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涤痰导滞,除结胸胸痹《名医别录》载瓜萎“主胸痹”,《本草品汇精要》谓其“消结痰”,可知本品既涤痰导滞,又利气宽胸,有开结导滞之效,故对于胸阳不振、气滞痰阻之胸痹证、痰热互结之小结胸证有效。对于胸痹,常与薤白、半夏、枳实、米酒配伍,如瓜萎薤白白酒汤、瓜萎薤白半夏汤;治疗小结胸,常与半夏、黄连配伍,如小陷胸汤。  相似文献   

2.
闭经验案     
小陷胸汤是《伤寒论》名方,由瓜萎实、黄连、半夏组成。功能清热涤痰开结。用于“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数者”。笔者用该方加味治疗闭经1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温胆汤新用     
温胆汤新用黄仕和温胆汤是由二陈汤化裁而来。方由法半夏、橘红、茯苓、炙甘草、竹茹、积实、大枣七味药组成。具有涤痰、止呕、和胃的功效。主治胆虚痰热上扰,虚烦不得眠,惊悸,口苦,呕涎等症,名为温胆,实为清胆和胃。笔者在20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温胆汤的用途...  相似文献   

4.
顾雨芳  傅强 《环球中医药》2010,3(2):136-137
1小陷胸汤证治概要小陷胸汤一方,出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太阳病篇》第138条原文:“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本方由黄连、半夏及栝楼实组成,其中黄连苦寒,清泄心下之热结;半夏辛温,化痰涤饮,消痞散结;瓜蒌实甘寒滑润,既能助黄连清热泻火,又能助半夏化痰开结,还能润便导下。三药合用则具辛开苦降,清热涤痰开结之功。  相似文献   

5.
张学华  张群  王蓓 《中医杂志》2008,49(10):951-951
答:竹茹味甘微苦性寒,入肺、胃、胆三经,有涤痰除热,清热养阴,润滑降泄,清胆除烦之功效.如肺热咳嗽气逆,痰质稠黏色黄,竹茹常与黄芩、瓜蒌、牛蒡子、桔梗、胆南星、杏仁配伍,清降痰热,涤痰清热,肃降肺气,以清气道,与半夏、枳实、陈皮、茯苓、黄连相合,多用于治疗痰热郁胃病证,如胆汁反流性胃炎、食管炎以及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病.均可以本方药辨证加减,有涤痰清热,开郁降逆,理中和胃之佳效.亦可在上方中加茵陈、蓄、板蓝根、僵蚕、蝉蜕,治疗痰湿郁热内蕴中焦所致急、慢性肝炎,也能有效清除湿热疫毒(肝炎病毒)对肝脏实质损害,可使肝功能生化指数趋于正常.痰热内盛,痰火扰胆,必伤少阳温和之气,胆气横逆,上扰心神,失眠多梦,口苦心烦,虚烦而不得眠.  相似文献   

6.
栝萎又名瓜蒌和栝蒌实,味甘性寒,归肺、胃、大肠经.张仲景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用栝蒌共见5处,包括栝蒌薤白白酒汤、栝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小陷胸汤及小柴胡汤加减法,药用功效可归纳为宽胸散结、清热涤痰、解郁除烦三个方面。仲景用栝蒌经验对后世影响很大,在仲景药法指导下,后世不断扩大其临床应用范围,除用于  相似文献   

7.
温胆汤出自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由陈皮、半夏、茯苓、枳实、竹茹、炙甘草、生姜、大枣等八味药组成。方中,二陈汤和胃化痰,通治一切痰饮;枳实涤三焦痰壅,伍半夏化痰降逆之功尤佳;竹茹清膈上之热,配陈皮理气和胃之效更强,竹、枳寒凉配半夏、陈皮辛温,以“清热而不寒”、“化痰而不燥”。为涤痰化浊、清静胆气之良方,主治“热呕吐苦虚烦惊悸不眠痰气上逆”(《医宗金鉴)》之证。笔者在临床常用此方加郁金以增疏肝解郁,加菖蒲以芳香悦脾,治疗一些急、危、重、难病症,凡辨证具有“痰”、“热”、“郁”,症见呕恶、胸闷、心烦、惊悸、失眠、头晕目眩、口苦粘腻、纳呆、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滑或濡者恒多取效,现小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全瓜萎系葫芦科多年生藤本植物之果实。古称栝萎实。性味甘寒,归经肺、胃、大肠。早在东汉,医圣张仲景就用它疗杂病。《本草纲目》记载:“润肺燥,降火,治咳嗽,涤痰结,利咽喉,止消渴,利大肠,消痛肿疮毒。”说明是很有前途的药物。笔者临床治病喜用全瓜蒌。据“肺合大肠”理论,合以薤白、桂枝等通便、润燥、宽胸疗胸痹;利用其润肺、降火、涤痰、止嗽功能,配贝母、桔梗等医肺热痰咳,利用其  相似文献   

9.
小陷胸汤出自(伤寒论)。原文“小结肠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方由黄连、瓜壳、半夏组成。主治伤寒表证误下,邪热内陷,痰热结于心下的“痰热互结”症。瓜壳开胸散结、清热涤痰为君药;黄连助瓜壳清热;半夏助瓜壳祛痰。辛温的半夏与苦寒的黄连同用.一治气郁所化之热,一治津液凝结之痰,一寒一热,能开痰热之互结,实有相反相成之妙。全方药仅三味,配伍严谨,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甘草组成,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功能,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之证.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运用温胆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获效较满意.现将临证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1 辨证掌握四联症 温胆汤主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辨证类型为胆胃不和、痰热内扰.其主要临床表现可归纳为四联症:脘痞、口苦、寐差、舌苔黄腻.胆属木,为清净之府,喜温和而主生发疏泄,若情志所伤,木郁不达,复因饮食不节,胃气受损,则胆胃不和,气机逆乱;日久气郁化热、灼液成痰而成痰热,则胆胃不和、痰热内扰之证成矣.胆胃气滞失和,疏泄失利,则胃脘痞满;痰热内扰胆胃,胃浊上逆,则口苦;痰热上扰,心神不安,则寐差;痰热上熏,则舌苔黄腻.其伴随症状一般为舌质淡而不红,口苦而不喜饮,脉象弦滑或弦细滑而不数.因本病多为慢性病程,虽痰为实邪,但热非实热,与痰热俱实致病有异,故不现实热壅盛之象.其舌苔虽黄腻但刮之易去,与痰热俱实者黄腻苔刮之不易退去不同.因而在治疗用药上径直清热降火为禁忌之举.  相似文献   

11.
温胆汤治验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温胆汤出于唐·孙思邈的《千金方》,由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竹茹、枳实组成。主治胆虚痰热上扰,虚烦不得眠。功能和胃涤痰、兼以止呕。然方名温胆,实则清胆和胃。是临床上治疗范围较广、疗效较著的一张方剂。  相似文献   

12.
小半夏加茯苓汤出自仲景《金匮要略》,由半夏、生姜、茯苓三味药组成。功能和胃止呕,引水下行。是治疗停饮上逆呕吐证的方剂。本方禀秋金收降之性,以能下达降胃安冲之半夏为主药。茯苓利小便,令水下行而痞消,化胃中痰饮为水液,善理脾胃。生姜味辛性温,其辛散之力,善化痰理气,止呕吐,且能解半夏毒。故半夏降逆、生姜利气,茯苓导水,合之为涤痰定呕,和中温胃之剂。临床实践,本方应用不仅限于“治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而擅长于治脾胃虚寒,寒  相似文献   

13.
小陷胸汤出自《伤寒论》原文138条:“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主治痰热互结于心下。方中黄连清泄心下之热结,半夏化痰消痞散结,瓜蒌既助黄连清热,又助半夏涤痰理气散结,共同针对痰热之邪,方简而力雄。笔者对已公开发表的小陷胸汤临床研究类论文进  相似文献   

14.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该方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功,是方虽日温胆,实无温胆之药.<成方便读>日:"此方纯以二陈竹茹枳实,生姜和胃豁痰,破气开郁之品,内中并无温胆之药,而以温胆名方者,亦以胆为甲木、常欲其得春气温和之意耳."所言甚是,是方药见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本方所治诸证,均属痰热为患,胆为木,为清净之府,喜温和而主生发,失其常则木郁不达,胃气因之不和进而化热生痰,治宜利胆和胃,涤痰清热.  相似文献   

15.
黄连、清半夏、瓜蒌子三味小方组合取小陷胸汤之意,源于张仲景《伤寒论》,仝小林教授常用之治疗代谢综合征中医辨证为痰热互结者。仝小林教授认为,黄连可清热降糖,常用剂量9~30 g,热较重或血糖明显偏高者可酌情用至60 g;清半夏辛温,可化痰涤饮、消痞散结,临床常用剂量9~30 g;瓜蒌子甘寒,润肺消痰、清火止渴,既可助黄连泄热,又能与清半夏共奏涤痰之功,临床常用剂量15~30 g。全方合用可很好的改善患者代谢状态。  相似文献   

16.
周嘉平 《四川中医》2001,19(10):6-7
《金匮》胸痹篇提出:胸痹的基本病机为“阳微阴弦”,本虚标实,治疗以宣痹通阳为主,以括萎薤白白酒汤为主治方剂。中焦阳虚者,以人参汤补中助阳;痰浊内盛者,药用瓜萎、薤白搂主涤痰理气,温化宣通,以除痰浊;阴寒内盛轻者,以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重者,则宜乌头赤石脂丸主之。临证治疗胸痹,须重视活血化瘀和寓通于补的临床应用,“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缺血性心脏疾病遵循胸痹论治,可取得显著疗效,明显降低心肌梗死病死率及三大并发症。胸痹证情缓解时,应注意调节饮食、调畅情志以疏通气血。  相似文献   

17.
1.心悸而烦、善惊梦多、食少泛恶、舌苔黄腻、脉滑数,宜选用的最佳方剂为()。 A、安神定志丸;B、朱砂安神丸;C、荃桂术甘汤;D、温胆汤;E、二陈汤。 2.治疗痰浊奎塞导致的胸痹,其最佳选方为()。 A、括萎燕白白酒汤;B、括篓燕白桂枝汤;C、括萎燕白半夏汤;D、温胆汤;E、涤痰汤。 3.临床上见到多次发生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嚓拳握、呼吸气粗、舌苔薄白、脉沉弦,是属厥证中的()。 A、暑厥;B、血厥;C、气厥;D、食厥;E、痰厥。· 4.提出郁证要区分“因病而郁”和“因郁而病”的医家是()。 A、刘河间;B、李东垣;C、张景岳;D、朱丹溪;E、叶…  相似文献   

18.
半夏泻心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半夏泻心汤是《伤寒论》中重要和解方之一、有和胃降逆 ,开结除痞的功能 ,广泛用于胃肠道疾病的治疗[1] 本文就近年来对半夏泻心汤的研究进展做一概述。1 基础研究1 .1 对病机的认识 半夏泻心汤证的主证是“心下痞”’对痞之病机 ,诸家见解不一。刘氏[2 ] 认为痞之成因为脾胃阴阳不和 ,升降失序 ,中焦之气痞塞 ,寒热错杂 ,痰饮内生 ,本方苦降辛开 ,和胃涤痰 ,方中诸药的功能是 :气机升降不利 ,中焦痞塞 ,胃气不降而热 ,故用芩连之苦寒以降之 ;脾气不升而生寒则肠鸣下利 ,故用干姜之辛热以温之 ;痰饮扰胃 ,逆而作呕 ,故用半夏和胃以止呕 ;…  相似文献   

19.
温胆汤出自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由陈皮、半夏、枳实、竹茹、生姜、炙甘草组成,用以治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又加入茯苓、大枣两味,以健脾化湿,宁心安神,本方具有涤痰、和胃、止呕的功效。是清胆和胃之著名方剂。方中半夏辛温性燥,燥湿化痰,和胃止呕;陈皮理气化痰,  相似文献   

20.
小陷胸汤出之《伤寒论》,方由半夏、黄连、瓜蒌三味药组成,为清热涤痰、消痞散结之剂,主治痰热互结心下,胸脘痞满,按之则痛之症。笔者临床随症加减,应用各种杂症,收效颇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