴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1994年以来妊娠合并ITP患者35例(A组),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正常分娩者40例(B组)做一比较。结果:与B组相比,A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B组,但两组产后出血及围产儿的结局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重视晚期妊娠合并ITP分娩前的综合治疗,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是保证重症ITP母婴安全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0.
11.
张小梅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4):1043-1044,1047
[目的]观察人血免疫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58例IT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2组均给予全反式维甲酸、泼尼松片治疗:全反式维甲酸,10mg/次,3次/d,口服;泼尼松片,1mg/(d.kg体质量),3次/d,口服。观察组同时给予人血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400mg/(kg.d),连用5d。2组均以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率51.72%,总有效率96.55%;对照组痊愈率34.48%,总有效率79.31%。2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IgG、PAIgM、PAIgA等观察指标治疗后2组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组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CD4+CD25+T及CD4+CD25highT阳性率、血小板计数2组治疗后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有效止血时间、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血免疫球蛋白治疗ITP疗效显著,可缩短止血时间、血小板上升时间及血小板恢复正常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 1997~ 2 0 0 2年的 5年间共收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32例 ,其中婴幼儿 2 3例 ,均为急性型 ,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病例均符合 1986年全国小儿血液病学术会议所定的ITP诊疗常规[1 ] 。男 15例 ,女 8例。年龄 3月~ 1岁 18例 ,~ 3岁 5例。发病前 1~ 3周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史者 11例 ,腹泻病史 2例 ,尿路感染史 1例。均为急性型 ,中度 2例 (血小板计数≤ 5 0× 10 9/L) ,重度 13例 (血小板计数 <2 5× 10 9/L) ,极重度 8例 (血小板计数 <10×10 9/L。进院前病程 2天~ 2月。表现为皮肤粘膜出血点 2 2例 ,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比较急、慢性ITP的不同点。方法对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住院的202例ITP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2例ITP患儿,男106例(52.48%),女96例(47.52%),急性ITP 177例(87.62%),慢性、难治性ITP 25例(12.38%),6岁及以下患儿156例(77.23%),6岁以上46例(22.77%);有174例(86.14%)ITP患儿发病时血小板呈重度、极重度减少,但临床多为轻度出血(81.68%);急性组单用激素治疗有效率89.66%,单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有效率73.33%,两者联合治疗有效率为88.98%;慢性、难治性ITP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有效率54.55%。结论儿童ITP多见于6岁及以下,男女发病机会均等,该病临床发病急而症状轻。对急性ITP应用激素和(或)丙种球蛋白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成人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在成人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皮质激素疗效判定中的临床意义,以及初始骨髓巨核细胞总数与疗效关系。方法:分析35例治疗前后的d3、d5、d10的Plt、MPV和PDW变化,以及初始骨髓巨核细胞总数。结果:治疗后d3的Plt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d5、d10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MPV、PDW在治疗后d3、d5、d10与治疗前比较,以及d5与d10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初始骨髓巨核细胞总数增多患者疗效优于骨髓巨核细胞总数正常和减少患者(P〈0.05)。结论:MPV和PDW有助于诊断和早期疗效判定;初始骨髓巨核细胞数可作为慢性ITP疗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总结提高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疗效。方法对62例IT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效48例,良效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结论成人ITP大多与免疫异常有关,选择糖皮质激素为主加丙种球蛋白治疗,二者具有相加作用,疗效满意,无复发,无死亡病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环孢素在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47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泼尼松、长春新碱及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观察组患者应用环孢素A.结果 (1)观察组显效6例(25%),有效14例(58.3%),无效4例(16.7%),有效率为83.3%,其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ITP效果好,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巨细胞病毒(CMW)感染与婴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ITP)的相关性.方法 对18例AITP合并CMV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患儿均有皮肤黏膜淤点,发病年龄1~6个月13例,肝功能异常8例,抗血小板抗体阴性8例,发病前有前驱感染13例.结论 AITP可能合并CMV感染,对1岁内,尤其1~6个月患儿发生AITP时应常规进行CMV感染的筛查,合并肝功能异常患儿更应重视.  相似文献   

19.
陈文芹 《工企医刊》2001,14(6):46-47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1996年10月~2000年10月,共收治20例,分析讨论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男15例,女5例,男女之比3:1。年龄2月~12岁。出院时诊断急性型(病程≤6月)19例(95%),慢性型(病程>6月)1例(5%)。均符合第二届血液学学术会议拟定的ITP诊断标准。其中有前驱疾病的8例(6例上呼吸道感染,1例支气管炎,1例肺炎)。 1.2 临床表现均有皮肤出血。口腔粘膜出血5例(25%),  相似文献   

20.
目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一般首选激素治疗,但容易复发,且副作用较大,观察止血升白方剂联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2月-8月收治的6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些紫癜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止血升白方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