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剂量胺碘酮预防阵发性房颤复发3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剂量胺碘酮预防阵发性房颤复发的疗效。方法:选择不同病因引起的阵发性房颤患30例,给予小剂量胺碘酮治疗,预防房颤复发,观察其效果。结果:30例患随访时间为3-28(平均13.5)个月,8例患在半年内房颤复发,半年有效率为73.33%。结论:小剂量碘酮预防阵发性房颤的复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老年房颤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水平,探讨其与房颤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的老年房颤患者83例,其中30例阵发性房颤,28例持续性房颤,25例永久性房颤患者,窦性心律30例(对照组),分别检测患者血清中Hcy、CRP水平,同时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各组左心房内径(LAD),并对各指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1血清Hcy、CRP及LAD值永久性房颤、持续性房颤组、阵发性房颤组均高于对照组,永久性房颤组及持续性房颤组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均P0.05);2房颤患者LAD与Hcy、CRP呈正相关。结论炎症和氧化应激可能参与了左心房的电重构及结构重构,并促进了房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Ensite3000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对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心房颤动患者行射频消融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7~2015-05行房颤消融术的患者共36例,其中阵发性房颤30例,持续性房颤6例。所有患者在Ensite3000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消融治疗,对房颤消融术的成功率、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6例均成功完成手术,即刻成功率为100%。随访3~12个月,复发房颤3例,复发左房房速3例,手术成功率为83.3%。发生并发症3例。结论 Ensite3000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短至中期疗效确切,具有较高成功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浆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Gal-3)与房颤(AF)患者左心耳(LAA)重塑和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入选了2015年1月—2017年2月期间住院的153名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其中阵发性房颤58例,持续性房颤55例,永久性房颤40例。通过食道超声评估LAA的形态和收缩功能,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浆Gal-3水平。结果 经食道超声检查共发现22例LAA血栓形成,其中阵发性房颤组2例、持续性房颤组11例、永久性房颤组9例。不同类型房颤患者之间,LAA形态和收缩功能存在显著性差异。血浆Gal-3水平在不同类型房颤中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患者的Gal-3水平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P<0.01)。Gal-3水平升高与LAA容积增加、 LA射血分数降低、 LAA峰值血流速度降低、 LAA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Gal-3是房颤患者LAA血栓形成的独立预测因素之一。结论 房颤患者血浆Gal-3水平升高与LAA重塑密切相关,Gal-3水平升高可能是LAA血栓形成的独立预测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利用起搏器心房颤动(下称房颤)负荷优化阵发性房颤患者药物治疗的临床获益。方法 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5月绍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和绍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植入起搏器合并阵发性房颤的患者4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6例及对照组2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或抗凝等常规药物治疗,再根据房颤负荷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胺碘酮片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房颤负荷、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6 min步行距离(6MWD)、QTc间期、胺碘酮用量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房颤负荷、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径、6MWD、QTc间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房颤负荷、LVEDd低于治疗前,LVEF、6MWD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结束时,观察组胺碘酮用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甲状腺功能异常、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安装心脏起搏器的阵发性房颤患者监测房颤负荷可以减少胺碘酮的服用剂...  相似文献   

6.
NT-proBNP在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NT-proBNP水平与房颤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受试者60例,其中阵发性房颤患者30例,另外选取性别、年龄、血压与房颤组相匹配的窦性心律患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脑钠素水平及房颤组经射频消融治疗成功恢复窦性心律与治疗不成功射频治疗术后房颤复发患者的脑钠素差别。结果阵发性房颤组患者血浆NT-proBN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房颤经射频消融术成功24例,比较射频消融术前术后监测脑钠素值变化,成功者术前、术后监测脑钠素明显差异,术后脑钠素明显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88P〈0.01)。结论房颤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监测血浆NT-proBNP水平的变化有助于房颤患者复发的预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非活动期风湿性心脏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f波的关系。方法 收集非活动期风湿性心脏病患者180例,根据心律情况分为窦性心律组、阵发性房颤组及永久性房颤组各60例,分析三组间的基本资料、Lp-PLA2水平、生化检查、心脏彩超数据的差异性。并将阵发房颤及永久性房颤两组的心电图f波相关数据与Lp-PLA2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Pro-BNP、左房内径、双瓣膜病变例数在阵发性房颤组及永久性房颤组中均高于窦性心律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低于窦性心律组(P均<0.05);阵发性房颤组中的Lp-PLA2、甘油三酯水平及房颤f波的间期大于永久性房颤组(P均<0.05);阵发性房颤组中Lp-PLA2与f波时限呈负相关(r=-0.259,P<0.05),与f波间期呈正相关(r=0.460,P<0.05)。结论 非活动期风湿性心脏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血浆Lp-PLA2水平与f波有关,阵发性房颤发生可能与炎症因子Lp-PLA2表达升高引起的电生理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探讨瓣膜置换 房颤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收治的行瓣膜置换 房颤射频消融术治疗的36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应用系统护理方法。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比例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瓣膜置换 房颤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患者应用系统的护理干预具有很好的改善效果,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阵发性房颤的随访情况和分析阵发性房颤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1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主要结局(是否发生房颤进展)和临床事件(卒中、心力衰竭、再住院和出血事件),再按是否房颤进展分为房颤进展组(n=87)和房颤未进展组(n=129)。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房颤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 21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经过3.45年(中位数)随访发生房颤进展者87例,其发生进展率为40.2%,年进展率为11.7%。房颤进展组脑卒中、心力衰竭、房颤相关的再住院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房颤未进展组(分别17% vs. 6%,18% vs. 5%,37% vs. 17%, 分别P<0.05,P<0.01和P<0.01);两组间病死率及出血发生率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 1.082,95%CI 1.016-1.392,P<0.05)、左房内径>45 mm(OR 2.339,95%CI 1.445-3.785,P<0.05)、CHADS2评分>3分(OR 1.382,95%CI 1.081-1.987,P<0.05)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OR 1.124,95%CI 1.005-2.345,P<0.05 )是房颤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阵发性房颤进展的年发生率为11.6%。影响房颤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左房内径、hs-CRP水平及CHADS2评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阵发性快速房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90例老年人阵发性快速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房颤的诱发因素多为劳累、情绪激动、饮食不当、烦躁失眠;有基础心脏病35例,占94.44%;90例快速房颤用西地兰转复的总有效率为91.1%,转复后用小剂量胺碘酮(0.1-0.28)维持,预防复发。结论,疗养过程中避免房颤的诱发因素,提高患自我预防保健能力;小剂量胺碘酮能有效预防房颤复发等是防治老年阵发性房颤的要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剂量胺碘酮预防阵发性房颤的远期疗效。方法:40例阵发性房颤病人经静注西地兰恢复窦性心律后口服胺碘酮,观察其维持窦性心律情况,及对甲状腺、肝、肾功能的影响。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1年有效率达75%,房颤复发心室率较前显降低(P<0.05)。结论:长期应用小剂量胺碘酮预防阵发性房颤比较安全,有效,副作用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对阵发性房颤的疗效进行观察和研究。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2月间接收的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8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使用胺碘酮和厄贝沙坦联合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左心房内径缩小情况。结果经过12个月的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对照组患者左心房内径缩小幅度明显差与观察组患者,比较均有差异,P0.05。结论针对阵发性房颤患者使用胺碘酮和厄贝沙坦进行联合治疗,其效果明显好于仅使用胺碘酮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的缩小患者的左心房内径,降低房颤的发生概率,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3.
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发作特点。方法:4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分成有器质性心脏病和无可发现的器质性心脏病2例,共进行45次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房颤发作前30min和1min的窦性心室率,以及诱发和不诱发房颤的房性早搏的配对间期(PP′)和早搏指数(PI)。结果:随机抽取53例次的阵发性房颤样本。房颤发作前30min和1min的平均窦性心室率改变不显著。但14例次(33%)和15例次(36%)房颤发作前1min的窦性心室率<60次/min,与53个不诱发房颤的房性早搏相比。48个诱发房颤的房性早搏的PP′间期和PI均显著缩短(P<0.001)。有器质性心脏病和无器质性心脏病的2组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差异均显著性。结论:短配对间期的房性早搏是阵发性房颤的独立诱发因素,部分患者的房颤发作与心动过缓有关,采取相应的治疗措可能预防房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老年病房2003年1月~2007年6月期间住院的60例男性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中阵发性房颤、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分别占12%、22%、66%;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引起房颤的主要病因(发病率分别占65%、52%、47%);持续性/永久性房颤心功能明显差于阵发性房颤心功能(P〈0.01);其左房内径显著大于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左房内径,而射血分数显著低于阵发性房颤的射血分数(P均〈0.01);慢性房颤患者均合并有不同类型的其它心律失常(如病窦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60例老年房颤患者均用过抗凝剂,仅有5例患者使用过华法林,24例患者发生脑栓塞,2例患者发生下肢或上肢动脉栓塞。结论: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引起房颤的主要病因;随着房颤的发展,左房内径增大、心功能逐渐恶化、左室射血分数降低;房颤常合并其它形式的心律失常;脑栓塞发生较高.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房颤患者12导联动态心电图,探讨其伴发的异常表现与年龄、疾病诊断情况及心脏器质性病变的关系,进一步认识阵发性房颤。方法收集我院动态心电图检测诊断为房颤(AF)及阵发性房颤(PAF)的120例患者的动态心电图,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根据动态心电图记录房颤中伴发的异常表现,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①120例房颤患者中,动态心电图检测显示68例伴发有不同类型的心电图异常,异常发生率为68/120(56.7%),其中以快速心室率及室性早搏最多见,分别占37/120(30.8%)和35/120(29.2%),其次分别为:ST-T 改变占32/120(26.7%);传导阻滞占29/120(24.2%);>2.0 s 的长 R-R 间期占23/120(19.2%)和室性心动过速7/120(4.2%)。在65岁以上的房颤患者中,心电图伴发的异常表现在同一患者有时可达两种或两种以上。②120例房颤患者中阵发性房颤有18例,占15%(18/120),多由房性早搏触发所致。肺心病组、冠心病组、外科检查组和风心病组都以室性早搏最多见,分别占45%(5/11)、50.0%(11/22)、42.9%(2/7)和30.0%(3/10);高血压组以ST-T 改变最多见,占44.1%(15/34);胸闷、心悸组、甲亢组及糖尿病组都以快速心室率最多见,分别占38.0%(8/21)、33.3%(1/3)和22.2%(2/9);晕厥组中1例伴发快速心室率,1例伴发>2.0 s 的长 R-R 间期。有器质性心脏病房颤患者动态心电图伴发异常表现率可高达67.4%。结论动态心电图可准确显示房颤患者伴发的心电图异常表现,在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和/或65岁以上的房颤患者中有时达两种甚至更多,可确定阵发性房颤的心电始动因素及其部位。  相似文献   

16.
总结12例房室结双径路及房室隐匿性旁道所致阵发性房颤的可能机制和射频消融后效果。本组1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中,男7例,女5例,年龄19岁-46岁。电生理证实房室结双径路4例,隐匿性旁道8例。射频消融慢径及旁道后,随访6个月-20个月,11例无房颤发作,1例心悸发作较前明显减轻。结论:预激、多径路与阵发性房颤密切相关,射频消融慢径及旁道后,阵发性房颤可获根治。  相似文献   

17.
房颤是临床内科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 ,多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者 ,但也有约 5 %~ 6%的患者无心脏病征象 ,即所谓特发性或孤立性房颤 (LAF) [1 ] 。其临床特征为暂时、反复、阵发性或慢性房颤 ,无任何原因可查。我们于 1991~ 1998年 12月共诊治特发性房颤 2 1例 ,现将其临床特征及诊断和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全组 2 1例均为阵发性房颤 ,男 16例 ,女 5例 ;年龄 17~ 62 (平均 42 .6)岁。临床诊断依据Framiughau标准。 2 1例房颤患者入院后均做常规检查和心电图、二维心脏超声检查 ,均排除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病及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心房纤颤(AF)的发生率较高。根据心房纤颤的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可分为阵发性房颤(间歇发作)、持续性房颤和慢性房颤。本目的在于研究静脉用胺碘酮治疗CABG术后阵发性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观察我院CABG患40例(2001年1月至2002年10月)术后出现阵发性房颤。除外心功能不全、低钾血症、血容量不足等因素后立即静脉给予胺碘酮,首次剂量为1~3mg/kg静脉推注,然后给予500~1000μg/min静脉泵人,总量小于1200mg/d。心房纤颤转复为窦性心律后停药。观察房颤发生前后血压、心室率及心电图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6例患均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总有效率为90%。副反应发生率为7.5%。结论 胺碘酮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阵发性房颤是安全有效的,可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9.
周聊生  李莹 《山东医药》1996,36(5):23-23
近年来,用心房晚电位预测阵发性心戾纤颤(下称房颤)的研究国内外均有报道,但对其正常值及诊断价值尚有一定分歧。我们对30房颤病人和50例正常人做了对照,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正常组均为本院健康职工,年龄21~60岁。病人组(指房颤每次发作持续时间<48小时,至少有3次以上发作,且经心电图证实者)年龄22~67岁,房颤病史0.5~2年,其中风心病6例,高血压6例,冠心病10例,心肌病4例,特发性4例。采用美国HP-77020AC型超声心动图仪(探头频率为2.5MHz),测定左房、左室及右房舒张期内径。采用泰安医疗器械研究所研制的SX…  相似文献   

20.
稳心颗粒辅助治疗阵发性房颤5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2006年,我们应用稳心颗粒辅助治疗阵发性房颤患者5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