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治疗体表不同类型血管瘤的有效方法.方法 自2006年至2008年,共收治体表不同类型血管瘤40例.其中7例蔓状血管瘤患者行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12例弥漫型海绵状静脉畸形患者术中联合Nd:YAG激光照射;8例弥漫型海绵状静脉畸形患者行术前介入栓塞后联合手术切除治疗;6例弥漫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行局部硬化剂注射联合手术切除治疗;7例混合性血管瘤行Nd:YAG激光照射联合手术切除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以上,治愈20例,显效13例,有效4例,术后复发3例,总有效率为92.5%.其中行手术切除联合术前供瘤动脉栓塞治愈8例,显效5例,有效2例;术中联合Nd:YAG激光照射治愈11例,显效5例,有效1例,术后复发2例;行局部硬化剂注射联合手术治疗的弥漫型海绵状静脉畸形治愈1例,显效3例,有效1例,术后复发1例.结论 根据不同类型血管瘤,选择手术切除联合术前供瘤动脉栓塞、术中Nd:YAG激光照射或局部硬化剂注射的综合治疗方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超选择性动脉栓塞后外科手术切除蔓状血管瘤(RH)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 13例RH患者经超选择性动脉栓塞后,择机手术切除RH。动脉栓塞术治疗前后及手术切除RH前后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3例RH患者在超选择动脉栓塞成功后2~3天内进行外科手术,均完整切除瘤体组织,无并发症发生,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超选择性动脉栓塞后手术切除RH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而强化围手术期的护理是确保手术治疗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弥漫型蔓状血管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8年8月至2013年8月经手术治疗并病理检查确诊为弥漫型蔓状血管瘤的29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9例患者均施行手术治疗,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1.2个月,23例完全切除者术后均无复发,6例不能完全切除者,术后残余病灶继续生长。结论手术完整切除瘤体是弥漫型蔓状血管瘤的最佳治疗选择,手术切除前行经导管动脉介入栓塞术和/或经皮穿刺瘤腔内注射术可以增加血管瘤完整切除机会,减少出血量,减少复发及致残、致死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肌间血管瘤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7例肌间血管瘤患者,术前行CT、CT血管造影、MRI检查确定血管瘤侵及范围及血供特点,其中3例行手术前介入血管栓塞,1例行颈外动脉临时阻断。结果本组7例患者的疼痛、肿胀症状明显好转,肢体和躯干功能恢复良好。6例经Ⅰ期完整切除后无复发,1例切除后复发经Ⅱ期手术切除。结论早期手术彻底切除瘤体,防止病情快速进展是治疗肌间血管瘤的最有效方法,围手术期对手术难度和并发症要有充分准备;对于瘤体巨大或邻近重要器官的患者,可术前行介入治疗或术中阻断主要供血动脉以控制术中致死性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超选择性动脉栓塞后手术切除颈动脉体瘤11例的体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术前超选择性动脉造影及栓塞的意义。方法:对1995-1999年间收治的11例颈动脉体瘤患者术前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后再行手术切除。结果:经动脉栓塞后再行瘤体切除,术中平均出血量350ml,与未行动脉栓塞组出血量650ml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同时栓塞后的瘤体均可一期切除。结论:颈动脉体瘤术前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提高肿瘤切除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臀部巨大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11例臀部巨大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血管瘤5例,神经纤维瘤4例,软组织肉瘤2例,采用Seldinger技术,分别选用明胶海绵及线段作为栓塞剂,选择性插管技术栓塞治疗.11例患者术前介入栓塞成功后,再行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本组11例患者行选择供瘤动脉栓塞治疗后瘤体体积变小,张力降低,质地变软,边界相对清楚,且疼痛减轻,避免了术中致命性出血,5例血管瘤术中平均出血约450 ml,4例神经纤维瘤术中平均出血约420ml,2例软组织肉瘤术中出血平均约150ml,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手术切除较彻底,手术时间2~3 h,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组织,外形和功能恢复好.10例切口一期愈合,1例切口感染,延迟1周愈合.术后随访4~8个月,未出现肿瘤复发,下肢静脉栓塞等并发症.结论 对臀部巨大肿瘤行介入栓塞联合手术切除治疗,大大降低了手术大出血风险,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显著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非肢体血管瘤手术中阻断血供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非肢体血管瘤手术治疗时减少术中出血的方法. 方法 1998年11月~2003年11月共收治非肢体血管瘤49例,其中男21例,女28例,年龄3个月~63岁.毛细血管瘤14例,海绵状血管瘤25例,蔓状血管瘤7例,混合性血管瘤3例.根据血管瘤的性质和不同部位选择不同阻断血供的方法.头面颈部蔓状血管瘤扪清搏动的滋养血管后,于其一侧血管约1 cm处用7号丝线深缝一针,暂时缝扎致血管远端搏动消失再切除血管瘤;腹股沟及大腿上份蔓状血管瘤于瘤体组织近端腹股沟韧带上切开分离出髂总或髂外动脉、或在其远端切开分离出股动脉,通过无创血管夹阻断血流,再切除血管瘤;头面颈部、躯干部的毛细血管瘤及海绵状血管瘤瘤体周围用7号丝线间断缝扎,暂时阻断周围滋养血管,再切除血管瘤. 结果通过阻断血供,血管瘤组织不同程度缩小,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术后均获随访6个月~4年,49例中47例完全愈合,无复发,外形满意,功能恢复正常.有2例因术后第2天出血行二次手术止血,术后伤口愈合,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结论手术切除非肢体血管瘤之前阻断血供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难度,为尽可能彻底切除血管瘤、减少复发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经导管动脉灌注栓塞术(TAE)治疗肝血管瘤已成为成熟的治疗手段,尤其适用于不能或不适于手术切除的患者.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介入栓塞治疗16例肝血管瘤患者,其方法为将导管插入腹腔动脉行动脉造影,观察肝血管瘤的造影表现,确认其供血动脉,将微导管超选至供血动脉,注入平阳霉素和超化碘油混悬液进行栓塞,直至透视观察瘤体周边碘油沉积完全.随访截止2012年9月,观察患者瘤体体积及患者症状缓解情况.所有患者术前造影动脉期即可见团块状或爆米花样染色,持续至延迟期仍可见,呈“早出晚归,树上挂果”的异常“血管湖”样改变.术后肿瘤明显缩小,患者症状缓解.经肝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巨大肝血管效果明显,安全有效,可为外科手术切除之外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9.
血管畸形     
血管畸形包括血管瘤和动静脉畸形。本文回顾血管瘤、动静脉畸形(AVMs)和后天性动静脉(A-V)瘘之间的鉴别诊断,以及手术方法和选择性栓塞疗法。14例血管畸形,男8例,女6例,年龄为2个月~42岁,其中血管瘤5例,动静脉畸形9例。12例术前做过动脉造影。全部病人都经过1次或1次以上手术。局部小病变术后无复发倾向。4例做病变供血动脉结扎的仅1例  相似文献   

10.
������˨�����г���֫�޴�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治疗巨大血管瘤有的效方法。方法 对1995~1999年收治的111例下肢血管瘤或血和畸形在的3例巨大臀部高流量血管瘤的治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巨大的臀部高流量管瘤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继而进行有铲的动脉栓塞后,病变体积缩小,3例常规手术难于治疗的血管瘤得以成功地完整切除,避免了术中致命性的出血,并缩短了手术时间。结论 术前经动脉栓寒是根治性切除巨大血管瘤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