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比较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甲钴胺进行治疗,研究组则采用依帕司他进行治疗.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25%和70.73%,两组比较,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有统计学差异存在.结论:依帕司他可有效减少山梨醇的合成,促使神经传导速度加快,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 100例DPN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控制血糖血脂等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帕司他和静脉注射甲钴胺(弥可保)。比较两组疗效及神经传导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P〈0.05);治疗后正中神经和腓神经肌电图传导速度均快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DPN能明显改善末梢神经的代谢、传导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康医学》2019,(2)
目的:观察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治疗,研究组给予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胫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92%(47/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3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胫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的疗效.方法 DNP患者7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0.5mg静脉推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帕司他50mg,日3次口服,疗程12周.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DPN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治疗;观察组采用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 相似文献
6.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22)
目的:观察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应用依帕司他片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集我院内科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施予甲钴胺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予依帕司他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神经传导速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腓总神经运动支、腓总神经感觉支、正中神经运动支、正中神经感觉支相较于对照组速度均高(P<0.05)。结论: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用依帕司他片治疗的效果显著,能缓解下肢疼痛、麻木等神经病变症状,改善神经传导。 相似文献
7.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常规糖尿病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帕司他治疗,连用8周。评价治疗后患者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腓神经、胫后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SN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SNCV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给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依帕司他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减轻临床症状,且患者对其耐受性好,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运用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患者,两组患者常规治疗相同,包括饮食、运动、降糖药物,积极控制血糖,血糖控制在空腹5.1~8.0 mmol/L,餐后2 h控制在4.4~10 mmol/L。两组患者共同用药维生素B1、B6片、优降糖、胰岛素。观察组选择运用依帕司他片口服,联合甲钴胺注射液0.5 g静脉滴注;2次/d,对照组选择丹参注射液10 ml静脉滴注,观察用药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达到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37.50%。差异明显,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讨论: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效果明显优越,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依帕司他结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依帕司他结合甲钴胺治疗,将治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后得到显著改善,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神经传导速度无明显变化,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6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帕司他结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借鉴和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8例)给予维生素治疗,观察组患者(52例)给予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进行检测,并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38.46%和94.2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42%和60.42%的比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采用依帕司他与甲钴胺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的方式可以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依帕司他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片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口服依帕司他片50mg,3次/d;对照组40例给予肌注维生素B121 000μg,隔日1次;均以4周为1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主观症状和糖尿病周围神经功能障碍改善情况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2.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口服依帕司他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本院56例诊断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治疗组28.例,对照组单纯给予甲钴胺治疗,治疗组给予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详细观察两组再比较两组患者的情况。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症状及测定肌电图。结果:两组在治疗后,各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较单纯采用甲钴胺治疗疗效更加显著,在临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使用依帕司他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DPN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单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帕司他治疗,比较两组临床药效、安全性及不同治疗阶段的运动神经与感觉神经传导状况.结果 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0%,高于对照组的6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依帕司他与甲钴胺联合治疗DPN患者效果确切,安全性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应用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4月—2012年3月我院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36例,所有患者血糖、血脂、血压控制均达标,同时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依帕司他50mg,一日3次,口服);对照组(甲钴胺0.5mg,一日3次,口服);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外周神经症状、神经传导速度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外周神经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短期疗效观察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更有效、安全的方法之一,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DPN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口服依帕司他)32例,对照组(仅控制血糖)28例,各组治疗前、后测FBG、2hPBG、HbAlc、神经电生理检查并进行多伦多床神经病变评分(TCSS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正中神经与腓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及TCSS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可以提高DPN神经传导速度,并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TCSS评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把5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应用弥可保,治疗组28例应用依帕司他联合弥可保。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7%,显效率25.O%;对照组总有效率66.66%,显效率13.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和腓浅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两组之间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依帕司他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神周围经病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采用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86例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控制血糖和口服依帕司他片(50 mg tid×3周)的治疗,3周疗程结束后观察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学评分、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结果 治疗后周围神经病变的各种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后尺神经、胫神经和正中神经MNCV及SNCV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总有效率为90.70%.仅3例患者出现短时间轻度发热、恶心,未予处理自行缓解,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少且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甲钴胺、前列地尔与依帕司他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9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用甲钴胺、前列地尔与依帕司他联合治疗,对照组用甲钴胺与前列地尔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为75.6%,观察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感觉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比对照组提高的程度更显著(P〈0.01)。结论甲钴胺、前列地尔与依帕司他联合应用能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依帕司他、甲钴胺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neuropathy,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7年以后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2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选用依帕司他、甲钴胺联合胰岛素泵进行治疗,对照组选用甲钴胺联合胰岛素泵进行治疗;治疗周期为一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TCSS)的评分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MNCV、SNCV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MNCV、SNCV较对照组比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TC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TC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依帕司他、甲钴胺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联合用药较单药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甲钴胺、依帕司他、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0例,随机分为甲钴胺组、依帕司他组及甲钴胺、依帕司他、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治疗组(联合治疗组),疗程1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外周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及外周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改善,联合治疗组效果更明显。结论甲钴胺、依帕司他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