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实验采用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模型,动态观察了家兔烧伤(30%Ⅲ度)早期烧伤表对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通过相差显微动态观察、台盘菜染色、HE染色光镜检查及扫描电镜观察。同时检测孵育不同时相点增减液中LDH、6-keto-PGE1α、tPA及内皮细胞抗上板粘附能力变化。结果显示:(1)烧伤血清对内皮细胞有明显的损伤作用功能改变早于结构损害,而结构损害又以细胞间连接及其表达结构改变为早;(2)烧伤血  相似文献   

2.
成人静脉内皮细胞单次传代大规模体外培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相似文献   

3.
刘锡麟  李芳 《广东医学》1997,18(9):591-592
大面积深度烧伤的救治,自体皮源不足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用经体外培养的异体表皮细胞覆盖烧伤创面的研究,为不少学者所关注,但因经培养的表皮细胞抵抗力弱,在烧伤切削痴创面移植不易成活,因此目前仍处于试验阶段,未能普遍应用于临床,我们自1992年开展此项研究,并已成功地培养了人表皮细胞,1996年开始,我们应用经体外培养的异体表皮细胞皮片用于Ic例烧伤患者的创面,取得较好疗效,本文就表皮细胞培养。胶原基底膜制作及临床应用体会进行讨论,1材料与方法1.1同种异体表皮细胞培养方法[1]:我们采用单个细胞培养和组织块…  相似文献   

4.
目的:改进与研究人与大鼠烧伤皮肤提取物9Human burned skin extracts,HBSE,Rat burned skin extracts,RBSE)制备及其免疫化学分析。方法;对HBSE,HNSE及RBSE与RNSE进行紫外光吸收法蛋白定量及光谱分析;SDS-P;AGE蛋白分子量测定,以及小鼠毒性实验。结果;HBSE为228ku和138ku的两个毒性蛋白,而HNSE为148ku和7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能大量分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的体外培养方法,为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实验研究提供基础.方法 用0.25%胰蛋白酶消化法收集HUVECs,加入含20%优质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在37℃、5%CO2孵箱中培养.结果 体外培养的HUVECs在24h完全贴壁,在4~5天融合成片,呈现单层铺路石样.流式细胞仪测定内皮细胞纯度为71.38%.结论 胰蛋白酶消化法可以获得大量HUVECs.  相似文献   

6.
牛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相似文献   

7.
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并进行细胞超微结构研究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测定。方法 取新生小鼠脑组织,通过匀浆、过筛、胶原酶消化、差速粘附等技术对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待细胞铺满瓶底时,用0.125%胰酶-0.02%EDTA消化,离心收集内皮细胞,进行传代培养。原代、传代各取8例,吸取培养液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试TPA活性。结果 经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织化学鉴定  相似文献   

8.
家兔角膜内皮细胞体外原代培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浅  蒋幼芹 《湖南医学》2000,17(2):90-91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早期血管内皮细胞 (EC)损伤机制 .方法 以培养脐静脉 EC为模型 ,应用扫描电镜技术 ,3H-Td R特异性释放实验 ,观察了终浓度为 2 0 0 m L· L- 1 的早期烧伤患者血清 (EBPS)介导 PMN与 EC相互作用后 ,EC及PMN的表面结构 ,PMN与 EC粘附特性及 EC3H- Td R特异释放率的变化 .结果 正常人血清 (NHS)调理的 PMN为园形、规则 ,EBPS调理的 PMN形态不规则 .NHS对照组 PMN与 EC连接松散 ,EC与 EC连接紧密 ,EBPS刺激 EC与 NHS调理的 PMN相互作用 ,EC与 EC连接出现微小间隙 ,EC表面突起增多 ,PMN形态不规则 ,主要粘附于 EC间隙 .NHS刺激的 EC与 EBPS调理的 PMN相互作用后 ,PMN偏平状锚于 EC表面 .EBPS刺激的 EC与 EBPS调理的 PMN相互作用 ,PMN形态不规则 ,表面微绒毛显著减少 ,EC从膜上分离脱落 ,EC3H- Td R特异性释放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 .0 1) .结论  EBPS可激活 EC和 PMN,激活的 EC与PMN相互作用 ,可引起 EC损伤 ,EC损伤依赖 PMN的参与 ,EBPS可能不是作为一种直接的损伤因素而是作为一种细胞激活剂参与了烧伤早期 EC的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0.
用胶原酶消化成人静脉,总数:25.9±6.72×10 ̄3个细胞。获取9.12±4.3×10 ̄3个细胞/cm ̄2,活细胞率为99%。以2.39±0.43×10 ̄3个细胞/cm ̄2的接种密度将其接种到一次性塑料培养皿中进行原代培养。待细胞进入增殖平台期后(生长时间为:7.25±0.5d),以1:26比例将原代细胞进行传代培养。经8±0.82d培养后,细胞接触仰制形成。整个体外培养扩增时间为:15±1.4d,血管内皮细胞数增加了333±40倍。经荧光标记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和透射电镜观察证实:199%以上的原代及传代细胞为血管内皮细胞。扩增后的血管内皮细胞染色体2n=46条,未发现异倍体细胞。在原代和传代细胞的条件培养液内t-PA和VWF含量相差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TNFα在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李向东  鲁开化  郭树忠  高政慧 《医学争鸣》2001,22(12):1078-1081
目的探讨TNFα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VEC)凋亡在皮肤撕脱伤早期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方法分2组,实验组:内皮细胞(EC)+TNFα,拮抗组:用EC+TNFα+TNFα抗体处理. 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实验组TNFα不同时间、不同浓度以及拮抗组EC凋亡率. 结果 EC凋亡率随TNFα作用时间增加,0~48 h EC凋亡率为(2.6±0.42)%~(40.5±8.3)%;EC凋亡率也随TNFα浓度而增加,0~3000 u*mL-1 EC凋亡率分别为(2.6±0.42)% ~(13.7±2.6)%;TNFα抗体明显拮抗TNFα诱导的EC凋亡(P<0.01). 结论 TNFα可引起EC的凋亡和死亡,具有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人重组TNFα单抗可消除因TNFα引起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烧伤血清和痂下水肿液对内皮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 解烧伤血清和痂下水肿液对内皮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影响,探讨烧伤血清在烧伤后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 用。方法将烧伤血清和痂下水肿液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一同孵育12、24 h后,采用Annexin-V-Fluos(A-V)和碘化丙啶 (Propidium iodide,PI)标记内皮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凋亡和坏死百分率。结果烧伤血清和痂下水肿液与人脐静脉 内皮细胞一同孵育 12 h后,即出现调亡和坏死增多,24 h后凋亡和坏死进一步增加。结论烧伤血清和痂下水肿液均可 导致内皮细胞凋亡和坏死,在烧伤后内皮细胞损伤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原代培养的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为材料,研究了肿瘤坏死因子(TNF)对其产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活性的影响,并观察了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100、250和500U/ml的TNF可以刺激HUVEC产生较高的PAI活性,但2500U/ml TNF则能明显抑制PAI活性,并可造成HUVEC的损伤和形成与循环内皮细胞(CEC)极为相似的细胞形态。提示TNF可以刺激HUVEC产生PAI活性,并且,高浓度TNF可造成HUVEC功能和结构的损害。  相似文献   

14.
胎儿脐静脉内皮细胞(EC)培养。应用光镜、电镜进行鉴定。探讨人重组TNF对1~3代EC合成组织因子的调节作用。TNF与EC孵育4h,EC内组织因子的活性明显增加(P<0.05),至12h,升至峰值,随后逐渐减少。EC内组织因子的合成还随TNF浓度的增加而增多。表明TNF能促进EC内组织因子的合成,并有浓度和时间的依赖性。提示TNF在感染性休克时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烧伤小鼠为模型研究供体皮肤特异性延长成活的可行性。方法:C57BL/6小鼠造成20%TBSAⅢ度烧伤创面,48h后切痂,移植BALB/c或C3H/He小鼠皮肤,经60Co射线全身照射9Gy,立即注射无T淋巴细胞的C57BL/6小鼠和BALB/c小鼠的骨髓细胞。组Ⅰ为烧伤的C57BL/6小鼠移植BALB/c小鼠皮肤;组Ⅱ在组Ⅰ基础上行放射处理;组Ⅲ在组Ⅱ基础上行混合骨髓移植;组Ⅳ类似组Ⅲ,但移植的皮肤为C3H/He;组Ⅴ为C57BL/6小鼠同系皮肤移植对照组。结果:除组Ⅱ小鼠由于骨髓耗竭而全部死亡外,其他各组间动物死亡率无差异,未见移植物抗宿主病表现。异体皮平均成活时间组Ⅰ为(8.4±1.5)d;组Ⅱ(17.5±3.7)d;组Ⅳ(32.5±8.1)d;组Ⅲ为(78.2±5.6)d,与组Ⅰ、组Ⅱ和组Ⅳ比较P<0.05;组Ⅴ90d。结论:C57BL/6小鼠对BALB/c小鼠皮肤显示了特异性移植耐受,而排斥MHC不相关的C3H/He的小鼠皮肤。本研究也为进一步的临床基础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文中报道了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rhTNF)对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的克隆抑制和细胞毒作用。改良噻唑兰(MTT)法表明TNF在60000u/ml时才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说明SW-480对TNF低度敏感,而且无剂量依赖关系.但克隆抑制试验表明10u/ml就可明显抑制SW-480集落的生长,并有剂量依赖性,且在剂量150u/ml以上时抑制作用随时间而增强.3H-TdR掺入测定的TNF抑制SW-480细胞DNA合成和MTT法测定的细胞毒曲线一致说明TNF对SW-480的主要作用是抑制DNA合成.TNF对SW-480抑制后超微结构变化:最初是胞膜出现微孔,然后细胞内线粒体变性,溶解,核固缩,溶解,最后细胞溶解.这些结果与MTT法细胞毒试验及3H-TdR掺入试验相结合说明TNF对SW-480杀伤作用主要针对细胞核内外染色体的DNA合成上.  相似文献   

17.
用黄连、黄柏、黄芩和金银花复方水煎剂治疗烧伤大鼠创面感染,测定血浆中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和混和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肿瘤坏死因子TNF诱生量。大鼠随机分成假烫组、烧伤创面感染对照组(烧感组)和烧伤创面感染十中药治疗组(中药组)。烧感组和中药组在伤后8、24和48h抽血查上述指标。结果示烧伤创面感染的大鼠自烧伤后24h起血浆IL-6均高于正常,烫伤后48h烧感组血浆IL-6显著高于中药组(P<0.01)。TNF的诱生量从伤后24h起,中药组显著高于烧感组,中药组伤后24和48hTNF的诱生量分别为4.2±0.9ng/ml和2.61±1ng/ml;烧感组分别为1.1±0.3ng/ml和0.9±0.3ng/ml(P<0.01)。由此说明抑制内源性致热因子IL-6和TNF的产生是中药清热解毒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兔VX2肿瘤的离体培养及有关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体外分离纯化VX2肿瘤细胞,观察其生物学特性. 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和消化法结合对兔VX2肿瘤进行原代培养,体外传代观察,传代40次并对培养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细胞周期检查、核型分析、兔及裸鼠移植. 结果:纯化的兔VX2肿瘤细胞形态一致,呈圆形、多角形的上皮细胞,体积小,核浆比倒置,体外连续培养8 mo,传代50次以上,细胞倍增时间为26.4 h,细胞周期测定G1期为74.61%, G2期为7.78%, S期为17.6%. 染色体为亚三倍体核型,众数为60条. 高细胞浓度可保证同种移植成瘤率,裸鼠移植可成瘤, 无支原体污染. 结论:兔VX2肿瘤细胞系来源于Shope病毒致乳头瘤恶变形成的鳞状上皮细胞恶性肿瘤,目前已经纯化,可应用于进一步肿瘤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X射线照射对体外培养的胎鼠皮肤间充质干细胞(MSCs)支持造血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为提高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效率提供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进而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方法:分别用不同剂量的X射线照射培养的胎鼠皮肤MSCs层,然后将骨髓细胞种植于该细胞层上,扩增后不同时间(0~12 d)进行骨髓CFU-GM集落培养,同时取经X射线照射的皮肤MSCs的上清液进行骨髓CFU-GM、CFU-E及BFU-E培养,观察射线对胎鼠皮肤MSCs造血支持作用的影响。 结果:6、8和10 Gy剂量X射线照射胎鼠皮肤MSCs与骨髓细胞共同作用7 d时,骨髓祖细胞集落显著增加,其中6 Gy组增加最为明显,CFU-GM是0 Gy组的2.17倍。6、8和10 Gy剂量X射线照射培养皮肤的上清液体外亦可刺激骨髓CFU-GM、CFU-E、BFU-E的生长,与0 Gy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其中6 Gy组增加最为明显,分别达0 Gy组的1.81倍、3.94倍和3.51倍,集落亦明显加大。 结论:一定剂量X射线照射胎鼠皮肤MSCs,其体外支持造血的作用增强,无论照射后的单纯MSCs细胞层还是上清液都可使骨髓细胞集落数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