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CT引导下经皮穿刺臭氧联合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在CT引导下对108例﹙160间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椎间盘内臭氧注射、盘外胶原酶注射,同时在神经根出口处行药物治疗,术后配合休息及康复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3~18个月,按MacNab腰腿痛手术评价标准,总有效率占84.26%,其中显效64例占63.9%,有效27例占25%,无效17例占15.74%。在随访的患者中,术后复查显示突出或膨出的腰椎间盘均有不同程度回缩。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臭氧联合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靶点射频联合胶原酶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既往接受单间隙手术的复发患者,行靶点射频联合胶原酶注射治疗,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及改良的MacNab法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平均随访11月,术前VAS评分为(6.77±1.10),术后VAS评分为(3.07±1.39),据改良 MacNab疗效评定标准,7例治疗效果为优,良15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为73.3%,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靶点射频联合胶原酶注射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黄百光  黄红 《医学信息》2008,21(6):925-926
目的 探讨手法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3组,A组50例,采用腰椎机械牵引治疗;B组60例,只用手法治疗;C组60例,采用手法配合腰椎机械牵引治疗.结果 170例病人经平均6个月随访.参照NaKaI分级标准进行评定,A组总有效率为74%,B组总有效率为80%,C组总有效率为93%,手法加牵引法疗效明显优于单一疗法(P<0.05).结论 手法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单纯牵引或手法治疗疗效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使用中药熏蒸加手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中药熏洗加手法疗法。10d后评估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0.01);对照组无明显差异(﹥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评分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0.01)。结论中药熏蒸加手法推拿提高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改善神经压迫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中医针灸推拿加牵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接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牵引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30例,在牵引的基础上采用中医针灸推拿进行治疗。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6.7%,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3.3%,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采用中医针灸推拿加牵引的治疗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免除患者手术的痛苦,安全可靠,效果明显,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身痛逐瘀汤联合侧隐窝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0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分将其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侧隐窝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实验组患者采取身痛逐瘀汤联合侧隐窝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疼痛程度和ODI功能障碍指数均有明显好转,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VAS疼痛程度及ODI功能障碍指数好转程度比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身痛逐瘀汤联合侧隐窝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改善患者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X线下经小关节内缘穿刺椎间盘内注射臭氧及突出物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6例患者在X线下用16G硬膜外穿刺针经小关节内缘穿刺,达椎间盘内注射浓度为40μg/ml的臭氧15ml,退针至盘外于突出物表面注射胶原酶1200U,观察安全性及疗效。结果穿刺成功率100%,无脊髓、神经损伤。术后随访,其3月时优、良、差率分别为57.1%、35.7%、7.1%。结论小关节内缘穿刺胶原酶臭氧联合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种腰椎间盘微创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5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胶原酶注射、经皮穿刺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PLD)等不同治疗方法,观察其疗效.结果术后3~12月随访,总优良率91%.结论根据各自的适应症及个体化因素选择治疗方法,疗效肯定,且微创治疗安全、不破坏脊柱的稳定、痛苦小,住院时间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溶核术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介人放射科主任王执民教授研究采用胶原酶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只需注射一针即可。腰椎间盘突出症目前主要采用按摩、牵引等保守治疗与手术切除两种方法治疗。前者适用于病程短的轻型患者,后者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的重症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微型外科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采用骶管(或硬膜外腔)阻滞加微型外科手术加牵引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0例。结果 临床治愈率28.2%,有效率65.6%,无效6.2%.结论 微型外科手术治疗腰椎盘突出症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背景:目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判定仍主要依靠患者的自觉症状和物理检查,尚缺乏客观评价手段。 目的:应用远红外热像技术评估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结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46例符合条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射频治疗组23例和保守治疗组23例,分别予以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结合臭氧治疗和传统保守治疗,治疗前后使用远红外热像仪检测双下肢温度差,并与临床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与结论:射频治疗组与保守治疗组的显效率分别为52%和17%,有效率分别为96%和65%,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射频治疗组治疗后热图温差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P=0.00);射频治疗组治疗前后温差改变比保守治疗组明显增大(P=0.00)。结果可见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作为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结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一种客观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2.
背景:腰椎间盘摘除后患者复发风险较高,再次手术治疗的方式有多种,但目前对复发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的研究并不多。 目的:对比研究椎间盘摘除与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对腰椎间盘突出复发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的影响。 方法:61例腰椎间盘突出椎间盘摘除后再发病例,按再次修复方式分为2组,椎间盘摘除组30例;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组31例。在站立位脊柱侧位X射线片上测量两组治疗前后椎间盘高度、腰椎前凸角、骨盆投射角,并对两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与结论:摘除组治疗后椎间盘高度、腰椎前凸角及骨盆投射角未见明显变化(P > 0.05);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组治疗后椎间盘高度、腰椎前凸角及骨盆投射角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 < 0.05);治疗前两组间椎间盘高度、腰椎前凸角、骨盆投射角未见明显差异(P > 0.05);治疗后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组椎间盘高度、腰椎前凸角、骨盆投射角较摘除组明显增加(P < 0.05)。结果证实,椎间盘摘除不能显著改变再次手术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较椎间盘摘除对再次手术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的影响更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弯套针旋转多向注射法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和对患者足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120例LDH患者随机分成二组,每组60例。观察组应用弯套针旋转多向注射法注射臭氧,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注射。并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时检测二组患者患侧下肢足甲襞微循环。结果:观察组痊愈、显效率85.0%,对照组68.3%,二组间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χ2=4.66,P0.05);二组治疗后甲襞微循环各项指标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或0.01)。结论:臭氧椎间盘内注射能改善LDH患者的微循环,弯套针旋转多向注射法与传统注射方法相比具有更好的疗效,而且对患侧下肢微循环的改善也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背景:采用椎间盘外、硬膜外腔注射胶原酶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目的:观察硬膜外注射胶原酶对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作用。 方法:成年山羊6只,麻醉后作侧外方切口至腰椎体腹侧,椎板加压并用钢板螺钉固定,L1/L2,L3/L4椎间盘分别注射0.5 mL无水乙醇建立椎间盘退变模型。硬膜外注射实验用胶原酶1 mL,2周后处死动物,取出椎间盘,作电镜切片观察。 结果与结论:电镜下显示:退变的椎间盘纤维环上有裂隙,退变的椎间盘的胶原纤维明显溶解,未退变的椎间盘未有明显溶解。提示硬膜外注射胶原酶通过纤维环上的裂隙渗透到盘内,发生化学溶解作用,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背景:CT引导下经皮介入和传统特色康复技术皆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疗的经典方案,二者的糅合是否有助于患者功能恢复,取得较好的临床干预结局? 目的:评估CT引导下经皮药物介入结合康复一体化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探讨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 方法:于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对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药物介入结合康复一体化治疗。药物由复方倍他米松、丹参酮ⅡA磺酸钠、神经妥乐平、生理盐水和碘海醇等组成,康复综合治疗包括牵引、推拿、针灸、经皮神经电刺激和磁振热疗法。疗效评价采用Macnab标准和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与先前报道的112例单纯CT引导药物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学比较。采用关联分析探讨年龄分组、病程分期、椎间盘突出节段分型等对疗效结局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1年随访77例患者,其中优64例,良7例,可5例,差1例,结局优良率占92%。术后1个月、6个月和1年随访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各条目及总分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纳入患者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药物介入结合康复组与单纯药物介入组相比结局优良率有提高的趋势,但差异尚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与>45岁组比较,患者年龄≤45岁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病程长短、椎间盘突出的形态、单节段和多节段突出与疗效结局尚无明确的关联性(P  > 0.05)。结果表明CT引导下经皮药物介入结合康复一体化治疗可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背痛及下肢放射痛症状,降低生活功能障碍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分析后路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与传统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优缺点.方法 联合治疗组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后路椎间融合器(PLIF)并椎弓根螺钉系统进行治疗;常规治疗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以传统常规开窗手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根据手术前后X线片、CT检查、Macnab评分,判定该2种术式的临床效果.结果 联合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治疗组的术后总体疗效明显高于常规手术组,同时住院时间少于常规治疗组,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后路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椎间盘突出症可以提高优良率和骨性融合率,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后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优良率、手术相关指标、治疗前后疼痛度(VAS)评分、治疗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82.50%,高于对照组的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良好,对患者创伤小,且可在短期内改善功能障碍,减轻患者疼痛,具有临床应用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背景:体外研究证实转化生长因子β1可以促进蛋白多糖合成,延缓椎间盘退变,但体内实验鲜见报道。 目的:观察局部应用转化生长因子β1对兔退变腰椎间盘髓核蛋白多糖表达的影响。 方法:取30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造模12周,经X射线证实退变后,随机选择6只模型兔及6只未造模正常兔,处死取材。分别向剩余24只模型兔L4~5椎间隙注射转化生子因子β1和生理盐水。末次给药2,4周取材,间苯三酚法测定兔椎间盘髓核内蛋白多糖的水平。 结果与结论:造模12周,兔退变椎间盘髓核中蛋白多糖水平明显降低(P < 0.01)。经局部注射转化生子因子β1后,兔退变椎间盘髓核中蛋白多糖表达明显增多(P < 0.01)。说明在兔椎间注射转化生子因子β1 可以促进髓核蛋白多糖的合成,延缓椎间盘退变。  相似文献   

19.
背景:颈椎前路钢板置入内固定被认为是颈椎前路多节段椎间盘切除和融合的标准治疗,但是,颈前路植入钢板有着很多金属植入物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目的:分析和比较使用颈椎桥形连接融合器和Cage椎间融合器+颈椎前路钢板置入内固定进行颈椎前路2节段以上椎间融合的有效性。 方法:纳入54例2节段以上颈椎间盘突出接受颈椎前路减压和融合治疗的患者,分别使用颈椎桥形连接融合器进行颈椎前路椎间融合(n=30)和Cage椎间融合器与颈椎前路钢板固定系统进行椎间融合(n=24)。使用日本骨科学会(JOA)量表系统评价临床结果,椎间融合后3,6个月依据X射线检查评价颈椎前凸角、椎体间高度和颈椎融合状态。 结果与结论:对桥形连接融合器和Cage椎间融合器组的平均随访时间为6个月。两组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平均愈合时间为5.5个月。桥形连接融合器组平均JOA评分由治疗前(7.4±0.4)分,提高到治疗后3个月(14.3±0.5)分,治疗后6个月(14.5±0.8)分,Cage椎间融合器组平均JOA评分由治疗前(7.6±0.7) 分,提高到治疗后3个月(13.9±0.4)分,治疗后6个月(14.0±0.6)分,且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的颈椎前凸角和椎间隙高度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说明该植入体植入后能有效恢复颈椎的生理曲度,避免出现螺钉钢板固定并发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和技术要点。方法采用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7例患者,随访观察疗效。结果随访157例,平均随访(6±0.5)个月,优良率91%。结论应用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疗效好、损伤小、恢复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