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隐匿性甲状腺癌的外科手术方式.方法:对2004年12月~2009年4月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的35例隐匿性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抽取我院行患侧腺叶+峡部+对侧大部的20例隐匿性甲状腺癌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的35例隐匿性甲状腺癌患者减少相关并发症,随访2~72个月未见肿瘤局部复发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对于原发灶未侵破甲状腺包膜、颈部淋巴结未见转移的隐匿性甲状腺癌仅行原发灶腺叶加峡部切除术即可.  相似文献   

2.
71例甲状腺癌手术方式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分析1995~2004年对71例甲状腺癌病人行不同的手术方法,并随访观察。[结果]12例行一侧腺叶切除加峡部切除;42例45例一侧腺叶、峡部切除加对侧腺叶大部切除:15例行一侧腺叶、峡部、对侧大部加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甲状腺全切术1例;1例行一侧次全切除术。随访66例,1例死于复发或转移,其余65例均存活。[结论]未分化型的甲状腺癌预后极差,而其他各型的甲状腺癌的治疗应根据病理类型、病期、转移度、年龄综合分析,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多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治疗,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新的资料和思路.方法 对32例甲状腺癌手术治疗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侧腺叶全切除2例(6.25%),患侧腺叶全切除+峡部切除2例(6.25% ),患侧腺叶全切+峡部切除+对侧腺叶次全切除3例(9.38%).根治切除8例(25%);改良根治切除17例(53.13%),其中,五保留改良根治切除3例(9.38%);无手术死亡,治愈30例(93.75%),发生并发症6例(18.75%);甲状腺癌总体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 、92.86% 、85.71%.结论 肿瘤的部位、术中冷冻快速切片、临床分期、术前B超等决定原发灶的手术方式.影响甲状腺癌预后的因素有: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侵犯甲状腺外膜、临床病理分期.  相似文献   

4.
曲京文 《当代医学》2010,16(10):118-119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全组均行手术治疗辅以内分泌治疗。本组病例中,乳头状癌74例(65.5%),滤泡状癌39例(34.5%),淋巴结转移21例(18.6%)。手术方式包括单侧病变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28例,患侧腺叶、峡部及对侧大部切除74例,甲状腺全切除术+双侧颈淋巴结清扫11例。全组无手术及住院期间死亡。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主要手段,采取适当的手术方式,辅助术后内分泌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庄晓泉  赵勇  苏柳 《西部医学》2011,23(9):1683-1684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误诊的原因、对策以及再次手术的意义、手术方式。方法对3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再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6例首次手术均误诊为甲状腺良性肿瘤,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乳头状癌29例,滤泡状腺癌7例。再次手术采用患侧腺叶全切、峡部切除加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31例,双侧腺叶全切术3例,峡部加双侧腺叶次全切除2例。再手术造成永久性、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各1例和3例,甲状旁腺损伤2例。结论术中常规行冰冻切片检查是减少误诊的主要方法。再手术的基本方式为患侧腺叶全切、峡部切除加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常规显露喉返神经、保留甲状腺后包膜是避免损伤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手术方法。方法对我院44.例儿童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结果儿童甲状腺癌在儿童甲状腺肿瘤中的发病率为20.85%。临床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组织细胞针吸活检。儿童甲状腺癌多为分化型癌,预后好。本组患侧腺叶全切+峡部切除22例,占50.00%;患侧腺叶全切+峡部切除+对侧大部分切除12例,占27.27%;双侧腺叶全切+峡部切除8例,占18.18%;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决定手术方式的正确选择。结论儿童甲状腺癌特点少见,手术预后好;术前确诊率低,术中冰冻切片是确诊甲状腺癌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外科手术方式以及影响其预后和复发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手术治疗的4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研究其治疗方法并进行随访,计算其生存率,观察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行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30例,患侧腺叶切除加峡部切除加颈清扫15例,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90.6%和92.8%,两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术后4例Ⅳ期甲状腺癌患者复发,无远处转移病例。统计学分析显示,癌肿的生存及复发与性别、年龄以及手术方式无相关性(P〉0.05),但与肿瘤的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应根据肿瘤的大小、临床分期行患侧叶加峡部切除。有颈淋巴结转移者应行颈清扫术。其预后与肿瘤的大小、临床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癌10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108例甲状腺癌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分析本院1998~2008年治疗108例甲状腺癌的资料,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经病理诊断甲状腺癌108例,占同期甲状腺疾病的4.5%,术前误诊25例,误诊率为23.2%。根据病理结果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其中二次手术8例,占75%。术后单侧喉返神经损伤2例,甲状旁腺损伤3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甲状腺癌术前确诊率低,术中快速冷冻切片是确诊甲状腺癌的最佳方法。患叶+峡部或患叶+峡部+对侧大部切除是甲状腺癌的主要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不同外科手术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取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320例,按照手术方式平均分成A组、B组、C组和D组(n=80),分别行甲状腺全切术、甲状腺全切除及单侧或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术和患侧腺体叶及峡部加对侧大部切除术治疗。对4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B组、C组和D组治疗有效率依次为97.5%、96.3%、96.3%和95.0%,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和B组患者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率高于C组和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族喉返神经损伤与D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全切术、甲状腺全切除及单侧或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术和患侧腺体叶及峡部加对侧大部切除术4种手术方式均能有效切除分化型甲状腺癌,应根据患者情况灵活选择手术方式。然而并发症研究发现,对分化型甲状腺癌,随甲状腺切除范围增大喉返神经损伤呈增高趋势,甲状腺全切术加颈淋巴结清扫术喉返神经损伤高于腺叶及峡部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分析吉林市人民医院甲状腺科收诊患者中甲状腺癌的发病状况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吉林市人民医院收诊的204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4例甲状腺癌患者中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4.5;病理类型明确者195例,其中乳头状癌179例(91.79%),滤泡状癌9例(4.62%),髓样癌6例(3.08%),未分化癌1例(0.51%);甲状腺癌患者中明确淋巴结转移者为161例,男、女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5.14%、28.74%.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单侧病变行患侧腺叶+峡部及对侧大部切除、患侧腺叶+峡部切除术、双侧病变行一侧腺叶+峡部及对侧大部分切除、甲状腺全切除术,部分淋巴结转移患者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常规给予内分泌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予以131I内放射治疗.5年随访53例,存活50例(94.34%),10年随访15例,存活13例(86.67%).结论 针对不同类型的甲状腺癌,采取适当的手术方式,并结合内分泌治疗可取得较好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1.
10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国峰  李爱东  张建 《河北医学》2010,16(12):1437-1439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8月行手术治疗的10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病例。结果:全组均行手术治疗和内分泌治疗。本组病例中,甲状腺乳头状癌69例(65.71%),甲状腺滤泡状癌36例(34.29%),并发淋巴结转移19例(17.14%)。手术方式为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26例,患侧腺叶和峡部及对侧大部分切除70例,全甲状腺切除并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8例。全组无手术及住院期间死亡。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应根据病理组织类型、肿瘤大小、年龄和颈部淋巴结转移选择不同手术方式,术后辅以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12.
手术治疗甲状腺癌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宝生  林擎天  金立  邓磊 《河北医学》2010,16(8):956-958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手术方式和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来32例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左侧14例,右侧16例,双侧2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29例,甲状腺滤泡状腺癌3例。患侧腺叶全切+峡部切除21例,患侧腺叶全切+峡部切除+对侧次全切除6例,双侧甲状腺全切5例。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11例。结果:全组康复良好,经1-10年随访无肿瘤复发或颈淋巴结转移。结论:患侧腺叶全切+峡部切除术是最合适的术式,对有颈淋巴结转移或/和对侧甲状腺叶亦有结节者应做患侧腺叶全切+峡部切除、颈淋巴结清扫和对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对滤泡状腺癌应做双侧甲状腺与峡部全切除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94例甲状腺癌患者再次手术治疗进行临床分析,为再次手术方式及时机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探究研究对象为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再次手术治疗的94例甲状腺癌患者,对94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再次行石蜡病理切片诊断,记录患者首次手术方式、首次手术至再次手术时间、再次手术原因以及再次手术方式,并通过2年的随访观察再次手术术后预后情况.结果:首次手术后近期(2~30d)再手术12例,比例12.77%,中期(31d~1年)40例,比例42.55%,晚期(>1年)42例,比例44.68%;再次手术原因为复发及淋巴结转移78例,比例82.98%,首次手术肿瘤残余16例,比例17.02%;再次病理诊断结果为甲状腺乳头癌80例,比例85.11%,髓样癌8例,比例8.51%,滤泡状癌6例,比例6.38%;再次手术方式分别有37例剩余甲状腺全切、33例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16例患侧腺叶、峡部加对侧大部切除、4例单纯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4例甲状腺癌根治加全喉切除;术后随访两年,2例因多发性肺部转移死亡,1例局部再次复发因窒息死亡,其余均为无瘤生存.结论:局部复发及淋巴结转移、术后肿瘤残留是甲状腺癌患者再手术治疗的主要原因,病理诊断以甲状腺乳头癌为主,再次手术需根据彩超、CT、FNAC等检查选择适当的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4.
甲状腺乳头状癌108例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磊 《实用全科医学》2011,9(4):557-558
目的探索甲状腺乳头状癌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搜集2004年1月-2010年10黄山市人民医院外科诊治10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资料,对手术方式、效果进行分析。甲状腺患叶切除+峡部切除76例,患叶甲状腺切除+峡部全切+对侧大部分切除22例,双侧甲状腺全切除6例,均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14例有侧淋巴结转移的行功能性淋巴结清扫,患叶甲状腺全切除+峡部全切+双侧功能性淋巴结清扫2例,始息手术2例。结果术后低钙血症3例为2.7%,喉返神经永久性损伤2例为1.8%,暂时性声音嘶哑3例为2.7%,侧颈部淋巴结转移8例为7.4%,中央区淋巴结转移58例为53%,术后随访1个月-6年,无死亡病例,未发生远处转移。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方式应根据病变的部位、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行个体化的治疗,术中正确辨认喉返神经可减少喉返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桥本病(Hashimoto’s disease,HD)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特征,探讨其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1年7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经术后石蜡病理证实为HD合并甲状腺癌4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诊断为HD10例,诊断为甲状腺癌37例,诊断为HD合并甲状腺癌8例,术前诊断率仅为8/41(19.51%)。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甲状腺全切术22例,次全切除术14例,仅行病变侧腺叶切除术5例;行同期同侧颈淋巴结清扫24例,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患侧根治性,另一侧选择性)4例。术后石蜡病理证实HD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39例,局灶性癌变1例,甲状腺黏膜相关型B细胞性淋巴瘤1例,所有患者均获随访。结论HD合并甲状腺癌术前确诊率低,临床上应重视HD的诊断,对HD中高度怀疑癌变者,应积极手术探查,根据术中冰冻病理结果选择手术方式,术后常规应用甲状腺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6.
微小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研究微小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对1992年5月至20002年3月收治的31例微小型甲状腺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行单侧甲状腺腺叶加峡部切除术22例;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3例;单侧腺叶、峡部切除术加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5例;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加淋巴结清扫1例。全组31例无手术死亡和术后并发症。结论:甲状腺腺叶加峡部切除是微小型甲状腺癌手术治疗较理想的术式;有淋巴结转移者同时行功能性颈淋部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7.
范文阶  陆品相  胡强 《上海医学》2012,35(6):534-536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TMC)的术前诊断及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9年12月在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普外科行手术治疗的73例TM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多普勒超声检查高度怀疑为恶性TMC者53例(72.6%)。经术中冰冻切片快速病理检查诊断为甲状腺恶性肿瘤61例,其中51例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术后1例复发;另10例因术前超声检查怀疑颈部淋巴结肿大或(和)病理检查提示包膜受侵犯,行全甲状腺切除术+同侧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病理检查淋巴结阳性4例,术后复发1例。经术中冰冻切片快速病理检查诊断为良性甲状腺肿瘤12例,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切除+峡部切除,术后无1例复发。结论 TMC具有特征性的超声表现,术前行常规高频超声检查可提高TMC的术前诊断率。对TMC患者应采用积极的手术治疗,不提倡甲状腺全切除手术,应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对术前诊断为颈部淋巴结肿大或包膜受侵犯者应行同侧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1980~1992年诊治甲状腺癌55例的经验。研究了甲状腺癌术前B超诊断多呈实质不均结节和术中常有颈前肌粘连的特征对手术中诊断和术式的指导意义。提出了甲状腺囊性结节可以做摘除术或切除部分腺体,而实质不均质结节者至少应做患侧叶甲状腺全切的见解。体会:结节与颈前肌粘连或结节直径大于3.0cm应加做峡部切除,加或不加对侧叶大部切除及淋巴结清扫。如术后病理报告为腺内型和直径小于3.0cm无转移腺外型乳头状或滤泡状癌,可不必再做第二次手术。直径超过3.0cm腺外型滤泡状癌或髓样癌,虽做过患侧叶甲状腺全切还应再第二次扩大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无病理诊断条件下单侧甲状腺结节手术治疗可行的合理手术方式。方法206例单侧甲状腺结节患者分为研究组104例,对照组102例。研究组采用患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对照组采用患侧甲状腺部分切除、大部分切除或单纯甲状腺结节挖除。结果研究组术后病理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12例,无需二次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病理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10例,再行二次手术治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研究组短暂喉返神经麻痹1例,对照组永久性喉返神经麻痹2例,两组均无术后呼吸困难及窒息、喉上神经损伤、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研究组随访甲状腺乳头状癌12例,患者均存活。结论患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是无病理诊断条件下基层医院治疗单侧甲状腺结节优选且具操作性的手术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生物学特性与诊治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36例甲状腺微小癌均为术前拟诊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瘤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等良性病变,经术中冰冻并术后石蜡切片确诊微小癌。28例术前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者,26例一侧TMC者,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全切除加峡部切除及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2例双侧微小癌行甲状腺全切除,2例甲状腺机能亢进者行患侧叶加峡部切除及对侧叶大部切除术。6例甲状腺腺瘤者行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2例活检诊断淋巴结转移者行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34例获得随访6个月~10年,均无瘤生存。结论:掌握甲状腺微小癌的生物学特点利于其诊断及治疗的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重要手段,患侧甲状腺腺叶全切除加峡部切除和/或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为主要术式,一般不作预防性颈清扫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