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62例永久起搏器置入术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分析 4 6 2例永久起搏器置入术发生的并发症原因 ,以利减少其发生率。选择 1995年 3月~ 2 0 0 3年 12月因缓慢或快速心律失常置入起搏器或自动复律器 (ICD)的患者 4 6 2例。其中男 2 2 4例 ,女 2 38例 ;缓慢性心律失常4 4 8例、快速性心律失常 (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 ) 14例 ;4 6 2例起搏器中单腔起搏器 2 4 1例、双腔起搏器 2 0 7例(包括部分双室起搏 )、三腔起搏器及ICD 14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分别是囊袋内积血及血肿 (6 .1% )、电极导线脱位 (1.5 % )、囊袋破溃及感染 (1.1% ) ,积血的发生与年龄偏大和术后使用阿司匹林有关 ,电极导线的脱位主要是固定的、结扎线松开 ,电极导线固定不良所致 ;感染的发生主要在慢性期 ,尤其是更换起搏器的患者 ,考虑囊袋制作偏小、或与原起搏器形状不相称引起皮肤受压缺血 ,激发无菌性炎症 ,破溃后发生细菌性感染是其主要原因。结论 :采取相应措施 ,可以减少此类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56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收集256例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起搏器术后并发症共28例,其中囊袋血肿12例,囊袋破溃感染2例,电极导线脱位2例,起搏综合征4例,心外肌肉收缩2例,精神神经症状3例,起搏器介导心动过速3例。结论:提高起搏器并发症早期识别能力并及时处理,完善术前准备,术中规范操作,术后定期随访及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80岁以上老年人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及减少并发症的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80岁以上老年人起搏器植入手术方式的选择,旨在减少相关并发症及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80岁以上老年人127例植入起搏器.其中双腔起搏(包括双室三腔起搏)95例(74.8%);单腔心室起搏32例(25.2%).所有患者首选经头静脉放置起搏电极导线,并对寻找头静脉及电极导线植入方式做了较大的改进.电极导线的头端应固定在心腔内,切口内起搏器囊袋处的固定也十分重要.在电极导线送入心内前制作起搏器囊袋,并放置纱布压迫止血,对少数渗血较多的患者,局部适当加凝血酶或用电凝刀止血.鼓励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手术当日或次日).结果 经头静脉送入起搏导线的成功率,在单腔起搏器为92.0%,双腔起搏器81.5%.术中及术后早期发生并发症5例(3.9%),分别是:囊袋血肿3例(2.4%),电极导线与起搏器连接处松动1例(0.8%),心肌穿孔1例(0.8%).无血气胸、电极导线脱位及起搏器囊袋感染发生.结论 经头静脉送入起搏电极导线可避免锁骨下穿刺所导致的并发症,在老年人中尤其重要;电极导线脱位主要与手术操作有关,而与早期下床活动无关;应采用适当方法达到囊袋内彻底止血,减少术后囊袋血肿及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25例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生起搏相关的并发症包括囊袋血肿8例,电极穿孔2例,电极导线脱位4例,起搏器综合征3例,深静脉血栓3例,BackupVVI起搏1例,导线断裂1例.结论 充分认识起搏相关的各种并发症,重视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处理策略。方法对1991年3月~2006年7月我院安装的293例永久起搏器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发生起搏器并发症32例,其中起搏器囊袋血肿8例,术中严重心律失常3例,锁骨下静脉血栓1例,电极移位3例(其中微脱位1例,全脱位2例),起搏器感知不良9例,起搏综合征8例。结论提高起搏器并发症识别能力,术前认真准备,术中规范操作,术后严格管理,重视患者术后定期随访及起搏器知识的宣教,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可降低其发生率,避免严重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6.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处理策略。方法:对2004年6月~2009年12月在我院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的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发生起搏器并发症12例(12.6%),其中起搏器囊袋血肿3例,术中严重心律失常3例,起搏器感知不良2例,起搏综合征5例,囊袋感染2例。结论:提高起搏器并发症识别能力,术前认真准备,术中规范操作,术后严格管理,重视患者术后定期随访及起搏器知识的宣教,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可降低其发生率,避免严重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7.
永久起搏器植入常见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回顾性分析710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原因,以提高起搏器植入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连续选择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710例,随访0.5 ~6年,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原因.结果 起搏器植入常见的并发症分别是囊袋内积血及血肿(n=10,1.41%)、电极导线移位(n=8,1.25%)、起搏阈值升高(n=6,0.93%)及囊袋侵蚀(n=2,0.28%).出血的发生与年龄偏大有关;电极导线的脱位主要是电极导线固定不良所致;囊袋侵蚀与患者体型偏瘦、囊袋制作偏小,或与原起搏器形状不相称引起皮肤受压缺血有关.结论 随着技术熟练及采取相应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起搏器植入术常见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起搏器植入术常见的并发症及防治方法。方法男188例,女122例,年龄22~85岁。310例起搏器中单腔起搏器94例,双腔起搏器216例,分析并发症的发生原因。结果共发生起搏器相关并发症25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分别是囊袋血肿7例、电极导线脱位4例、囊袋破溃及感染9例,起搏器综合征5例。囊袋血肿的发生与术前使用阿司匹林有关,电极导线脱位、囊袋破溃及感染等大部分与手术有关,起搏器综合征与VVI起搏模式有关。结论加深对起搏器常见并发症的了解、提高鉴别能力、重视术前预防,术中规范操作和加强术后随访,可将起搏器并发症降低到低限。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人工心脏起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80例采用人工心脏起搏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所有患者1年期间定期进行随访程控,总结所有患者1年后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8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有2例患者出现心室电极脱位,有1例患者出现心房电极脱位,有2例患者术后1小时候发现囊袋血肿,采用第二次手术彻底止血。随访发现有1例患者出现起搏器突然失效,有13例患者出现起搏器心动过速,均经起搏器自动识别后终止。且患者出后心房、心室电极导线阈值、阻抗、感知敏感度变化较小。结论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人工心脏起搏治疗,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由于心律失常导致的头晕、心悸等情况的发生,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埋藏式永久起搏器植入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关因素以及防治方法。方法对接受永久性心脏起搏治疗的130例患者术后进行临床随访6个月~20年,随访内容包括临床资料、并发症、起搏器囊袋的状态、起搏器电极位置和各参数测量。结果原有的晕厥、头晕、乏力、心悸等与心动过缓有关的症状完全消失或减低82例;更换起搏器脉冲器术后切口处反复皮肤破溃1例;囊袋血肿3例;出现起搏器膈肌刺激症状1例;起搏电极移位3例;单纯电池耗竭更换脉冲发生器20例次;死亡2例,1例随访2年后发生脑出血死亡,另1例随访6年后因突发心力衰竭死亡,此2例患者死前检测起搏器功能正常;所有病例术后随访期间未出现其他起搏治疗相关并发症。结论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作为症状性心动过缓的惟一标准的治疗方法,其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同时坚持定期的随访,及时发现和处理与起搏器相关的并发症及排除起搏故障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后并发三度房室阻滞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后的相关问题及心功能状况。方法对12例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后持续性三度房室阻滞者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并进行术后随访,随访0.5~7.8年,复查心电图,并对起搏参数、起搏阈值进行检测;必要时行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植入术后与心动过缓有关的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较术前改善,患儿发育良好,起搏器起搏和感知功能良好,术后3个月内起搏阈值有明显增高,3个月后起搏阈值无明显差异,1例术后1.5年恢复窦性心律。无1例因起搏电极导线预留不够发生起搏电极导线脱位。1例患儿术后3个月发生起搏器囊袋磨破、起搏器外露,继发感染。1例患儿术后1年因青霉素过敏致死。结论儿童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永久起搏器是症状性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基本治疗方法,传统心脏起搏器植入存在导线、囊袋相关及术后并发症等风险。无导线心脏起搏器的出现解决了上述问题。本文将围绕无导线起搏器的特性、多种起搏方式的交叉应用、无导线相关并发症、最新临床应用进展做一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性,68岁,因双腔起搏器术后5年,反复寒战、高热3个月入院。起搏器囊袋表面皮肤完好。血培养提示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提示起搏电极导线及瓣膜赘生物形成。诊断为无囊袋感染的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选择外科开胸移除起搏装置,彻底清除赘生物,同时植入心外膜永久起搏器。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未再复发感染。  相似文献   

14.
对3例符合起搏器植入指征的患者在应用普通电极导线无法植入时应用Select Secure系统包括3830电极导线和特殊递送装置行心室起搏。3例患者分别为:(1)永存左上腔静脉,右上腔静脉闭锁;(2)起搏器囊袋感染多次植入致上腔静脉闭塞;(3)起搏器心室电极故障并植入血管狭窄。结果:3830电极全部成功植入,术后7天及1个月随访阈值和感知与术中无差异,阻抗降低。3例患者随访无并发症。结论:在特殊情况下3830导线在Select Secure辅助下行心脏起搏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永久起搏器置入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永久起搏器置入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策略。方法393例老年患者,男251例,女142例,年龄60~94(77.5±5.3)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37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144例,双束支阻滞12例。置入单腔起搏器255例;双腔起搏器135例;三腔起搏器1例;置入性心脏除颤器2例。结果各种并发症共29例,发生率7.4%。导线电极移位14例(3.56%),囊袋血肿6例(1.53%)、囊袋感染3例(0.76%),废弃电极脱入右室、起搏器综合征各2例(0.51%),电极导线不全断裂、心肌穿孔各1例(0.25%)。结论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术中熟练的无菌操作技术以及术后的密切观察和随访,可减少老年人永久起博器置入术并发症的发生;及时有效地处理并发症.可避免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永久起搏器置人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措施以及远期疗效。方法对患病态窦房结综合症(SSS)和高度、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46例患者进行永久心脏起搏器置人手术,并对结果进行了并发症的防治分析及远期随访。结果46例手术全部成功。其中17例发生并发症,血管异常致穿刺失败2例,翼状电极嵌顿右室节制束1例,术中出现室颤2例、心脏停搏1例,术后起搏器囊袋无菌性坏死1例,囊袋内出血2例,急性期起搏阈值升高6例。随访3个月至5年后无心衰组中l例术后因脑出血死亡,l例发生急性心肌梗塞,2例出现心衰;心衰组l例因心衰恶化死亡,3例因心衰反复加重需要住院治疗。结论熟练的手术技巧和吸取成功的经验是防治并发症的重要措施。术前常规进行双侧锁骨下静脉超声检查,及时发现血管畸形、狭窄及先天性走行等异常;基层医院应有备用起搏电极以防止发生翼状电极嵌顿右室节制束这样的少见并发症;术后1个月内和术后1月-3月内急性期阈值升高患者,应采用不同的激素疗法。在基层医院,对于无心衰的Ⅲ度AVB和SSS患者可以首选VVI起搏器.合并心衰的Ⅲ度AVB患者,应首选DDD起搏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后的囊袋并发症,寻找其原因,探讨处理对策,以减少其发生率。方法系统性回顾总结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心血管内科26年中1368例缓慢性或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囊袋并发症。结果1368例中,囊袋积血80例,发生率5.8%,抽吸或切开27例(2.0%),囊袋积血与高龄、营养状况差、术前未停用抗凝药物、血小板低、分离制作囊袋术中解剖层次不对及操作不细致等因素有关,而与起搏器重量、起搏器类型等无明显关系;及时发现,延长压迫时间,根据情况抽吸积血往往奏效,个别需切开引流。囊袋破溃6例,发生率0.4%,囊袋破溃主要与起搏器重量较大、囊袋深浅和(或)位置和(或)大小与起搏器不匹配、多余的电极导线盘绕有张力和(或)在起搏器浅面等有关,个别与排斥有关。囊袋感染3例,发生率0.2%,均为囊袋破溃后起搏器外露继发感染;局部彻底清创消毒后囊袋易位,配合全身抗感染、加强营养等处理部分病例有效,最终解决感染问题需电极导线拔除。结论囊袋并发症与患者体质有关,术前准备不充分、术中操作不细致、术后压迫或处理不当等也会增加囊袋并发症;术前充分准备,术中规范操作,及时发现并恰当处理,囊袋并发症可降低。  相似文献   

18.
随着起搏器植入手术技术的日益成熟,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已成为治疗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症状性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的标准疗法。自1958年世界首例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人体后,起搏器植入技术飞速发展,经静脉导线植入是目前起搏技术的核心手段。虽然越来越多的心律失常患者得到及时救治,但是相关的并发症却一直困扰着临床医师。有研究报道,植入传统起搏器患者中,9.2%出现起搏阈值不良、起搏导线脱位、感染等长期并发症,9.5%~12.6%出现导线相关囊袋血肿和气胸等短期并发症。本病例为起搏器植入术罕见并发症,实应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19.
兹报道对 1例心脏起搏患者废用电极导线在直接牵引无效后 ,改用旋转牵引方法 ,成功拔除 2根电极导线。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 ,5 2岁。因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合并三度房室阻滞伴发作性晕厥 ,于 1997年 3月 1日在当地医院植入 VVI起搏器。术后继续按甲状腺功能亢进治疗。 9个月后出现起搏器植入部位胸部肌肉抽动 ,经检查明确为导线断裂 ,在导管室用牵引法未能拔除导线 ,作残端处理后植入新导线。但术后 8个月前胸部起搏器囊袋感染 ,再次入院 ,经动态心电图测定 ,已恢复房室传导功能。遂在导管室切开囊袋 ,取出起搏器 ,并再次用牵引法未…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原因,与年龄关系及处理策略。方法选择1999年9月~2008年11月我院植入永久起搏器患者259例,分析其并发症的原因。结果发生起搏器并发症共33例,总发生率12.74%,其中≥60岁27例,并发症发生率14.21%;60岁6例,并发症发生率8.70%。并发症包括囊袋出血/血肿20例(7.72%),电极脱位6例(2.31%),囊袋破溃3例(1.16%),脑栓塞2例(0.77%),囊袋感染1例(0.39%),肠系膜动脉栓塞1例(0.39%)。结论 60岁以上与60以下患者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囊袋感染、破溃和电极脱位并发症在6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有升高趋势。加深对起搏器术后并发症的了解,重视术前准备,术中规范、熟练的无菌操作,加强术后随访,早期发现并积极处理已出现的并发症,可将其风险减少到最低限,避免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