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与息肉癌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对158例大肠息肉术后病例的回顾性分析。结果:121例息肉癌变一期切除后,复发5例,复发率4.1%,恶变2例,恶变率1.7%,未作手术处理的23例中有14例息肉增大,恶变4例,恶变率17.4%,二者的差异显著。结论:息肉的恶变率与其所含绒毛成分成正比,重视息肉的早期处理及术后个性化的随访,是减少息肉癌变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家族性大肠息肉病是一种较少见的遗传性疾病,以大肠粘联广泛密集分布着的腺瘤性息肉为特征,癌变率很高。本院1985年收治一典型病例,并调查其家族中5名成员,确诊为本病者3例,可疑者2例。  相似文献   

3.
家族性大肠息肉病是一种少见疾病,病因不明,广泛多发,癌变率高,有遗传性。文献报导不多,本文就6个家族15例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及X 线表现见表1二、家族系谱调查  相似文献   

4.
小儿直肠息肉,以慢性无痛性血便为主要症状,为小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我院1962年3月~1964年12月共遇157例,现就记录比较完善的134例,进行临床分析和讨论。临床资料一、发病情况:直肠息肉病儿占我院外科初诊病儿的2.77%。最长病程已达5年,多数在3个月至一年方来就诊。年龄最小者一岁,最  相似文献   

5.
一、病例简介患者,女性,46岁。反复粘液血便半年,纤维结肠镜距齿状线7cm处可见1直径2×2×3cm亚蒂大息肉。顶端色红,糜烂,呈分叶状,组织松脆,局部蠕动可,管腔通畅,粘膜光滑,血管纹理清楚,予切割以60W凝固20W混合波分4次,分块切除息肉。  相似文献   

6.
手法摘除小儿直肠息肉(附5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廖凤文 《广西医学》2005,27(5):741-742
我院自1997年3月至2003年3月采用手法摘除治疗小儿直肠息肉58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了我院收治的大肠息肉病10例,其中4例癌变。结合文献,就此病与大肠癌的关系、诊断及治疗问题进行了讨论。强调了早期诊断、合理治疗的重要性。并总结对治疗此病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我院于1993年1月至2005年12月,内镜室在1012例结肠镜检查中,检出并经病理证实腺瘤性息肉78例,检出率7.7%,现报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在78例大肠腺瘤性息肉中,男47例,女31例,男女之比为1.5:1,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50.5岁。2、内镜检查:息肉分布:位于直肠3l例(39.74%):乙状结肠23例(29.48%);降结肠脾曲8例;横结肠7例;肝曲2例;升结肠3例;回肓部4例。息肉形态:有蒂16例;亚蒂29例;无蒂33例。息肉数目:1枚18例;2枚37例;2枚以上23例。3、病理结果:78例腺瘤性息肉癌变7例,癌变率8.97%。其中管状腺瘤52例,癌变4例,癌变率7.68%;绒毛状腺瘤21例,癌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无痛肠镜下大肠息肉高频电凝切除术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患者134枚大肠息肉无痛肠镜下用高频电凝切除,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患者有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结果 90例患者134枚息肉经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1例患者术后第8天因饮酒出现便血,经内科保守治疗出血停止,其余均无出血、穿孔并发症.结论 无痛肠镜下大肠息肉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2000年1月至2007年6月在我院消化内镜室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的2015例患者中,检出并经病理证实为腺瘤性息肉患者176例,检出率为8.73%,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家族性大肠息肉病(Familial PolyposisColi,FPC)是一种少见疾病,其特征是数目多、大小不等、遍布大肠各部的腺瘤性息肉。未经治疗的大多数患者在40岁以前发展成癌。故若确诊后,应尽早施行全结肠直肠切除,拼除所有大肠粘膜,以防止大肠癌的发生;或施行较保守的全结肠切  相似文献   

12.
皮肤汗腺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比较少见,其组织结构复杂变异,往往给病理诊断带来一定困难。鉴于国内有关此癌的研究报道甚少,我们从外检标本中选择资料较完整的汗腺癌42例,详做病理形态分析。所有病例均HE染色切片,部分病例还有网状纤维、PAS、铁反应以及粘液卡红染色切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息肉间变的相关因素。方法:总结529例息肉及其中伴异型增生或恶变息肉的分布、大小及病理资料。结果:529个息肉异型增生达30.81%,息肉恶变达3.02%,好发于左半结肠。异型增生及恶变息肉随息肉增大而增加,息肉恶变率直径0.6~1.0cm者为12.5%,1.1~1.9cm为12.5%,≥2.0cm为75%,腺瘤性息肉明显多于非腺瘤性息肉,其异型增生为59.62%,恶变率为5.92%,非腺瘤性息肉异型增生0.77%,恶变率为0,其中,腺瘤中又以绒毛状腺瘤及绒毛管状腺瘤的异型增生及癌变最多见。结论:息肉间变与息肉的大小、形态和类型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自1981年12月至1992年8月,我院应用纤维结肠镜对1192例大肠息肉患者进行治疗,共切除大肠息肉2980枚,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男784例,女408例,男女之比为1.92:1。年龄4~80岁(平均48岁)。 2.术前准备: 术前三天进少渣稀软饮食。术前晚7时番泻叶20g泡水代茶饮用,一般均能收到良好效果。如肠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增生性息肉和结直肠肿瘤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2017年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行胃肠镜检查且资料完整的106例胃增生性息肉患者作为病例组,年龄与性别匹配的212例无胃息肉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结直肠肿瘤的检出率;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探讨胃增生性息肉和结直肠肿瘤之间的关系。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结直肠肿瘤检出率分别为29.2%和18.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分层分析显示,在男性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感染人群中,胃增生性息肉患者结直肠肿瘤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8,0.047)。结论:胃增生性息肉与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尤其对男性、H. pylori感染的胃增生性息肉患者,应该加强结直肠肿瘤的筛查。  相似文献   

16.
1996年 1月至 2 0 0 1年 2月 ,我院内镜室对 15 5 2例患者行电子结肠镜检查 ,共检出大肠息肉 332例 ,其中经病理证实为腺瘤性息肉 15 3例 ,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电子结肠镜检查的 15 5 2例中 ,检出大肠息肉 332例 ,其中证实为腺瘤性息肉 15 3例 ,检出率为 9.9% ,占息肉检出数的 4 6 .1%。 15 3例腺瘤性息肉中 ,男 98例 ,女5 5例 ,男∶女之比为 1∶ 0 .5 6。年龄 19~ 75岁 ,平均 5 0 .4岁。单发息肉 6 3例 ,多发息肉 90例。息肉分布 :直肠 38例 ,乙状结肠 39例 ,降结肠 17例 ,横结肠 2 1例 ,升结肠 19例 ,回盲部 6例 …  相似文献   

17.
我院肿瘤外科自1984~1991年间,对14例严重全结肠和全直肠多发性息肉病人。在术中结肠镜下,改进手术方法,利用正常结肠组织与直肠肌鞘进行包套式吻合,保留自然肛门。施行这种手术治疗后,近期观察疗效好。无并发症,全部手术患者均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现将此种手术方法和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经腹腔镜下全结肠、直肠切除术在治疗家族性大肠息肉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9例行经腹腔镜下全结肠、直肠切除术的家族性大肠息肉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10~540 min,术后24~36 h即有排便、排气,无腹腔出血、肠梗阻、腹内脏器损伤、吻合口瘘、尿潴留等并发症出现.保留肛门者术后半年内大便次数增多,5~20次/d,半年后减少至3~6次/d.其中1例行回肠直肠吻合术者术后1年复查再发直肠息肉,在电子肠镜下切除,随诊至今无复发.1例直肠癌患者术后1年出现肝脏转移致全身多器官衰竭死亡.结论 腹腔镜下全结肠、直肠切除术微刨、美容、痛苦轻,胃肠功能恢复快,切口和肺的并发症少,肠粘连、肠梗阻发生率低,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子宫颈息肉是妇科临床常见疾病,但对其组织来源及形态、恶变率等国内未见专题报告,本文分析子宫颈息肉临床病理特征,以便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