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六经辨证治头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燕平 《陕西中医》2001,22(8):501-502
头痛由于脏腑经络受邪之不同 ,其临床表现错综复杂 ,难于根治 ,笔者临症以仲景《伤寒论》“六经辨证”为法 ,以经方为用 ,分经诊治 ,对经下药 ,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3.
六经辨证法在针灸治疗头痛中的运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灸治疗头痛,常规方法是病因辨证配以经脉辨证,笔者在此基础上将《伤寒论》六经辨证结合起来,根据头痛部位、《伤寒论》六经病脉证提纲、十二经脉“是动病”、“所生病”症状3 个方面进行辨证论治,取穴少而疗效明显。本文系笔者体会及病案五则。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首创六经辨证的独特辨证理论体系,其中将头痛列为关键症状进行辨证治疗,分为太阳头痛、阳明头痛、少阳头痛、少阴头痛、厥阴头痛,但未见明确的太阴头痛条文。按六经论述头痛的具体症状及治疗方药,其性质涉及表、里、寒、热、虚、实、水饮之不同,对后世头痛辨证施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更有效地发挥经方对头痛病证辨证治疗的指导作用,本文将《伤寒论》中辨治六经头痛的条文进行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5.
慢性泄泻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由急性泄泻治疗不当或不及时而转为慢性.一旦转为慢性泄泻,多病程迁延而转为顽证,令患者痛苦不堪,医者治疗也较为棘手.本病西医治疗首先要查明病因,然后再针对病因治疗,多采用抗菌药物、微生态制剂、对症止泄药物,但只有部分患者可达满意疗效,相当一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佳.中医治疗慢性泄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临床医家多采用脏腑辨证法,先确定病变脏腑、病位,然后再分别论治.笔者在临床上多采用六经辨证法来治疗慢性顽固性泄泻,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徐某,女,53岁,工人,1998年11月25日初诊。头痛,头胀,头晕甚,痛苦万分,双膝关节肿胀酸痛,屈伸不利,行、卧不便,影响睡眠。曾多方多次求治,久治无效。病人高血压病史6年,因患胆结石,5年前已行胆囊切除术,一直服硝苯地平片。现头痛甚伴胀、晕,膝关节肿胀酸痛,屈伸不利,关节无法弯曲到90°,痛苦面容,体丰,纳便正常,无耳聋、耳鸣;头痛胀晕,以枕项及前额、眉棱骨处甚。面稍赤,烦躁不安,口苦咽干,舌暗偏红有瘀点,苔薄,脉弦涩。CT检查头部未见异常。膝X线示:膝关节骨质增生。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偏高,血压18.62/11.44kPa。属肝阳上亢,血瘀痹痛。治…  相似文献   

7.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亦可出现于多种慢性疾病中,其病因较多,但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可分风寒、风热、风湿三型;内伤可有肝阳、肾虚、血虚、疾湿、瘀血之不同,本例患者属气虚血瘀型,治以益气活血为主,兼以止痛。 病案:邹某,女,42岁,农民。就诊日期1998年3月31日。患者5年前因头部外伤而有头痛如刺、头晕之候,继则出现乏力,失眠,多梦,头顶如重物压迫感。几经治疗均罔效,近来病情加重,伴食饮不振。检查:精神不振,语音低弱,形体偏瘦,舌质紫,苔薄白而干,脉细涩。诊断:中医为气虚血瘀型头痛;西医为神经性头痛。治疗:针刺。取穴:太阳(双),合谷(双),足三里(双)。手法:进针后以拉旋手法向三穴针体发气,得气后再以龙衔式以太阳穴经合谷穴至足三里穴导引,并调两侧气机趋于平衡,效果:治疗1次后患者即感  相似文献   

8.
陈大中  沈荣宝 《针刺研究》1989,14(1):255-256
各类顽固性头痛,经年累月奔波于中西医药,结果疗效不显。  相似文献   

9.
顽固性头痛的病因复杂,表现形式多样,发作时疼痛难忍久治不愈,且有家族史的特点。如何及早干预,阻断发病因素,控制发病进程,减轻疼痛程度,减少复发的频率,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现结合临床,探讨顽固性头痛的中医辨治特点。  相似文献   

10.
刘家贵 《北京中医药》2012,31(6):453-454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胶囊对顽固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对45例具有血瘀特征的顽固性头痛患者口服血府逐瘀胶囊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和症状积分变化。结果 45例患者治疗前头痛积分(15.28±4.6)分,治疗后(8.31±3.28)分,治疗前后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5例患者,基本治愈25例(55.5%),18例(40%),无效2例(4.5%)。结论血府逐瘀胶囊对于具有瘀血征象的顽固性头痛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再生障碍性贫血以脾肾不足为主,故治疗以补益脾肾为主并结合西医治疗成为了当今治疗再障的主要方法。但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中医治以活血化瘀与补益脾肾并重,并结合西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治疗过程中重视活血化瘀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疮疡疾患的病理基础;中医、中西医治法治则;筛选活血化瘀中药,以促进治疗疮疡血瘀证的药物开发.方法追溯自晋代至清代疡科治疗专著30余部,分析疮疡疾患的病因病机;统计疮疡内治处方出现率较高的中药排序,分析药物的功效分类.查阅现代文献,归纳血瘀证时出现的病理生理改变;分析治疗疮疡各类中药的现代药理作用.结果疮疡疾患病理基础,肿疡以气滞血瘀伴湿热毒为主证;溃疡以血瘀伴气血两虚为主证.治法为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补益气血.药物以甘草、当归、金银花、赤芍、人参、黄芪、桂枝为主药.结论疮疡疾患以活血化瘀治法为主,辨证佐以清热解毒、补益气血类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法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方法]在一般治疗基础上,以活血化瘀法对24例2型糖尿病进行治疗。[结果]经1~2个月治疗后,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1.6%。[结论]活血化瘀法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法则,据此法配伍中药治疗糖尿病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芳香酸类成分在活血化瘀方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揭示了部分活血化瘀方中出现频次较高的药味常含有丰富的具有抗血小板凝集和抗血栓等作用的芳香酸类成分,它们对整方效应的贡献不仅在于其本身的生物效应,还通过与碱成盐、与醇形成酯化物以及助溶其它活血化瘀成分等方式改善或增强整方活血化瘀效应。因此,系统地研究活血化瘀方中芳香酸类成分与整方生物效应的关系将为阐明方剂效应物质基础和配伍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活血化瘀法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活血化瘀法和骨质疏松性骨折各自的特点及研究进展,分析了活血化瘀法在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运用及防治并发症的作用。活血化瘀法具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然而活血化瘀法的用药方式、使用时机及与其他治疗方法有机结合尚需作进一步临床与实验探索。  相似文献   

16.
芳香酸类成分在活血化瘀方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揭示了部分活血化瘀方中出现频次较高的药味常含有丰富的具有抗血小板凝集和抗血栓等作用的芳香酸类成分,它们对整方效应的贡献不仅在于其本身的生物效应,还通过与碱成盐、与醇形成酯化物以及助溶其它活血化瘀成分等方式改善或增强整方活血化瘀效应.因此,系统地研究活血化瘀方中芳香酸类成分与整方生物效应的关系将为阐明方剂效应物质基础和配伍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归黄颗粒的抗心肌缺血作用及活血化瘀功效。方法:静注垂体后叶素制备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加冰水浴造成大鼠血瘀模型。结果:归黄颗粒能明显改善缺血大鼠心电图的ST段和血 瘀模型大鼠的全血粘度及血液流变学特性。结论:归黄颗粒对心肌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功效,改善机体的血液流变学状态。  相似文献   

18.
活血化瘀研究历经50余年,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展,采用现代科技方法深刻阐释了血瘀证的科学内涵,确立了现代血瘀证的概念,建立了一系列血瘀证的诊断标准,并对活血化瘀药物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目前,现代血瘀证学已经形成一个新兴学科,并引领着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方向。对现代血瘀证学的研究与发展做一概述。参考文献36篇。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127例血瘀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临床血液流变学观察,证实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含量和血液粘滞度呈现正相关性,其主要成因是由于PGI_2/T×A_2比率失调,及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粘附聚集升高等而导致血液粘度增高,因此推断应用活血化瘀药物可以起到调脂作用,其原理可能是应用活血化瘀法恢复脾肾功能,改善血液粘度,使体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合成抑制和吸收或增加他们的排泄和分解.临床应用自制心脑宁胶囊对血瘀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治疗,证实有良好的调脂效果.从临床和实验室推断“心脑宁”胶囊治疗机制可能是作用于血细胞及纤维蛋白原,起到抑制凝血、激活纤溶,从而改善病人血液粘度.达到降低LDL-ch,升高HDL-ch效果.  相似文献   

20.
李顺鸿  陈敬 《河南中医》2020,40(6):969-972
血瘀证是银屑病难治愈,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肝与银屑病密切相关,肝藏血,主疏泄,气血失和,皮肤不得濡养,发为此病。现代实验研究证实,银屑病与代谢综合征联系密切,而瘀血的存在是代谢综合征进一步发展、导致并发症的关键因素,同时也阐明了银屑病血瘀证与部分血清细胞因子的相关性。对于银屑病血瘀证的诊治,本着治病求本的原则,首先应活血化瘀,再根据导致血瘀证不同的原因,兼顾益气、养阴、清热、凉血、理气、行气、化痰、温阳、温经散寒等。同时灵活运用中医特色外治法如走罐、针刺、火针、刺络放血法等辅助治疗,以更好地控制银屑病的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