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IGF binding protein 3,IGFBP3)在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索位于IGF1和IGFBP3基因功能区具有潜在功能学的基因遗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肾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 1 027例肾癌患者和1 094例健康对照,应用 TaqMan 探针分型法对位于IGF1和IGFBP3基因功能区9个基因遗传多态性位点进行分型。控制混杂因素,应用非条件逻辑回归,评价基因多态性与肾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在9个基因多态性位点中,通过校正后的多因素分析发现位于IGF1 3′-UTR区域的rs5742714多态性和中国人群肾癌发病风险明显相关。与携带IGF1 rs5742714 GG基因型的个体相比,IGF1 rs5742714 GC/CC基因型携带者的肾癌发病风险明显增高(OR=0.82; 95% CI=0.68~0.98, P=0.002)。此外,IGF1 rs5742714 GC/CC基因型癌旁组织中IGF1 mRNA含量明显降低。结论:位于IGF1 3′-UTR区域的rs5742714多态性可能通过调控IGF1基因的表达而影响中国人群肾癌发病易感性。  相似文献   

2.
<正>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是指出生体质量低于同胎龄、同性别正常平均体质量第10百分位以下的新生儿[1]。约10%~15%的SGA出生后不出现追赶生长现象,导致矮小症[1]。研究[2]表明,SGA矮小患儿与下丘脑生长激素轴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有密切关系,GH通过刺激肝脏合成IGF-1,IGF-1在外周血与胰岛素生长因子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晚期早产儿胎龄、出生体质量及营养支持方式与其血氨基酸和酰基肉碱含量的关系,为该阶段早产儿的营养管理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住院的202例晚期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胎龄与出生体质量的关系分为适于胎龄儿(appropriate for gestational age, AGA)组、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SGA)组和大于胎龄儿(large for gestational age, LGA)组,根据采样当天的营养支持情况分为完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部分肠外营养(partial parenteral nutrition, PPN)和完全肠内营养(total enteral nutrition, TEN),应用串联质谱技术检测其外周血中氨基酸和酰基肉碱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AGA组、SGA组与LGA组间缬氨酸、亮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瓜氨酸、脯氨酸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LGA组的氨基酸含量普遍高于AGA组与SGA组。酰基肉碱含量在3组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南京地区DNA修复基因的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800975?rs11615?rs2228000?rs2228001?rs238406) 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病理特征及激素受体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乳腺癌病例和健康对照各350例?用MassARRAY时间飞行质谱技术分析5个单核苷酸位点的多态性;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表达水平?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基因型与乳腺癌发生?病理特点和相关激素受体(ER?PR?HER-2)水平的关系?结果: rs11615TC/TT和rs2228000TT基因型与乳腺癌发病明显相关,且亚组分析提示rs1800975AA和GA基因型分别与绝经期乳腺癌?ER阴性乳腺癌发病相关?此外,rs2228000T等位基因与PR?乳腺癌HER-2阳性亚型相关,且rs11615与乳腺癌ER?PR阳性均相关?rs2228001与T3期乳腺癌?PR?HER-2阴性均相关?结论: rs2228000TT和rs11615TC/TT可增加乳腺癌患病风险?对于不同基因位点,肿瘤病理特点及ER?PR?HER-2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发生或预防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内蒙古地区汉族人群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IGF2BP2)基因rs4402960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对360例内蒙古地区汉族人(T2 DM组166例,正常对照组194例)rs4402960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T2 DM组中rs4402960的T等位基因频率和TT、G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1.6%、12.1%和59.0%,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0.6%、3.6%和13.9%(P均<0.05);而T2 DM组的GG基因型频率为28.9%,低于正常对照组的82.5% (P<0.05).携带T等位基因是患T2 DM的危险因素(OR=6.02,95%CI=4.075~8.895).结论 IGF2BP2基因rs4402960多态性位点的T等位基因可能是T2 DM的风险等位基因,该位点G/T多态性与内蒙古地区汉族人群T2 DM具有相关性,可能是内蒙古地区汉族人T2 DM的易感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脐血IGF和瘦素水平与胎儿宫内生长发育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脐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和瘦素水平与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80例足月新生儿脐血IGF-Ⅰ、IGF-Ⅱ和瘦素水平,根据胎龄和新生儿出生体重曲线,将新生儿分为大于胎龄儿(SGA),适于胎龄儿(AGA)和小于胎龄儿(LGA)3组,采用新生儿出生时体重、身长和Rohrer’s指数估测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状态。结果LGA组脐血IGF-Ⅰ和瘦素水平明显高于AGA组(12.03±1.22vs7.11±1.00,70.21±3.23vs43.48±0.96,4.03±1.12vs3.19±0.92),SGA组脐血IGF-Ⅰ和瘦素水平明显低于AGA组(2.66±1.03vs7.11±1.00,22.13±5.98vs43.48±0.96,2.34±3.63vs3.19±0.92);脐血瘦素水平与胎儿出生体重、身长和Rohrer’s指数呈显著正相关,LGA和AGA组脐血IGF-Ⅰ水平与胎儿出生体重、身长和Rohrer’s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脐血IGF-Ⅰ和瘦素胎儿的体重、身长和Rohrer’s指数存在相关性,提示IGF-Ⅰ和瘦素在胎儿宫内生长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编码一段长链非编码RNA的 H19基因多态性与早发冠心病(pCAD)患者易感性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TaqMan技术分析 213 例早发冠心病患者和 776 例对照的H19基因 4个多态位点(rs2067051?rs2251375?rs217727?rs4929984)的基因型,用 SPSS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早发冠心病组H19基因rs217727位点的CT基因型?T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均高于对照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s217727多态性与早发冠心病发病独立相关(P < 0.01)?T等位基因携带者?TT纯合基因患早发冠心病的风险分别是CC纯合基因型的2.42倍(OR=2.42,95%CI=1.55~3.71)和3.01倍(OR=3.01,95%CI=1.87~4.85)?结论:H19 rs217727多态性与早发冠心病易感性有关,T等位基因可能是早发冠心病的遗传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 XPC(rs2228000?rs2228001?rs2470352)?XPD(rs13181)?XPG(rs17655)3个基因的5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与膀胱癌及其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采用Massarray SNP检测技术对287 例膀胱癌患者和 282例正常人XPC?XPD?XPG基因的5个基因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分布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基因型与膀胱癌发病的关系并比较不同基因型与膀胱癌及其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XPC rs2228000位点在病例及对照组中分布有显著性差异(χ2 = 21.949,P < 0.001),其中CT及TT基因型在病例组中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 vs CC:OR = 2.01,95% CI 1.41~2.88;TT vs CC:OR=3.06,95%CI 1.70~5.49);T等位基因携带者在病例组中的分布频率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TT vs CC:OR=2.16,95%CI 1.58~3.11)?rs17655?rs2228000及rs2228001位点的基因型分布频率在不同分化程度的肿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s17655:χ2 = 10.013,P = 0.040;rs2228000:χ2 = 13.836,P = 0.008;rs2228001:χ2 = 14.315,P = 0.006),rs2228000位点的基因型分布频率与远端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s2228000:χ2 = 12.204,P = 0.002)?结论:XPC rs2228000位点与膀胱癌的发病相关,含T等位基因个体膀胱癌的相对风险高,且与膀胱癌的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远端转移相关?rs2228001及XPG rs17655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肿瘤的分化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宫外生长迟缓(ex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EUGR)早产儿情况进行探讨,分析相关因素,以期对早产儿的营养支持策略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2006年我院出生的符合适于胎龄儿条件的375例早产儿在出院时出现宫外生长迟缓[小于胎龄(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与未发生宫外生长迟缓[适/大于胎龄(appropriate for gestational age,AGA/large for gestational age,LGA)]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包括出生体重、胎龄、性别、住院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的时间、出院时体重与出院时纠正胎龄的关系、热量及蛋白质供给、合并症情况等.结果 出院时小于胎龄儿(SGA)占28.5%;出生体重及胎龄对早产儿早期的营养状况有影响,出院时SGA组其出生体重及胎龄明显小于适于胎龄组(AG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GA组早产儿其住院时间、生理性体征下降的时间明显缩短,合并症的发生也明显减少,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SGA组在生后第1周和第3周热量供给明显小于AGA(P<0.05);两组蛋白质供给在生后第1周无统计学意义,但在第3周SGA组明显小于AGA组(P<0.05).结论 出生体重、胎龄越低的早产儿往往由于并发症等原因更易致热量及蛋白质供给的不足,从而造成宫外生长迟缓,因此对这一部分早产儿采取正确的早期营养支持,对生存质量的提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喉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通过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111例经病理确诊的喉癌患者和340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选取IL-13基因3’-UTR的SNP位点rs1295685,采用TaqMan探针方法进行多态性检测,应用Logistic回归计算OR值及其95%CI,比较不同基因型与喉癌发病风险的关联?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中rs1295685(IL-13C870T)位点基因型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在调整年龄?吸烟?饮酒及肿瘤家族史因素后发现,与CC基因型相比,携带TT/CT基因型者喉癌发病风险显著增高(调整OR值为2.00,95%CI为1.23~3.27,P值为0.005)?与CC基因型相比,携带TT/CT基因型在年龄≤62岁?吸烟?饮酒?无肿瘤家族史各亚组中表现出更高的喉癌患病风险(OR = 2.72,95%CI:1.40~5.28; OR = 2.07,95%CI:1.19~3.58;OR = 1.96,95%CI:1.03~3.73;OR = 2.01,95%CI:1.18~3.41)?吸烟?饮酒均与TT/CT基因型存在协同作用(OR = 6.48,95%CI:2.77~15.14和OR = 7.35,95%CI:3.15~17.12)?而基因型分布在肿瘤分期?分级中未见显著差异?结论:IL-13基因rs1295685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喉癌遗传易感性有关联?  相似文献   

11.
IGF1和IGF1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1)及其受体(IGF1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寻找新的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标志物,并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因研究寻找新的理论依据。方法:以15例正常人甲状腺组织标本作对照,对62例经手术切除并由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癌、癌旁及正常区组织标本进行研究,应用RT PCR方法,检测IGF1/IGF1R在甲状腺癌组织与正常人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IGF1/IGF1R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癌、癌旁及正常区组织中IGF1/IGF1RmRNA的表达量按正常、癌旁、癌组织顺序逐渐增高(P<0.01)。结论:IGF1/IGF1R的高表达促进了甲状腺上皮细胞的异常增殖,提示IGF1/IGF1R可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IGF-2、IGF-1R在早期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岚  张轶清 《安徽医学》2007,28(3):180-183
目的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及其受体IGF-1R在早期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评价IGF-2和IGF-1R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5例正常宫颈组织及50例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宫颈组织中IGF-2、IGF-1R的表达,同时对IGF-2和IGF-1R表达与宫颈癌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宫颈癌组织中IGF-2和IGF-1R阳性率分别为74%、76%,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的13.33%、26.67%(p<0.001)。宫颈癌组织中IGF-2、IGF-1R两者表达密切相关(P<0.05)。IGF-2的表达在不同肿瘤分期中差异有显著性(P<0.05),IGF-2与IGF-1R的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中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IGF-2与IGF-1R的高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瘢痕疙瘩周围部和中央部组织中IGF—I、IGF—IR表达的差异,探讨瘢痕疙瘩呈浸润性生长的机制。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瘢痕疙瘩组织8例及周围正常皮肤组织4例,对不同部位的瘢痕疙瘩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中IGF—I、IGF—IR的表达,比较瘢痕疙瘩不同部位和正常皮肤组织中IGF—I.IGF—IR表达的差异。结果正常皮肤组织中成纤维细胞中IGF—I,IGF—IR的表达均呈阴性。瘢痕疙瘩周围组织成纤维细胞中IGF—I的表达明显高于中央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疙瘩周围部组织纤维细胞中IGF—IR明显高于中央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疙瘩不同部位IGF—I、IGF—IR的表达差异可能是导致瘢痕疙瘩呈浸润性生长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及受体(IGF2R)在不同时期婴幼儿血管瘤(IH)、血管畸形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GF2及IGF2R在不同时期血管瘤、血管畸形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Image-pro plus 6.0系统测定平均积分光密度、阳性表达面积,计算平均阳性反应率.结果 增生期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IGF2及IGF2R的表达均较强,消退期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IGF2及IGF2R的表达均较弱,而血管畸形和正常皮肤组织组织IGF2及IGF2R均不表达.不同时期血管瘤组的IGF2及IGF2R的表达水平明显强于血管畸形和正常皮肤组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增生期血管瘤组IGF2及IGF2R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消退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GF2及IGF2R可能参与了IH的发生发展机制,甚至也有可能参与了其消退的过程.在婴幼儿血管瘤中,IGF2的表达强弱与IH的分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IGF轴的改变及阿托伐他汀干预的影响.方法 将70例ACS作为实验组;健康成年人68例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各组在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均无显著差异.ACS患者均予以阿托伐他汀(立普妥)20 mg/d治疗2周.分别于药物治疗前、治疗后2周采空腹静脉血,测定CK-MB、cTnI、PAPP-A、IGF-1、IGF-BP4、hs-CRP等指标;同时分离静脉血单核细胞,测定其IGF-1R基因mRNA表达量.结果 ACS患者组较健康成人对照组CK-MB、cTnI、hs-CRP、PAPP-A、IGF-1、IGF-BP4等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cTnI与hs-CRP差异极显著(P<0.01).他汀治疗2周后,ACS患者血浆cTnI、CK-MB和hs-CRP浓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仍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PAPP-A与IGF-1均下降到正常对照组水平,但IGFBP-4水平较治疗前进一步上升(P<0.05);ACS患者治疗前、后单核细胞IGF-1R基因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CS患者血清IGF-1与IGFBP-4上升,阿托伐他汀可降低cTnI、CK-MB、hs-CRP、PAPP-A和IGF-1,增加IGFBP-4水平,但对IGF-1R表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IGF轴的改变及阿托伐他汀干预的影响。方法将70例ACS作为实验组;健康成年人68例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各组在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均无显著差异。ACS患者均予以阿托伐他汀(立普妥)20 mg/d治疗2周。分别于药物治疗前、治疗后2周采空腹静脉血,测定CK-MB、cTnI、PAPP-A、IGF-1、IGF-BP4、hs-CRP等指标;同时分离静脉血单核细胞,测定其IGF-1R基因mRNA表达量。结果 ACS患者组较健康成人对照组CK-MB、cTnI、hs-CRP、PAPP-A、IGF-1、IGF-BP4等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cTnI与hs-CRP差异极显著(P<0.01)。他汀治疗2周后,ACS患者血浆cTnI、CK-MB和hs-CRP浓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仍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PAPP-A与IGF-1均下降到正常对照组水平,但IGFBP-4水平较治疗前进一步上升(P<0.05);ACS患者治疗前、后单核细胞IGF-1R基因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CS患者血清IGF-1与IGFBP-4上升,阿托伐他汀可降低cTnI、CK-MB、hs-CRP、PAPP-A和IGF-1,增加IGFBP-4水平,但对IGF-1R表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IGF-1信号肽及成熟肽全编码序列的克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克隆含信号肽编码序列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1)基因,为转IGF-1基因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分别扩增IGF-1信号肽及成熟肽的编码序列,以PCR的方法对二者进行拼接,将拼接后的DNA片段克隆入质粒载体pGEM—Teasy。结果:以PCR拼接的方式成功地扩增出大小为360bp含信号肽编码序列的IGF-1基因。完成了该DNA片段的克隆,经序列测定证实读码框架完全正确。结论:克隆IGF-1信号肽及成熟肽全编码序列,可以为转IGF-1基因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IGF与肠纤维化的关系及针灸的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是体内重要的生长因子之一,对组织细胞的增殖、分裂、凋亡,机体生长发育、组织纤维化的形成及肿瘤的发生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结合研究现状,就IGF的生物学功能、与肠组织纤维化的关系、针灸对肠纤维化的防治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抗疏健骨颗粒对去势骨质疏松大鼠血清IGF—I的影响,探讨抗疏健骨颗粒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理。方法用抗疏健骨颗粒对去势骨质疏松大鼠进行不同剂量的药物治疗,并与假手术组、模型组、尼尔雌醇进行对比,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IGF—I含量。结果模型组血清中IGF—I的含量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尼尔雌醇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抗疏健骨颗粒小刺量组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异;中、高剂量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但与尼尔雌醇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抗疏健骨颗粒是通过升高血清IGF—I含量,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改善骨代谢而达到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HepG2人肝癌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定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对人肝癌HepG2细胞上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type 1 receptor of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GF1R)进行定量分析.方法常规培养HepG2细胞,以Iodogen法 131I标记抗IGF1R单克隆抗体1H7,Sephadex G-50纯化标记反应液, 131I-1H7和非标记1H7与HepG2细胞表面的IGF1R竞争结合,Scatchard法分析HepG2细胞上IGF1R的平均表达量.结果每孔HepG2细胞(2.0×105)表面IGF1R的Bmax为6.746×10-12 mol/L,平均单个HepG2细胞IGF1R的密度为2.03×104/细胞.结论本实验条件下制备的 131I -1H7满足作为IGF1R特异性配体的要求,碘标记1H7对其与IGF1R结合活性无明显影响,HepG2细胞表达高密度与高亲和力的IGF1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