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1980年2月到1990年2月,我院收住35例心脏肿瘤。男性12例,女性23例,年龄7岁至58岁。原发性心脏肿瘤30例,其中左心房粘液瘤26例,右心房粘液瘤8例,多发性的(包括左房、左心室)粘液瘤1例。心脏转移肿瘤5例,心包恶性瘤心脏转移8例,腺癌心脏转移2例。手术切除肿瘤23例,存活18例,早期死亡5例,晚期死亡1例。手术探查未能切除肿瘤4例,这4例均出院后8个月内死亡。4例因住院等待手术突然猝死。4例拒绝手术,出院后6~18个月内死亡。作者认为心脏肿瘤应当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左心房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原发性左心房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和外科治疗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原发性左心房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急诊手术1例,限期手术12例;左心房恶性肿瘤完整切除7例(53.8%),大部分切除3例(23.0%),因广泛浸润转移仅做活检2例(15.4%),同种异体心脏移植1例(7.7%)。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病理类型为间叶肉瘤5例,平滑肌肉瘤2例,粘液瘤恶变2例,血管肉瘤,纤维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恶性血管周围细胞瘤各1例。随访11例,随访时间3~65个月;死亡9例(69.2%),均在3个月至6年内死于复发或转移;2例失访。结论外科手术仍然是原发性左心房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不但切除了肿瘤组织,而且解除由肿瘤堵塞等所导致的临床症状,但远期效果仍较差。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外科治疗樊献军耿协强陈辉韩天明张立峰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是腹部外科一种少见的疾病,我院于1983年1月~1997年4月共收治48例,其中43例经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性21例,女性27例。最小年龄5岁,最大年龄...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输尿管恶性肿瘤(附48例报告)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1955~1995年经手术治疗原发性输尿管恶性肿瘤48例,其中移行细胞癌46例,腺癌1例,平滑肌肉瘤1例。41例随访7个月~15年,5年生存率43.9%。主要手术方式为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部分切除,在低期、低级肿瘤也可行输尿管部分切除,认为其预后主要取决于肿瘤的分期及分级。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心脏瓣膜肿瘤1O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原发性心脏瓣膜肿瘤的临床特征和外科治疗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1983年11月至2002年11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行原发性心脏瓣膜肿瘤手术治疗的10例患者的临床经验和远期结果。结果本组原发性瓣膜肿瘤占心脏肿瘤的2.65%(10/378),其手术约占所有心脏手术的1/4000。10例中男性5例、女性5例,年龄2~66岁,平均30岁。所有患者均有症状,临床表现为活动后心慌、气促7例,脑血管栓塞症状2例,紫绀1例。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8例,术中确诊2例。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肿瘤切除。良性肿瘤8例,恶性肿瘤2例。术后早期恢复均顺利,晚期死亡3例。死亡病例中,1例为三尖瓣囊性畸胎瘤患者,术后2个月死于电解质平衡紊乱所致的心律失常;2例为二尖瓣恶性肿瘤,其中1例术后11个月死于肿瘤局部复发所致的心功能衰竭,另1例术后12个月死于肿瘤脑转移。长期生存的7例均为瓣膜良性肿瘤患者,随访8个月~19年,平均随访5.7年。所有患者活动量恢复正常,心功能均为I级。最后一次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未见肿瘤局部复发。结论瓣膜良性肿瘤手术切除后近、远期结果良好。恶性瓣膜肿瘤的预后很差。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胆囊癌P53过度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88年元月~1996年6月,共手术治疗原发性胆囊癌30例,对30例切除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P53基因蛋白,另取同期30例胆囊炎胆囊结石病人做对照,结果原发性胆囊癌P53表达率为46.7%,对照组阴性,P<0.05。肿瘤恶性程度越高,P53表达率越高。高分化腺癌与低分化腺癌分别为28.6%、74.0%。P53阳性者预后较差,五年存活率为15.4%,阴性者为42.9%。  相似文献   

7.
脾脏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脾脏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屈荣金常成脾脏原发性肿瘤是一种临床少见的肿瘤。我院自1972年~1996年6月共收治脾脏肿瘤9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9例,男7例,女2例。年龄12岁~65岁,平均37岁。病史最短1天,最长...  相似文献   

8.
自 1997年 6月到 2 0 0 1年 8月 ,我院共手术治疗原发性心脏肿瘤 17例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7例中男 6例 ,女 11例 ;年龄 2 8~ 82岁 ,平均年龄 4 1± 6岁。其中良性 16例 ,包括单纯左心房粘液瘤 11例 ,单纯右心房粘液瘤 1例 ,左心房粘液瘤 +冠心病 3例 ,二尖瓣关闭不全 +左心房粘液瘤 1例 ;恶性 1例 ,为左心房横纹肌肉瘤。 1例术前未发现左心房粘液瘤 ,因二尖瓣严重关闭不全 ,行二尖瓣置换术术中发现。3例左心房粘液瘤 +冠心病患者中 ,1例因冠心病入院拟做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断与治疗董春生天津市天津医院(天津300211)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临床上比较少见,我院自1973年4月到1993年4月,20年间共收治原发性腹膜后肿瘤68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本文就其诊断与治疗进行分析与探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  相似文献   

10.
不同心腔粘液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心脏肿瘤较少见,主要为粘液瘤。1967年5月~1997年3月我院收治了69例不同部位心腔粘液瘤患者,外科治疗67例,共切除69个粘液瘤。现就本症的临床表现、诊断、手术途径和手术方法等问题进行讨论。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69例,男2...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50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汉良 《腹部外科》2008,21(4):237-238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8年1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5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年生存率为88%,3年生存率为62%,5年生存率为38%。结论在腹膜后肿瘤的诊断方法中,腹部B型超声、CT检查是目前诊断腹膜后肿瘤最准确、方便的诊断方法。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治疗应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手段,对于复发病例应再次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脏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接受外科治疗181例心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9例,女102例;年龄10个月~76岁(45.22±18.21)岁.179例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行180次瘤体摘除术;2例恶性肿瘤仅施行开胸探查,瘤体未能切除,瘤体切除后进行病理分析. 结果 全组原发性心脏肿瘤169例(93.4%),其中粘液瘤144例(79.6%),其它原发性良性心脏肿瘤20例(11.0%),原发性恶性心脏肿瘤5例(2.8%);继发性心脏肿瘤12例(6.6%).原发性心脏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死亡2例(1.1%),1例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死于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5例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术后12个月内均死亡;良性肿瘤患者随访6个月~15年(2.41±1.08)年,无复发.继发性心脏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在术后1年内死亡,3例术后第3年死亡. 结论 粘液瘤是最常见的心脏肿瘤;外科手术彻底摘除瘤体是治疗心脏肿瘤的最佳方案;良性肿瘤的手术疗效明显好于恶性肿瘤,原发性恶性心脏肿瘤外科治疗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3.
肾上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附1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我院自1987~1993年3月对14例肾上腺肿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嗜铬细胞瘤5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3例,髓性脂肪瘤3例,皮质癌2例,肾上腺错构瘤1例。并就5种外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小肠肿瘤2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28例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资料,结果显示:早期症状不明显,而且无特异性检测手段,误诊率较高。全组误诊高达53.6%。2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15例良性肿瘤痊愈出院,随访8例无复发;恶性肿瘤13例,行根治性手术5例,随访2例,1例手术后2年1个月复发死亡,另1例于5年4月死亡。非根治性手术8例,随访4例,生存时间最短的为13个月,最长的为3.5年,均死于癌复发。结果提示:良性肿瘤手术效果极佳,恶性肿瘤较差。早期诊断及根治性手术切除原发性恶性小肠肿瘤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肺瘢痕癌1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瘢痕癌临床报告少见。我们自1979年3月至193年11月,手术治疗785例各类原发性肺肿瘤,其中瘢痕癌1例。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1例肺瘢痕癌中男8例,女3例。年龄45~65岁,平均55岁。肿瘤位于右中叶、右下叶者各3例,右上叶、左上叶各2...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心外膜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军  涂仲凡 《中华外科杂志》1996,34(11):673-674
作者单位近30年中,收治的3200例心脏手术中,经术后病检确诊为原发性心外膜肿瘤7例:属良性者5例,恶性2例。肿瘤完全切除5例,部分切除1例,心包开窗减压1例。原发性心外膜肿瘤的术前确诊率极低,往往易误诊为结核性心包炎。超声心动图、CT和MRI检查为诊断此症提供了有益的依据。该症应早期手术治疗并根据术中所见肿瘤的部位、大小和性质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用或不用心肺转流。尽可能切除肿瘤,必要时重建心房室壁,以保持心脏的生理血流动力学状态。本症的预后决定于肿瘤的病理性质和累及范围。  相似文献   

17.
胰岛素瘤的手术治疗及远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报告1970年至1996年间手术治疗的30例胰岛素瘤的诊治体会。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25-56岁,所有肿瘤均经手术切除,病理检查证实为生肿瘤。无手术死亡。其中20例随访1个月至19年,被访病例均无复发,生活正常,作者认为,手术切除肿瘤是唯一有效治疗手法,选择性腹腔完全工除的有效方法,遗漏微肿瘤是造成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气管肿瘤是指发生于第一气管环至隆突范围内的一类少见的肿瘤,约占呼吸系统肿瘤的1%~2%。我科2000年4月至2007年12月共手术治疗了27例原发性气管肿瘤,现总结其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癌前期和恶性结膜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于术切除治疗癌前期和恶性结膜肿瘤47例,包括黑色素瘤12例,鳞状细胞癌26例.Bowen病6例,原发性获得性黑病变症3例。结果47例的肿瘤均在显微手术中一次性完整切除.随访4个月~5年(平均17个月),未见复发。结论显微手术下结合酒精烧灼和冷冻等方法切除癌前期和恶性结膜肿瘤是较好的治疗方法,手术前细致检查对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手术方案的设计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心脏心包肿瘤及瘤样病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探讨原发性心脏心包肿瘤的发病率及其特征,并评估其治疗方法。病例均经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CT、MRI和心导管检查,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诊断。24例行手术治疗病人中,良性肿瘤20例术后存活至今,其中15例术后随访5~15年无复发;4例恶性肿瘤中3例行部分切除,1例仅做病理学检查,均于术后4个月内复发或转移死亡。作者认为,原发性心脏心包良性肿瘤采用手术治疗常可获得良好结果,恶性肿瘤早期手术结合放疗可延长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