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为探讨骨巨细胞瘤的手术治疗,报道骨巨细胞癌瘤骨段切除及其重建16例。其中男儿例,女4例,年龄21-52岁,平均年龄31.8岁。病理报告细胞学分级Ⅰ级11例、Ⅱ级5例。全部采用瘤骨殷切除及其重建,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3例,膝关节融合10例,游离腓骨移植2例,尺骨代桡骨、桡腕关节融合1例。12例患者获得2年以上随访无复发,1例术后16年复发.我们认为在骨巨细胞瘤的诊断上要临床、X线、病理三结合,要认识到骨巨细胞瘤是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手术复发后恶变率高,因此我们主张对细胞学分级在Ⅰ-Ⅱ组的骨巨细胞瘤行瘤段骨切除及保肢重建肢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降钙素受体(calcitonin receptorCTR)在骨巨细胞瘤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预后的关系。方法对经过Jaffe病理分级的42例骨巨细胞瘤患者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化S—P检测CTR表达水平,以12例骨软骨瘤为对照组,术后随访3~10年,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CTR在骨巨细胞瘤中阳性率81.0%,在骨软骨瘤中阳性率16.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42例骨巨细胞瘤患者中,复发17例,复发率40.5%;③复发组CTR阳性率64.7%,未复发组CTR阳性率92.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降钙素受体在JaffeⅠ级、Ⅱ级、Ⅲ级中阳性率分别为85.8%、75.0%、83.3%,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R在骨巨细胞瘤中高表达,有助于评估骨巨细胞瘤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孙玲  朱玉梅  郭秀  花锦兰 《江苏医药》2005,31(12):966-966
传统的骨巨细胞瘤单纯肿瘤刮除加植骨术后肿瘤复发率高达40%-60%。为了减少骨巨细胞瘤的复发,并保存患肢功能,我院1997年1月-2004年12月在彻底刮除病灶的基础上采用手术中局灶化疗治疗四肢骨巨细胞瘤21例,复发率低,关节功能保存较好。现将手术配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又称破骨巨细胞瘤(osteoclastoma),是一种具有局部复发倾向的侵袭性原发性良性骨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之一,好发年龄20~40岁,脊柱骨巨细胞瘤占脊柱肿瘤2%~3%[1],脊柱骨巨细胞瘤多见于骶椎,其次为腰椎、胸椎、颈椎.我科收治1例枢椎骨巨细胞瘤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骨巨细胞瘤是起源于松质骨的溶骨性肿瘤,属于潜在恶性,其治疗方法依据肿瘤分级而不同.自1994年1月~1995年10月,采取4种不同方法治疗股骨下端骨巨细胞瘤4例,均获5 a以上随访,结果不同,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1,男,40岁,右膝隐痛5个月入院.查体:右股骨下端外侧肿大,轻压疼,有乒乓球样感觉,局部皮温不高,静脉轻度曲张,膝关节功能正常.X片示:股骨下端外侧有溶骨性破坏区,溶骨区呈肥皂泡样改变,骨皮质变薄,骨软骨未侵及,未见骨膜反应.术中病理为骨巨细胞瘤Ⅰ级.行肿瘤骨刮除、氯化锌处理瘤腔、自体松质骨添充术.术后1 a,肿瘤复发并恶变,行高位截肢术,目前使用义肢行走,无转移征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诊断采用增强扫描CT值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骨巨细胞瘤患者50例,均给予增强CT扫描并分析其在诊断骨巨细胞瘤时的临床价值。结果本次研究发现,骨巨细胞瘤患者的病变部位股骨下段20例(40.0%)和胫骨上段患者18例(36.0%)居多,桡骨远端6例(12.0%)和股骨上段3例(6.0%)较少;患者的病发情况均在1~3级,其中1级的患者38例(76.0%),2级和3级的患者并发12例(24.0%)。结论骨巨细胞瘤患者采用增强扫描CT值,有效的确定了患者的病发部位,促进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恶性骨巨细胞瘤的诊断,治疗。方法对2006年至2009年来湘潭市二医院进行诊治的恶性骨巨细胞瘤的3例典型患者的临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3例患者中有2例发生术后复发。结论骨巨细胞瘤是潜在恶性肿瘤,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复发可再次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评价肿瘤扩大刮除及骨水泥重建术治疗下肢骨巨细胞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24例下肢骨巨细胞瘤患者,均采用肿瘤扩大刮除及骨水泥重建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 24例患者手术时间均<90 min,平均手术时间(75.3±12.6)min;术中出血量均<500 ml,平均术中出血量(350±20)ml;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无患肢疼痛及活动受限;患肢功能:伸0~5°,屈110~130°;下床活动时间(100.3±9.5)d;术后6个月复发1例(4.2%),经病理确诊后行肿瘤定制假体置换治疗。结论应用肿瘤扩大刮除及骨水泥重建术治疗下肢骨巨细胞瘤疗效确切,损伤相对较小,肢体功能恢复良好,复发率低,具有非常实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癌中做血管密度与肿瘤分级和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47例骨巨细胞瘤进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S)染色,显示肿瘤内新生血管,并计数肿瘤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结果:骨巨细胞瘤的微血管密度与肿瘤体积大小无关(P>0.05),与Jaffe病理分级虽无平行关系,但Ⅰ级瘤微血管密度低于Ⅱ级和Ⅲ级瘤,有显著性差异(P<0.01);骨巨细胞癌发发组的微血管密度高于无复发组,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骨巨细胞瘤微血管密度与增殖细胞核抗原增殖指数(PCNA-PI)呈显著正相关(r=0.85)。结论:骨巨细胞瘤的微血管密度与其肿瘤分级和复发有一定关系,并与癌细胞的增殖相一致;肿瘤做血管密度可作为判断骨巨细胞瘤预后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骶骨原发性肿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18例骶骨原发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脊索瘤12例,骨巨细胞瘤5例,骨肉瘤1例。均行肿瘤切除,术后放疗或化疗,随访4~8年。结果 本组18例除1例脊索瘤及2例骨巨细胞瘤患者术后局部复发,再次手术切除,其他患者经随访术后无复发。结论 脊索瘤在原发性骶骨肿瘤中的发病率居首,应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骨水泥充填术治疗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1985年9月至2010年11月,应用病灶清除骨水泥充填术治疗病理Ⅰ、Ⅱ级骨巨细胞瘤患者55例,经5~10年随访,按Mankin HJ标准,评价肢体功能。结果本组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经5~10年随访,除3例患者于术后6个月、8个月、9个月肿瘤复发,行高位截肢术外,其余52例中随访5~7年28例,7~9年20例,9~10年4例,均无肿瘤复发。患肢功能按Mankin HJ标准评价,49例(94.5%)的肢体功能完全恢复,且基本上从事原来工作。结论对于骨巨细胞瘤的临床治疗,强调手术过程中刮除的精细操作和骨水泥填充时的再灭活作用,可以使囊内切除手术达到邻界切除手术的效果。远期随访患者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可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应明  沈晓秋 《江苏医药》1997,23(3):158-160
对32例骨巨细胞瘤的核DNA含量行流式细胞分析,以探讨该肿瘤的性质和分级。结果表明:Ⅰ级骨巨细胞瘤仍可看作是良性肿瘤,大多数DNA倍体水平正常;Ⅱ级骨巨细胞瘤有明确的恶性倾向,约三分之一的肿瘤DNA倍体水平异常;Ⅲ级骨巨细胞瘤则是恶性肿瘤,大部分肿瘤DNA倍体水平异常。另外,病理分级与肿瘤的S期细胞百分数及增殖细胞指数也有一定相关性,Ⅲ级骨巨细胞瘤有更大的细胞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13.
骨巨细胞瘤中MMP-2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其亮  杨述华  吴翠环 《江苏医药》2005,31(2):87-89,F003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2(MMP -2)的表达与骨巨细胞瘤血管新生、肿瘤增殖、转移及复发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2例骨巨细胞瘤标本MMP- 2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肿瘤细胞增殖、血管形成及转移复发的关系。结果 骨巨细胞瘤中 MMP- 2 的阳性表达率为 60 .98%。MMP -2表达强度与微血管密度(MVD)值显著相关(P<0 .05),不同 MMP 2 表达组的复发率、转移率有显著性差异(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MP -2表达及手术方式对复发有显著影响(P<0 .05)。结论 MMP -2的表达与骨巨细胞瘤的血管生成、转移及复发有关,可作为判定骨巨细胞瘤转移及复发潜能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规律及与肿瘤血管密度的关系。方法:选用2003—2007年经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为骨巨细胞瘤的51例患者的组织石蜡包块,病理分级(Jaffe标准)Ⅰ级15例,Ⅱ级17例,Ⅲ级19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骨巨细胞瘤中HIF-1α、VEGF和CD34的表达,统计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检测骨巨细胞瘤HIF-1α、VEGF阳性与阴性标本中MVD并进行组间统计分析。结果:骨巨细胞瘤HIF-1α和ⅦGF总阳性率分别为62.7%(32/51)和71.4%(35/51),Ⅲ级骨巨细胞瘤HIF-1α和VEGF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Ⅰ级和Ⅱ级骨巨细胞瘤。HIF-1α与VEGF表达均阳性者28例。HIF-1α与VEGF表达均阴性者12例,HIF-1α与VEGF表达分布有相关一致性。骨巨细胞瘤MVD为25.7±4.2/高倍视野,Ⅲ级骨巨细胞瘤MVD(37.3±3.6/高倍视野)显著高于Ⅰ级骨巨细胞瘤(18.2±3.4/高倍视野)和Ⅱ级骨巨细胞瘤(19.4±2.6/高倍视野)。HIF-1α阳性骨巨细胞瘤MVD(32.2±4.2,高倍视野)显著高于HIF-1α阴性骨巨细胞瘤(14.7±2.5/高倍视野),VEGF阳性骨巨细胞瘤MVD(30.6±3.7/高倍视野)显著高于VEGF阴性骨巨细胞瘤(14.9±2.6/高倍视野)。结论:HIF-1α和VEGF表达与骨巨细胞瘤的病理分级相关,呈肿瘤特异性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探讨瘤段切除联合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膝关节骨巨细胞瘤(GCTB)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7年2月收治的22例膝关节GCTB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瘤段切除联合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术后应用美国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评分评估患者下肢功能,Kellgren-Lawrence分级评估膝骨关节炎程度,Mankin分级法评价术后优良率。同时对患者进行随访,统计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22例中男10例,女12例;平均年龄(33.91±7.12)岁;GCTB部位:股骨下端8例,胫骨上端14例;Campanicci等级:Ⅱ级14例,Ⅲ级8例。术后患者MSTS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23.73±2.16 vs. 12.82±3.22,t=10.818,P<0.05);Mankin分级优良率90.9%;Kellgren-Lawrence分级KL0级10例,KL1级10例,KL2级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34个月,平均(30.0±2.6)个月,随访期间出现术后关节退行性变加重11例,关节积液2例,异体排斥2例,无一例复发。结论 瘤段切除联合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膝关节GCTB患者效果较好,术后膝关节功能可恢复到满意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体腓骨移植重建腕关节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例瘤体最大径均小于10cm的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患者,均采用桡骨远端肿瘤瘤段切除、同侧腓骨小头移植及钢板加克氏针内固定。随访2.5-3.2年,术后观察腕关节活动度和采用Mankin标准评定腕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腕关节外观良好,活动时无明显疼痛。术后X线片检查示移植腓骨均顺利成活,骨愈合时间22-29周。随访期间1例肿瘤复发再次手术。术后腕关节活动范围较前明显改善。腕关节功能按Mankin标准评定,优6例,良1例,中0例,差1例,优良率87.5%。结论自体腓骨移植重建腕关节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方法简便有效,并发症少,能保留一定的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7.
骨巨细胞瘤是潜在恶性肿瘤,好发于青壮年四肢长管状骨,以膝关节附近最多,股骨下端、胫骨上端手术后容易复发,给治疗造成困难,我院自1986年以来共收治8例骨巨细胞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囊内刮除术结合不同局部辅助措施治疗骨巨细胞瘤(GCT)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8年1月至2010年6月间汕头市中心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初发骨巨细胞瘤共83例,选择其中行肿瘤刮除灭活治疗的患者61例,应用Kplan-Meier分析和COX回归模型对这61例GCT患者术后的复发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时间术后8~131个月,平均50个月。61患者复发12例,复发率为19.7%,其中38例行瘤腔化学药剂浸泡辅助灭活,复发9例,复发率为23.7%,另外23例在用化学药剂浸泡前先用高速磨钻打磨瘤壁,复发3例,复发率为13.1%。结论囊内刮除灭活术仍是大部分GCT治疗的首选手术方式;GCT病灶刮除灭活辅以高速磨钻打磨瘤壁可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杨英年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7):173-174,177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的临床治疗策略。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27例骨巨细胞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Campanaeci分级选择治疗方案,17例患者(A组)采取扩大刮除联合骨水泥填充治疗.10例患者(B组)采取手术切除后肿瘤关节置换,术后随访24个月,评价临床效果。结果A组患者肿瘤复发率为17.65%,B组未见复发病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MSTS肢体功能评分为(20.8±3.6)分,B组的评分(24.8±3.8)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大刮除骨水泥填充术后的复发率相对较高.手术切除后肿瘤关节置换的肿瘤清除效果显著,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龙开明 《成都医药》2004,30(3):172-172
骨巨细胞瘤是潜在恶性肿瘤,好发于青壮年四肢长管状骨,以膝关节附近最多,股骨下端、胫骨上端手术后容易复发,给治疗造成困难,我院自1986年以来共收治8例骨巨细胞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