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伏暑辨误     
患者徐××,女,70岁,七角公社伯昌大队李村。初诊日期:1983年10月8日。患者于8月初,病寒热体痛,脘闷烦渴。后每隔4~5日寒热一次,形如疟疾,热退后,因可免强支持而忽于治疗。近一月来,每隔两日寒热一次,在当地服止疟药未效而来院求治。证见体倦神疲,口唇干燥,心下结痛,恶心欲吐,舌红无苔,脉象细弦,诊为虚人患  相似文献   

3.
小儿肾病起病快,变化快,易出现肾功能不全或肾功能衰竭,临床辨证及治疗特点与成年人不同,故将辨治特点作如下浅析。1 小儿肾病的辨证特点1.1 辨别寒邪与热邪致病的特点 小儿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肌肤疏薄,卫外不固,风邪最易乘虚侵袭,首犯肺卫,使肺失宣肃与通调水道之职,其发病特点多见于风热,临床上常以发热、咽痛、喉核肿大,先眼睑后波及全身性浮肿,舌红、苔薄黄,脉濡数。但也有一部分为风寒,临床常见恶寒、流涕、无汗、尿少,先眼睑波及全身性水肿,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濡。1.2 辨别湿邪与热毒发病特点 如肌肤疮疖、湿疹都由风毒内归…  相似文献   

4.
常春  常淑枫 《中医药导报》2020,26(9):137-139,160
目的:分析吴鞠通治疗伏暑的用药规律,为伏暑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对《吴鞠通医案·伏暑》医案中方剂的用药频数、用药规律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伏暑医案用药物频数≥6的药物有42味,频率最高有薏苡仁、杏仁、陈皮、白豆蔻、姜半夏。药物归经频率最高为肺经,其次为脾经。药物四气频率最高为温性,其次为寒性,五味频率最高为苦味、辛味。获得高频药物组合34个,得到核心药物组合14个,新处方7首。结论:吴鞠通在诊治伏暑时用药除清退暑热,利湿调气外,重视温药的化湿作用,其滋阴补液以培正气贯穿治疗伏暑全程。  相似文献   

5.
优暑是发于秋冬而临床具有暑湿见证的一种急性热病。正如吴鞠通所说:“长夏受暑,过夏而发者,名曰伏暑。”余在1985年9月曾治疗过两例伏暑病者,窃以为疗效尚可,兹转录如下,以期间道给予指正。例1:热在营血、热极生风案李××男性22岁病历号149389。于85年9月4日,因头痛、恶心五天,伴高热三天,而入院。检查:颈抵抗阳性,克氏征(十),巴氏征(十),脑脊液:无色透明。蛋白(一),糖(一),细胞总数98/mm~3,白细胞35/mm~3,分类:多核细胞25%,单核细胞10%:周围血象白细胞11900/mm~3,淋巴细胞29%;遂诊为:“中枢系统感染、乙型脑炎、”经抗炎、激素、冬眠等疗法,体温仍在38℃~40℃之间波动,抽搐,口噤不开,  相似文献   

6.
小儿积滞辨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将小儿积滞根据其病因病机分为食滞胃肠、食积气滞、脾虚湿困、脾胃虚弱四证,分别采用消导清利、行气破积、健脾祛湿、健脾益气等法治疗,效果颇佳。并结合小儿生理特点对其选方用药和饮食调理谈了临床体会。  相似文献   

7.
不孕症指婚后同居三年以上未孕,是妇科常见病之一,患者求孕心切,临床上各种原因所导致的不孕患者为数不少,它不同程度地影响女子身心健康,甚至家庭的和睦.为探索本病的辨治规律,现谈谈自己的窥管之见,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8.
先兆流产是妊娠早期出现少量阴道流血或(和)下腹坠痛等症,但宫口未开,胎膜未破,妊娠物未排出,妊娠尚有希望继续者。属于祖国医学的胎漏、胎动不安、妊娠腹痛等范畴。现代医学认为,引起流产的原因十分复杂,除遗传学异常、内分泌、感染、解剖畸形等原因外,在不明原因的流产中,免疫因素引人注引。对先兆流产的治疗应采取保胎的疗法,但现代医学尚没有令人满意的方法。中医学对该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床疗效已成共识,对其辨证多从肾虚、血热、气血虚弱、血瘀等方面论治,而笔者临证时发现流产各证型均以肾虚为基本病机,补肾安胎则是其基本治疗大法,因此结合临床所得对本病的基本病机及辨治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9.
头痛一症,临床多见,笔者根据临证经验,归纳为以下三点。【临证探病史治疗究病根】历代医家非常重视四诊,特别是问诊。张景岳把问诊作为“诊病之要领,临证之首务”。头痛一  相似文献   

10.
魏怀英 《陕西中医》1997,18(8):356-357
以临床病案为佐,论述了引起常见低热证的阴虚、血虚、气虚、气郁、阳虚、瘀血、湿郁、误治等8个方面病证。并简介了各证型间的灵活变通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胰岛素分泌缺陷),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其中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临床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根据其病理特点和临床表现,将糖尿病归属于祖国医学“消渴病”范畴,历代医家对此病论述颇丰,多以三消分证论治为主,笔者根据临床实践并对其机理及治法进行探讨如下:认为病机为脾虚失运,湿浊内阻。创立健脾运湿,益气生津,逐瘀通经为基本治法。自拟苍兰四君汤为基本方。  相似文献   

12.
13.
伏暑治验1则     
刘某某,男、43岁、干部,福州市,1992年11日2日初诊。证诉:头痛如裹,恶寒发热、脘痞10天,午后高热已3天。缘于两周前出差,夜间晕车呕吐而感寒。抵家时恶寒轻发热重,头痛如裹,无汗口渴不饮,胸闷脘痞纳减。于省某医院查;WBC9×10~6/L,中性0.68,淋巴0.32,10天后服中药竹叶石膏汤加减,清晨体稍凉,午后热张,入夜尤甚,持续3天,寒热如疟(测腋下体温39.5℃,临晨38℃),漱水不欲咽,口苦脘痞纳滞,心烦夜寐不安,小便短少,大便溏薄量少。检查:神似醒似寐、面赤、肌肤热(T:39.5℃)胸腹触听无明显异常。舌质红、舌  相似文献   

14.
例一:徐某,男,19岁。工人,1985年10月5日入院。住院号136284。患者于85年9月30日突然高烧微恶寒,今已持续6天,而以“发热待查”急诊入院。症见:发热微恶寒,全身灼热无汗,面色潮红,口渴喜凉饮,胸闷,大便数天未行,小便短黄,舌质红苔白腻,脉浮数。查体:T39.7℃。神志清楚,表情淡漠。巩膜不黄,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颈软,心肺(-),腹软,肝未触及,侧卧脾肋下两指。血象Hb11.6g%,WBC9800/mm~3,N65%,L33%,M1%,血沉23mm/b,抗“O”400,10月8日肥达氏反应(-)。治疗经过:按中医辨证,病属伏暑,乃  相似文献   

15.
陈竹林  杜凤英 《陕西中医》2001,22(8):503-504
孙思邈《千金方》对心痛病因病机、施治方药、针灸论述较详 ,概括为 :寒凝、痰阻、热结、气滞、气虚、血瘀诸方面 ,治以温通行瘀 ,针药并举 ,攻补兼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丹溪论治郁证的学术观点进行了探讨。指出郁证是以气郁为中心环节和病理基础。简要论述了《金匮钩玄》中“六郁”和“寒郁”之病理特点及治则方药。认为“寒郁”的实质仍不离“湿热相火为病”;辛热温散与寒凉清泻两大治法统一配合,则是丹溪治疗郁证的一大特色。评价了丹溪六郁论对后世论郁、治郁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刘宁  黄甡 《河南中医》2023,(1):28-32
黄甡教授认为,小儿湿疹病位在心、肝、脾、肺,外因为风、湿、热三邪蕴于皮肤,将小儿湿疹分为风热蕴肤证、湿热内蕴证、脾虚湿盛证、血虚风燥证4个证型。风热蕴肤证疏风散热,方用消风散加减治疗;湿热内蕴证清热利湿,选用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虚湿盛证健脾化湿,方用小儿化湿汤加味治疗;血虚风燥证养血祛风,方用土苓二术汤治疗;血瘀明显者,方用土苓二术汤加乌蛇荣皮汤加减治疗。自拟湿疹散、湿疹膏、五倍子油膏外用,常配合针灸、推拿治疗。  相似文献   

18.
周炜  王丽君 《江苏中医药》2005,26(12):23-23
小儿抽动症是儿童神经精神类行为异常疾病的一种,有称一过性小儿轻微脑功能障碍、多发性抽动症、冲动性肌痉挛、抽动—秽语综合征等。本病多见于4 ̄14岁男童。其临床表现呈多样化,但以头面部动作为多,主要有挤眉弄眼、频繁眨眼、鼻动频频、呶嘴动唇、抖腿等,有部分儿童还可伴喉中不自主地发出怪声。以上症状可单一出现,也可兼夹出现,一般在紧张、焦虑,或玩电脑、看电视过久后加重。别人越注意动得越厉害,若专心于某事或睡眠时则症状消失。近10年来,笔者摸索出一些辨治抽动症的规律、方法与用药心得,现简要归纳如下。1治动必治肝小儿肝常有余…  相似文献   

19.
史桂平 《浙江中医杂志》2006,41(11):641-641
小儿厌食症是儿科常见病症之一,系指小儿较长时间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至拒食的一种病症。笔者在临床上立足于调补脾胃,分型论治收效满意。小儿脏腑娇嫩、脾胃薄弱是其生理特点,加之饮食不调,食不知饥饱,导致脾胃不和,脾运不健,胃纳呆滞为小儿厌食症的主要病机。因此,运脾、醒脾、健脾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使脾胃运化得健,升清降浊有序。在具体运用时,笔者常分为以下三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