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56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给予米非司酮治疗3个月,观察用药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血红蛋白、子宫大小、子宫内膜厚度变化。结果 56例患者在服药治疗后均出现暂时性闭经。有42例患者停药后直接进入绝经期,11例患者在停药后30~50d内月经来潮,月经周期恢复正常,经量减少,3例因病情反复而行子宫切除术,总有效率为94.6%。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血红蛋白明显上升,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变薄(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的效果。方法无禁忌证且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血的患者32例,每晚口服米非司酮12.5 mg,连服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B超测量子宫内膜厚度,抽血化验肝肾功能及血常规,随诊观察月经恢复情况。结果28例患者在服药期间闭经,4例患者月经稀发,经量减少,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肝肾功能正常。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肯定,无肝肾功能损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方法。方法选择围绝经期患者52例,服用米非司酮12.5mg,每日1次,分别于治疗前、后对照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刮宫组织病理学检查及月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后相比,子宫内膜厚度变薄(P<0.05)。92.3%(48/52)患者内膜转化为增殖期早、中内膜。治疗期间全部患者闭经,停药后47例恢复月经,5例绝经。结论米非司酮有抑制子宫内膜生长,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米非司酮在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萍 《中国实用医药》2010,5(23):193-194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在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分析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服药3个月后B超检查:子宫体积治疗前后分别为(68.28±2.3)cm3和(68.25±2.6)cm3,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子宫内膜厚度:用药前为(5.5±0.4)mm,用药后(2.6±0.3)mm,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12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潮热、出汗、心悸,但不能排除更年期综合征所致,加用谷维素、维生素E治疗后好转。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具有止血、闭经的良好临床效果,对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也有效,是一种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39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给予米非司酮治疗。治疗前后测量子宫大小、内膜厚度,计算子宫体积,测定血清激素水平:包括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孕激素(P)和雌二醇(E2),观察血红蛋白(Hb)变化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子宫纵径、前后径、横径及子宫体积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厚度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FSH、LH、P、E2均降低,Hb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6~21d均出现闭经22例(56.4%)。结论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可降低子宫内膜厚度,减少FSH、LH、P、E2水平,明显改善贫血症状。  相似文献   

6.
林茹 《中国医药指南》2012,(30):464-465
目的观察并分析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4月的95例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患者自愿接受米非司酮治疗,治疗前后认真观察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大小、月经恢复情况及血清激素水平,其中包括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孕激素(P)和雌二醇(E2)的变化,同时观察血红蛋白(Hb)变化情况。结果 95例患者在服药后均出现暂时性闭经,随访其中20例患者在停药后40~60d内月经稀发,经量减少。有71例患者于停药后直接进入绝经期,有4例因反复出血贫血严重而行子宫切除术,总有效率为95.7%。且所有患者在治疗后均未出现明显异常并发症。结论米非司酮作用于内分泌器官和性腺轴的不同部位且可有效抑制子宫内膜生长,并且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无明显毒副作用,是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较理想的方法,被患者所逐渐接受。  相似文献   

7.
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效果,进而确定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最佳剂量。选取我院90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米非司酮治疗剂量大小分成A组、B组、C组,每组各30例,治疗剂量分别为12 mg、15 mg、18 mg,1次/d,口服3个月。比较3组治疗前后性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促卵泡生成素、孕酮)水平,并使用超声观察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大小的变化。A组的闭经率46.7%,复发率23.4%;B组闭经率16.67%,复发率3.33%;C组闭经率26.67%,复发率6.67%。A组闭经率、复发率明显高于B组、C组(P<0.05);治疗后3组的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孕酮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大小均低于治疗前(P<0.05),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的雌二醇水平明显高于B组、C组(P<0.05)。根据最佳剂量的治疗原则,米非司酮剂量为15 mg,1次/d,口服3个月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方案比较适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使用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证实米非司酮在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中的确切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妇科2010年6月~2011年6月治疗的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均采取口服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对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的子宫大小、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及血清激素含量等临床指标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有效28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3.3%。其中22例患者直接进入绝经期,4例患者偶发月经;4例患者月经恢复正常;临床疗效与患者病程无相关性。治疗前后子宫大小无明显变化,治疗前后的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进行比较,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清激素含量比较中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除出现药物性闭经外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使用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安全性高及操作方便等优势,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养血当归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72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服用米非司酮,观察组患者使用养血当归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比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血清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变化和对肝肾功能影响。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1%,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61.1%,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血清激素水平FSH、E2、LH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治疗组血清激素水平下降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均明显变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变化较对照组显著,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养血当归胶囊能够提高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且未增加明显的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疾病的疗效。方法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孕酮水平、外周血雌二醇水平以及血常规等项目进行检查,对患者进行病理检查,患者行刮宫术5d后,每天晚上睡觉前,让患者服用12.5mg的米非司酮,患者每月复诊一次以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情况。结果患者在治疗初期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但在继续用药后症状基本消除。患者治疗结束后,74例患者的月经经期和周期恢复至正常时间,其余2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进入绝经期。有贫血症状的患者得到纠正,子宫内膜厚度、孕酮水平和外周血雌二醇水平明显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子宫体积的大小没有出现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的米非司酮能够有效地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08年12月营口市鲅鱼圈区疾病控制及妇幼保健中心确诊的围绝经期功血24例患者,采用米非司酮治疗(每片25g),每晚服米非司酮片12.5g,连续3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B超监测24例患者服药前子宫内膜1.1~2.1cm,服药1个月内膜厚0.6~1.0cm,服药2个月内膜厚0.3~0.7cm,服药3个月为线状内膜。服药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例患者服药期间均闭经,停止治疗后3~6周月经恢复正常。结论:对围绝经期功血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小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睾丸素诱导更年期功血闭经的疗效。方法 应用米非司酮10mg及甲基睾丸素5mg口服每日一次,连服6个月,治疗更年期功血患者48例,观察诱导闭经效果、内分泌变化、子宫内膜厚度及病理变化等。结果服药期间所有患者均闭经,停药后35例患者直接进入绝经期,10例月经稀发,3例恢复正常月经;性激素水平测定,FSH,LH,P均下降,B相当于卵泡早期水平;子宫内膜明显萎缩;贫血得到纠正。结论 使用小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睾丸素诱导更年期功血闭经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及比较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在围绝经期功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7月~2012年12月治疗的84例绝经期功血患者,将其中42例口服米非司酮5.0mg者归为A组,42例口服米非司酮10.0mg者归为B组,然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子宫内膜厚度、血清性激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B组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的总有效率均高于A组,复发率则低于A组,子宫内膜厚度低于A组,血清性激素水平也优于A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10.0mg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综合疗效相对更好,且安全性也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4.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给予6.25mg米非司酮片口服,连续服药3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1、2、3、6个月分别测定血清激素水平,观察月经情况,同时监测子宫内膜厚度。结果:米非司酮治疗患者服药期间均闭经,用药后患者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和泌乳素(PRL)的平均水平较用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变化不明显(P〉0.05),贫血得到纠正,无子宫内膜增厚。结论:6.25mg小剂量米非司酮可有效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曼月乐联合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功血患者子宫内膜厚度与血红蛋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功血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围绝经期功血患者66例,均为我院妇科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33例.对照组应用米非司酮治疗,研究组应用米非司酮联合曼月乐治疗,随访观察12个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月经血量、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并对治疗及随访期间的不良反应及复发率进行观察.结果 ①治疗后,两组PBCA评分均降低,以研究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②治疗后,两组子宫内膜均变薄,以研究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③治疗后,两组血红蛋白(Hb)水平均上升,以研究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④治疗期间,研究组共发生2例(6.1%)不良反应,对照组共发生8例(24.2%)不良反应,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⑤随访观察期间,研究组复发1例(3.0%),对照组复发6例(18.2%),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围绝经期功血患者,采用曼月乐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可改善出血症状,提高血红蛋白浓度,减少子宫内膜厚度,且不良反应较少,故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不同剂量米非司酮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对于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至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治疗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6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3组均使用炔雌醇环丙孕酮作为基础治疗,A组在基础治疗上予以米非司酮6.25 mg/d,B组予以米非司酮12.5 mg/d,C组予以米非司酮18.75mg/d。疗程为6个月。测定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孕酮(P)以及子宫体积与内膜厚度的变化。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A、B、C组的血清内FSH、LH、P和E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治疗后体内E水平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FSH、LH、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3组患者子宫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3组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组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3组之间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治疗有效率均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两组之间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C组控制出血时间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头晕和腹痛,A、B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12.5 mg/d的剂量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治疗有效率较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作为最佳治疗剂量推荐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7.
2种药物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晓冰 《中国药房》2008,19(17):1339-1340
目的:比较米非司酮与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效果。方法:将74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米非司酮组39例,去氧孕烯炔雌醇组35例。结果:患者治疗期间,月经周期恢复正常,经量减少,血清雌二醇、孕酮均明显下降,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米非司酮组闭经的发生率和子宫内膜萎缩程度明显高于去氧孕烯炔雌醇组(P<0.05)。结论:2种药物用于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效果肯定。但米非司酮适合于接近绝经期患者使用,而去氧孕烯炔雌醇更适合于围绝经期初始阶段患者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和分析2种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药物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3年7月—2006年7月我院80例围绝经期功血病人分别进行米非司酮和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比较。结果:米非司酮组治疗有效率98%,去氧孕烯炔雌醇组治疗有效率100%,2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清雌二醇(E_2)、孕酮(P)均下降,治疗前后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下降但无显著意义(P>0.05),催乳素(PRL)、睾酮(T)相对稳定;米非司酮组治疗后39例子宫内膜变薄,有1例出现子宫内膜异常增生;氧孕烯炔雌醇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均变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米非司酮和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相当,长期应用米非司酮应注意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诊断及治疗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9月就诊妇科门诊的宫血患者11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进行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疗法,对照组进行地屈孕酮片疗法,两组均治疗6个月,停药后3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激素水平变化;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62.5%和4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FH、E2、PRL、LH、孕酮等激素指标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检查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均有减低,观察组治疗后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绝经期子宫内膜增厚的早期确诊十分重要,患者进行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疗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及激素水平,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张欣 《中国药业》2013,22(15):75-77
目的比较米非司酮与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米非司酮组(A组)和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组(B组),治疗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调经效果、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药物副作用。结果治疗3个月后,米非司酮组在治疗期间有效止血、无复发,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组停药后有撤退性出血,复发率为21.67%;米非司酮组血清激素水平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较治疗前下降,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组E2及P较治疗前下降;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变薄。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较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