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竹红菌乙素脂质体对鸡冠皮肤光动力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观察竹红菌乙素脂质体 (HB liposome)光动力学疗法对鸡冠皮肤的光敏损伤特点。方法 成年来亨鸡 4 5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 9只 ,PDT组 36只。PDT组动物静脉分别注射HB liposome 0 2 5、0 5、0 75mg/kg ,给药后即刻用铜蒸气激光照射 ,功率密度分别为 5 0、1 0 0mW/cm2 ,能量密度分别为 30、6 0、1 2 0J/cm2 ,于照射后第 1、3、7、1 4、2 8天进行肉眼和光镜观察。结果 光敏剂剂量为 0 2 5、0 5mg/kg时 ,以功率密度为 1 0 0mW /cm2 的铜蒸气激光混合光照射 2 0min ,肉眼和光镜观察显示来亨鸡鸡冠的真皮乳头层毛细血管网破坏明显 ,表皮层无明显损伤 ,褪色效果明显。结论 HB liposome光动力学疗法对鲜红斑痣模型—来亨鸡鸡冠有着良好的褪色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五种新型竹红菌素衍生物分别为竹红菌素乙素(hypocrellin,HB)的二位ω-氨基磺酸衍生物THB、3HB和4HB,及十七位ω-氨基磺酸衍生物3SB和4SB对体外培养的人肺腺癌上皮细胞(A549)的光动力(photodynamic therapy,PDT)效应,筛选光动力活性和安全性较好的竹红菌素衍生物。方法 (1)杀伤效应。将0.94 nmol/ml的5种新型竹红菌素衍生物和HB分别与A549细胞孵育4 h后,分别以波长630和532 nm激光照射,功率密度20 mW/cm2,照射时间1 000 s,能量密度20 J/cm2,照光后继续避光孵育24 h后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2)安全系数。分别以波长532和630 nm激光照射,以血卟啉(hematoporph-yrin derivative,HpD)为对照光敏剂,研究17-4-amino-1-butane-sulfonic acid-hypocrellin B(4SB)对A549细胞的光动力效应及和暗毒性,并比较安全系数(暗毒性IC50/光毒性IC50)。结果 (1)杀伤效应。五种竹红菌素衍生物中,4SB在630和532 nm激光照射下对A549的光动力杀伤作用强于其它衍生物,接近HB。(2)安全系数。波长532 nm激光照射,4SB的光毒性分别为103.86和84.16 ng/ml是HpD 960.14 ng/ml的10.53和11.4倍,但前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波长630 nm激光照射下,4SB光毒性的IC50为50.7 ng/ml,HpDIC50为1 069.88 ng/ml,暗毒性HpD、4SB分别为7.84、21.93μg/ml,安全系数4SB(432.5)〉HpD(7.3)。HpD在532和630 nm两波长下的光毒性IC50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4SB在532和630 nm两波长下的光毒性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5种衍生物可能成为有价值的光敏剂,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研究耐药及非耐药肺癌细胞株对竹红菌乙素(HB)-PDT的反应性,对比研究细胞耐药对光敏剂竹红菌素的吸收是否造成影响,探讨肿瘤细胞耐药的相关机制及HB-PDT对耐药肿瘤杀伤的可能性。方法(1)以不同浓度的竹红菌乙素(HB)分别孵育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细胞及经顺铂诱导耐药的多药耐药细胞系A549/DDP细胞,然后分别以铜蒸气激光混合光在饱和光剂量条件下进行照光处理,照光后置于37℃含5%CO2的孵箱中继续孵育24h,然后用MTT法分别测定不同HB浓度、不同细胞的存活率,分别绘制HB对2种细胞杀伤曲线并拟合曲线方程,根据方程求出HB对2种细胞的半数杀伤浓度(IC50)。根据曲线、拟合曲线方程及IC50比较经顺铂诱导耐药及非耐药细胞系HB-PDT杀伤效应有无差别。(2)对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细胞以及顺铂诱导的多耐药细胞系A549/DDP细胞进行光敏剂吸收实验,分别测定并绘制光敏剂被2种细胞吸收的标准曲线、浓度-含量关系曲线、时间-含量关系曲线,根据曲线及拟合方程比较分析2种细胞对光敏剂竹红菌素的吸收差异。结果HB-PDT对经顺铂诱导耐药及非耐药细胞系均具有很强的杀伤效应,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竹红菌乙素-PDT对A549细胞及A549/DDP细胞的半数杀伤浓度(IC50)分别为33·82ng/ml和34·19ng/ml。A549/DDP细胞与A549细胞对光敏剂吸收的标准曲线、浓度-含量关系曲线、时间-含量关系曲线均极为相似,顺铂诱导耐药的细胞系A549/DDP细胞与亲代细胞系A549细胞间对光敏剂的吸收无统计学差异(P>0·05)。2种细胞吸收曲线对比后未见到耐药细胞在光敏剂吸收过程中将光敏剂排出细胞外所引起的细胞内光敏剂含量降低,证实A549/DDP细胞中不存在将光敏剂“泵”出细胞外的作用。结论HB-PDT对经顺铂诱导耐药及非耐药细胞系均具有很强的杀伤作用。对顺铂产生多药耐药的肿瘤细胞与非耐药肿瘤细胞对HB的吸收无明显差别,因而对顺铂耐药的肿瘤细胞对于PDT仍然非常敏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两种新型光敏剂5-氨基-1-戊磺酸取代竹红菌乙素衍生物(PENSHB)和15位脱乙酰基13位3-氨基-1-丙磺酸取代的竹红菌乙素衍生物(DPROHB)的细胞毒性及其光动力杀伤效应,并与其母体竹红菌乙素(hypocrellin B,HB)的细胞毒性、光动力杀伤效应进行比较。初步了解两种新型光敏剂的光动力作用效果。方法三种光敏剂分别孵育人胃腺癌BGC-823细胞,光动力组:采用波长532 nm、功率密度20 mW/cm2 KTP激光照射1 000 s。光敏剂组:仅孵育24 h。用MTT法分别测定各组不同光敏剂浓度下的癌细胞存活率。分别绘制药物对细胞光毒及暗毒的杀伤曲线,并拟合曲线方程,计算光动力组半数杀伤浓度(50%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PDT)及光敏剂组半数杀伤浓度(50%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DT)。并由此计算光敏剂的安全系数。结果 PENSHB、DPROHB及HB对BGC-823细胞的半数杀伤浓度(IC50-PDT)分别为26.22、28.14和48.03 nM;PENSHB、DPROHB的IC50-PDT与HB的IC50-PDT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PENSHB的IC50-PDT与DPROHB的IC50-PDT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光敏剂组PENSHB、DPROHB及HB半数杀伤浓度(IC50-DT),分别为3.42、4.20和4.48μM,三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PENSHB、DPROHB及HB的安全系数依次为130,173,93。结论 PENSHB和DPROHBP对BGC-823细胞株的PDT杀伤效应无明显区别,但均强于HB,三种光敏剂对细胞暗毒性相当,PENSHB和DPROHBP较HB安全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光敏剂孵育时ECV304细胞和培养液中竹红菌乙素(HB)的含量,以及HB在细胞和培养液中的光漂白.方法 体外培养ECV304细胞,HB的孵育浓度分别为10、30 μg/ml,每个浓度组再分为照光组和未照光组.未照光组HB孵育2 h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中HB的荧光分布;然后分别用乙酸乙酯萃取细胞和培养液中的HB后用吸收光谱测定HB的含量.照光组用532 nm激光照射,采用上述方法测量细胞和培养液中HB的含量,并进行HPLC图谱分析.结果 HB的孵育浓度为10、30 μg/ml,孵育浓度增加细胞中HB浓度并不随之成比例增加,激光照射使细胞和培养液中的HB都发生了光漂白.结论 利用HB的浓度吸收光度值的标准曲线,可以估算出细胞中以及光照后HB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竹红菌素 光动力疗法 (HB PDT)对肺癌细胞的杀伤效应 ,并与第一代光敏剂血卟啉衍生物 (HpD)进行比较。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竹红菌乙素 (HB)及HpD孵育细胞 ,然后分别在铜蒸汽激光混合光饱和光剂量条件下进行照光处理 ,照光后置于 37℃、5 %CO2 的孵箱中继续孵育 2 4h ,用MTT法分别测定不同浓度下的细胞存活率 ,绘制杀伤曲线并拟合曲线方程 ,根据方程求出不同光敏剂对细胞的半数杀伤浓度 (IC50 )。结果 HB PDT对肺癌细胞株具有很强的杀伤效应 ,其IC50 为 33 82ng/ml,而HpD对肺癌细胞株的IC50 为 1316 88ng/m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HB PDT对肺癌细胞株的杀伤效应明显优于HpD PDT ,是一种对肿瘤细胞杀伤所需浓度范围小、杀伤强度高的新一代光敏剂。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对比研究耐药及非耐药肺癌细胞株对竹红菌乙素-光动力疗法的反应性,以及耐药肿瘤细胞对竹红菌乙素-光动力疗法及化疗药物的反应性之间是否存在差别.方法以不同浓度的竹红菌乙素分别孵育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及经顺铂诱导耐药的多药耐药细胞系A549/顺铂,然后分别在铜蒸汽激光混合光饱和光剂量条件下进行照光处理,照光后继续孵育24 h,四唑盐比色法分别测定不同竹红菌乙素浓度﹑不同细胞的存活率,分别绘制竹红菌乙素对两种细胞存活率曲线并拟合曲线方程,根据方程求出竹红菌乙素对两种细胞的半数杀伤浓度.根据曲线﹑方程及半数杀伤浓度比较竹红菌乙素-光动力疗法杀伤经顺铂诱导耐药及非耐药细胞系的光毒效应有无差别;同时对比测定化疗药物顺铂对A549及A549/顺铂杀伤的半数杀伤浓度,比较竹红菌乙素-光动力疗法及化疗药物顺铂对耐药肿瘤细胞杀伤半数杀伤浓度间的差异.结果竹红菌乙素-光动力疗法对经顺铂诱导耐药及非耐药细胞系均具有很强的杀伤效应,竹红菌乙素对A549及A549/顺铂的半数杀伤浓度分别为33.82 μg/L和34.19 μg/L,竹红菌乙素-光动力疗法对两种细胞杀伤的半数杀伤浓度数据间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顺铂对A549及A549/顺铂的半数杀伤浓度分别为1.06 mg/L和8.06 mg/L,两者之间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 竹红菌乙素-光动力疗法和化疗药物顺铂对耐药肿瘤细胞杀伤效应间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结论竹红菌乙素-光动力疗法对于耐药及非耐药细胞的光毒效应无显著差别.竹红菌乙素-光动力疗法对耐药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光毒效应,其杀伤经顺铂耐药肿瘤细胞的效果明显优于已产生耐药的化疗药物.竹红菌乙素-光动力疗法有可能发展为对顺铂耐药肿瘤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新型光敏剂5-氨基-1-戊磺酸取代竹红菌乙素衍生物(PENSHB)对小鼠S180肉瘤动物模型的光动力杀伤作用,评价其对在体肿瘤的杀伤效应。方法:昆明小鼠双侧胸皮下接种S180肉瘤腹水瘤液,得到肿瘤模型。实验分为3组,每组6只小鼠。对照组(不作PDT处理);PENSHB1h组(5mg/kg,给药1h后照光);PENSHB6h组(5mg/kg,给药6h后照光)。尾静脉给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不同参数的竹红菌乙素.光动力学疗法(HB-PDT)对青紫蓝兔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生物学效应以及对视网膜的非选择性损伤,为临床应用HB-PDT疗法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提供依据。方法 青紫蓝兔18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3只。其中药物对照组耳缘静脉注射HBl.5mg/kg,不照激光。激光对照组耳缘静脉注入生理盐水2.0mg/kg,PDTI-Ⅳ组耳缘静脉注射HB各10mg/kg,分别以能量密度为240、14.4、30.0、48.0和56.OJ/cm^2,波长为532nm的倍频YAG激光照射兔眼底。观察兔眼底变化、荧光素渗漏情况及视网膜、RPE、视细胞、脉络膜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在PDT后第1天,单纯照光组和单纯药物对照组眼底和组织学无改变;HB剂量为10mg/kg,功率密度120-700mW/cm^2、能量密度14.4—56.0J/cm^2的532nm激光照射,可以导致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闭塞,视网膜外层损伤,内层无明显改变。HB剂量10mg/kg,功率密度300—600mW/cm^2,照光时间80—100s,能量密度30—50J/cm^2是适宜的治疗参数。结论 HB对视网膜和脉络膜的生物学效应与光敏剂的剂量和激光照光时间、功率密度、能量密度密切相关。生物学效应与能量密度呈量效依赖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竹红菌素B(HB)微乳剂型和脂质体剂型对荷瘤小鼠的光动力效应,并比较两者作用是否相同。方法昆明小鼠双侧胸皮下接种S180肉瘤腹水瘤液制成肿瘤模型。实验分为6组,每组6只小鼠。对照组(不作PDT处理);HMME组(10 mg/kg,给药1 h后照光);脂质体-1组(给药1 h后照光)和脂质体-6组(给药6 h后照光);脂肪乳-1组(给药1 h后照光)和脂肪乳-6组(给药6 h后照光),后4组HB剂量皆为1.5 mg/kg,尾静脉给药。激光波长532 nm,功率密度为100 mW/cm^2,能量密度100 J/cm^2。测量治疗前后瘤体大小,7 d后取材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PDT治疗后,肿瘤体积无缩小。HMME组肿瘤表面坏死轻,镜下皮肤和肿瘤浅层出现坏死,坏死灶周围有大量炎性细胞。两种HB剂型1 h组全部出现较重的肿瘤坏死,呈黑色,范围较肿瘤小。镜下皮肤及肿瘤的坏死,坏死灶周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部分炎性细胞侵入未受破坏的肿瘤组织。两种HB剂型6 h组8只小鼠中有6只肿瘤表面无坏死,镜下在正常皮肤下、肿瘤深部有明显的坏死,呈椭圆形,坏死灶周围及皮下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并侵入未受破坏的肿瘤组织。结论HB的微乳和脂质体剂型都有一定的光动力效应,作用相近,HB是一种有开发潜力的光敏剂。  相似文献   

13.
光动力疗法封闭兔耳缘静脉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封闭小静脉所需光敏剂和激光照射的剂量,为临床应用光动力疗法封闭小静脉提供依据。方法:以兔耳缘静脉为研究对象。实验动物注射血啉甲醚或竹红菌乙互后用铜蒸气激光照射耳缘静脉。选择不同的功率密度、照射时间、光敏剂及其剂量,比较各组兔耳缘静脉血栓形成比率。结果:在血啉甲醚剂量为10mg/kg时,150mW/cm^2激光照射40min(能量密度为360J/cm^2)的血兔耳缘静脉血栓形成比率高于180J/cm^2和240J/cm^2(P=0.040,P=0.167)。180J/cm^2激光照射剂量时,30mg/kg血啉甲醚组血栓形成比率高于10mg/kg和20mg/kg(P=0.014,P=0.214).功率密度同为150mW/cm^2,血啉甲醚剂量为30mg/kg激光照射20min与10mg/kg激光照射40min的血栓形成比率相当(P=0.556)。功率密度为150mW/cm^2激光照射时,竹红菌乙素剂量为1mg/kg激光照射5min,与血啉甲醚剂量为10mg/kg激光照射40min的血栓形成比率相当(P=0.714)。结论:在一定范围内局部激光照射能量越高、光敏剂的剂量越大,越容易形成血栓。光动力疗法封闭小静脉形成血栓比较合适的条件是血啉甲醚剂量10mg/kg,功率密度150mW/cm^2,照射时间40min。光动力疗法对小静脉的封闭作用使之有可能成为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竹红菌素由于其显著的光诱导抗肿瘤和抗病毒的作用而受到广泛的关注。竹红菌素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光动力学治疗皮肤等疾病。光动力学作用导致靶细胞损伤的机制中坏死和凋亡起重要作用。笔者总结了文献中一系列结构修饰的竹红菌素对产生活性氧物质(1O2,O2-.OH.)和对提高光动力学疗效的影响,还总结了竹红菌素光动力学过程中结构修饰对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酞菁锌(ZnPcS2P2)介导的光动力效应体外杀灭K562白血病细胞中光剂量以及光敏剂浓度对白血病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方法 用17种不同光剂量(360、324、290、250、200、180、124、90、76、47、29、18、11、6.9、4.2、2.1和OJ/cm^2)的半导体激光分别辐照与7种不同光敏剂浓度[0(光照对照组)、0.0625、0.125、0.25、0.5、1.0和2.0μg/m1]ZnPcS2P2行体外培养的K562白血病细胞。辐照后将细胞置于37℃、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2d,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白血病细胞的存活率。结果 单纯药物对K562白血病细胞没有影响,单纯光照在光剂量为360J/cm^2 时能引起细胞的损伤。与光敏剂共培养的各组白血病细胞均受到激光辐照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存活率随着光剂量以及光敏剂浓度的增加而减小。结论 光动力学疗法能够有效地杀灭白血病细胞,但是光剂量和光敏剂浓度的选择十分关键。ZnPcS2P2浓度1.0μg/ml、光剂量6.9J/cm^2是杀灭K562白血病细胞一组比较理想的搭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AIA-PpIX在皮肤癌细胞中的药代动力学规律,分析ALA—PDT对皮肤癌细胞的光动力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荧光光谱技术测量皮肤癌细胞A431和A375的ALA—PpIX的荧光强度。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研究ALA—PpIX在皮肤癌细胞中的分布。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ALA-PDT作用后细胞的形态学变化。使用CCK-8(CellCounting Kit-8)比色法测定AIA-PDT后细胞的存活率。结果两种皮肤癌细胞内ALA—PpIX的含量随着ALA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当ALA浓度为0.6mM时,ALA-PpIX的含量已基本达到饱和,0.6mM为最佳的药物孵育浓度。给予细胞0.6mMALA孵育4h后,检测到AIA—PpIX弥散分布于两种皮肤癌细胞的胞浆内和细胞膜上。两种细胞经AIA-PDT后的形态发生显著变化。在光剂量增加到1.74J/cm^2时,A431和A375细胞的存活率均下降到25%以下。结论两种皮肤癌细胞吸收ALA后合成PpIX的特性没有显著差异。在相同孵育时间条件下,A431合成PpⅨ的含量比A375高。A431和A375对ALA-PpIX的最佳药物孵育浓度为0.6mM。ALA—PDT对两株皮肤癌细胞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A431对ALA-PDT更敏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与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CEC患者46例46只眼,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22只眼,联合组24例24只眼。对照组单纯PDT治疗,联合组行PDT治疗1周后行玻璃体腔内注射贝伐珠单抗1.5 mg(0.06 ml)。两组患者术后1、3、6和12个月随访复查最佳矫正视力、眼底、眼底荧光造影(FFA)、吲哚青绿荧光造影(ICG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随访时若发现脉络膜新生血管(CNV)部分闭合或仍有渗漏,联合组再行玻璃体腔注射贝伐珠单抗治疗,最短间隔1个月;对照组再行PDT治疗,最短间隔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底改变、FFA、ICGA、OCT等,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视力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两组患者眼底病灶缩小、出血吸收、视网膜水肿消退。联合组19只眼(79.2%)CNV完全闭合,5只眼(20.8%)CNV大部分闭合,轻微荧光素渗漏;对照组15只眼(68.2%)CNV完全闭合,7只眼(31.8%)CNV大部分闭合,轻微荧光素渗漏。OCT显示两组患者术眼视网膜下液吸收,CNV强反射区域明显缩小;联合组和对照组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均显著缩小。联合组患者仅接受一次PDT治疗,贝伐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平均治疗次数1.75次;对照组患者PDT平均治疗次数为1.86次。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及术后随访均未见明显眼部或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PDT或PDT联合玻璃体内注射贝伐珠单抗治疗CEC均安全有效,联合治疗能更有效封闭CNV,促进视网膜渗出及出血的吸收,同时减少PDT治疗次数,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降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金蒸气激光和半导体激光光动力学疗法(PDT)治疗上消化道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上消化道癌症患者162例,分别应用金蒸气激光(67例)或半导体激光(95例)作为治疗光源,功率密度200~400mW/cm^2,能量密度100~300J/cm^2。光敏剂分别为血卟啉衍生物(5mg/kg给药)及卟吩姆钠(2mg/kg给药),于照光前12~24h静脉滴注。 结果金蒸气激光组67例患者中,完全效应5例(7.5%),明显效应40例(59.7%),稍有效应16例(23.9%),无效6例(9.0%)。半导体激光组95例患者中,完全效应9例(9.5%),明显效应58例(61.1%),稍有效应20例(21.1%),无效8例(8.4%)。两组病例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金蒸气激光器及半导体激光器PDT治疗临床各期上消化道癌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是较好的姑息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