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血管病患者血脂水平改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患者血脂变化规律。方法:脑梗死患者106例、脑出血患者65例和非脑血管病患者83例;脑梗死组又分为初发和复发,<60和≥60岁、以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亚组。用比色法测定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脑梗死组血清TC、TG和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DL-C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老年脑梗死组TC、T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脑梗死组TC、L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脑出血患者血脂指标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组血清TC、TG和LDL-C均高于单纯脑梗死组和对照组。结论:血清TC、LDL-C主要与复发性脑梗死有关,而TC、TG主要与老年脑梗死发生有关;血清TC、TG和LDL-C升高与脑梗死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有关。  相似文献   

2.
中青年人脑卒中与血脂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血脂与中青年人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检测了206例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及80例对照者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100(ApoB100)和脂蛋白(a)[Lp(a)]血清含量。结果 脑梗死组TG、TC、LD-L-C、ApoB100及Lp(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Lp(a)水平亦高于脑出血组,异常的血脂成分随年龄变化而发生改变;皮层动脉区脑梗死组Lp(a)水平显著高于穿通动脉区脑梗死组;脑出血组血脂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结论 血脂代谢紊乱是中青年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钙对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10rag/d),对照组使用阿托伐他汀钙或其他他汀类药物治疗,用药2周后检测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CRP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血清TC、TG、LDL—C和CRP均有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下降程度更大。结论瑞舒伐他汀钙能更有效降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血脂及CRP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脂与脑梗死(CI)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17例脑梗死患者、98例体检健康人群进行血脂测定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测,并行对照分析。结果脑梗死组中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且以不稳定斑块患者为主,颈动脉分叉处(BIF)常见。不稳定斑块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的TC、TG、LDL-C载脂蛋白B(Apo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不同年龄脑梗死患者的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血清TC、TG、LDL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有关。血脂异常是独立于年龄之外的脑梗死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脑梗死患者血尿酸、脂蛋白(a)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尿酸、血清脂蛋白(a)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85例脑梗死患者测定其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脂蛋白(a)及血尿酸(UA)水平,与对照组40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TC、TG、HDL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UA、LDL、Lp(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其中脑梗死合并糖尿病者较无糖尿病者,血UA、Lpo(a)亦有明显升高(P<0.05),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尿酸、Lpo(a)含量增高与脑梗死存在一定关系,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和血脂水平,探讨它们在老年腔隙性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78例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腔梗组),与72例无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抽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TC/HDL-C比值,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在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TG、TC、LDL—C、TC/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TBIL、DBIL、IBIL、HDL-C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TG、TC、LDL-C水平,TC/HDL—C比值升高,TBIL、DBIL、IBIL、HDL-C水平降低与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发病密切相关。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存在胆红素和脂质代谢紊乱,胆红素和脂质代谢紊乱参与了老年腔隙性脑梗死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梗死各亚型患者的血脂水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脂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各亚型的关系。方法 检测167名急性脑梗死患血脂的6项指标,并同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对梗塞组按TOAST病因分型方法分类后,各亚型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组患的TC、TG、LDL及ApoB水平显高于对照组,ApoA水平低于对照组。亚组比较中,LAA组TG、TC、LDL及ApoB明显高于对照组;SAA组TG、LDL、ApoB高于对照组。各型的HDL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性差异。结论 脂代谢紊乱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它与LAA与SAA的发生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尿酸、血清脂蛋白(a)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85例脑梗死患者测定其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脂蛋白(a)及血尿酸(UA)水平,与对照组40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TC、TG、HDL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畀(P〉0.05),UA、LDL、Lp(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其中脑梗死合并糖尿病者较无糖尿病者,血UA、Lpo(a)亦有明显升高(P〈0.05),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尿酸、Lpo(a)含量增高与脑梗死存在一定关系,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与血脂、血糖(BG)水平的关系.方法 对123例脑梗死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其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及分叉处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数和性状,同时检测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蛋白(a){ LP(a)}、BG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评定标准:IMT≤1.0mm为血管正常,1.0mm< IMT≤1.2mm为硬化,IMT> 1.2mm为斑块形成.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IMT明显增厚、CAS斑块检出率、不稳定性斑块百分百明显增高(均P<0.05).(2)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BG水平脑梗死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0.01);脑梗死有斑块(包括稳定性斑块和不稳定性斑块)组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均P<0.05~0.01).(3)脑梗死组IMT与TC、LDL、BG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33、0.32、0.34,P<0.05~0.01).结论 血TC、LDL、BG水平可能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并发的脑梗死有关;脑梗死患者IMT增厚,CAS斑块及不稳定斑块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不同年龄脑梗死患者TOAST分型与血脂和纤维蛋白原(Fg)进行相关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427例45-89岁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不同年龄段分成3组。结合TOAST分型对3组患者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Fg予以分析。结果:①TG、TC、LDL—C水平随着年龄增高而降低CP〈0.05);HDL—C、Fg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增高(P〈0.05);②随着年龄增长,心源性脑检塞型脑梗死和女性患者的发生比例明显增高(P〈0.05)。结论:对75岁以上的脑梗死患者应重视联合降纤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增高。需重视对合并有导致雌激素水平低下因素的高龄女性的脑梗死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