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调查SARS相关3类人群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使用自拟应激源-认知情况问卷、事件影响量表(IES-R)、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自尊量表(SE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作为工具,对SARS患者、一线医务人员及疫区公众进行调查.结果1.SARS患者、一线医务人员、疫区公众PTSD症状检出率分别是:55.1%、25.8%、31.18%;SARS患者PTSD症状的检出率最高(P<0.01).2.3类人群PTSD的发生率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应激源强度与特征的不同;消极应对方式是SARS患者、公众的危险因素,自尊是SARS患者和一线医务人员的保护因素,社会支持是一线医务人员的保护因素.3.相比2003年9月的第一次调查,2004年9月第二次调查IES-R条目严重出现率明显下降.结论1.在SARS事件应激暴露强度不同的各人群中均产生了PTSD症状,SARS患者的PTSD症状检出率最高.2.组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应激源强度,不同人群产生PTSD的影响因素不完全相同.3.随着时间改变PTSD症状逐渐减轻.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山西省SARs康复者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方法 采用自编的应激源-认知问卷、经修订的事件影响量表(IES-R)、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自尊量表(SE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117例SARS康复者进行测试,并作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本调查PTSD症状发生率为55.6%;闪人症状出现的频率较高;高反应者多为感受隔离受限、社会歧视明显以及习惯于采用消极应对方式者。结论 山西省SARS康复者PTSD症状发生率高,影响PTSD症状产生的主要因素足特定应激源和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评估汶川地震45天后震中地区某民营厂矿员工的创伤应激反应和自尊水平状况。方法在汶川震中地区地震45天后对某大型民营企业厂矿员工进行抽样调查,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民版(PCL-C)、自尊量表(SE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自编的调查问卷。结果创伤后应激障碍PCL-C总分平均为39.634-10.73;该调查人群中PTSD阳性检出率为26.3%,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7);地震45天后心理反应以“担心”最常见(86.8%);被调查对象的自尊平均水平为28.57±3.32,与国内成人正常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0.484,P=0.630),PCL-C总分与自尊水平(P=0.469)和积极应对(P=0.780)均不存在统计学显著相关关系。结论在汶川地震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应正确理解灾后早期出现的PTSD症状反应性质,把握好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更有效地做好灾后危机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引起SARS一线医务人员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应激源特征进行分析 ,为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的应激源调查量表、经修订的事件影响量表 (IES -R)等量表对SARS一线医务人员进行测试 ,并作相关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 ①本调查 2 5 .8%的人IES -R总分超过 19分。②应激源调查各条目出现频率大多在 5 0 %以上 ,7类应激源中有 5类与应激反应的强度有关。③创伤经历、社会功能受限、亲人朋友因SARS死亡 4种应激源类别在总体上对创伤后应激反应有影响。结论 引发SARS一线医务人员创伤后应激反应应激源来源广泛 ,不同创伤应激反应程度、症状具有不同的应激源特征。  相似文献   

5.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患者心理症状追踪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追踪研究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患者入院、出院及出院后3个月三个阶段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对有心理问题的SARS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并做干预效果评价。方法采用自拟一般状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自尊量表(SE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作为工具,对114名SARS患者进行追踪调查。结果 1.总分、强迫、恐怖因子分出院较入院时有上升,之后开始下降;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分随时间变化,在3个阶段逐渐下降。2.强迫、人际敏感、恐怖问题发生率,出院时较入院时上升,之后开始下降(P〉0.05)。3.自尊在3个研究阶段均是SARS患者心理症状的影响因素;自觉病情严重程度是从入院到出院时的影响因素;消极应对是出院和出院后3月时的影响因素;文化程度是出院后3月时的影响因素。4.电话心理干预后SARS患者SCL-90总分及大部分因子分下降(P〉0.05),部分因子分尤其躯体化(P〈0.01)反而上升。结论 1.SARS患者在各期均存在明显的情绪障碍且影响因素不完全相同,临床应该持续评估其心理状态,并进行及时干预。2.心理干预后SARS患者心理症状减轻不明显,部分症状反而加重。  相似文献   

6.
安飞  王家同 《医学争鸣》2009,(24):3169-3172
目的:评估汶川地震救援部队官兵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状况与其人格特征相关性.方法:采用人口学状况调查,卡特尔16项人格问卷(16PF),PTSD自评量表(PCL-C),对武警某部174名士兵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PTSD再体验症状、回避/麻木症状和高警觉症状均有较高的发生率,PTSD的总检出率为5.42%; PTDS的发生与16PF中的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幻想性等因素呈负相关,而与有恒性、世故性、自主性、紧张性等因素呈正相关; PTSD的发生与人口学调查中的与是否为士官呈正相关.结论:抗震救灾部队某些人格特征与其发生PTSD具有一定相关性.因此,加强部队官兵的人格教育和塑造,对于增强官兵的心理防护能力和抗应激能力,减少非战斗性减员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失独人群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与依恋模式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上海市某地区149名失独个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量表-城市居民版(PCL-C)和成人依恋量表修订版(AAS-1996)进行PTSD症状和成人依恋模式评定。结果 PTSD症状的阳性率为30.9%(46/149),其中女性发生PTSD的比例高于男性(P<0.01)。不安全型依恋模式个体的PTSD阳性率高于安全型依恋模式个体(P<0.01),且在PTSD的B(反复出现创伤性体验)、C(情感麻木与回避)、D(警觉性增高)3组症状群方面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的依恋模式对PTSD的影响不同,恐惧型依恋模式个体更易发生PTSD。结论 不安全型依恋模式的失独个体易发生PTSD,尤其是恐惧型的不安全依恋模式。失独女性PTSD症状的检出率为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SARS患者不同阶段恐怖情绪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追踪研究方法 ,使用SCL- 90、PSSS、SES、SCQ、EPQ量表做为测定工具 ,连续评估SARS患者入院、出院及SARS消退后 2个月时 3个阶段心理症状和应激中介变量 ,主要统计分析SCL - 90恐怖因子分。结果 SARS患者恐怖因子分出院时显著高于对照人群 ;自身前后对照出院时显著高于入院时。结果发现 3个影响因素 ,消极应对方式和女性是危险因素 ,高自尊是保护因素。结论 SARS危机中 ,SARS患者恐怖症状会在一段时间内逐渐增强 ,达到高峰后又会随着危机的缓解而逐步下降。在应激事件中 ,培养较强的自尊和运用积极应对方式面对危机 ,可以有效地减轻恐怖情绪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ICU机械通气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CU机械通气患者重症监护体验量表对大连市某三甲医院ICU196例机械通气患者进行调查。结果ICU机械通气患者PTSD得分为(32.34±12.82)分,PTSD阳性率为45.41%,其PTSD得分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为年龄、APACHE II评分、机械通气时间。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明显,发生率较高,有关医护人员应制定相应策略进行干预,保障患者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所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患病情况,并进一步探讨人格特征对急性心肌梗死所致PTSD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期间在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医院住院治疗的1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平民版(PCL-C)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TSD患病率为23.03%。单因素分析显示,PTSD患者E量表得分低于非PTSD患者,N量表得分高于非PTSD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OR=0.92,95%CI:0.86~0.97)是急性心肌梗死所致PTSD的保护因素;绝望程度高(OR=2.01,95%CI:1.35~2.67)、恐惧死亡程度高(OR=2.94,95%CI:2.35~3.26)及N量表得分高(OR=3.78,95%CI:3.42~4.39)是急性心肌梗死所致PTSD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所致PTSD的患病情况值得重视,具有神经质人格特征的人群更易患PTSD。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追踪研究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患者入院、出院及出院后3个月三个阶段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对有心理问题的SARS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并做干预效果评价.方法采用自拟一般状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自尊量表(SE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作为工具,对114名SARS患者进行追踪调查.结果 1.总分、强迫、恐怖因子分出院较入院时有上升,之后开始下降;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分随时间变化,在3个阶段逐渐下降.2.强迫、人际敏感、恐怖问题发生率,出院时较入院时上升,之后开始下降(P >0.05).3.自尊在3个研究阶段均是SARS患者心理症状的影响因素;自觉病情严重程度是从入院到出院时的影响因素;消极应对是出院和出院后3月时的影响因素;文化程度是出院后3月时的影响因素.4.电话心理干预后SARS患者SCL-90总分及大部分因子分下降(P >0.05),部分因子分尤其躯体化(P <0.01)反而上升.结论 1.SARS患者在各期均存在明显的情绪障碍且影响因素不完全相同,临床应该持续评估其心理状态,并进行及时干预.2.心理干预后SARS患者心理症状减轻不明显,部分症状反而加重.  相似文献   

12.
医护人员SARS患者心理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了解心理因素在SARS患病中的作用,为今后制定切实可行的针对医护人员及SARS病人的心理干预方案提供客观的依据。方法 用SCL-90、EPQ人格问卷及白编的认知观念问卷对35例患SARS的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同时与工作在SARS病房而未患病的医护人员进行对照。结果 患病的医护人员在SCL-90的9个因子中,有6个因子分与健康的医护人员相比差异有显著性。人格类型与SARS患病无直接关系,病人与健康人在认知观念、自信心及情绪状态上有显著的差别。结论 患病的医护人员的心理状态不佳,病人非理性的认知观念、负性情绪状态对SARS患病有一定影响。应更加注意医护人员的心理素质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持久性。  相似文献   

13.
综合性医院SARS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控制SARS医院感染的措施及评价。方法:选择某医院2003年3—4月医院感染的SARS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①共发生医院感染病例30例。②流行病学特点:在3月中旬和下旬有2个发病高峰,病例主要集中住院大楼西单元的5个楼层的4、5号病房,住院患者多年龄大且合并较重基础病,而受染医护人员以一线中青年为主。③输入性病例是导致医院感染的第一代传染源,医院内传染的住院者和医护人员是SARS进一步扩散的继发传染源。④研究发现:近距离空气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为本次SARS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并存在气溶胶经病房排风系统垂直长距离传播的可能性。结论:医院感染是SARS流行初期的主要形式。通过控制传染源,增设发热门诊及隔离病房,建立医学观察区,病区通风和消毒,严禁探视和加强人员防护等措施,医院内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198例转归SARS病例的分析,了解SARS病例的流行特征以及影响转归的因素。方法:采用病例调查和电话回访等方式,收集SARS病例的资料,运用SPSS、Excel进行统计分析,并建立转归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98例SARS患中治愈179例,死亡19例,病死率为9.60%,患年龄为9~79岁,男性占56.67%,女性占43.43%,医务人员占37.88%,所有病例中,平均转归时间为30.59d(痊愈病例为31.92d,死亡病例为18.21d),有明显的家庭和医院聚集性。应用Logisitic回归分析影响转归的因素,模型为:Y=[1 e^(4.958-0.107X1 0.065X2)]^-1(X1-年龄、X2-住院时间),年龄越大,住院时间越短,死亡的危险越高。结论:密切接触是SARS的主要传播途径,发病以家庭和医院聚集性多见,影响转归的因素主要有年龄、住院时间等。  相似文献   

15.
医务人员SARS病情、激素应用与愈后心理状况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医务人员SARS病情严重程度与愈后心理状况相关性。方法 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自评焦虑量表 (SAS)对 2 2例确诊SARS的医务人员 (愈后初期及第 3、 12个月 )进行调查 ,并结合患者SARS病情严重程度和是否使用激素治疗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医务人员SARS愈后初期及第 3月SDS、SAS评分较正常人群明显增高 (P <0 0 5 )。愈后 3个月抑郁状况较初期明显改善 (P <0 0 5 )。愈后 12个月仍有 3例具有轻度躯体不适症状 ;SARS病情严重程度、使用激素治疗与愈后抑郁焦虑无相关性。结论 医务人员SARS愈后具有较高的抑郁焦虑患病率 ,抑郁焦虑症状愈后逐渐减弱。SARS病情严重程度、激素的应用与心理健康状况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院内感染SARS医护人员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的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院内感染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医护人员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例院内感染SARS医护人员的人口特征、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主要治疗措施等资料作为研究因素,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0例SARS患者在发病后第1~36周的血清特异性IgG抗体。分类变量的研究因素比较不同结局患者之间抗体水平采用方差分析;通过一元线性回归、逐步回归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数值变量的研究因素与抗体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SARS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在女性患者高于男性患者,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44);与患者在病程中的最高中性粒细胞计数呈中等程度负相关(偏相关系数=-0.636,P=0.008);与病毒唑治疗的总剂量呈高度正相关(偏相关系数=0.811,P=0.000)。结论SARS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的影响因素可能与病毒在体内被抑制、病毒血症的持续时间和患者发病后的中性粒细胞反应水平有关,SARS特异性IgG抗体水平与性别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