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静脉入路Onyx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CDAVF)的疗效。方法 8例CDAVF患者均经静脉入路用Onyx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通过术后造影和临床随访来评估临床效果。结果 8例栓塞后即刻造影检查示瘘口及海绵窦完全闭塞6例,少量残留2例,总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75%。栓塞后1例出现动眼神经麻痹,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所有患者均接受临床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2年,无症状复发及加重者。结论经静脉入路Onyx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CDAVF是一种安全及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静脉人路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效果.方法 经股静脉-岩下窦入路到达病变侧海绵窦,用游离弹簧圈等多种栓塞材料填塞海绵窦,同时闭塞瘘口.结果 3例中全部愈或好转,1例在栓塞治疗后眼部症状消失.栓塞术后最常见症状为头痛伴呕吐.随访3个月到5年未见复发.结论 静脉入路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临床表现以眼部症状多见,表现为受累侧突眼、球结膜充血、视力下降和复视等症状,首选治疗方法为经静脉入路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关键在于采用各种栓塞材料填塞海绵窦处的瘘口,以彻底消除病变.我们采用眶上内侧缘切开眼上静脉置管后,血管内填塞弹簧圈和液体栓塞剂Onyx,治愈l例海绵窦区DAVF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临床表现以眼部症状多见,表现为受累侧突眼、球结膜充血、视力下降和复视等症状,首选治疗方法为经静脉入路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关键在于采用各种栓塞材料填塞海绵窦处的瘘口,以彻底消除病变.我们采用眶上内侧缘切开眼上静脉置管后,血管内填塞弹簧圈和液体栓塞剂Onyx,治愈l例海绵窦区DAVF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何庆  张洪清 《四川医学》2012,(11):1991-1992
目的综合性的比较静脉入路联合液体胶和弹簧圈介入栓塞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1](CSDAVF)与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CSDAVF的优缺点,确定治疗该病的最佳方案。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随访的20例2007~2011年期间进行静脉入路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患者,其中经静脉入路联合液体胶和弹簧圈介入栓塞海绵窦区治疗CSDAVF者13例,设为A组;经可脱弹簧圈栓寒治疗CSDAVF者7例设为B组。将两组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治愈13例,治疗费用(10.5±3.4)万元,B组治愈5例,2例好转治疗费用(17.1±3.8)万元。结论静脉入路联合液体胶和弹簧圈介入栓塞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栓塞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治疗方法。方法 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共 12例 ,经颈外动脉以微粒栓塞 3例 ;以正丁基氰基丙烯酸异丁酯 (NBCA)栓塞 2例 ;经颈外动脉插入海绵窦以NBCA栓塞1例 ;经岩下窦以机械可脱性弹簧圈 (MDS)栓塞 1例 ;经眼上静脉以MDS栓塞 5例。结果 瘘口完全消失 8例 ;瘘口残留 4例 ,其中 2例瘘口残留患者 3个月后症状好转。结论 根据不同的类型 ,经静脉栓塞和经动脉栓塞均可作为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经静脉人路栓塞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其中女性14例,男3例;Banow A型1例,B型1例,C型1例,D型14例.结果经岩下窦人路栓塞海绵窦9例,经眼静脉人路栓塞6例,经两种人路栓塞1例(双侧瘘).12例治疗后即刻造影显示海绵窦和瘘口完全闭塞;4例虽海绵窦闭塞,但仍残留少许岩下窦的引流(2例为眼静脉人路者)和翼丛引流(2例).1例面静脉-眼静脉人路,插管过程中面静脉痉挛,手术失败,患者在5 d后自发症状缓解,7 d后动脉造影显示CCF已自愈.结论经静脉入路栓塞颈动脉海绵窦瘘,特别是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效果确实,操作风险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病因及诊治方法。方法:21例均采用超选择插管栓塞,其中4例同时静脉入路微弹簧圈海绵窦内栓塞。结果:17例瘘口完全消失;4例栓塞后瘘口有残留,结合颈动脉压迫法治疗后2例瘘口消失。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脉瘘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经动脉途径栓塞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动脉途径介入栓塞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瘘的疗效和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动脉途径介入栓塞治疗的19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结果 15例临床治愈,3例明显好转,1例治疗失败.其中术后即刻造影提示12例瘘口完全消失;6例经主要供血动脉栓寒后,经瘘口血流量明显减少,压颈1个月后5例临床治愈,1例症状明显缓解.经动脉治疗失败病例改经岩下窦入路双侧海绵窦微弹簧圈栓塞后治愈.无一例出现永久性介入相关并发症.临床随访7个月到4年,病人尤临床症状复发.结论 经动脉途径介入栓塞对于部分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瘘的病人是安全、有效且经济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0.
Chen ZQ  Deng DF  Gu BX  Han HJ  Pan QG  Hai J  Wang F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157-159
目的 探讨经动脉途径以低浓度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技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采用低浓度(10%~20%)氰基丙烯正丁酯(NBCA)经供血动脉对18例不同部位硬膜动静脉瘘患者进行栓塞治疗。18例患者中海绵窦区硬膜动静脉瘘12例,顶部硬膜动静脉瘘6例。该技术的关键操作方法是将低浓度NBCA注入静脉端使之闭塞并反流入其他供血动脉。结果 18例患者中17例在栓塞后达到解剖治愈,术后临床症状消失。另1例通过海绵窦区硬膜动静脉瘘栓塞后一度症状好转,2d后症状加重,复查造影发现静脉未完全闭塞,回流静脉发生改变,经压颈10d后症状明显好转。结论 经动脉途径以低浓度NBCA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对于有些病例是较好的选择,其特点是低廉、快捷,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丁宁  梁熙虹  余华峰 《北京医学》2006,28(3):156-158
目的探讨经静脉途径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疗效.方法经全脑血管造影(DSA)确诊硬脑膜动静脉瘘27例,其中海绵窦区18例,横窦、乙状窦9例,均经静脉途径予以栓塞治疗.结果本组27例中治愈22例,症状好转5例,无加重和死亡.随防2个月~8年,无复发及加重者.结论静脉入路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难治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效果,面临的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应用经股静脉-岩下窦人路和经股静脉-面静脉-眼上静脉人路两种静脉人路对25例难治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的28侧海绵窦进行了栓塞治疗,其中经股静脉-岩下窦人路16侧,经股静脉-面静脉-眼上静脉人路12侧。用电解可控弹簧圈(GDC、EDC)、游离弹簧圈和丝线等多种栓塞材料填塞病变侧海绵窦,同时闭塞瘘口。术后3到24个月对10例进行了脑血管造影复查。对其他15例进行了电话随访。结果 20例治疗后即刻造影显示海绵窦和瘘口完全闭塞。5例虽将海绵窦闭塞,但仍残留岩下窦的引流(3例)和翼丛引流(2例)。栓塞术后常见症状为头痛伴呕吐。5例残留瘘口的患者中4例术后行脑血管造影复查,其中2例残留瘘口消失,1例残留岩下窦引流,1例残留翼丛引流。6例瘘口完全闭塞患者术后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未发现复发,其余14例瘘口完全闭塞患者经电话随访未出现症状。结论 经静脉人路栓塞治疗难治性颈动脉海绵窦瘘安全有效,对于经动脉途径治疗失败的颈动脉海绵窦瘘,经静脉入路栓塞可作为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病因,分类及治疗。方法:26例均采用超选择插管栓塞,其4例同时行静脉入路静脉窦内栓塞,联合手术2例,X-刀治疗l例。结果:海绵窦区硬膜动静脉瘘者,17例瘘口完全消失,4例栓塞后瘘口有残留,结合颈动脉压迫法后2例瘘口消失。侧窦硬脑膜动静脉瘘者,瘘口完全消失3例,部分消失2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是目前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联合手术或放射治疗等,可大大提高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治疗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研究难治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经静脉入路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260例颈动脉海绵窦瘘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2例为难治性颈动脉海绵窦瘘,采用经静脉入路用微弹簧圈栓塞治疗18例,另24例经动脉入路栓塞。结果18例经静脉入路栓塞组中15例达到完全临床治愈,治愈率为83.3%(15/18),3例部分栓塞,血管造影示瘘口仍显影,但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本组栓塞术后短期并发症有:暂时性眼眶内胀痛、头痛,短暂性眼外肌麻痹。随访3-24个月,均无复发。24例经动脉入路栓塞组中,治愈率为62.5%,其栓塞术后并发症相对较经静脉入路栓塞组多。结论经静脉入路栓塞有明显临床症状的间接型颈动脉海绵窦瘘疗效显著,并发症少,风险低,且优于经动脉入路栓塞;对部分用球囊或弹簧圈经动脉入路栓塞失败的难治性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可选择静脉入路用弹簧圈栓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静脉途径介入栓塞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方法、策略和疗效。方法27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分别经岩下窦、面静脉和眼上静脉等静脉途径介入栓塞治疗。结果23例临床治愈,4例症状明显缓解。术后即刻造影提示22例瘘口完全消失,5例虽将海绵窦致密填塞,但其中2例仍有少量翼丛引流,1例通过海绵间窦向对侧引流,2例存在少量岩上窦后引流,压颈1个月后消失。栓塞术后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头痛和呕吐,3例出现轻度复视,后自行恢复;无1例出现永久性介入相关并发症。临床随访5个月~6年,患者无临床症状复发。结论多静脉途径介入栓塞是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弹簧圈介入治疗难治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适应证及治疗技术要点。方法:所有病例经股动脉或股静脉穿刺插管,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视下行弹簧圈介入治疗。结果:经动脉途径成功栓塞5例颈动脉海绵窦瘘。经静脉途径成功栓塞2例颈动脉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畸形,1例为岩下窦途径,1例为眼静脉和岩下窦途径。结论:难治性颈动脉海绵窦瘘可以用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是一项极有价值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的治疗方法、效果及预后.方法 25例患者中8例行颈动脉压迫或仅随访观察;17例行血管内栓塞,其中3例经静脉途径栓塞,13例经动脉途径栓塞,其中1例联合使用覆膜支架和Glubran胶治疗,1例经动脉途径治疗后再次接受经静脉途径栓塞治疗.结果 8例行颈动脉压迫或随访观察的患者中有4例症状缓解或消失,其余患者无加重;3例经静脉途径栓塞者均通过同侧或对侧岩下窦入路完全闭塞瘘口;13例经动脉途径栓塞者中4例完全闭塞瘘口,其余患者症状部分缓解;1例患者首次经动脉途径部分栓塞术后症状加重,急诊经眼上静脉穿刺置管完全栓塞.结论 海绵窦区DAVF总体预后良好,可根据患者症状和影像学特征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经静脉途径栓塞治愈率高,适宜者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动脉入路应用Onyx-18栓塞小脑幕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分析3例确诊为小脑幕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患者,就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治疗策略及结果进行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患者均经动脉入路Onyx-18一次性完全栓塞小脑幕硬脑膜动静脉瘘,术后血管造影示病变消失,随访3个月,未再出现颅内出血,1例GOS=5分,2例GOS=4分.结论 选择性脑血管造影是确诊本病的唯一可靠手段,经动脉入路应用非黏附性液体栓塞剂栓塞可以完全栓塞小脑幕硬脑膜动静脉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少见类型颈部动脉海绵窦瘘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 外伤性伴有基底动脉瘤的基底动脉-海绵窦瘘、白发性原始三叉动脉海绵窭瘘和自发性和外伤性颈外动脉海绵窦瘘、外伤性颈外动脉海绵窦瘘各1例;分别采用机械可脱性弹簧圈(MDS)、电解微弹簧圈(GDC)和法国Balt公司的可脱性球囊技术,对4例CCF患者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 外伤性伴有基底动脉瘤的基底动脉-海绵窦瘘和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伴有椎动静脉瘘分2次栓塞,自发性原始三叉动脉海绵窦瘘、自发性和外伤性颈外动脉海绵窦瘘、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间瘘一次性完成栓塞,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血管内栓塞仍是治疗少见类型颈部动脉海绵窦瘘的最好方法,其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应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20.
侧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侧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症状及诊治方法。方法:19例病人中,17例病人应用微导管技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监视下,对侧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行血管内栓塞治疗,2例单纯应用颈动脉压迫法治疗。结果:19例中,10例治愈;4例症状明显改善;4例好转;1例死亡。结论:应用颈动脉压迫法及微导管栓塞技术是治疗侧窦区硬脑膜动脉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