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支原体污染是人和动物细胞系体外培养中常见的问题,污染细胞系与未污染细胞系的形态学,酶细胞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分析等表型均无差异。支原体在细胞融合中却能严重地减少杂交细胞的产生,因而急需建立一个可靠的去除支原体的方法以排除它们对融合率的破坏  相似文献   

2.
支原体污染是人和动物细胞系体外培养中常见的问题,污染细胞系与未污染细胞系的形态学,酶细胞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分析等表型均无差异。支原体在细胞融合中却能严重地减少杂交细胞的产生,因而急需建立一个可靠的去除支原体的方法以排除它们对融合率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3.
用滚环扩增技术检测污染细胞的5种支原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滚环扩增技术检测5种常见的细胞污染支原体(猪鼻支原体、发酵支原体、口腔支原体、精氨酸支原体、莱氏无胆甾原体)的方法.方法 使用细胞污染支原体16S-23SrRNA间隔区公共引物(SPS1,SPA2)扩增间隔区靶基因.设计每一种支原体特异性锁式探针,锁式探针与扩增的靶基因杂交结合形成环化单链分子,加入特异性引物在Corbett RotorGeneTM 6000扩增仪滚动扩增环化单链分子,观察结果.结果 滚环扩增技术能敏感和特异的检测上述5种支原体标准株,并能敏感的检测10个拷贝的靶基因.在62个细胞培养物样本的检测中,37个样本检测出一种支原体,14个样本检测出两种支原体,11个样本为支原体阴性.滚环扩增方法检测结果与支原体种特异性PCR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滚环扩增作为一种新的扩增技术能敏感和特异的检测细胞污染支原体.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支原体介导的细胞转化的可能机制,用抗生素除去支原体后,检测已发生永久转化的C3H细胞中有无支原体基因存在。 用完整的支原体基因组或克隆的支原体基因为探针通过斑点杂交检测,均未发现永久转化的C3H细胞中有支原体基因存在。对此,作者考虑到可能有支原体DNA小片段插入细胞DNA后促进某些癌基因表达,但不能为斑点杂交法检出。在此研究中,作者应用一种称为表象差异分析(representationaldifference analysis.RDA)的新技术检查永久转化细胞中有无支原体基因存在。RDA技术利用扣除  相似文献   

5.
检测支原体污染是细胞培养中有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作者应用常见几种污染细胞培养的支原体(口腔支原体、精氨酸支原体、猪鼻支原体,莱氏无胆甾原体及唾液支原体,几种支原体占污染细胞培养支原体的96%)。为抗原,免疫了雌性BALB/c小鼠。将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Xg3Ag 865融合成杂交瘤细胞,建立了30种抗支原体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等。应用ELISA,  相似文献   

6.
B淋巴细胞分化相关的基因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抗体产生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细胞.骨髓及胎肝中的多能造血干细胞(pluri-potent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PHSC)可以分化为具有向髓系以及淋巴系分化能力的多能前体细胞,它进一步分化为早期淋巴祖细胞.早期淋巴祖细胞在骨髓中分化为共同淋巴祖细胞.共同淋巴祖细胞能够分化产生B细胞、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以及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经历了顺序性分化:原B细胞(pro-B)→前B细胞(pre-B,包括pre-B Ⅰ和pre-BⅡ)→未成熟B细胞(immature B).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支原体感染对人类细胞株的核糖体新生肽链复合体(RNC)中rRNA组成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分别提取支原体阳性与阴性RNC-R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RNC-rRNA组成改变情况;在支原体污染环境中培养人正常肺上皮(HBE)细胞,比较培养前后RNC-rRNA的变化;对RNC-RNA条带异常细胞进行抗支原体治疗,比较治疗前后RNC-rRNA的变化。利用免疫印迹分析支原体污染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途径的影响。结果:不同组织来源的多株细胞中,支原体阴性和阳性细胞RNCRNA的琼脂糖电泳显示细胞中RNC-rRNA组成发生异常改变,主要体现为28S和18S真核rRNA的降低,以及16S和未知原核rRNA的增加。在污染环境中培养HBE细胞,其RNC-rRNA组成可由支原体阴性转变为阳性谱型。以环丙沙星抗支原体治疗可逆转上述RNC-rRNA谱型的改变。总蛋白和磷酸化蛋白的免疫印记结果表明,支原体污染显著抑制A549细胞的p38 MAPK途径的活化,而对该细胞的ERK1/2途径无显著改变。结论:支原体感染可通过抑制p38 MAPK活化严重改变人类细胞株中RNC-rRNA的组成,从而影响宿主细胞的翻译行为。  相似文献   

8.
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reg)频率变化及其意义.选取3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其中肺炎支原体肺炎18例,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外症状14例;26名健康儿童,分离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CD4、CD25单克隆抗体标记细胞后,用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Treg细胞频率.FAC...  相似文献   

9.
实验室细胞培养中,支原体污染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据文献报道污染率高达90%’‘’。由于受污染的支原体可干扰细胞的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消耗培养液中的氨基酸,从而影响细胞的正常生长,严重者可导致细胞死亡,因此,清除污染的支原体,具有重要的意义。检测支原体的方法有多种,但基于本实验室条件,我们采用了培养法和DNA荧光染色法检测杂交瘤细胞株污染的支原体。由于要彻底清除污染的支原体相当困难,实际工作中应预防为主,一旦发现有支原体污染就应废弃。而对某些建株困难的重要细胞株,则须设法清除污染的支原体。目…  相似文献   

10.
46株分泌单抗杂交瘤细胞株支原体污染的检测李秀华,郭玮,高光,范学祥,吕秀华,袁曾麟,尹红章,李德富(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北京100050)细胞培养物感染支原体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对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杂交瘤细胞,往往造成细胞生长缓慢、胞浆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家蝇蛹血淋巴及其提取物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血淋巴及其提取物与脾淋巴细胞、T细胞和B细胞共孵育72小时,采用MTT法测定淋巴细胞的吸光度值,观察它们对淋巴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采用免疫印迹法研究提取物对B淋巴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通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血淋巴冻干粉、分子量在50 kD以上的冻干粉及其提取物对混合淋巴细胞和B细胞增殖有显著促进作用,然而对于T细胞的增殖却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MTT实验和免疫印迹结果表明血淋巴提取物激活了B淋巴细胞的ERK通路,促进了B淋巴细胞的增殖.结论:家蝇蛹血淋巴及其提取物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为天然免疫增强剂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大鼠淋巴结淋巴滤泡的生后发育.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学、免疫细胞化学及三维重建技术研究了大鼠腘窝淋巴结内淋巴滤泡的发生.结果:生后18天始,淋巴结浅层皮质内sIgM阳性B淋巴细胞聚集形成初级淋巴滤泡.生后3周ED-5阳性滤泡树突状细胞出现.随着鼠龄及体重的增长,初级淋巴滤泡不断扩大,每个淋巴结内淋巴滤泡数亦增多.生后13周滤泡数达高峰,平均每个淋巴结86个,13周以后体重缓慢增长,淋巴滤泡数逐渐下降.生后8周时,次级淋巴滤泡出现,ED-5阳性滤泡树突状细胞主要分布于亮区.结论:初级淋巴滤泡形成过程中B淋巴细胞聚集可能诱导局部网状细胞分化成滤泡树突状细胞;发育期间淋巴滤泡数随体重增长而增加可能与某些决定机体生长的因素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微量元素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有关各种微量元素影响机体防御机理和免疫功能的报告日趋增多,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一、对淋巴组织的影响动物实验研究证明,某些必需微量元素缺乏影响淋巴组织正常结构和功能。实验动物缺锌引起胸腺、脾、淋巴结和肠道淋巴组织机能不全,严重者发展为实质萎缩。胸腺退化主要影响皮质区,淋巴结的T细胞依赖区细胞数量减少。无论淋巴组  相似文献   

14.
腹膜炎、严重烧(创)伤时,细菌移位(bacteria translocation)是造成脓毒症、MODS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淋巴途径,细菌、内毒素以及炎症因子可以经肠系膜淋巴管、胸导管直接进入体循环,早在1948年Bollman就报道了大鼠肝、小肠、胸导管淋巴液的收集方法,但是该方法技术要求高,重复性差,收集淋巴量少,此后实验方法不断改进,其中Girardet 1975年利用分流术和侧瘘术来测量胸导管流量和淋巴内细胞[1],但是重复性也不是很好.到现在为止尚未见到实用的淋巴瘘模型报道.因此建立理想的淋巴瘘直接对淋巴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实验利用显微外科手段,对40只大鼠进行了胸导管、肠系膜淋巴管的解剖、插管等探索.  相似文献   

15.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化疗后副作用主要是感染、出血、骨髓抑制. 本例是ALL合并结核性胸.腹膜炎及严重脱肛患儿经抗结核、支持疗法及精心护理并功能锻炼,最后并发症治愈,ALL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6.
郑彪 《现代免疫学》2011,(3):184-185
在二级淋巴器官中,抗原激活后的抗原特异性T细胞和B细胞可依附于滤泡树突状细胞(FDC)组成的网状组织,形成一个临时的组织结构称为生发中心.生发中心为抗原特异性克隆的扩增和变异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淋巴微环境.  相似文献   

17.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化疗后副作用主要是感染、出血、骨髓抑制 .本例是ALL合并结核性胸 .腹膜炎及严重脱肛患儿经抗结核、支持疗法及精心护理并功能锻炼 ,最后并发症治愈 ,ALL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严重烧伤后大鼠淋巴组织内细胞凋亡状况。方法:采用大鼠30%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应用原位组织TUNEL技术及透射电镜,分别观察烫伤后3、6、12h3个时相点大鼠胸腺、脾、肠系膜淋巴结凋亡细胞的分布、定位和形态特征。结果:烫伤后6、12h,在胸腺、脾、肠系膜淋巴结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并见其呈散在分布于胸腺的皮质,脾的白髓及肠系膜淋巴结的皮质淋巴小结之间。结论;严重烫伤可致大鼠淋巴组织的细胞  相似文献   

19.
建立不同民族永生细胞株质量控制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建立普米族、独龙族和怒族永生细胞为基础,探讨EB病毒转化细胞、细胞培养、冻存、复苏以及支原体检测等建立永生细胞株的技术要点及质量检测方法.方法采用EB病毒转化技术建立3个民族永生细胞株;培养法和PCR法对细胞株进行支原体污染检测;染色体G显带及核型分析细胞株的遗传稳定性.结果成功建立了3个民族B淋巴细胞永生细胞株,转化率分别为98%、86%和76%.对已建株保存的3个民族的永生细胞进行复苏培养,复苏成活率为100%.支原体污染检测均为阴性.染色体计数和G带分析显示,细胞株经早期传代培养后,仍然保持二倍体特征,未发现染色体结构畸变.结论本研究中传代培养、细胞冻存、细胞复苏和支原体污染防范等一整套技术过程是满足建库要求的.同时为大规模永生细胞库的建立和进行相应的质量监测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另外,本研究还对一些影响转化的因素和可能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肺原发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B细胞(MALT)淋巴瘤及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临床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和B细胞重链基因重排,比较肺MALT淋巴瘤和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原发性肺MALT淋巴瘤13例,7例肺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资料.对标本行常规HE染色,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抗体包括AE1/AE3、CD20、CD79α、CD3、CD5、CD10、CD21、bel-2、bcl-6、cyclinD-1)及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检测.结果 13例肺MALT淋巴瘤,细胞成分多样,分别由不同比例的小淋巴细胞样细胞、中心细胞样细胞、单核样B细胞组成,常伴有浆细胞分化.肿瘤细胞以弥漫性和滤泡边缘区排列为主,常见反应性淋巴滤泡和滤泡中心的植入.肿瘤细胞呈串珠状直接侵犯肺泡间隔和沿支气管血管束向周边及肺膜扩散.MALT淋巴瘤中,均未见坏死.9例可见肿瘤细胞侵犯血管壁,6例可见胸膜累及,2例肺门淋巴结侵犯.9例肺MALT淋巴瘤可见淋巴上皮样病变,免疫组织化学显示上皮细胞内的淋巴细胞CD20阳性,CD3阴性.7例肺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2例可见淋巴上皮样病变,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其淋巴上皮样病变内的淋巴细胞,部分CD20阳性,部分CD3阳性.9例肺MALT淋巴瘤进行了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8例阳性;7例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均为阴性.结论 肺MALT淋巴瘤在细胞组成和排列上与其他部位结外MALT淋巴瘤相同,肿瘤细胞呈串珠状直接侵犯肺泡间隔和沿支气管血管束向周边及肺膜扩散.在肺内淋巴上皮样病变常见于MALT淋巴瘤,并有助于诊断,但并非其特异性病变,一些肺的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也可出现,用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区别两种病变.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可以帮助鉴别肺MALT淋巴瘤和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