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随着战场医疗救护模式的变革,医疗救护单位的朝前配制与伤员救护快速反应机制的建立,要求战伤救治向更注重专科救治的模式发展.快速的伤情评估是确定救护观察重点和制定完善救护措施的前提与基础,也是战时伤员得到及时、有效救护的保证.本文期望通过探索战时规范化、快捷的专科伤情评估方法,提高我军未来颌面战伤救护水平.  相似文献   

2.
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亚热带丛林地区所特有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要求战伤救护必须适应现代战争的变化与卫勤保障模式的转变。为此,积极探索研究高技术条件下特殊环境中的战伤救治难点及与之相适应的救护训练对策,对加强军事斗争准备十分必要。1 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伤救护难点随  相似文献   

3.
目的根据部队寒冷条件下作战时火线救治需要,研发一种超薄发热式手套。方法立足寒区部队在寒冷条件下作战时战现场急救工作特点,研发具有轻薄、贴服性好,能实现低温环境下手部保温,确保手指操作的灵活性,USB式锂电池充电发热,电容屏触摸等功能的超薄发热手套。结果成功研发寒区战伤救治用超薄发热手套,使救护人员在低温环境下实施火线救治时,既可避免手指冻伤、又可以保证手指操作的灵活性。结论寒区战伤救治用超薄发热手套可在寒冷条件下进行战现场救治时保证手指灵活性,能有效提高战场救护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4.
开展卫勤演练的做法与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我部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的卫勤保障能力和战伤救治水平,根据上级卫生工作要求,我们组织了卫勤演练,规模大,效果好。现将这次演练的做法和体会报告如下。1 基本做法 这次演练以机场遭敌常规武器空袭,在短时间内发生大批伤员为背景,卫生人员完成战伤救治任务。演练程序分4步:1.1 实施阵地、机上救护 假设某日7:30,机场遭  相似文献   

5.
战伤救治是军事医学的核心内容。武器的发展、战争模式的改变及卫勤的需要使得战伤救治必须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现代战伤多是全域环境下混合战争造成的损伤。外军特别是美军通过局部战争和相关军事行动, 实施或完善了不少有关战伤救治技术和卫勤对策, 提出战伤救治相关新概念和新策略, 对未来作战条件下我国战伤救治体系建设、构建适合中国特色的战伤救治体系极具参考价值。为此, 笔者从整体健康、自救互救训练及救援力量前伸和新技术在战伤救治中的应用两方面阐述现代战伤救治新概念和新策略, 为构建未来作战条件下具有我国特色的战伤救治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海风习习,只见岛城某演习场上硝烟弥漫,战炮轰鸣,一场战时卫勤保障演练正在激烈进行。突然,"红军"遭"蓝军"炮火袭击,数十人"重伤"。关键时刻,一辆"红十字"车疾驰演习场,医护人员巧妙利用地物地貌,将"伤员"转移至安全地带实施救治。这是近日海军青岛第二疗养院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战伤救护的一个镜头。针对部分医护人员战时战伤救护科目"短板"的实际,该院积极  相似文献   

7.
马宇  万小健  熊源长  邓小明 《人民军医》2013,(12):1395-1396
外周神经阻滞技术应用于战伤手术麻醉和战伤疼痛治疗具有安全性高、实施条件要求不高、不影响患者神智意识、舒适度较高、镇痛效果完善等优点,在未来战伤救护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本文探讨了外周神经阻滞技术在未来战伤救护中的应用趋势。  相似文献   

8.
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眼战伤救治策略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探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我军实施眼战伤救治的策略。方法:调研二十世纪以来我军和外军重大战争中眼战伤卫勤资料,对“两山”作战和海湾战争中卫勤保障和眼战伤救治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认识到现代战争眼战伤具有高发性、严重性、多样性的特点;高技术局部战争卫勤保障强调战区救治机构机动、灵活、靠前配置;与美军相比,我军“两山”作战中眼战伤救治力量配置相对靠后,救治水平不高。结论:我军眼战伤卫勤保障在救治机构优化配置、专科技术力量建设方面尚待提高;眼战伤救治也应倡导“时效救治”,在我军大规模快速后送运力不足的情况下,其实施的核心是眼战伤救治技术力量的前伸。  相似文献   

9.
“战术战伤救治”的概念最早由美海军特种作战部队于1996年首次提出,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成为美军战术环境中伤员救治的标准规范,也是美军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战伤救治取得的一大进展.战术战伤救治的应用使美军达到了有史以来最低的伤亡率.该文梳理了美军战术战伤救治理念的发展,分析了战术战伤救治的阶段划分,探讨了美军战术战伤救治的组织实施,并提出了对我军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陆战伤引起的心脏骤停(CA)是创伤性心搏骤停的一种,与战术战伤救治(TCCC)密不可分,故其诊断及后期治疗策略须根据TCCC的不同阶段(即火线救护阶段、战术战区救护阶段及战术后送救护阶段)而因时、因地制宜。对于胸部外伤导致肺、胸膜及心脏损伤的患者,可考虑实施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此外,还应重视便携式超声在CA可逆病因筛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初次随舰远航的女学员晕船情况进行统计,并与男学员进行比较,以了解女学员是否适合随舰队远航.方法 对来自海军院校的150名男学员和20名女学员,在9个航段不同风速、浪高情况下晕船程度、晕船天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9个航段中,除第6航段女学员(轻度25.0%,中度30.0%,重度45.0%)较男学员(轻度8.2%,中度14.9%,重度13.4%)晕船程度严重(P<0.05)外,其他各航段男女学员晕船程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9个航段中男女学员平均晕船天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女学员有较好的抗晕船能力,可以随舰队远航.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INTRODUCTION: Concern has been raised in the medical press regarding the inability of doctors to describe wounds and injuries of medico-legal significance correctly. METHODS: Medical students and doctors of all grades, from the Department of Surgery at a London teaching-hospital affiliated unit were shown a series of photographs illustrating wounds and injuries expected to be encountered in emergency medical practice. They were asked to identify the type of wound or injury as well as the manner in which that injury may have been caused. RESUL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tudents and doctors of all grades in this unit were not confident at identifying wounds and injuries, using the correct terminology. The term 'laceration' was widely used to describe incised wounds, and vice versa. Gun shot wounds were poorly identified as such, and were only correctly described by those who clearly 'knew' what they were looking at. CONCLUSION: In order to provide doctors with the skills with which they need to correctly describe wounds and injuries encountered in an emergency setting, this author proposes the introduction of specific teaching in wound identification at undergraduate and postgraduate levels.  相似文献   

18.
19.
20.
网络环境下护理专业远程教育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模式出现在我们的教学当中.通过对2003级和2004级远程学习的护理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和直接访谈,了解他们的远程学习的基本情况与相关信息,发现在自主学习上存在不少问题,即提出了改善学生学习状况的对策,经过教学实践,最后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