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腮腺Warthin瘤的CT影像表现,以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腮腺Warthin瘤患者的临床及CT表现,15例中男14例,女1例,年龄48~76岁,观察病灶的部位、数目、大小、形态、边界、密度、强化特征以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结果共发现23个病灶,多发6例;病灶直径0.5~4.3 cm;位于浅叶后下部者20个;呈椭圆形11个,类圆形9个;边界清楚22个;增强扫描有坏死囊变者16个,动脉期病灶实性部分明显强化14个,静脉期均迅速廓清;18个病灶可见包绕血管或贴边血管征。结论腮腺Warthin瘤的C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特点有助于作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Warthin瘤)的MSCT表现与临床分析,以提高对该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9例腮腺Warthin瘤的MSCT表现,并与行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的14例进行比较,分析MSCT的诊断价值。结果 29例患者中男25例;单侧单发22例,双侧单发2例,单侧多发4例,双侧多发1例,共45个病灶,其中75.6%(34/45)病灶位于腮腺浅叶后下极。MSCT平扫4例,25例行增强扫描动脉期,6个病灶轻度强化,12个中度强化,23个明显强化,其中22例诊断为Warthin瘤。14例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中诊断Warthin瘤的有10例,1例诊断为炎症,2例诊断为囊性病变,1例诊断为恶性可能性大。结论 MSCT增强扫描对腮腺Warthin瘤的诊断价值与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相当,临床考虑Warthin瘤的患者可依据MSCT表现进行手术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腮腺Warthin瘤的CT影像表现,以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腮腺Warthin瘤患者的临床及CT表现,15例中男14例,女1例,年龄48~76岁,观察病灶的部位、数目、大小、形态、边界、密度、强化特征以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结果共发现23个病灶,多发6例;病灶直径0.5~4.3 cm;位于浅叶后下部者20个;呈椭圆形11个,类圆形9个;边界清楚22个;增强扫描有坏死囊变者16个,动脉期病灶实性部分明显强化14个,静脉期均迅速廓清;18个病灶可见包绕血管或贴边血管征。结论腮腺Warthin瘤的C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特点有助于作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4.
刘志  何娜娜  薛鹏 《中外医疗》2014,(10):192+194-192,194
目的:提高对腮腺Warthin瘤CT表现的认识。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腮腺Warthin瘤的术前MRI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腮腺Warthin瘤患者中男15例,女3例,平均年龄约为52岁,12例(约66.7%)患者为腮腺单侧浅叶下极单发病变,2例(约11.1%)为腮腺单侧浅叶2~4个变病,4例(约22.2%)为双侧腮腺多个病变;CT扫描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小结节样,17例病变边缘清晰,增强扫描病变动脉期呈较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减弱,4例病变(约22.2%)内可见小囊状未强化影。结论腮腺Warthin瘤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可多发或双侧发病,CT增强扫描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小结节样软组织密度影,边缘清晰,增强扫描扫描病变呈快进、快出表现。  相似文献   

5.
胡久民  张自力  邹文远 《西部医学》2012,24(1):140-141,143
目的探讨MSCT多期扫描对肝脏炎性假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8例经16层螺旋CT诊断并经手术及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肝脏炎性假瘤,回顾性分析CT多期增强扫描表现。结果平扫病灶呈低密度,边缘模糊。增强后边缘显示清晰,动脉期均未见明显强化,门脉期3例无明显强化,5例周边呈轻度强化,其中有3例病灶内呈中心小结节样强化或钟乳样强化,延迟期病灶周边仍轻度强化,且范围缩小。结论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可反映病灶的血供特点和病理特征,对肝脏炎性假瘤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6.
李凤  李炎  李双鑫  黄显龙 《重庆医学》2018,(23):3102-3104
目的 探讨腮腺腺淋巴瘤多层螺旋CT(MSCT)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学证实的62例腮腺腺淋巴瘤MSCT表现,观察病灶的形态、数量、密度、边界、部位、强化程度和方式、供血及周围血管情况.结果 62例患者74个病灶中单发51例,多发11例;病灶多呈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密度均匀,多位于腮腺浅叶后下极.双期增强CT扫描,多数病灶实性部分呈“快进快出”强化方式.三期延迟扫描病灶强化程度轻度下降.多数病灶具有“血管贴边征”,CTA显示多数病灶由颈外动脉分支供血.结论 腮腺腺淋巴瘤具有特征性的MSCT表现,据此可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PSH的MSCT表现.结果:所有PSH病例均行MSCT平扫,6例PSH表现为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的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4例病灶边缘部分可见沙粒状钙化,1例病灶周边可见“空气新月征”,1例可见“晕征”;7例PSH行增强扫描,6例呈均匀明显强化,1例无明显强化,其中3例病灶边缘可见“贴边血管征”.结论:PSH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MSCT增强检查能够为其诊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35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MSCT影像特征,探讨MSCT对腮腺腺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的MSCT检查资料,术前均行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评价肿瘤的MSCT平扫和增强特征,包括肿瘤的数目、发生部位、大小及增强程度和方式。[结果]35例患者中28例为单发病灶,7例呈多发,多发病例中5例(14.29%)为双侧多发,2例为单侧多发。单发病灶集中在腮腺后下极,多发病灶分布较广泛。24个病灶(41.4%)出现囊变,10个有较大的囊变。平扫呈不均匀的等密度结节,增强肿瘤实质性部分动脉期显著强化,静脉期呈轻度强化,较动脉期明显减低。[结论]腮腺腺淋巴瘤MSCT增强表现为特征性的动脉期强化,静脉期退出,可伴有显著的囊变。MSCT对腮腺腺淋巴瘤术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平扫在腮腺Warthin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Warthin瘤病人CT平扫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病人共检出51个病灶,单侧单发5例,单侧多发6例共13个病灶,双侧多发12例共33个病灶,病灶多发者占病人的78.26%。病灶位于腮腺浅叶上区5个,腮腺浅叶下区32个,腮腺深叶上区4个,腮腺深叶下区10个,位于腮腺下区者占病变总数的82.30%。42个病灶表现为密度较均匀的圆形、类圆形、结节样或浅分叶状包块,边界光滑,CT值18~64Hu。9个病灶见囊变,边界模糊,其中囊变伴坏死3例,囊变伴出血2例。2例病人同时行增强CT检查,均表现为均匀强化,CT值较平扫增加约30Hu。有9例病人出现反应性淋巴结增生。结论腮腺Warthin瘤CT平扫的特征性表现对本病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对腮腺腺淋巴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患者(共34个病变)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23例患者共34个病灶,单发17例,多发6例;26个病灶位于腮腺浅叶后下极;31个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29个病灶边缘清楚;28个病灶呈实性,6个呈囊实性.CT增强扫描病变一般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动脉期实性部分明显强化;静脉期实性成份强化程度减低.结论:临床发现老年男性患者,CT表现为腮腺浅叶的后下极占位性病变,双侧多发病变,边界光滑,内部密度欠均匀,有早期明显强化,诊断时应首先考虑腮腺腺淋巴瘤之可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腮腺腺淋巴瘤与腮腺多形性腺瘤的CT鉴别要点.方法 收集2007-2011年经CT诊断、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5例腮腺腺淋巴瘤和30例多形性腺瘤的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病灶的部位、数目、大小、形态、边界、密度及增强表现等.结果 25例腮腺腺淋巴瘤肿瘤个数35个,3例双侧单发,1例双侧多发,2例一侧多发,19例一侧单发,23例边界清楚、包膜完整,2例边界不清,21例位于腮腺后下象限(浅叶后下部),32个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增强扫描早期病变实性部分及实性病灶明显强化,15例病人延时扫描14例病灶CT值减退,25个病灶内或边缘可见小血管进入或包绕,20个病灶密度均匀,15个病灶密度不均,内见裂隙样低密度影;30例多形性腺瘤均为单侧单发,19例位于腮腺浅叶,11例位于腮腺深叶,边界清楚、包膜完整25例,9例呈分叶状,18例密度均匀,12例不均匀,内见囊状低密度影,病变呈轻中度强化,18例病人延时扫描16例病灶延时强化.结论 腮腺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在CT特征方面有各自的特点,根据它们的影像特征并与临床特点相结合,可以帮助鉴别这两种腮腺肿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在腮腺肿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5例腮腺肿瘤患者术前CT表现。结果35例中,CT表现呈圆形、密度均匀、强化均匀、边缘清晰者21例,均为良性混合瘤。病灶呈分叶状、密度不均匀其内有囊性密度影,环形或均匀强化、边缘较清晰者9例,其中6例为良性混合瘤,1例为恶性混合瘤,2例为腺淋巴瘤。病灶呈分叶状、圆形、密度不均匀、环形或均匀强化、边缘模糊、轮廓不清、与临近正常结构分界不清者5例,均为恶性肿瘤。CT发现5例肿瘤与面神经粘连。CT诊断与手术结果完全一致。结论CT对腮腺肿瘤有准确的定位、定性以及预测病灶与面神经的关系,在腮腺肿瘤诊断及手术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杨振庚  钱江  方卫华  程智远 《吉林医学》2013,(35):7426-742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双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增强扫描表现特点在肝脏单发病灶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由MSCT四期扫描或三期动态扫描资料和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单发病灶35例,其中肝细胞肝癌10例,胆管细胞癌8例,肝血管瘤10例,转移瘤5例,华支睾肝吸虫病单发炎性结节2例。结果:肝细胞肝癌除2例呈"三低"病灶以外,其余8例均呈动脉早期肿瘤实质强化不明显,内可见肿瘤血管影,动脉晚期肿瘤实质明显强化或轻度强化,肿瘤血管显影较前明显或不显影,门静脉期肿瘤实质强化较前明显或较前减弱。胆管细胞癌8例动脉早期肿瘤未见明显强化,动脉晚期及门静脉期肿瘤边缘轻度强化,且肿瘤有从边缘向中心及渐强强化趋势,其中6例肿瘤周围及远端胆管扩张。肝血管瘤10例动脉早期病灶边缘可见动脉血管影及明显强化片状或环形高密度影,动脉晚期和门静脉期病灶强化有从边缘向中心强化趋势,强化密度大致与同期动脉血管密度一致或略高于同期动脉血管密度。转移瘤5例,动脉早期、动脉晚期肿瘤边缘呈渐强明显环形强化,其内呈渐强轻度强化,门静脉期肿瘤边缘环形强化渐弱,其内轻度强化渐强。华支睾肝吸虫病单发炎性结节2例动脉早期、动脉晚期及门静脉期病灶边缘呈渐强强化趋势,内强化不明显。结论:肝脏单发病灶在多层螺旋CT双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增强扫描中具有表现特点,所以多层螺旋CT在肝脏单发病灶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传彬  程涛 《安徽医学》2015,36(5):548-55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腮腺基底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总结其具有诊断意义的CT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腮腺基底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和CT资料,并复习相关国内外文献.结果 腮腺基底细胞瘤中老年女性多见,多表现为腮腺区无痛性渐大性肿块.16例单发,1例多发;12个病灶位于浅叶,紧邻包膜下;15个病灶呈圆形、椭圆形,3个病灶呈浅分叶状;所有病灶均边界清楚;病灶较小,平均最大径约6~36 mm;9个病灶呈均匀或不均匀实性,增强后动脉期多明显强化,静脉期多缓慢持续强化或缓慢减退;9个病灶呈囊实性,增强后呈均匀薄壁"环形"、不均匀"花环状"或"附壁岛状"强化.结论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具有一定的临床特点和CT表现,MSCT能够对大多数病灶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患者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CT及临床资料。结果 CT示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密度不均或均匀,脂肪呈点、片或网格状分布于瘤体中央或边缘;增强扫描表现为病灶不同程度强化,脂肪成分不强化,部分患者血管呈条索状和斑点状强化。结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征象具有特征性,病灶内是否含有脂肪组织是确诊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赵伟  费维嵩  张中文  赵洋 《安徽医学》2020,41(6):708-711
目的 分析腮腺常见良性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8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腮腺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25例患者的CT图像特征。结果 25例患者中,8例多形性腺瘤,增强扫描呈渐进式强化;5例腺淋巴瘤,增强扫描呈快进快退方式,周边见"血管贴边征";5例腮腺囊肿,CT平扫为经典囊性灶;单形性腺瘤2例,基底细胞瘤1例,增强方式呈"快进慢退";炎症性病变4例,动脉期中度强化,静脉期及延时期强化程度未见明显下降。结论 腮腺大部分良性病灶的平扫与增强扫描征象不同,反映了腮腺病灶的基本特征及病理构成,对于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明显价值,结合临床资料可做出有效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的MSCT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方法:对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MS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患者MSCT均表现为边缘清楚的肿块,其中圆形、卵圆形18例,分叶状7例,密度高于腮腺,较均匀16例,不均匀9例。增强后均表现为渐进性强化,其中16例表现为均匀强化,9例表现为环形强化。结论:边缘清楚,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增强后渐进性强化是腮腺多形性腺瘤的MSCT表现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31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腮腺基底细胞瘤MSCT扫描影像特征,探讨MSCT在腮腺基底细胞瘤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搜集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基底细胞瘤的MSCT检查资料,所有病例术前均进行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评价肿瘤平扫和增强特征,包括增强程度和方式。结果:基底细胞瘤平扫呈不均匀的等密度结节,可见比较明显的囊变区;增强动、静脉期均显著强化,动脉期CT值增加幅度与混合瘤有显著差别,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腺淋巴瘤比较没有显著差别(P〉0.05),静脉期CT值增加幅度与腺淋巴瘤、混合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腮腺基底细胞瘤具备良性肿瘤的特征,CT增强特征为动脉期和静脉期呈较显著的持续性强化,伴有显著的囊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咽旁间隙多形性腺瘤与神经鞘瘤的CT表现,提高对两者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21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9例咽旁间隙多形性腺瘤和12例神经鞘瘤的CT影像表现,总结两者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9例多形性腺瘤均与腮腺深叶关系密切,8例有分叶,均对同侧颈动脉鞘无明显压迫;CT增强扫描呈结节状、破网状中等程度强化,部分低密度区无明显强化或不强化;7例病灶内见迂曲走行血管.12例神经鞘瘤中9例与腮腺深叶分界清晰,9例无分叶改变,9例压迫同侧颈动脉鞘向外侧移位,血管间距增宽;增强扫描部分病灶呈斑点、斑片状、结节状显著强化;8例病灶内见断续显示的不成熟肿瘤血管,4例不同程度囊变,3例病灶沿神经走行方向延伸至颅内或椎管内.结论 CT可正确判断咽旁间隙肿瘤与腮腺深叶有无关系、病灶有无分叶、增强扫描有无明显强化区、病灶内血管是否完整、病灶有无颅内或椎管侵犯以及相邻颈动脉鞘位置有无改变这些特征,有助于咽旁间隙多形性腺瘤和神经鞘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腮腺腺淋巴瘤的诊断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的CT资料,包括肿瘤大小、数目、部位、形态、密度及强化程度。结果 128例患者共计216个病灶,单侧单发84例,单侧多发27例,双侧多发17例;156个(72%)病灶位于腮腺后下极。MSCT增强肿瘤直径〈2cm多呈椭圆形或梨形,边界清,密度较均匀,强化明显,超过2cm者均见囊变区,其中肿块显示张力偏低,内侧"桃尖"征,病灶内小血管进入或贴边绕行为本病特点。结论腮腺腺淋巴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