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候选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  汤逊  李阳 《脊柱外科杂志》2013,11(2):118-122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scoliosis,AIS)是指10岁以上儿童至发育成熟前的一种伴有椎体旋转脊柱侧方弯曲的三维畸形。多发于青少年,发生率为3%[1],女性患者高于男性[2]。其发生机制一直未明确,目前认为是多因素造成,如遗传、骨骼肌肉、生长发育、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异常等原因。近年来,遗传学方面的候选基因研究取得一些进展,本文对此方面研究进展做一综述。AIS患者家族发病明显多于一般的人群,表明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发生于青春发育期前后的脊柱结构性侧凸畸形,是一种最常见的脊柱侧凸畸形,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病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指青春期或骨骼成熟前发生的结构性脊柱侧弯畸形(在冠状面上Cobb角〉10°,且合并有脊柱的旋转),而无其他器质性疾病。AIS在小儿肌肉骨骼系统中是发病率较高的畸形之一,占整个脊柱侧凸的70%~80%。尽管脊柱侧凸临床上已治疗多年,但是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就其遗传、生长发育、神经肌肉、激素、结缔组织等方向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就其病因学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HTR1A和HTR1B基因多态性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MS)的发生及其表型(性别、Cobb角和PUMC分型)间的关系.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7年3月诊治的103例MS患者和同期就诊或健康体检的性别和年龄匹配的108例对照者,以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rs6294和rs6296)为遗传标记进行分型筛查,对结果分别进行基于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的单位点关联分析、基因型与表型关联分析.结果 rs6294位点(THR1A基因)的等位基因A在病例组中的频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该位点在病例组中的基因型分布与PUMC分型相关(P=0.008),它的基因型A/A+A/G与PUMCⅢ型患者的发病相关.结论 HTR1A基因可能是PUMCⅢ型脊柱侧弯的一个易感基因,PUMC分型可能有一定的遗传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生长激素(GH)基因多态性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包括265例AIS患者及193名正常对照.在AIS患者组,记录其最大Cobb角.采用PCR-RFLP的方法 对GH基因启动子区域多态性位点rs2854184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在AIS患者组,GH基因rs2854184多态性位点的3个基因型AA、AT、TT分别占38.3%,50.3%,11.4%,正常对照组分别占39.6%,50.2%,10.10k,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样,在MS患者组rs2854184多态性位点的2个等位基因A、T分别占63.5%,36.5%,正常对照组分别占64.7%,35.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外在AIS组内,多态性位点rs2854184不同基因型所对应最大Cobb角分别是从33.8°±10.0°,AT 36.4°±15.0°,TT34.5°±9.1°,3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GH基因rs2854184位点多态性与AIS的发生发展没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型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治疗现状及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青少年型特发性脊柱侧凸 (AIS)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病。随着新型支具技术和治疗方法的不断进步 ,尤其是外科技术的迅速更新 ,目前 ,AIS的治疗正处于一个不断进步的阶段。笔者着重介绍AIS的治疗现状和进展。1 支具疗法自 2 0世纪 6 0年代Moe首先应用支具治疗AIS以来 ,支具一直是非手术治疗AIS的首选方法。但在 80年代 ,有的学者对支具疗法提出质疑。基于这点 ,1995年Nachemson和Peterson〔1〕在脊柱侧凸研究协会的支持下采用随机多因素方法对支具疗法、电刺激和随访观察在脊柱弯度进展方面的作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matrilin-1基因多态性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支具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门诊行规范化支具治疗的AIS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入选对象要求:女性患者;骨骼发育为未成熟状态(Risser征0~3级);月经初潮未至或来潮1.5年以内;标准站立位全脊柱X线片上侧凸Cobb角为20°~40°;排除了先天性和神经肌源性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侧凸;无已知的可影响骨塑型和钙代谢的病史和药物使用史;初诊前无支具治疗史;接受支具治疗(Boston支具或Milwaukee支具)期间每3个月复诊1次,随访时间超过2年.符合下述条件之一者,则予以剔除:最终随访不足2年;支具治疗过程中依从性(每日实际佩戴时间与建议佩戴时间的比值)较差(<75%);支具治疗期间未按照医嘱自行更换支具.根据患者侧凸类型选择相应的支具进行治疗.记录初次就诊及末次随访的原发弯的Cobb角.支具治疗失败的标准为原发弯增加>5°.选取matrilin-1基因启动子区域位点rs1149048进行PCR-RFLP基因分型.按支具疗效分为治疗失败和治疗成功两组,比较两组之间的初诊年龄、Risser征、侧凸类型、初诊Cobb角及基因型分布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有77例AIS女孩入选并完成本研究.初诊时平均年龄为(13.0±1.5)年,平均主弯Cobb角为29.5°±7.8°.在平均(2.6±0.3)年随访后,平均主弯Cobb角为30.3°±11.9°.支具治疗失败总共19例(24.7%),支具治疗成功58例(75.3%).支具治疗失败组的初诊Cobb角较大(P>0.05).在不同的侧凸类型中,胸腰双主弯的支具治疗失败率最低(19.4%).基因型GG个体支具治疗失败率(66.7%)明显高于基因型为从或AG的个体.结论 通过早期规范化支具治疗,大部分脊柱侧凸进展可得到控制.初诊Cobb角较大及基因型GG的AIS患者支具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8.
背景:脊柱畸形患者可合并有超声心动图(ultrasonic cardiography,UCG)结果异常,但文献中缺乏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与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患者UCG异常的比较.目的:比较青少年IS患者与CS患者UCG结果异常的发...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骨密度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8,他引:8  
目的 :探 讨青 少年 特 发性 脊柱 侧 凸患 者的 骨 密度 变化 规 律。方 法:应用 双 能 X 线骨 密 度吸 收仪 测 定 101例特 发 性 脊 柱侧 凸 患 者 腰椎 (L2 ̄L4)和 股 骨 近 端 (股 骨 颈 、大 转 子 、W ard's 三 角 )的 骨 密 度 ,结 合 脊 柱 侧 凸 严 重程度 进行 分 析,并 与 62名 同 年龄 段正 常 青少 年骨 密 度进 行比 较 。结 果:特发 性脊 柱 侧凸 患者 所 测各 部位 的 骨密度均 明显 低 于正 常对 照 组(P<0.05),腰 椎 骨 密 度的 降 低 比 股骨 明 显 ,股 骨 近 端 的三 个 部 位 ,以 W ard's 三 角的 骨密度 降低 尤 为显 著。有 75.2% 的 特发 性脊 柱 侧凸 患者 发生 骨 密度 降低 ,其 中 26.7% 发 生骨 量 减少 , 48.5% 符 合骨质疏 松症 的 诊断 标准 ;但 其骨 密 度的 降低 程 度与 侧凸 严 重程 度无 明 显相 关性 。 结论 :青 少年 特 发性 脊 柱 侧凸 患者存 在着 骨 密度 的降 低 ,其与 侧 凸的 严重 程 度无 关,可能 与 特发 性脊 柱 侧凸 的发 病 机理 有关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脊柱柔韧性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12月~2008年4月在我院脊柱外科手术治疗的204例AIS患者,男性36例,女性168例,平均年龄15.0岁;平均Cobb角50.1°;平均Risser征3.4度;主弯跨度平均6.8个椎体;主弯顶椎旋转度平均2.0度.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及仰卧左右侧屈位X线片,计算主弯柔韧性.采用相关分析研究各临床指标与主弯柔韧性的相关性.结果:女性AIS患者的脊柱柔韧性明显高于男性(P<0.05);胸腰弯组和腰弯组AIS患者的脊柱柔韧性显著大于胸弯组(P<0.05),胸腰弯和腰弯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女性AIS患者中的年龄及主弯Cobb角(站立位与侧屈位)均与脊柱柔韧性显著负相关(P<0.05),且胸弯女性AIS患者的月经初潮至手术时间及顶椎旋转度也与脊柱柔韧性显著负相关(P<0.05).男性胸弯AIS患者中侧屈位主弯Cobb角、胸腰弯/腰弯组中主弯Cobb角(站立位与侧屈位)均与脊柱柔韧性显著负相关(P<0.05).主弯跨度及Risser征与脊柱柔韧性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女性AIS患者脊住柔韧性受年龄、月经初潮至手术时间、主弯Cobb角(站立位与侧屈位)、弯型及顶椎旋转度等因素影响;男性AIS患者的脊柱侧凸柔韧性主要受主弯Cobb角及弯型影响.  相似文献   

11.
作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发病的研究热点,遗传机制探索经过候选基因及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时代后,初步鉴定一些相关基因.综述AIS相关基因研究现状,并初步构建AIS基因关系网络图.在NCBI-Pubmed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中检索“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和“gene”,分类归纳基因.用String-db构建基因关系图.共识别35个AIS相关基因,将其按病因学假设可分为结缔组织、神经系统活性物质、褪黑素合成与代谢、青春期与生长及功能未知.大部分基因呈现网络关系,其中IL6、ESR1、ESR2、VDR、TGFB1、IGF1可能是AIS遗传机制的重要基因.3个GWAS位点有两个在网络之外,提示新通路.AIS易感基因研究尚初步,需要深入研究,解析机制,鉴定新网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单胸弯及单腰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 女性患者的躯体生长发育特点。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 339例 AIS女性患者和 3914位同龄健康女孩, 实 足年龄 10~17岁。单胸弯 AIS女孩(端椎位于 T1~T12之间)220例, 单腰弯 AIS女孩(端椎位于 T12~L5之 间)119例;Cobb角为 32°±10°(15°~63°)。测量所有 AIS组和对照组女孩的身高、体重及臂长, 计算体重 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及下肢长度, 并根据 Bjure校正公式计算 AIS女性患者的校正身高及校正 坐高。结果 单胸弯与单腰弯 AIS患者的身高及坐高在各年龄段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 AIS 女性患者的校正身高及坐高均明显高于同龄对照组女孩。同时两组 AIS患者的臂长及下肢长度也显著 长于正常青少年。在 15岁年龄段, 单胸弯 AIS患者的体重显著低于正常青少年, 而单腰弯 AIS患儿的 体重在各年龄段均与正常青少年相似。结论 与同年龄段正常青少年相比, 单胸弯和单腰弯 AIS患者 可能具有共同的异常生长模式;此外, 与正常女孩及单腰弯 AIS女孩相比, 单胸弯 AIS患者体内脂肪含 量偏低的趋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耐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 (ACP5)基因多态性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易感性和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372例AIS患者(AIS组)和2005年3月至2006年8月239名健康青少年(正常对照组),所有AIS患者Cobb角均≥10°.结合汉族人单倍体型资料,选取rs2229531、rs2071484两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对这两个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比较不同基因型在AIS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分布差异,并分析基因多态性与Cobb角的相关性.结果 AIS组与正常对照组的rs2229531位点均未见多态性.AIS组ACP5基因rs2071484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336和1.438,P>0.05).rs2071484多态性位点AA、AG、GG基因型所对应的平均最大Cobb角分别为38°±19°、34°±14°、38°±21°,三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57).结论 ACP5基因多态性可能与AIS的发生发展没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家系中可能的致病基因突变。方法对一个汉族AIS家系的3名成员(先证者及其表型正常的父母)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筛选潜在的致病基因突变,并通过Sanger测序验证所有发现的突变。结果在AIS家系中发现DOCK9基因存在复合型杂合基因突变c.3259TC(p.F1087L)和c.2465AG(p.Y822C)。患者的父母是未出现AIS表型的突变基因携带者,父亲携带c2465AG突变,而母亲携带c.3259TC突变。结论复合型杂合DOCK9基因突变可能导致AIS的发生,其在AIS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is a common disease with an overall prevalence of 0.47–5.2 % in the current literature. The female to male ratio ranges from 1.5:1 to 3:1 and increases substantially with increasing age. In particular, the prevalence of curves with higher Cobb angles is substantially higher in girls than in boys: The female to male ratio rises from 1.4:1 in curves from 10° to 20° up to 7.2:1 in curves >40°. Curve pattern and prevalence of scoliosis is not only influenced by gender, but also by genetic factors and age of onset. These data obtained from school screening programs have to be interpreted with caution, since methods and cohorts of the different studies are not comparable as age groups of the cohorts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differ substantially. We do need data from studies with clear standards of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study protocols that are comparable to each other.  相似文献   

16.
特发性脊柱侧凸远端融合椎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远端融合椎(low-est instrumented vertebra,LIV)的选择标准.方法 前瞻性分析按LIV标准进行融合的随访2年以上(24~36个月,平均29个月)的AIS患者共33例,男4例,女29例.按照北京协和医学院(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分型Ⅰ b 2例,Ⅰ c 2例,Ⅱa 3例,Ⅱb2 3例,Ⅱc1 3例,Ⅱd1 17例和Ⅲb 3例.患者手术时年龄11~16岁,平均14.2岁.LIV的选择标准:术前站立前后位像上被骶正中线触及的最近端椎体,即触及椎体,其旋转范围在Ⅰ度以内,并在凹侧Bending像上2/3以上椎体落在Harrington稳定区内,不伴腰段或胸腰段后凸畸形.所有患者均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观测指标包括躯干偏移、LIV倾斜度和LIV尾侧椎间盘开角,并分析LIV与稳定椎之间的关系.结果 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躯干偏移由(1.87±1.18)cm矫正至(0.97±0.69)cm(t=3.24,P=0.004);术前和末次随访时LIV倾斜度由20.95°±7.51°矫正至4.57°±2.80°(矫正率为76.2%,t=10.10,P<0.001);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LIV尾侧椎间盘开角分别为4.90°±3.83°和5.43°±2.23°(t=0.14,P=0.626).选择触及椎体作为LIV比选择稳定椎平均节省(1.14±0.73)个椎体.结论 按此触及椎体标准选择LIV可获得良好的矫形效果并可保留更多的运动节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idiopathicscoliosis,AIS)、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scoliosis,CS)患者与同年龄正常人骨密度(BMD)的差异,并用高分辨率微焦点CT(microCT)扫描成像,定量研究AIS、CS患者的骨小梁形态计量学特征。方法AIS患者15例,均为女性,年龄12~19岁,Cobb角48°~104°。CS患者16例,男4例,女12例,年龄13~18岁,Cobb角40°~125°。正常对照组35例,均为女性,年龄13~16岁。正常组和术前AIS、CS患者均接受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DEXA)扫描,评估腰椎和股骨颈BMD状况。对AIS与CS患者的髂骨进行骨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AIS患者腰椎和股骨颈BMD低于正常人,CS患者BMD和骨量(BMC)均低于正常人。CS与AIS患者比较股骨颈BMD和BMC显著降低。microCT中的骨容积比与DEXA下的BMD显著相关。AIS骨组织体积比值(19.9%±3.4%)明显高于CS患者(13.3%±3.0%)。AIS患者骨小梁厚度和骨面积比值与CS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骨小梁厚度分别为(155.5±54.9)μm和(108.1±17.4)μm,骨面积比值分别为16.4%±3.3%和22.0%±3.4%。CS患者骨连接度和骨小梁数目低于AIS患者。结论AIS患者骨量低,髂骨骨小梁微结构异常,骨容积比低,骨小梁细小。CS患者BMD与骨小梁微结构均低于正常人和AIS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