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之间的关系。方法 1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病史分为初发组(n=95例)与复发组(n=37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按斑块性质分为稳定性斑块和不稳定斑块,同时检测血清MMP-9水平,分析组间指标差异。结果与初发组患者比较,复发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不稳定斑块数及MMP-9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而IMT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稳定性斑块组比较,不稳定斑块组患者MMP-9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IMT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再发脑梗死风险密切相关,而MMP-9水平可作为反映的斑块稳定性及再发脑梗死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联合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1年12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4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试验组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期至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80例作为参照组。试验组患者均行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分析CTA诊断颈动脉斑块价值。试验组和参照组均接受血清MMF-9 TIMP-1检测。对比试验组与参照组的血清MMP-9、TIMP-1水平差异。在试验组中,以DSA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对比两组之间的血清MMP-9、TIMP-1水平差异,对CTA联合血清MMP-9、TIMP-1诊断颈动脉斑块的效果进行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CTA检测结果显示存在颈动脉斑块者64例,无斑块组76例, CTA诊断颈动脉斑块敏感度为96.88%,特异性为97.37%,准确度为97.14%;试验组血清MMP-9水平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TIMP-1水平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斑块组血清MMP-9水平显...  相似文献   

3.
鞠巍  时艺珊 《现代医学》2012,40(6):688-690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老年T2DM患者66例,根据IMT分为3组:单纯糖尿病(DM)组18例,IMT增厚组23例,大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组25例,另设老年健康对照组20例。测定血清MMP-9水平。结果:单纯DM组血清MMP-9水平为(576.43±257.93)μg.L-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7.70±243.71)μg.L-1(P<0.05);IMT增厚组和AS斑块组血清MMP-9水平分别为(694.58±315.26)、(882.74±286.44)μg.L-1,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单纯DM组(均P<0.05)。结论:血清MMP-9水平升高与老年T2DM患者颈AS的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正常对照组(NC组)60例、糖尿病组(DM组)89例。糖尿病组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情况分为糖尿病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DM1组,n=16)和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DM2组,n=73),比较三组的血清MMP-8水平;DM2组分为IMT增厚组(A组,n=12)、稳定斑块组(B组, n=27)和不稳定斑块组(C组,n=34),比较三个亚组的IMT、Crouse积分等超声指标,分析MMP-8水平与颈动脉超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DM2组的MMP-8、IMT值水平高于NC组和DM1组,DM1组高于NC组(P均<0.05);不稳定斑块组的MMP-8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和IMT增厚组,稳定斑块组MMP-8水平高于IMT增厚组(P均<0.05);血清MMP-8水平与IMT值和Crouse积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8、0.72,P<0.05)。结论  血清MMP-8与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斑块稳定性相关,可作为预测颈动脉斑块形成及稳定与否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作用。方法:选取45例ACS患者为实验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1例,稳定型心绞痛(SA)20例,健康对照组20例,分别取血测定他们的血清MMP-9、TIMP-1、hs-CRP水平,比较各组的差异及其在ACS组中的相互关系;实验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并对冠脉病变狭窄程度评分(Gensini积分),评价MMP-9、TIMP-1、hs-CRP、MMP-9/TIMP-1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观察所有ACS患者1周内心脏事件的发生,比较发生心脏事件者与未发生心脏事件者MMP-9、TIMP-1、hs-CRP、MMP-9/TIMP-1差异。结果:①ACS组血清MMP-9、TIMP-1、MMP-9/TIMP-1、hs-CRP明显高于SA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②AMI组MMP-9、hs-CRP、MMP-9/TIMP-1高于UA组(P<0.01,P<0.01,P<0.05);③ACS患者中MMP-9与MMP-9/TIMP-1、hs-CRP呈正相关(P<0.01,P<0.01);TIMP-1与MMP-9/TIMP-1呈负相关(P<0.01);hs-CRP与MMP-9/TIMP-1呈正相关(P<0.05);Gensini积分与MMP-9/TIMP-1、MMP-9/TIMP-1和hs-CRP均没有相关性(P>0.05);④在ACS患者中,1周内发生心脏事件患者的MMP-9、hs-CRP、MMP-9/TIMP-1高于没有发生心脏事件患者(P<0.01,P<0.05,P<0.01)。结论:炎症可能是导致ACS发生的因素之一,作为炎症的下游产物出现的MMP-9在ACS患者中的高表达促使斑块易于破裂而导致ACS的发生,故减小斑块的不稳定性比使斑块体积消退更为重要;MMP-9、MMP-9/TIMP-1、hs-CRP与斑块不稳定性密切相关,可望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血清学参考指标,更为重要的是有可能应用于ACS的早期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MMP-3、MMP-9及TIMP-1在急性心肌梗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水平的变化,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机制。方法:选择67例AMI患者,发病3 h~5 d,选择同期住院非冠心病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MMP-3、MMP-9、TIMP-1含量以及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MB(CK-MB)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组血清中MMP-3、MMP-9和TIMP-1含量明显增高(P<0.05或P<0.01);AMI组MMP-3/TIMP-1比值和MMP-9/TIMP-1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MMP-3、MMP-9、TIMP-1的含量与cTnI、CK-MB水平无相关性。结论:MMP-3、MMP-9过度表达以及MMP-3/TIMP-1、MMP-9/TIMP-1比例失衡,参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破裂和心肌梗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血脂和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斑块的发生率与TIA的关系及全脑血管造影对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颈动脉系统TIA患者(病例组)的血脂和血浆MMP-9水平、颈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并与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确定TIA患者的治疗方案,并评估DSA对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 (1)TIA患者的血脂和血浆MMP-9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但病例组中有脑梗死亚组和无脑梗死亚组比较颈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行DSA检查发现TIA患者脑血管狭窄发生率达80.26%(61/76),根据DSA检查结果所采取的治疗方案临床效果佳.结论 血脂和血浆MMP-9水平异常、颈动脉IMT增厚和斑块形成与TIA具有相关性,是颈动脉系统TIA的高危因素;临床上可依据DSA检查结果确定治疗方案及对预后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8.
颈动脉斑块类型与MMP-9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对不同类型颈动脉斑块患者进行分型并检测其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MMP-9)水平,来观察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与MMP-9的相关性.方法 对64例颈动脉斑块患者行颈部血管B超、TCD、头颅CT、MRI、DSA检查及神经功能评分(NIHSS),对患者颈动脉斑块进行分型,并检测其血浆MMP-9、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血浆MMP-9水平与斑块易损性呈正相关(r=0.92,P《0.01),即血浆MMP-9水平越高,斑块的稳定性越低.CRP在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中B、C组显著高于A组(P《0.01),而B组和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CRP在颈动脉斑块的患者会升高,但它与颈动脉斑块的易损性的相关性不如MMP-9.结论 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与血浆MMP-9水平呈正相关.我们可以通过影像学及临床检查结合血浆MMP-9水平来判断颈动脉斑块易损性.MMP-9作为易损斑块的潜在血清标志物,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上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栓通胶囊对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132例合并颈动脉易损斑块形成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拜阿司匹林0.1 g,1次/d+立普妥20 mg,1次/d),脑栓通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栓通口服,3粒/次,3次/d,连服6个月。治疗前后检测血清MMP-9含量,并行颈动脉彩超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Crouse积分)及斑块总面积。结果治疗14 d后两组MMP-9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下降,脑栓通组下降更明显,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治疗3个月后IMT、斑块积分及斑块总面积均有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6个月后脑栓通组疗效更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栓通能降低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MMP-9)的浓度,并随疗程的延长,能改善颈动脉粥样斑块性状,提高斑块稳定性,降低脑梗死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PAS)三联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及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水平的影响,观察其对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干预作用.方法:1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稳定斑块组(n=45)和颈动脉易损斑块组(n=90).将稳定斑块组作为对照组,易损斑块组根据治疗方法按随机数字法分为AS组45例(阿司匹林100mg/d,阿托伐他汀20 mg/d,口服)和PAS组45例(阿司匹林100 mg/d,阿托伐他汀20 mg/d,普罗布考0.25/次,2次/d,口服).比较治疗前和治疗4周血清hs-CRP、MMP-7和MMP-8水平;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2月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值)、斑块面积及斑块回声变化.结果:治疗前,易损斑块组中两亚组(AS组和PAS组)血清hs-CRP、MMP-7和MMP-8水平均高于稳定斑块组(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两组(AS组和PAS组)间血清hs-CRP、MMP-7和MMP-8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治疗后4周,PAS组中血清hs-CRP、MMP-7和MMP-8水平均低于AS组,其下降幅度均大于AS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1);治疗12月后,两组IMT值和斑块面积较治疗前减少,且PAS组两项指标低于AS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1);PAS组低回声斑块回声增强例数多于AS组(P<0.01).结论:PAS三联疗法能迅速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具有更强的抗炎作用,可逆转和稳定斑块.  相似文献   

11.
骆黎  徐芳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5):524-52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血脂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0年7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对照组,21例)采用脑梗死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分为B组(10 mg组,25例)和C组(20 mg组,22例),B、C组每晚分别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20 mg;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测定血脂、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3组各项血脂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血脂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其斑块面积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B、C两组TC、TG、LDL-C、HDL-C、hs-CRP、MMP-9水平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TC、TG、LDL-C、hs-CRP、MMP-9水平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能有效降低血脂、炎性因子水平及一定程度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且以20 mg剂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48例确诊为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30例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组。两组均抽取空腹血测血清MMP-9水平及行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7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中MMP-9的表达为(284.23±132.58)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6.45±32.6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中的不稳定斑块为17例(4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例(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斑块组中MMP-9的表达为(482.63±158.79)ng/mL,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的(232.64±109.3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明显增高,血清MMP-9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关,可以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含量的变化,说明它们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临床判断为CAS患者77例,用高脂饲料加空气干燥术形成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8只。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CAS患者和家兔模型血清MMP-1、MMP-9及TIMP-1含量,并计数家兔模型血液循环内皮细胞(CEC)水平。结果:CAS患者和家兔模型血清MMP-1、MMP-9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而TIMP-1水平则低于正常对照(P〈0.05)。家兔模型造模4周后开始出现CEC明显增多。血清MMP-1与TIMP-1水平呈负相关。结论:CAS患者血清MMP-1、MMP-9及TIMP-1异常代谢可导致血管内皮破坏,与AS形成密切相关。CAS患者检测这三个指标含量有助于从机理上分析CAS的形成原因,同时可用于观察患者的病变程度和疗效评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预防高危患者急性脑梗死复发的临床药理疗效,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患者血脂、血清炎性因子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156例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66)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n=90)加服阿托伐他汀钙20mg/d,疗程6个月。全部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均测定血脂、炎性因子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血脂、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IMT、颈动脉斑块面积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观察组6个月脑梗死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56%vs.21.2%,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能够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血脂、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促进斑块逆转,降低脑梗死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5.
陈谋珠  刘朝阳  高宝荣 《吉林医学》2013,34(6):1009-1011
目的: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进行检测,随访观察脑梗死复发情况,脑梗死复发者计入复发组,无脑梗死复发者计入对照组。结果:随访1年,282例脑梗死患者中31例(10.99%)出现脑梗死复发,复发组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检出率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的患者脑梗死的复发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神经功能缺损、脑梗死体积及颈动脉斑块性质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20年2月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ACI患者120例(ACI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人群6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不同分组hs-CRP、MMP-9及Lp-PLA2水平变化,Spearman法分析相关性。 结果 ACI组hs-CRP、MMP-9及Lp-PLA2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20.364、22.115、14.163,均P<0.05);轻、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hs-CRP、MMP-9及Lp-PLA2水平依次升高,差异显著(F=171.283、82.137、278.610,均P<0.05);小、中、重梗死灶组hs-CRP、MMP-9及Lp-PLA2水平依次升高,差异显著(F=100.672、59.707、134.199,均P<0.05);无、稳定、不稳定斑块组hs-CRP、MMP-9及Lp-PLA2水平依次升高,差异显著(F=50.120、34.056、67.255,均P<0.05)。ACI患者MMP-9、hs-CRP及Lp-PLA2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脑梗死体积、颈动脉斑块性质均呈正相关(均P<0.05)。 结论 斑块性质越不稳定、脑梗死体积越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高,ACI患者血清hs-CRP、MMP-9及Lp-PLA2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7.
李强  凌芳  聂德云  熊涛 《重庆医学》2012,41(16):1598-1600,1603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7(IL-17)及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的影响,观察其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消退作用。方法 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稳定斑块组(n=68)和颈动脉易损斑块组(n=68)。抽血检查后再随机分为小剂量组68例(阿托伐他汀10mg/d,口服)和大剂量组68例(阿托伐他汀40mg/d,口服)。比较治疗前后血脂、血清hs-CRP、IL-17和MMP-8水平;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值)、斑块厚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回声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中血脂及血清hs-CRP、IL-17和MMP-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周及4周,大剂量组中血清LDL-C、TG、TC水平均低于小剂量组(P<0.01),治疗后4周,大剂量组血清hs-CRP、IL-17和MMP-8均低于小剂量组,且大剂量组下降幅度均大于小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6月,两组IMT值和斑块厚度较治疗前降低,且大剂量组两项指标低于小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剂量组低回声斑块回声增强例数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能迅速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具有更强的抗炎作用,可逆转、稳定斑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76例)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6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 T ),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Lp-PLA2、HCY水平,并行相关分析。[结果]①脑梗死组的Lp-PLA2、HCY、IM 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01)。②脑梗死组易损斑块的比例(39.2%)明显高于对照组(14.3%),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③易损斑块组血清Lp-PLA2、IM T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且两者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1)。④稳定斑块组血清Lp-PLA2、HCY和IM T均高于无斑块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⑤血清Lp-PLA2辅助识别易损斑块特异性高于 HCY。[结论]与 HCY比较,血清Lp-PLA2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相关性更好;血清Lp-PLA2能反映斑块的不稳定,可作为临床预测脑梗死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