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通过研究Cox17基因拷贝数在世居藏族、移居汉族、平原汉族中的变化,旨在探讨其拷贝数变化与高原习服的关系。作者随机选取已经获得高原适应的世居藏族(n=20)、完全高原习服的移居汉族(n=20)及未到过高原的平原汉族(n=18)健康青年男性作为受试者,世居藏族受试者3代均为藏族,在西藏高原地区(3 658m)出生成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世居平原男性青年高原习服各时程淋巴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线粒体DNA (mtDNA)拷贝数及其氧化损伤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27名世居平原武警新兵急进高原,分别在移居高原3、7、90 d检测淋巴细胞线粒体膜电位、mtDNA中8-oxodG含量、mtDNA拷贝数和PGC-1α蛋白表达.结果 与平原阶段比较,移居高原3d和7d,膜电位显著降低(P<0.05),8-oxodG含量,mtDNA拷贝数和PGC-1α表达显著升高(P<0.05);移居高原90 d,mtDNA拷贝数和PGC-1α表达显著降低(P<0.05).移居高原90 d与移居高原7d比较,膜电位显著升高(P<0.05),8-oxodG含量,mtDNA拷贝数和PGC-1α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高原习服初期淋巴细胞能量重构主要依赖于线粒体数量增加,而在高原习服后期主要依赖于单个线粒体健康程度及能量代谢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比较高原世居藏族产妇与移居汉族产妇胎盘重量、新生儿体重和胎盘系数,了解高原环境对世居藏族和移居汉族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检测和比较生活在海拔3480m高原的世居藏族和移居汉族初产妇分娩的胎盘重量、新生儿体重及胎盘系数,并与平原汉族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比较移居高原汉族初产妇和经产妇分娩的胎盘重量、新生儿体重及胎盘系数。结果:移居汉族初产妇新生儿低体重出生率显著高于世居藏族(P<0.01);世居藏族初产妇胎盘重量与移居汉族初产妇无显著差别(P>0.05)、新生儿体重高于汉族,差异有显著性(P<0.01);移居汉族初产妇胎盘系数显著高于世居藏族(P<0.05)。移居汉族初产妇胎盘重量和胎盘系数显著高于移居汉族经产妇(P<0.01),二者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别无显著性(P>0.05);藏族新生儿体重与平原汉族新生儿出生体重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移居汉族产妇,尤其是初产妇,在高原分娩的新生儿体重低于世居藏族和平原汉族,胎盘系数显著高于世居藏族,说明高原环境影响移居汉族胎儿宫内的生长发育。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索高原环境对移居汉族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机制,以利于加强移居者围产期保健,降低高原缺氧环境对移居者胎儿生长发育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世居藏族产妇和移居汉族产妇胎盘重量及新生儿体重、胎盘系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并以平原新生儿体重为对照,旨在了解高原环境对世居藏族和移居汉族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作者收集、检测和比较生活在海拔3480m高原的世居藏族和移居汉族初产妇分娩的胎盘重量、新生儿体重及胎盘系数,并与平原汉族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比较移居高原汉族初产妇和经产妇分娩的胎盘重量、新生儿体重及胎盘系数。结果移居汉族初产妇新生儿低体重出生率显著高于世居藏族(P<0.01);世居藏族初产妇胎盘重量与移居汉族初产妇无显著差别(P>0.05);新生儿体重高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世居与移居汉族人群慢性胃炎胃组织内四种体液因子代谢水平差异及其意义.方法:检测高海拔地区(2 000m~2 500m)(西宁市及周边县区)世居与移居汉族人群慢性胃炎胃组织内氧自由基、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黄嘌呤氧化酶(XOD)水平.结果:相同海拔高度地区世居与移居汉族人群胃黏膜内MDA、SOD、NO与XOD含量或活力无明显差异.结论:平原地区人群移居高原后同样发生了严重的氧自由基与氧自由基清除剂失衡,而且高原习服后的上述因子的水平与同海拔高度地区的世居汉族相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原世居人及高原移居人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及缺氧性肺动脉增压反应. 方法: 采用右心漂浮导管术,观察了5例高原世居藏族及5例移居汉族在静息吸入室内空气、100.0%纯氧及14.0%低氧后的肺动脉压变化. 结果:5例高原世居者及4例高原移居者的静息肺动脉压在平原值的正常范围内,仅有1例高原移居者出现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吸入14.0%低氧时,世居藏族及移居汉族均存在缺氧性肺动脉增压反应,其中移居汉族在吸入低氧1 min时,肺动脉压即明显升高;而世居藏族在吸入低氧3 min后,肺动脉压才开始上升.相反,世居藏族在停止吸入低氧1 min后,增高的肺动脉压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而移居汉族在停止吸入低氧10 min后,增高的肺动脉压才恢复正常. 结论:适应良好的高原世居藏族及移居汉族未发现有低氧性肺动脉高压,而高原世居者及移居者均存在低氧性肺动脉增压反应,但二者的这种增压反应存在着明显的种族差异.  相似文献   

7.
王玲  谢慎威 《西南军医》2021,(3):271-273,262
目的 了解4个年龄组健康习服汉族男性中青年和世居藏族男性中青年的血常规检测结果的正常值范围,为缩小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易感人群范围提供帮助.方法 取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健康体检的人群,共计1073例,其中健康习服汉族男性665例,世居藏族男性408例,按年龄分为20岁年龄组(17-22岁)习服汉族青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世居藏族与移居汉族脾脏增大情况及原因。方法:选择1200例世居藏族和646例移居汉族的脾脏超声检测值、血常规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移居汉族与世居藏族相比,男女脾脏增大的发生率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脾脏厚径、脾静脉内径和脾静脉血流速度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男女之间脾静脉内径和脾静脉血流速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汉族男性Hb、RBC明显高于藏族男性,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藏族男女、汉族男女之间Hb、RBC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高原世居藏族与移居汉族比较Hct、ηb、PFC、TK和ηp均减低非常显著(P〈0.01)。结论:高原脾脏增大与种族、性别、遗传和生活方式相关联。  相似文献   

9.
平原人移居高原后,为补偿低氧环境所导致的组织缺氧,红细胞和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会代偿性增生,高原移居人群和南美高原世居民族都是以这种方式来适应高原低氧环境的。高原世居藏族Hb含量低于移居汉族和其他高原世居民族,且并不高于平原世居民族。Hb是由两条α与两条β珠蛋白链构成的四聚体分子,是结合与运输氧的重要载体,在高原低氧适应中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目前已在许多高原土生动物和迁徙鸟类(斑头雁)的Hb中,发现氧亲和力增高的突变,  相似文献   

10.
高原不同人群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高原(海拔〉3658m)不同人群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综合治疗的特点。方法 对高原世居藏族(A组,n=276)、移居高原汉族(B组,移居高原〉3个月,n=189)和急进高原汉族(C组,进入高原1周以内,n=16)中度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高原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综合治疗措施主要有:(1)早期适量个体化液体复苏;(2)尽早输注浓缩红细胞、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3)减轻创伤应激、积极保护胃肠道功能、预防全身和局部感染的发生;(4)减轻全身的脂质过氧化损伤,积极调节机体的免疫状态;(5)改善休克后机体的代谢状态;(6)改善组织的缺氧状态、纠正酸中毒;(7)特别注意防治肺、脑水肿。结论 A、B、C组患者对综合治疗措施依赖性具有显著差异,依次为C组〉B组〉A组。  相似文献   

11.
海拔4300m世居藏族与移居汉族部分体测量指标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原世居者与移居者身体的不同特点。方法:同时测定阿里地区(4300m)25名藏族青年和25名汉族青年的部分体指标。结果:移居汉族青年较世居藏族青年体重、血氧饱和度航肩胛下部皮褶厚度差异不显著(P〉0.05);身高、收缩压、体脂量、三头肌部及髂部皮褶厚度增高显著(P〈0.05);脉搏、舒张压、上臂围及上臂肌围增高非常显著(P〈0.01)。结论:高原世居藏族青年对高原环境的适应明显优于移居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慢性胃炎高发病率发病机制。方法:检测平原地区与高原地区汉族人群慢性胃炎胃组织内MDA(丙二醛)含量与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结果:高原地区与平原地区世居汉族人群胃黏膜组织中的MDA含量相同,无明显差异,但是高原地区世居汉族人群胃黏膜组织中的SOD活力显著高于平原地区世居汉族人群的的SOD活力。高原地区移居汉族胃黏膜内MDA含量与SOD活力均高于平原地区世居汉族人群。相同海拔高度高原地区世居与移居汉族人群胃黏膜内MDA含量与SOD活力无明显差异。结论:高原地区慢性胃炎胃组织内存在氧自由基代谢失衡,而且是高原地区慢性胃炎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海拔4 250m地区高原人群血清EPO(红细胞生长素)、T(睾酮)、E2(雌二醇)含量变化与HAPC(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Polycythemia,HAPC)的相关关系。方法:在海拔4 250m地区筛选出HAPC,且测定了世居高原藏族、移居高原汉族、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三组人群血清中EPO、T、E2含量。结果:HAPC组:移居高原汉族18人(占66.66%),世居高原藏族9人(占33.33%),男女比例为26:1,三组间EPO差别无显著性,P>0.05,但是高原人群血清中的EPO含量高于平原地区3.788倍。三组间T、E2差别无显著性,P>0.05,T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世居高原藏族和移居高原汉族三组间差别无明显性,但是T低于平原地区8.43倍。可能与高原人群T的活性增加有关,在今后的工作做进一步调查。结论:EPO、T、E2与HAPC的发病虽然无直接因果关系,但是EPO含量高于平原人群3.788倍,T含量明显低于平原人群8.43倍,EPO的增高和T的降低是一种高原人群的生理病理特征表现。  相似文献   

14.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VEGF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及影响。方法:实验对象被分为8个组:汉族、藏族、男性、女性的HAPC和各自的健康对照组(HC)。ELISA法测定VEGF。结果:HAPC和HC的VEGF值分别是:74.665±6.295、64.628±5.826、68.146±4.536、59.201±6.467、65.273±2.225、58.995±4.523、60.351±6.207、54.629±4.761。VEGF值,HAPC高于HC,汉族高于藏族、男性高于女性(P<0.05或0.01),有显著性和极显著性差异;在HC中,汉族男性与女性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高原缺氧诱导了VEGF分泌增多,VEGF在HAPC的肺动脉高压、低氧适应调节及并发症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Predicting gallstone composition with CT: in vivo and in vitro analysi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allstones is of major importance in selecting patients for nonsurgical therapy. In a combined in vivo and in vitro study of predictive potential, 50 patients undergoing cholecystectomy were evaluated with computed tomography (CT) and either plain abdominal radiography or oral cholecystography (OCG). The largest stone surgically removed from each patient was subjected to in vitro CT and chemical analysis. The authors found an in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CT attenuation numbers and cholesterol content and a good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T attenuation numbers and calcium content. In vivo CT analysis improved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ccuracy, and positiv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s compared to plain abdominal radiography and OCG in detection of cholesterol stones. Using their prediction rule (a CT number smaller than 140 HU indicates a pure cholesterol gallstone), the authors correctly classified gallstones in 17 (84%) of another 20 patients. In vivo CT analysis can enable reliable prediction of gallstone composition and shoul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election of patients for nonsurgical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原胸部火器伤早期血浆及肺组织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18只体重相近(10~15 kg)的健康杂种犬,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平原伤前组、平原对照组和高原移居组,另外6只高原杂种犬作为高原世居组。平原对照组实验海拔高度为500 m,高原组实验海拔高度为3700 m。实验动物用3%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30 mg/kg)后,用0.44 g钢珠以400 m/s的初速度从右第6肋间射入,造成右胸贯通伤,伤后立即封闭伤口,安放胸腔闭式引流。各组分别在伤后2、4、6、8、12 h通过中心静脉插管抽取血标本,伤后12 h取双侧肺组织,检测血和肺组织内的TXB2和6-keto-PGF1α含量。结果各组伤后血浆6-keto-PGF1α和TXB2均明显升高,而TXB2和6-keto-PGF1α的比值仅高原移居组在伤后6 h开始有明显升高。各组伤侧肺组织的TXB2/6-keto-PGF1α比值都比平原伤前组明显增高,尤以高原移居组最为明显;但是,健侧肺组织TXB2/6-keto-PGF1α的比值仅高原移居组显著升高,其他组无显著差异。结论高原世居组和平原对照组在胸部火器伤后,肺组织水肿主要局限在伤侧;而高原移居组在胸部火器伤后早期,不论是伤侧还是健侧肺,均存在发生水肿的风险,在伤后应积极预防肺水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移居汉族与平原汉族的胎盘组织的基因表达谱变化。方法采用基因芯片,筛选出移居汉族与平原汉族的胎盘差异表达基因。结果表达差异以≥1.5或≤0.67为标准时,移居汉族与平原汉族相比,Itga5基因(integrinalpha 5)的表达下调。结论移居汉族与平原汉族相比,胎盘组织的Itga5基因的表达降低,可能是高原产后出血发生率较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四川地区汉族人群A20基因启动子区SNP分布频率,为进一步研究A20基因地域、人种差异以及与疾病的关系调控奠定基础.方法 使用PCR-DNA测序法,对372例四川地区汉族人群A20基因启动子区所有SNP位点进行检测,计算各SNP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并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 在四川地区汉族人群中,发现rs59693083、rs5029924和rs139054966三个SNP位点,突变频率分别为12.81%、8.88%、0.67%,而且前两位点间存在明显的连锁不平衡,CA是最为常见的单体型模式.结论 四川地区汉族人群A20基因启动子区高度保守,SNP分布频率与北京汉族(CHB)人群相似,rs59693083和rs5029924可能是与疾病相关的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