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金莲  王秀伟 《山东医药》2008,48(18):69-70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子宫内膜及异位内膜中的E-cadherin,与子宫肌瘤组织作比较.结果显示,E-cadherin评分,腺肌病组在位子宫内膜增殖期为(9.6±1.4)分、分泌期为(11.6±1.6)分,异位内膜增殖期为(12.2±1.7)分、分泌期为(13.0±1.8)分;肌瘤组增殖期为(8.3±1.6分)、分泌期为(10.5±1.5)分;腺肌病组各期异位内膜E-cadherin评分与在位内膜相比,P均<0.05;各期在位和异位内膜与肌瘤组相比,P均<0.05.认为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在位和异位内膜E-cadherin表达均升高,E-cadherin在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腺症效果及小剂量长期用药的安全性。方法 60例子宫肌腺症病人口服米非司酮治疗。结果 服药期间全部病人均出现月经周期延长,痛经症状减轻或消失,贫血纠正,子宫体积明显缩小,内膜变薄,雌二醇(E2)和孕酮(P)较用药前下降,FSH和LH用药前后无明显差异。复发后,进行长期治疗仍有效。结论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腺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殷红梅 《山东医药》2002,42(3):52-53
子宫肌腺症是指子宫内膜在子宫肌层良性浸润并在其中弥漫性生长 ,既往认为本病发生与刮宫造成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有关 ,但其很难解释年轻未育妇女为何也会发病。近年来有研究表明 ,免疫机制可能参与了子宫肌腺症的发病。我们采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加特异性刺激 T细胞增殖的丝裂原植物血凝素 (PHA)体外诱生培养 ,用酶联免疫吸附(EL ISA)技术测定了 32例本病患者 PBMC中 T辅助细胞 1(Th1)、类细胞因子干扰素 (IFN ) -γ、Th2类因子白细胞介素(IL ) - 4及 IL - 10的含量 ,旨在探讨 Th细胞亚群在子宫肌腺症发病中的作用。资料…  相似文献   

4.
COX-2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和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田永杰  周军  沈蓉 《山东医药》2007,47(11):1-3
目的观察环氧合酶-2(COX-2)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和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意义。方法以64例手术切除子宫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子宫腺肌病34例为观察组;子宫肌瘤3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OX-2在两组子宫内膜和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观察组增殖期和分泌期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COX-2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异位内膜高于在位内膜,P均〈0.01;异位内膜病灶周围肌层COX-2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子宫肌层(P〈0.05);异位内膜增殖期和分泌期COX-2免疫组化评分均显著高于在位内膜,P〈0.01。结论COX-2高表达可能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异位内膜组织中异位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异位内膜及30例子宫内膜正常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的FHIT及VEGF。结果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正常内膜组织中FHIT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63.3%、100%,FHIT在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中的表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P均〈0.05),异位、在位内膜相比P〉0.05。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60%、30%,VEGF在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均〈0.05),异位、在位内膜相比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FHIT低表达,VEGF高表达。二者可能在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腺肌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UAE治疗子宫腺肌症患者11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行经阴道B超评估子宫大小,测量子宫动脉与卵巢动脉的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计算子宫体积;采用ELISA法检测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水平;CLIA法检测CA125水平;随访患者月经周期的变化.术后3个月、6个月根据月经量和痛经情况进行评分评价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本组110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未见明显卵巢功能紊乱、盆腔感染、闭经等严重并发症.UAE后子宫体积显著缩小,子宫动脉最大血流速度、CA125水平降低,子宫动脉RI升高(P均<0.05).卵巢血流指数、月经周期及激素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随访24~58个月,平均30.6个月.术后6个月复查,症状完全缓解58例,显著缓解45例,部分缓解5例,无变化2例,有效率98.2%.术后复发2例,并再次行UAE.结论 UAE治疗子宫腺肌症安全、有效,且可保留子宫及卵巢功能,适用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腺肌症合并不孕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爱琴 《山东医药》2006,46(5):66-67
近年来,我们采用孕三酮治疗12例子宫肌腺症合并不孕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孙敏玲 《山东医药》2009,49(13):87-88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腺症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50例子宫肌腺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口服米非司酮,对照组口服甲基睾丸素。治疗前后用B超测量子宫及肌瘤体积,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用药3个月后子宫及肌瘤体积明显缩小(P〈0.01),但以治疗组为著(P〈0.05);两组都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腺症疗效好,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抗子宫内膜抗体和痛经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收集痛经患者159例,将其辨证分型,并检测抗子宫内膜抗体。结果痛经各中医证型和抗子宫内膜抗体有一定的相关性。痛经证型和抗子宫内膜抗体相关(r=0.25)。对各组证型抗子宫内膜抗体的检出率做比较,肝肾亏损组EmAb阳性率高于其他组,有统计学意义(X^2=10.22,P〈0.05);痛经患者的EmAb检出率由高到低顺序分别为:肝肾亏损组、气血亏虚组、气血瘀滞组、寒湿凝滞组、肝郁湿热组。虚证组EmAb阳性检出率高于实证组,具有统计学意义(X^2=8.57,P〈0.05)。结论痛经证型和抗子宫内膜抗体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子宫腺肌病患者异位膜及在位内膜组织中的水通道蛋白1(AQP1),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5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组织中的AQP1,以21例正常子宫内膜作对照。结果子宫腺肌病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组织中的AQP1均较正常内膜明显升高(P均〈0.05)。异位内膜中的AQP1较在位内膜明显升高(P〈0.05)。增生期正常内膜组织中的AQP1与分泌期相比,增生期在位内膜组织中AQP1的表达与分泌期相比,P均〉0.05。结论子宫腺肌病异位和在位内膜组织中AQP1表达升高,且与月经周期无关。AQP1在子宫腺肌病的发生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新华 《山东医药》2014,(23):58-59
目的:观察病灶切除治疗子宫腺肌症的疗效。方法9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随机分为给予病灶切除的观察组和子宫次全切除术的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总时间)、术后应激状态(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素以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以及远期疗效(雌激素水平、痛经程度、性生活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卧床时间、住院总时间以及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均低,雌激素水平、性生活评分均高(P均<0.05)。结论病灶切除较子宫次全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症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缓解应激状态、维持卵巢功能,并在缓解痛经程度上达到与子宫次全切除术相当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对于接受全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腺肌症患者在围术期内的有效护理方法及其应用效果。方法抽取院内自2018年1月-2019年3月行全子宫切除术的74例女性子宫腺肌症患者并以数字法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仅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开展围术期优质护理。结果护理前,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较高(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离地活动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接受全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腺肌症患者于围术期内开展优质护理,可改善患者术后康复进程并缓解围术期内焦虑和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4.
王毅峰  曲银娥  杨梅 《山东医药》2007,47(15):22-23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COX)-2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和子宫腺肌病的关系。方法用蛋白酶K消化—饱和酚氯仿法提取外周血白细胞DNA、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PCR-RFLP)分别对70例内异症(EMs组)、50例子宫腺肌病(Ad组)和240例非内异症、腺肌病妇女(对照组)进行基因分型。结果EMs组、Ad组基因型频率COX-2-1195GG、AG和AA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两组AA基因型频率及A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EMs组和Ad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携带2个A等位基因者患EMs的风险为对照组的2.67倍,患子宫腺肌病风险为对照组的3.02倍。结论COX-2-1195G〉A单核苷酸多态可能是决定EMs和子宫腺肌病个体遗传易感性的重要因素,两种疾病存在相似的遗传易感性。  相似文献   

15.
张梅  左颖  许轶曼 《山东医药》2008,48(14):115-116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1例子宫肌腺症标本、19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 MMP-2在子宫肌腺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 7%及5 2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VEGF在子宫肌腺症组织、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 4%及78 9%,两组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认为MMP-2和VEGF在子宫腺肌症组织中均表达增强,提示其可能与子宫腺肌症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对子宫腺肌症患者疗效与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8例子宫腺肌症患者分成常规组(传统子宫切除或次全切术)、研究组(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每组44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手术耗时、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更少,治愈率偏低,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术后雌二醇更高,LH以及FSH更低,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术后雌二醇、LH以及FSH与术前无差异(P>0.05),常规组手术前后雌二醇、LH以及FSH有差异(P<0.05)。结论虽然超声射频消融手术治愈率偏低,但相比于传统术式而言,具有微创、操作简单、对卵巢功能影响轻微、术后康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17.
刘春玲  陈莉  许培箴  虞斌 《山东医药》2007,47(24):12-13
目的探讨分离、培养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方法,以作为子宫腺肌病体外研究的细胞模型。方法通过酶解、过滤、沉降及贴壁纯化等技术,分离、培养12例子宫腺肌病(不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并传代培养。结果12例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标本中,9例分离、培养获得成功,可进行传代培养;间质细胞的纯度达95%以上。结论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可在体外成功得到分离、培养,并可作为子宫腺肌病在体外研究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子宫腺肌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特征,提高医生对子宫腺肌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子宫腺肌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以“子宫腺肌病,肺血栓栓塞症,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栓塞症”为中文检索词在万方数据库、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以“adenomyosis、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ulmonary embolism、deep vein thrombosis、venous thromboembolism”为英文检索词在PubMed进行检索。结果:患者女性,55岁,因活动后胸闷、憋气10余天入院。既往诊断子宫腺肌病6年,近1个月因子宫出血口服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D-Dimer1 904μg/L。心电图:V1~V5导联轻微ST段异常和T波倒置。UCG:肺动脉收缩压77mmHg (1 mmHg=0.133kPa),右心增大,三尖瓣反流峰值流速4.12m/s,肺动脉主干及分支增宽。肺动脉CTA示多发肺栓塞,累及双侧肺动脉分支。下肢静脉超声示右侧股总静脉血栓形成,双侧胫后静脉及小腿肌间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子宫腺肌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但术前诊断率不高,易与子宫肌瘤混淆。我们回顾分析了173例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资料,以期提高该病的术前术后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20.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4岁,汉族,2008年9月无明显诱因出现月经经期延长,血呈暗红色。给予激素治疗3个周期后月经恢复正常。于2009年3月体检时B超提示子宫肌瘤。于2009年4月14日行彩超提示:子宫肥大,考虑子宫腺肌瘤。患者既往无低热、消瘦、乏力,否认个人及家族结核病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